怎樣看待孩子屏蔽父母的朋友圈?

青墨斷箋7478


我和我父母也是微信好友,我接觸微信還是我媽媽教的,我一直用QQ後來才用的微信,剛開始我父母可以看到我的朋友圈,但是後來我就屏蔽了,不讓父母看我的朋友圈。



因為我在外地讀研,我是那種比較自立的人,讀研就不打算想向父母要錢,所以一邊讀書一邊工作一邊準備各種考試,那段時間壓力真的特別大,也沒有家人在身邊,同學們也都很忙,所以我就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動態,說自己最近壓力很大,睡不好,然後爸爸媽媽就看到我的朋友圈,就跟我打電話問我怎麼了,很擔心,那幾天爸爸媽媽天天和我視頻聊天,開導我,後來我就慢慢的壓力也就沒那麼大了。現在我基本上不怎麼發朋友圈了,和爸爸媽媽開視頻都是說一些比較開心的事,我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不應該讓父母過多的為我擔心。到了我該承擔責任的年紀了,希望可以成為父母的大樹,讓他們依靠。


趙小包


孩子在朋友圈屏蔽父母,反應了兩代人的思想觀念差異,具體表現在:


1、父母高高在上,管得太嚴。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思維和喜好,但是父母卻不能理解,更不能接受,遇到任何事都要說教一番。比如孩子發個“哎呀,新造型”,父母馬上會說,“把那個怪異的髮型改回來”。孩子發個“玩的真嗨”,父母會說“都幾點了,還不回去睡覺"。父母藉助朋友圈監督和管理孩子,孩子當然要屏蔽了。


2、父母過度關心,等於束縛。有些父母不是管的嚴,而是關心過度。比如恨不得知道孩子每天早上吃什麼,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上了幾節課。孩子隨便發個朋友圈就會引發他們的愛心氾濫。比如孩子說“好像有點胃疼”,結果下午父母就坐飛機來了。這不是把孩子當做幼兒園的小朋友麼?不說別人笑話,自己也難受。

3、做孩子的朋友,才是正道。其實比起那些用力過猛的家長,還是把孩子當朋友最好。孩子發個新造型,你給點個贊。孩子發個心情,你調侃幾句。或者你可以在恰當的時候以孩子不察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關心,但是總的來說,孩子會因為你的理解、寬容和適當的關懷和你更親近,更願意和你分享。

所以不管自己現在的孩子是多大,都切忌不要認為孩子是你的私有物品,你越是束縛越會把孩子推遠。放手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你在旁邊靜靜看著就好,他需要你的幫助,你能做到就去做,做不到就拒絕,你會擁有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



藍藍湖


孩子屏蔽父母的朋友圈,說明孩子有東西不想與父母分享。說明你們之間的溝通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可能問題不太嚴重,但這樣發展下去,你們會更擔心,特別是當你們發現孩子屏蔽了你們。而孩子也會更加謹慎,你們之間的溝通會越來越遠。

那為什麼孩子會不想與父母分享呢?身為父母的你們,想過沒有?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你們第一次看到孩子分享了你們覺得不好或者不適合的信息時,你們會如臨大敵,馬上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勢去責罵或教育孩子,把問題說得特別嚴重。

設想一下,假如你們分享了一些東西被你們老闆或者領導批評後,你們還會第二次分享嗎?你們會不會想過也屏蔽領導的朋友圈?特別是你們覺得自己沒有錯的時候,但又不能反駁,你們要麼不發,要麼就屏蔽領導的朋友圈。

孩子也一樣,遇到你們強力阻擋又無力反抗的時候,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屏蔽朋友圈。

那麼遇到孩子在朋友圈發一些父母認為不好的東西時,身為父母的你們應該怎樣做呢?

首先,要把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要先思考以下,孩子發的這個東西是否嚴重,是否真的有問題。如果不是很嚴重,那就睜隻眼閉著眼,觀察後面的發展。如果有,那麼要試著讓自己先安定下來。要知道,誰沒有亂髮朋友圈的時候。父母這麼大都有發錯,何況他還是個孩子。

其次,想好怎樣跟孩子溝通。溝通的時候不能帶有指責,而是要多問為什麼?瞭解孩子發朋友圈的意圖。比如你發這個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發這個?可以達到表達什麼目的等等,一步步引導,直到孩子意識到問題的所在。

第三,要讓孩子明白,以後發朋友圈,是一個人的意思的表現,要先思考內容是否恰當,是否對別人有影響。有些孩子只是為了博得大家的關注,什麼都敢說。這時作為父母的你們,應該及時瞭解孩子的內心,看看是否在生活中你們忽略了孩子的一些需求,從而在內心解決孩子的需求。

最後,孩子還處在生長期,很多東西缺少分辨能力和自制力,作為父母,更多的是要有耐心,要寬容。設身處地的想一下,你們作為父母也有做錯,也有自制力不好的時候,何況孩子呢?

記住,遇事多問幾個為什麼,而不是責罵。所以教育孩子最好的辦法是感同身受,以身作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