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對兒子和女兒太不公平的人或事嗎?

我很固執a



對兒子和女兒太不公平的事情沒遇過,把女兒看作外人的有見過

有一次因病住院,同病房的一個叔叔的所作所為讓我們哭笑不得

那個叔叔也就是六十多歲,因為胃穿孔住進了醫院,他的兒子照看著他。他是禁食的,我也是禁食的,照看我的老公和我大姐怕我看著眼饞,所以每次都是出去吃飯

每天早上,一睜開眼睛就會聽到那位叔叔躺在那兒抱怨:餓死了,餓死了,這是什麼破醫院,還不讓吃飯,又不用花你們的錢........

他的兒子不願說話,很少和外人打招呼,總是面無表情的看著那個叔叔

有一天夜裡,我睡不著,就在那玩手機,忽然看到那位叔叔貓著腰下了床,還以為他要去衛生間呢,可是我聞到了一陣方便麵的香味,轉頭一看,那位叔叔一邊偷看著他躺在地上的兒子,一邊在泡一桶方便麵,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好,是勸他聽醫生的,還是裝作看不見,惶急之中,我乾咳了幾聲,那位叔叔的兒子醒了,一步跨到他的病床前,一把奪下了那桶方便麵,嗖的一下仍進了垃圾桶


我一聲不吭的放下手機,閉上眼睛假睡

就聽到那位叔叔嚎啕大哭:我不看病了呀,這是要餓死我嗎,已經5天滴水未進了,老天爺呀,你讓我死了算了........

有一天,他的女兒和兒媳帶著孩子結伴來看他,他對兒媳和顏悅色的,像對待小孩一樣,對女兒卻怨氣的很,嫌棄女兒不買東西給他吃,他女兒委屈的說:醫生不是不讓你吃東西嗎,他嫌棄女兒多話,讓女兒帶著孩子趕快滾

他女兒不和他計較,坐在一邊和我們聊天,他又故意大聲叫喚他的孫子,當著他外孫的面,給了他孫子7元錢,說是身上就這麼多零錢了,讓他孫子買冰糕吃

後來他兒媳和女兒走了,我說他這樣做的不對,不應該對女兒和外孫那樣,他不屑的說:那是外姓的人,我管不著,對她好有什麼用……


我很固執a


我沒見過外人,自身經歷過,那不是重男輕女,那是對女兒好兒子靠邊,有媳婦的情況下,相對比對兒子好媳婦靠邊,就是這樣,要說媳婦也是孃家的女兒,那是孃家,在婆家就是外人。別人家不清楚,可我們家就是這樣。


我婆家有五個子女,婆婆平時對女兒格外的寵愛,有些好吃的要等女兒回來再吃,過去肉要票,所以買一次肉要給女兒留著回孃家再吃。

記著一次過年,除了結婚搬出的兒子單過的倆家,女兒出嫁,家裡只有我們五口人,一個票半斤肉,我們家二斤半肉,買回來婆婆切除一些留給女兒回孃家吃,剩不多我們過年吃,就這樣很偏向她的女兒。婆婆過去的首飾當著我們面都給了女兒。


