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心裡會特別害怕麻煩或影響到別人?

于濤


剛剛才回答一個問題講到很多人都把自己存在的缺點歸因於小時候父母不恰當的教養方式,這是不對的。可是看到這個問題卻不由自主的把它和不當的教養方式聯繫了起來。

過年在家裡,大家齊聚一堂,因為常年不見,都給彼此的孩子買了很多的玩具,爸媽看到直皺眉頭,說我們兄弟姐妹就知道浪費錢,我們小時候從來不亂花錢,不也長得好好的。聽得我心裡咯噔一下,看著孩子們雖然被爺爺奶奶訓斥仍然開心的拿著玩具一起玩,時不時的還要來句,下次我想買什麼之類的話,心裡有挺欣慰,還好,孩子們沒有被影響。可是我,已經被爸媽深深的影響著。想把喜歡的東西據為己有大概是所有人的天性,尤其是孩子,在缺乏自控力的前提下更是如此,想想我們小時候,提出的要求或者說請求總是被父母嚴厲的拒絕,衣服一洗一換就夠了,新三年舊三牛縫縫補補又三年;吃飯吃飽就行,吃零食是不可饒恕的,如果表達出想吃零食的心思或者羨慕別家的孩子有零食吃,立馬被冠以不爭氣、沒出息、不體諒父母的辛苦等等字眼,長期以往,內心就會開始形成自己是不值得被付出,自己的索取會被拒絕和嘲弄,這種低價值感會一直保留在自己的心裡,直到長大。被這樣對待所長大的孩子,通常不敢去麻煩別人,除非別人主動表示要提供幫助,而且要表現出非常樂意的態度,他的心裡才會舒服,才敢接受他人的幫助。真的挺可憐。


希樸羊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你能夠考慮到他人的情況而選擇剋制自己的舉動,這是非常好的,也證明你是一個可以站在別人心理角度考慮問題的人。但是,你認為影響和麻煩別人會讓你覺得惶恐不安和焦慮就是一種心理反應過激的表現。一般具有這種心理狀態的人都是由於家教和成長的影響而形成的。

我有一位朋友和你的情況非常相似,他認為麻煩別人會讓自己十分愧疚,所以,他更願意付出而非索取。可以說,他的成長環境當中有著父母積極影響的一面,但是,父母卻沒有給予他正確的影響如何來看待人際關係中雙向性和兩面性,也就是說,雖然他的父母教會了他如何尊重他人,但是這種程度已經讓他的潛意識當中認為,我只有通過小心翼翼和不斷地付出這種方式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就讓人際關係的兩面性扭曲化了

你是一個非常看重他人利益的人,這是沒錯的,但是,你的心理過程當中又是否將這種日常的影響和麻煩當成了自身安全感和自尊感的投射呢?

也就是說,一般人影響和麻煩別人會覺得不好意思,所以可能會通過一些方式去彌補。但是,你可能將這種細節問題當作是一種攝取安全感和自尊心的途徑,所以才導致你的反應比他人更加激烈。也許你的家教情況也存在這種“過火”的表現,不能說你的父母做錯了,只是在你還不具備客觀分析的年齡卻讓將這種正面教育轉化為了自我認可的層面。

在平時的生活中,影響別人之後產生自責是正常的,但是隻要這種情緒狀態並不是很長時間,你就要學會原諒自己,客觀看待;你的道歉首先原諒的是自己,他人的原諒才能起到關鍵作用。並且,麻煩別人是人際關係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因為人際關係如果不存在互惠互利也就會自然瓦解,如果有需要,你可以去麻煩別人,因為你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去回饋他人,並不用覺得焦慮。

希望我的解釋能夠給你一定啟發,你現在需要形成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既客觀看待自我認同以及人際關係中的互惠互利!


