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出嫁後越來越不願意回孃家?

qqstar


今年的中秋,鄰居家秀英嬸過得並不開心,女兒本來答應著要帶著女婿回來和她過中秋,結果外孫突然生病,原來的計劃泡湯了,看著家家戶戶熱鬧過節,人月兩團圓的情景,秀英嬸這心裡真不是滋味。女兒前年出嫁到現在,每年回家的次數連五隻手指都數不到,自己一個人辛辛苦苦帶大的貼心“小棉襖”,怎麼說沒就沒了。我們只能安慰秀英嬸說,她只是剛好有事,有空了一定回來看你的。一說完這話,自己都覺得心虛,回想自己也都有半年沒有回家看父母了。

就我們自己的體驗來說,出嫁後的女兒,回孃家的頻率真的是逐漸遞減,尤其是生了孩子之後,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們越來越不願意回去呢?

01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現在很多父母其實都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可是對於女兒來說,結婚前和結婚後,父母的態度還是有明顯差別的,對此表妹深有體會,表妹結婚快一年,現在正懷著孩子。父母現在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她已經嫁出去了,是別人家的人了。雖然知道父母只是提醒她要好好經營家庭生活,總是這樣說外人外人的,表妹的心裡還是覺得不舒服,畢竟自己曾經也是被父母精心呵護的掌上明珠。

表妹對上還有一個哥哥,表哥結婚比較早,侄子都已經5歲了。舅舅舅媽對錶哥的事情特別上心,小侄子在三歲之前都是舅媽在帶,一直到上幼兒園之後,表哥夫妻倆把侄子放在市區的幼兒園,表嫂要自己帶。表妹媽媽好幾次說著要去帶侄子,但是嫂子不願意,表妹媽媽人後一直埋怨嫂子,人前又對錶嫂好得不得了,因為表嫂是生下家中第一個男孫的功臣。

而表妹和她老公,在她爸媽的眼裡就不是那麼重要了,兩老只有在需要時候才記掛起表妹,平時有什麼小病小痛,都是表妹和她老公帶兩老上醫院。前幾天中秋,表妹婆婆讓她送點東西給爸媽,結果回去一看,發現自己婚前的房間竟然不見了,變成了一個電腦房的樣子,一問才知道,舅媽覺得房間空著也是浪費,就給表妹侄子改了一個電腦房,這樣他寒暑假就可以過來玩。表妹當時覺得很心寒,家裡不是沒有其他空房間,為什麼偏偏是她的房間。

相信舅媽舅舅是愛表妹的,但是女兒出嫁後,身份轉變了,很多事情也就不同了,哪怕你和父母再親,回到家裡的時候都感覺像一位客人,很多女兒出嫁後不知如何面對這份陌生拘謹的尷尬。

02

回家一次像搬家

女兒嫁人後,整個生活重心都會發生改變。很多人就像秀英嬸的女兒一樣,生了寶寶,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花在照顧寶寶上,一切以寶寶為重。回一次孃家,住得近還好,要是住得遠,免不了要住上一段時間,寶寶吃的用的玩的,通通都要收拾。在錄製《媽媽是超人》節目的時候,伊能靜為女兒小米粒收拾的各種生活用品,就足足裝滿了6個行李箱。雖然我們不會這麼誇張,可大包小包地收拾也不是那麼容易吃得消。加上節假日,路途遙遠,人流擁擠,寶寶在路上也會吃苦受累了,當媽媽怎麼捨得讓寶寶受這份罪呢?

相比要讓孩子受罪,很多媽媽寧願割捨自己的團聚之願,將回孃家的計劃一次又一次推遲擱置。

03

要生活也要生存

回家,與父老慈母團團圍坐在飯桌邊,吃一口園子裡的菜,啜一口老酒,說一句外鄉的見聞,報平安,讓父母心安,少一些牽掛,是多少在風塵苦旅中游蕩兒女心中最樸實的願望。但是生活並不會因節日就會停下固有的步伐,只是節奏稍微有些不同。假放或不妨,對於很多人來說都要堅守在工作的崗位。