這就不是重男輕女了,重男輕女的我還真沒有見過,就我們孃家,就剩一個父親也是偏向於女兒的。這是過去的事。現在幾乎都是獨生子女了,生男生女都是爸爸媽媽的寶。


風吹不倒的秋草


家庭分為很多種。從家庭成員上看,就能知道對兒子和女兒的態度。我的同事小海有兩個姐姐。據他說,他媽生他的時候被計劃生育的罰了三千塊錢。他家是比較重男輕女的。以前,姐姐沒有出嫁的時候,地裡的莊家都是姐姐們去幫忙,包括家裡的家務,基本上都是姐姐們的。他就是小皇帝,什麼也不用管,好吃好喝的伺候著。要說不公平呢,那是肯定有的。姐姐們都沒有上大學,由於家庭條件有限,孩子多,所以,大部分花銷在兒子的身上。姐姐們出嫁,陪嫁的也少,男方給的彩禮也都給兒子留了下來。這是普遍的現象,女兒出嫁,幾乎沒有什麼花銷。但兒子娶媳婦可是要刮父母一層皮的。條件不好的,自然會想法設法的為兒子謀取多一點利益。這是普遍的現象。這也是不公平現象。如果是獨生子女,那就杜絕了所有的不公平。再說說我自己吧。我有個妹妹,妹妹比我小七歲。家裡有田地的時候,我幾乎沒有下過田,去了,也是為了好玩。在父母眼裡,我總是長不大的孩子。因為和妹妹年齡差的比較大。我懂得謙讓。也不是個計較的人。現在,都已有了各自的家庭。我跟父母在一起,自然照顧我們比較多一點。妹妹嫁的不是很趁父母的意願,嫁到了偏遠點的農村,對這一點,剛開始的時候,父母很是生氣。但妹妹執意要嫁,也就沒生硬的阻攔。婚後,母親也是偷偷的接濟妹妹。我買車的時候,父母給添了點錢。一個月後,妹妹也就買車了。我猜疑,是我父母給買的。雖然比我這車小很多,但那也是一份錢啊。父母好像做了多大錯事似的,也可能是心虛,自己一直說,沒有貼一分錢。事情過去了六年了,今年過年的時候,父母才承認。其實,父母擔心的不是我會有怎麼樣的計較,而是害怕兒媳婦有意見,鬧矛盾。家有兒女,做父母挺難的。哪個不是心頭肉啊。我現在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那個都親,那個都疼。自己多努力一點,給孩子們的就會多一點。



戶外浪漫


我見過有親生父母就因為與兒媳的關係不太好,長期對兒子家的事情不聞不問,一點也不關心。記得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本來生活水平十分困難。當時,女兒和兒子同時婚嫁,土地才實行承包責任制。而且女兒嫁出的婆家,比孃家富裕的多,特別是母親就因為不滿兒媳孃家之間,有過小小矛盾。結婚後該把承包的土地轉包兒子,卻轉包給嫁出的女兒,年年操心探勞女兒只管來收割,運糧回家。讓女兒家糧食增多,有餘糧吃不完。可兒子家沒有承包士地可種,生活相對困難。現在,父母親老了能吃不能種地,女兒都不願意為孃家父母負責任。也說嫁出的女潑出去的水,與她半點關係都沒有。結果母親也是這麼說,不讓女兒負責,一切都讓兒子負責。兒子雖有心想不通,孝敬父母還是任勞任怨一點怨言都沒有。就由於兒媳心裡不服氣,多說了幾句。母親還始終與兒媳矛盾著,吃著兒媳的奉養,不看管兒媳的事。心裡老是惦記著女兒,你們說母親的做法對嗎?現在年歲老了,人家好心好意供奉著你,應該把兒媳當女兒愛,我說的對嗎?


華iLL


我還真見過這樣的事,所以也就說出來給大家聽聽!

他是我們原來單位的同事,人也不錯,與單位男女同事的關係也都挺好的,一對夫妻一個孩子的時代,他們有了個女兒,按要求他也就不可以再生孩子的,可他那心裡就不甘心,非得想要再整出個兒子來,所以也就不怕單位計生辦的嚴重警告,就又讓媳婦懷上了,單位計生辦當時盯著緊,懷孕了也得打下去,他見情況不妙,就把媳婦送走躲了起來,單位計生辦看不到人,也就拿他媳婦沒著了,可是對他有著,那年單位漲工資沒他的份了,別看那工資只漲了十元八元的,在那個時候也是很嚴厲的懲罰了,而且在檔案裡還有個什麼警告的處分。

孩子生下來了,還真是個男孩,他們也就把全部靜力都給了男孩,嬌生慣樣的,而對女孩也就不太認真了,當這個男孩大了的時候,也就讓他們慣出了毛病,好事不做,壞事不斷,他們再想管也就管不了,後來因為打仗把別人打成重傷,判了二十年的重刑,進監獄的時候是二十歲左右,出獄時四十左右,出來後還是不務正業,媳婦也沒說得上,他這個樣子,當然也就不會去照顧他爹他媽了,後來也離開了家鄉,也就再也沒消息了!