心理博學社


不記得哪位名人曾經說過:沒有交際能力的人,就像擱淺在陸地上的船,永遠到不了人生的大海。人與人的交往是通過人們的思想、觀點、興趣、情感的互相交流與碰撞,達到彼此溝通、協調。人與人的交往是人類自然屬性驅使下的社會活動,同時也是人類最基本的心理需要與追求。人與人的交往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一廂情願行為,而是有來有往的雙向箭頭的溝通方式。從問題中分析,你是一個小心翼翼的人,對交友的觀念有自己明確的主張,害怕遭到別人的誤解,所以在社會交往十分謹小慎微,周圍信得過的朋友很少,你在觀察與比較中產生了惶恐的感覺。

心理學研究發現靦腆的個性特徵會妨礙與多數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靦腆有三種情況:一種是氣質性的靦腆,就是天生比較內向,安靜,說話低聲細語,見到不熟悉的人就會緊張得冒汗、臉紅和心跳加快。二是認知靦腆,就是過於自戀自愛,過於注重自己的言談舉止,生怕自己稍有行差踏錯就會遭到其他人的恥笑和羞辱,所以言行老是受到他人及環境的影響,久而久之變得小心翼翼,害怕錯誤和失敗,害怕與別人交往。三是創傷性靦腆,就是本來也可能較為開朗,但由於在人生成長的過程中曾經遭受事業的失敗,生活的挫折,於是變得消極被動,謹小慎微。第一種靦腆,主要加強性格鍛鍊;而後二種則是後天形成的一種心理防禦機制,主要從改變認知觀念,培養交際技巧上下功夫。


鵜鶘心理


是否有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考量標準,是個人內心是否有強烈的、持續時間較長的思想、情感衝突,這種衝突是否影響到了人正常的社會生活。

從題主的描述上來看,你為了保證不麻煩到他人,已經對自己過分嚴格地要求,比如不允許自己在睡覺時發出響動,絕不能讓室友幫你開門等,而且因為這種自我要求,內心也產生了明顯的惶恐和焦慮。這些都表明,你確實存在著心結,或者說心理問題。


但題主也不用為此感到恐懼難安,有心理問題並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某些適應不良的部分,這是非常正常的。只要我們勇於探索自我,分析思考,就能漸漸地將這部分人格統合起來。

從你的表現上來看,我推測分析你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心結,也許是因為你在成長過程中,曾深深地有過這樣的感受:“我不能給他人添麻煩。如果給他人添麻煩,我會被認為是個不夠好的孩子,甚至是壞孩子。他人會給我非常負面的回應,比如會呵斥或者責罵我,徹底地否定我。”


這樣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下,這種標準漸漸地內化進了你的心裡,成為了你的自我要求,如果你沒能做到,不用外界給予回饋,你自己的內心就會有嚴厲的評判,你內心的惶恐不安與焦慮就是由這種嚴厲評判所喚起的情緒。


如果你回憶自己的成長經歷,發現確實有類似的記憶,那麼,我希望你能告訴自己:“我不是個壞孩子,就算給他人帶來一點麻煩,他人也不會全面地否定我,他們依然會善待我。”


如果你能夠勇敢地在生活中進行一點嘗試,比如請室友給你提供一些幫助,我相信你會慢慢地感受到,他人對於你的接納和寬容度,在某些方面應該比你想象得要高。這種思考和正向反饋應該會慢慢幫助你改善你的心理問題。


作者簡介: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諮詢實踐超千小時,主擅領域包括婚戀情感、人際交往、兩性心理、人生規劃、家庭關係等。自2011年開通新浪微博以來,粉絲六萬多人,堅持定期回覆私信,無私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諮詢,諮詢解答超千萬字。《婚姻與家庭》雜誌特邀專家,多家媒體簽約撰稿人。歡迎關注我的個人自媒體(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知乎、頭條號)。