工作這麼忙,社會經濟壓力這麼大,房貸車貸孩子家庭,逼迫著多少媽媽在謀生存謀生活的路上疲於奔命。自然而然的,工作忙沒時間就成了不回孃家的一個最普遍的藉口。


專注孩子早教、智力開發、性格培養、情商教育和家庭親子關係處理,關注頭條號【愛飛親子】,百萬家庭的共同選擇。


愛物志


我就是不願意回家的小棉襖之一。我在家的時候十分受寵,比弟弟還要受寵,現在剛結婚半年我就不願意回家了,總結了幾點原因。



一、自己生活的不是太好,感覺回去沒面子。我家境一般,但是在家的時候逢年過節啥的肯定會添新衣,但是嫁人後,真的就得為柴米油鹽考慮,我自己不添新衣沒關係,可是我回去總得給爸媽給小侄子小侄女帶點兒禮品買點兒東西吧,可是真的沒錢!或許有人會說,怎麼可能連給爸媽買件衣服的錢都沒有,是的,有,可是現在懷孕了,重心真的移了。覺得愧對爸媽所以不敢回去。

二、嫁人後那已經不是自己的家了。沒出嫁之前家肯定是我的家,我可以理所當然的住,可是嫁人後呢?弟弟比我結婚早,所以早就有了弟妹,沒結婚前也是有說有笑的關係還好,結婚後就不一樣了,沒結婚之前我是家裡人她肯定得讓這點兒敬著點兒,可是結婚後呢,就是別人家的人了,我在他們家是客人,對客人能有多熱情?再想回到以前都不可能了。那個家有了除了媽媽以外的女主人,住的時候自然不自在,所以更加不願意回去了。

三、公婆比較老實,對我也很好,結婚後我自己也認為這才是我的家,所以住的很自在,對比一下,所以才不願意回去。

其實回去不回去都是自己心理在作祟,父母養大我們不容易,不能因為一點兒小委屈不如意就不願意回去,那樣他們會傷心的。

不管咋樣,有錢沒錢,該回去的小棉襖還是經常回去看看自己的父母吧!


奮鬥阿玖


我是遠嫁的姑娘,孃家和婆家的距離將近一千公里。

記得那年春節前,姑媽問我回不回(娘)家過年,我原本做好了回去的準備,就把計劃告訴了她。姑媽說“回吧,回去看看。”停頓了一會兒,她又說,“你媽現在多大年紀來著?嗯,一年見一面,大概還能見上十幾次。”她是按照我父母活到90歲來計算的,聽到這裡我忽然鼻子發酸,什麼時候此生跟父母見面的次數都變成要用這麼煎熬苦痛的數字來計算了?

我要抓住他們所剩不多的歲月和他們天天生活在一起嗎?不能!

婚後第一年,我和先生拿出我倆的所有積蓄加上借來的錢,開始了創業之旅,並且沒有告訴我和他的父母。那是一段苦逼煎熬的歲月,很少跟家裡聯繫,更不要說回家。作為一個成年人,當你生活得不好時,是不會像小時候一樣跑到父母跟前去說的,或許這就是成熟吧。對於遠在千里之外的年邁父母,所謂孝敬,就是讓他們安心。於是,我們在父母面前開始報喜不報憂,不讓他們看到我們落魄或低沉的樣子。

寶貝出生後,我母親來了一段時間,她要回家時,我怎麼都止不住眼淚。她安慰我說別哭了哭壞了眼睛還要自己受,你自己身體好才能照顧好孩子。這一次分開後再見面,就是孩子兩歲時候回孃家了。這兩年裡,經歷了產後抑鬱、婆媳矛盾、24小時一個人帶娃累到崩潰絕望,以至於回孃家壓根就是奢望,更不想讓父母看到生活一團糟的自己。

先生創業進入平穩期,我繼續早九晚五的上班,下班和週末帶娃的生活模式。每年最長的兩個假期,十一和春節,成了理論上可以回孃家的日子。有一年的五一假期,請了幾天假加上法定假連成一個禮拜,帶娃坐上火車,踏上了回孃家的路。但是心情是美好的,體力是有限的。

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親們自行腦補吧。

出嫁的姑娘回孃家越來越少,這個話題能夠映射出一個姑娘出嫁建立自己的家庭,從別人家的女兒到寶媽這中間生活的酸甜苦辣你,不是你不願意回,而是生活的牽絆就硬生生擺在你面前。相信我的答案能夠代表一大部分遠嫁或婚後異地工作的姑娘和寶媽。