這女孩也看到了家裡的情況,她懂事的時候,知道自己在家裡也沒地位,父母對她也不待見,也不管她,就一氣之下去了她姥姥家,他爹他媽只顧他們的兒子了,也就不管她了,她姥爺姥姥對這個女孩是真好的,也就全力的照顧這個女孩,後來這個女孩考上了大學,也成了家,而且生活過得也是相當的好,她就把她姥爺姥姥接到她的家裡生活,一直把她姥爺姥姥贍養終生!

他爹他媽這個時候可苦了,生了個兒子也不爭氣,又進了監獄,出了監獄又不知去向,也就把他們兩個整的沒了人樣,身體也就出了毛病,到了老了的時候也就蒙了圈,兒子沒了,女兒也沒管他們,甚至這麼多年與女兒也沒有多少往來,也就不敢去找女兒了。

去年我們這些老同事有個聚會,我們都見了面,他的精神狀況還不錯,他也說了他的情況,他們也沒敢,也沒臉去找女兒了,但是女兒還是關心著她們,在前幾年把他們兩口子接了過去,現在他們的生活也很好,身體也比以前好了很多,他說,兒子麼就算沒生過,現在看,還是女兒好哇!

這是我身邊發生的事,我也就實事求是的回答了一下,最後我還是要說一句,男孩女孩都是你的孩子,別在去重男輕女,也不用去重女輕男的!

【社會現象,情感問題,全面觀察,綜合解析。請您關注從善如劉的悟空問答!】


從善如劉L


首先說這種情況以前由於重男輕女思想作怪,還是很普遍的,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思想的轉變,越來越少了。

我就見過很多這樣的情況,以前有一位鄰居就是這樣,兒子結婚的時候,大操大辦,家用電器樓房傢俱都置辦的非常昂貴齊全,等到女兒結婚的時候,就陪嫁了一臺洗衣機,為此惹得女兒很不高興,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樣,上學那會,兒子吃的穿的都比女兒好的多,姐倆站到一起都不像一家人。好在現在姐倆的關係挺好的,哥哥很照顧妹妹。

其實我覺得,父母還是不應該這樣偏心的,畢竟以後還是子女會相互扶持幫助一輩子,家和萬事興,親情比什麼都重要,父母的不公正會人為的給家庭帶來矛盾,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

再說回來,孩子們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也希望能以一種寬容的態度對待父母,理解他們一下,還是那句話,親情最重要。


複合色


像我年齡段計劃生育緊張,農村思想觀念落後,頭胎是兒孑,女兒都很高興,如果頭胎是兒孑,二胎是女兒,兩全其美,頭胎是女兒,二胎是女兒,一家人會高興,一是計劃生育罰款,二是農村養老無兒,在村難抬頭。

在我村一鄰居,頭胎是女兒,二胎是女兒,那對二女兒從穿衣吃飯,生活日常,家庭勞務,個個方面對二女兒冷漠相待。


奮鬥225992221



落英繽紛152918832


有一句老話說,沒有千金福,也得不到女兒(原話方言,轉述不準確)。其實,不論是男孩女孩,都是自己的血脈,就是上天的禮物,就是前世修來的緣分,好好珍惜就好了。什麼傳宗接代都是妄言,不信君且看,又有幾家流傳千百年?


龍城小將軍


對兒子和女兒太不公平的人或事,沒有見過。



或許,這種人或者事是受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影響。有些老一輩認為,子就應該繼承家業,而女兒是嫁出去的人,就像潑出去的水。所以在很多場合就會出現對待子女的態度不同。

隨著時代發展,很多老人觀念也發生了改變,都是自己的孩子,對待事情上都會盡量做到公平,有些甚至會留給女兒部分家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