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題主你好,其實你這種行為表現,是能夠照顧別人的需要,眼裡有別人,這樣的行為模式,如果不是過分小心翼翼的話,有利你的適應環境,有利於你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與別人更好的相處。現在擁有你種在乎他人這種品質的人其實很難得的,很多人都以自我為中心,為所欲為,影響到別人而不自知,如果是這樣的話,其實會阻礙到自己的發展的。所以,你能擁有這樣品質,是值得幸的事情。
至於為什麼會特別害怕麻煩或影響到別人,有幾種可能,一種可能是,與你的成長經歷有關,也許在你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要嚴厲的要求你,不能影響到別人,你成長家庭環境在這方面把你薰陶成一個有自我修養的人。當你是這種狀態時,其實,你是認可自己的行為的,內心不會有衝突,會因為自己能夠擁有顧及別人感受的能力而自豪。
另一種可能是你的自我價值感低,過於壓抑自己,讓自己神經緊繃,無法放鬆,時刻處在一種緊張的狀下之下,如果是這樣話,就需要進行調整。因為你已經走到另一個極端,影響到你自己心理的健康。過於小心謹慎也會影響到自己的人際關係,因為你自己是一個種緊張收縮狀態,甚至有點自我封閉,人們與你這種狀態的你打交道,可能會不舒服。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嘗試找合格的諮詢師,深入的探討你的困擾。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李菊紅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生活中應該有很多這樣的人吧,我就是其中之一,記得小的時候家裡親戚打電話找我爸,那個年代農村很少有電話,如果有事只能打到別人家裡再喊我爸去接,所以我們都會去對門的吳伯伯家裡接電話,爸爸覺得不好意思,給他們買了水果表示感謝,可能人窮了誰都會看不起吧,接了幾次吳伯母可能就會有點不耐煩吧,但是沒有表露出來,記得那次爸爸去接電話,我跟在後面也去了,爸爸接完電話回家了,我在吳伯伯門口玩,聽到了一句話,“真煩人,有本事自己裝個電話呀!”我當時心裡一震,跑回了家,時隔多年過去了,我對那一幕,那一句話記憶猶新,就因為這件事,我特別特別害怕去麻煩到別人,哪怕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我害怕聽到別人類似於吳伯母當年說的那一句話,感覺那些話像一根針一樣紮在我心裡,可能永遠也抹不去了


萬達旅遊會議


首先不麻煩別人是種難得的高素質和修養。

但題主描述的情況可能稍微有些偏差。推測一下:不麻煩別人→怕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影響→別人的反感→內心的恐慌→不自信不安全→取悅別人。這是一個循環過程。

一般這種性格類型的人特別在意別人對ta的評價,而且這種性格類型的人會讓事情走向兩個極端:過分地忍讓和破罐破摔。很多人在一段關係開始前各種忍讓,達到旁人看不下去的境況,然後突然有一天爆發了,老子/老孃再也不想忍了,愛咋咋地。

按照循環的最末端:取悅別人,可以推測你在某個年齡段有被忽略過,你想用取悅他人的辦法獲得別人的關注。可見不夠自信,不能自我供給內心力量,也就是說內心很怯弱的。

這是種性格,性格其實無所謂好和壞。題主需要改變的不是性格,而是坦然面對自己的性格,消除這種焦躁和不安感。


大V老師


性格使然!你屬於典型的內向型!既然怕麻煩別人,就儘量不要去麻煩影響人家!好多事情是能夠自己幹好的!



見解派


你屬於為別人付出站在別人角度看待問題的對吧,你是不是感覺付出沒有得到回報,你有一些性格內向對吧,你是不是希望別人也不要太過關注你,走出去吧,你如果真正說起來是有一些習慣性悲觀情緒,不要讓這些不好的情緒感染到你,多出去旅遊,參加一些聚會,唱唱歌,多和人交流,要自私一些,多考慮自己多一些,你要清楚只有自己活的快樂才會對得起自己身邊的人,不用過分考慮別人的感受,那沒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