成長觀察


我結婚後也不願意回孃家,我不回去其實是真的替父母著想,不想父母因此不開心或者跟弟弟弟媳婦發生衝突。

本來結婚後,因為老公長期在部隊,夫妻很少見面,哥哥們也是希望我住家裡照顧下年邁的父母,我呢人也大條沒有想太多就住回去了,每天在家操持家務或者幫媽媽打理下生意,日子也過的恬淡悠然,直到有一天我的弟弟突然讓我走,我整個人都懵了不知道為什麼,後來也知道了,因為老公家境不好,我弟弟跟弟妹擔心我媽媽顧了我,而家裡這個房子又即將面臨拆遷,他們小夫妻生怕媽媽會分一份給我,因為我的哥哥經濟相對好點就已經放棄了這個房子的所有,因此對他們而言我是唯一的競爭者,知道真相的時候我一直哭,我從來沒有想過要這個房子,現在反而這樣了,我默默的流著淚收拾了東西離開了這個家,我以前一直以為那裡也是我的家,即便結婚了也是我的孃家,但是被我弟弟一句女兒沒有繼承權徹底打散了,我的離開帶給了哥哥跟父母莫大的傷痛,於他們而言我是女兒也是妹妹,卻被至親的弟弟給趕出去了,然後哥哥跟父母都跟弟弟大吵一架,我不想看到家裡人這麼傷心,依然安撫了父母,我說沒有關係,嫁出去的女兒總要離開孃家的。

至此,我再也沒有回過那個房子,即便後來我去學藝的時候,上班的地方距離我的孃家只有兩三分鐘的路程,我每天上班到凌晨兩點,凌晨五點起來,因為做小吃的特別累,我寧願在外住酒店吃飯,都沒有想回這個孃家,我也沒有告訴父母我在附近學手藝的事,我怕父母因此傷心然後又跟弟弟去吵架,我不怕弟弟不開心,我只是擔憂父母身體不好為此萬一氣出個好歹來。

所幸開始的想不清現在也試著放下,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錢會重於親情,想到我對他們小夫妻的付出那麼多的時候我會哭,其實這個世上最傷人的就是至親帶給你的傷害,我恐怕這輩子都不會釋懷了,自此我也斷絕了跟弟弟弟媳婦的一切來往。


小雛菊姑娘


我分享一個例子吧,它只反應其中一種情況。

我姐剛嫁人那會,經常都會回家看望爸媽的,每次都會給我爸媽買衣服,買吃的,大家都誇她是個十分孝順貼心的女兒。



但後來姐姐不回家了,逢年過節也不來了,後來我問我姐怎麼了,我姐說姐夫討厭她回孃家,說她經常往孃家搬東西,不顧自己的小家庭,說我姐要在敢回孃家,就和我姐離婚。

無奈之下我姐只好不回孃家了,一心一意照顧小家庭,也許很多女人嫁人以後都是這樣的吧,並不是她不想回家了,而是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有沒有這樣身不由己的女性朋友呢?


柒情晴


我孃家婆家都不想回。我和老公常年在上海,小孩也是我自己帶大的,坐月子婆婆沒照顧一天,我是剖宮產,第七天出院當天就開始自己給孩子衝奶粉,洗尿布,就連我坐月子要吃個豬肝,大概十塊錢一斤吧,婆婆都嫌貴不捨得買,而且當時是冬天。老公知道他媽那樣對我,給他媽打了很多電話,吵了很多次,結果一點用沒有,後來考慮天氣太冷,就又過了三個月,開了春老公才把我們接來了上海,在家的那幾個月我都得了抑鬱症,每天都想死。我把我的情況告訴我媽,我孃家離婆家騎電瓶車也就二十分鐘的路,但是我媽從來沒來過一次,我給她打電話,說婆婆這樣對我,我說我想回孃家,沒想到我媽說,我坐月子時回孃家會給家裡帶來晦氣,後來我終於滿月了,我提前一天打電話說第二天上午回去,第二天我坐了車帶了大包小包寶寶的東西回到孃家,沒想到我爸媽那天還不在家,打電話也沒一個接的,我帶著孩子在樓梯口坐了一兩個小時爸媽才回來,一看到他們我就馬上開始哭,我抱怨他們怎麼回來這麼晚,然後我爸安慰我說我媽沒給他說我今天來,我媽反而一副責罵我的語氣,說我矯情什麼,等一會又不會少塊肉。吃中飯的時候,我邊說邊哭,然後我媽就跟個沒事人一樣,一句話也沒有,連我的弟弟妹妹都聽不下去了,我弟弟妹妹比我小十歲,他們都替我抱不平,我爸也氣的不行,我媽就坐在那,吃完飯就回屋休息去了。我跟我媽吵了起來,我說當初是她給我介紹的對象,現在我婆家這樣對我,她連一點反應也沒有,最起碼為我說一句話都沒有,我到底是不是她親生的,然後我媽打了我一巴掌,我爸過來護著我,對我媽大聲說,孩子剛出月子,才來家半天,問她是想幹什麼,然後我爸媽就吵了起來,我媽還罵我沒用。說一下,我們家是我媽當家,我爸說什麼都沒用。當天下午我就帶著孩子走了,臨走前我說我再也不會回來這個家,我走的時候還是我爸我弟弟妹妹送我,回到婆家,我就那樣過了兩個月,忍氣吞聲。後來老公把我們接來了上海,我現在過的很開心,逢年過節我們會回老家,我也去了孃家,每次都是買很多東西給他們,算是我還他們對我的養育之恩,但是親情再也沒有什麼了,每次都是略坐坐就走了。唉,還有比我更可悲的人嗎。不是遠嫁,卻不如遠嫁。(在此我再多說幾句,我發現頭條裡的聖母婊真多,家家都有本經,不明白別人經歷了什麼就別在這說三道四,我們家的事我也不可能全部都寫出來,既然不知實情就別在這瞎叫喚,說不定輪到你身上,你還不如我。真是夠夠的。)


任時光匆匆流去我愛你



出嫁後女人不願意回孃家的原因大致兩種。

一,孃家本身有問題。比如重男輕女,很多父母眼裡只有兒子媳婦,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對於女兒的關注度降低,會讓女人覺得孃家不再是家,而是一門親戚,偶爾串串門就好。

二,女人的天性。女人是家禽動物,喜歡圍著窩窩轉,有了小家,自然就把小家當成一切,特別是生兒育女以後,重心全在孩子身上,對於女人來說,孩子在哪家就在哪,回孃家只能看時間安排。

從積極的一面來看,不願回孃家的女人也是讓父母放心的,至少說明在婆家沒受委屈,過得不錯,少了一份牽掛。

但父母老了,身為子女還是應當常回家看看。


明一悅讀


經常會聽到家裡的老人開玩笑說,我這個女兒呀,嫁了也就相當賣了。從這句話我們可以聽出來,嫁出去的女兒很少會回孃家看看,老人是抱怨又掛念呀。是什麼原因導致有人出嫁後越來越不願意回孃家呢?

一、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女兒嫁出去後,就是別人家的家人了,每天都是和丈夫家的家人待在一起,和自己孃家的人見面次數越來越少,時間久了之後,當嫁的女兒再次回到家的時候,就會感覺自己已經變成一個客人了,而不再是這個家的主人了。

而且孃家的父母對出嫁的女兒態度不如以前好了,只會對家裡的兒子很好,因為受到重男輕女的思想觀念影響,尤其是在農村,覺得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女兒已經是別人家的人了,有其他人照顧她了,只要照顧好家裡的兒子就行了。

其實有些父母內心還瘦很愛自己嫁出去的女兒,只是時過境遷,今時不同往日了。

二、回家一次像搬家

嫁出去的女兒由於不經常回家,所以每回一次家就要帶上很多東西,大包小包的,如果嫁得近還好一些,要是嫁的遠的話,東西就更多了,回一次家感覺就像搬家一樣。

你必須花錢買東西,回到家後由於太久沒見父母,又要給一筆錢他們,這樣算下來,回一次孃家花的錢也是不少的,尤其是春節的時候,花費就更多了。如果你買少東西了,給少錢了,親人們就會覺得你很小氣,不夠孝順。

三、工作和生活壓力大,沒有時間回去。

嫁出去的女兒已經成了家,那麼她就要多為這個家庭著想,如果是有了小孩的話,每天就要照顧小孩和忙家務活,回一趟孃家的時間就很少了,孩子少還是偶爾回去的,孩子多的話,那就只能過節的時候回去了。

孩子大了以後,又要去辛苦賺錢,現在的社會,工作壓力是很大的,你工作少一天,那麼工資就少一點,為了家庭,只能把全部的時間都花在工作上。

有人出嫁後越來越不願意回孃家主要是以上幾個方面造成的,其實她們內心還是很愛自己的父母的,也想經常回去看看,只不過由於種種現實原因使她們不能夠這樣做。


——END——



你覺得有人出嫁後越來越不願意回孃家還有什麼原因?歡迎在下面留言和評論。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講我一個朋友的事吧,家裡只有她們兄妹倆個,因為上面是個哥哥,她呢是最小,家裡有好吃的呢,都給她留著,父母慣著哥哥寵著,簡直是家裡的一個寶。誰知道結婚以後好像一切全變了,剛結婚因為在婆家人生地不熟的,所以經常回孃家,又買東西又給錢,回去次數一多父母的話就慢慢不太好聽了,說什麼既然嫁了人,是別人家的人了,別老跟孃家跑。一回去嫂子又給臉色,又指桑罵槐的話裡有話。



有一次,生病了就想回家吃自己媽媽做的手擀麵,誰知道剛回去,媽媽就攆她,讓他別把兩個侄子在傳染了,朋友偷摸摸了把眼淚,生這病就回婆家了,突然感覺孃家再也不是自己家了,現在是有事了就回去,沒事呢,就不在回去。這咋一結婚媽也不是媽了,爸也不是爸,自己這個親生的女兒還不如嫂子這個外人呢!


小程子就是我


女兒出嫁後越來越不願意回孃家,聽起來好像是女兒很不孝的樣子,可是實際上的苦衷大概只有做女兒的自己才能體會得到。



如果孃家永遠是溫暖的港灣,如果回家的路不是那麼漫長和辛苦,如果女兒有錢有閒,哪個女兒會拒絕踏上回孃家的路呢?


不愛回孃家,只因為孃家從來沒有讓姑娘把孃家當成家。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中國傳統家庭觀念裡,從來沒有把女兒當成自家人。


很多人的家庭裡,女兒從一出生就成了她們口中的“賠錢貨”,重男輕女的觀念根深蒂固的紮在中國家庭中父母的腦子裡。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只有兒子才是父母心目中最重要的能夠傳宗接代,傳承家業的人。


很多母親因為生了女兒被婆家虐待或者輕視,因此常常把怨氣撒在女兒身上。女兒從小不被重視,甚至被歧視,沒長大就盼著她早早的嫁出去,嫁出去後更把女兒當外人。


女兒在家不能感受到溫暖,嫁到婆家,即便過得不好也無處訴苦,當然結婚就不願意回孃家了。



朋友玉華姐就不愛回孃家。她的母親因為前面已經生了三個女兒,已經一肚子怨氣,所以,當看到第四個還是女兒時,好懸沒暈過去。


所以,玉華姐從小沒少受父母的冷眼。高中一畢業,她媽媽就成天忙著給她介紹對象,一不如意就指桑罵槐,覺得她就是一個喪門星。


玉華姐覺得這家實在沒辦法呆,隨便挑了一個差不多的男孩子就嫁了,結婚以後,玉華姐一心一意打理自己的小家,就不愛回孃家了。


還有的女孩因為遠嫁,得不到父母的原諒,父母不接受女兒和女婿,所以,很多年都不回孃家,也造成女兒不願意回孃家的假象。


有書君的家鄉就有好一個外地嫁進來的姑娘。他們因為和小夥子在一起工作結果產生了愛情,不顧一切遠嫁而來。


這姑娘父母不願意女兒遠嫁,多年都不肯原諒,直到外甥都六七歲了,才不得不接受自家女婿,願意讓女兒一家人回家過年,把這女兒一家人樂得高興從心底裡冒出來。


當然,遠嫁的女兒即便是得到父母同意的,因為路途遙遠,孩子小,來回一趟著實不易,很多女兒嫁出去就不太願意回家看看了。



第三、現代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加大,女兒忙於工作和生計,而且,每次回家如果沒有禮物送給孃家人,就會受冷遇,這讓許多想回家的女兒望家怯步。


現代女性既要兼顧工作,又要照顧好孩子和家庭,有一點休假的時間都被家務瑣事給佔滿了,的確很難抽出時間回孃家看看。


還有的父母,把女兒當成提款機,每次回家,如果不是大包小包的禮物送給家人,就少不了要冷嘲熱諷,甚至不惜撕破臉皮,這也讓很多嫁出去的女兒不願意回孃家。


其實,女人不是不願意回孃家,而是,各有各的苦衷。


說實話,任何一個嫁出去的女兒,都希望無論何時,孃家都是女兒最安全最溫暖的地方,都會願意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能常常回家看看。


只是她們更希望,孃家的人會永遠對她親切的說:“女兒,歡迎你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