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引導孩子正確發洩和表達情緒?

Joanna3182234416


這個問題挺好的。

我覺得首先大人得有正常的表達情緒的方式,沒必要自己真生氣了,還使勁忍著不爆發。我現在回想以前我母親的做法,與人交往這塊真是沒有底線的忍讓,我也學到了"精華",對自己簡直就是虐待。

現在父母在幫著弟弟照看孩子,我跟她說起以前的事兒,她會生氣的說,你媽不會教育……我說我只是在找自己抑鬱症的原因,沒有怪罪的意思。但是以後您要注意,不要再讓您孫子再受一次。

我侄子被同學欺負,卻從來不敢還手。真是讓家長心疼又無奈😓


說說這些天發生的事吧。我覺得他現在的年齡,該教他一些做事的方法了。

1、孩子去年用他媽媽換下的手機玩遊戲,還有了微信。跟有些人一樣,動不動就讓發紅包。發就發吧,發完一次還讓發個大包,說你回答問題不是有紅包嗎?

是我閒聊時跟家裡人說了,他也聽了一耳朵。

我這次立刻忿回去。我說我想發就發,我不想發就不發,誰也不能強迫我。本來是我自己高興發的紅包,你說一聲謝謝是有禮貌。被你要求發,感覺很不舒服。你還不說謝謝!再說回答問題是我付出了勞動,是我的勞動成果,我想分享是我的事兒,不想分享也沒有錯誤。

以後你也會面對這樣的問題,現在跟你說,以後你也可以這樣做。至於以後你看到我叫不叫姑姑,我不在乎,你高興叫就叫,你不高興叫就別叫,我也不生氣。反正你知道姑姑很疼你,寶貝很小時也知道心疼姑姑。



2、這次清明節回家,他沒有不高興的樣子。我又跟他說了一件事,小孩子也要有自己的主見,主見這個東西不是自己長出來的,而是反覆自己思考,然後付出實踐,磨練出來的。

比如一件事,你有自己的做法,如果覺得對,你可以說服我,然後我可以跟你爸爸去說,不管最後結果怎樣,你都要表達自己的觀點。我們是朋友,是同盟軍,好不好?

他說好!

我又說如果我堅決說不,你就必須聽話,沒有商量的餘地。他也同意。我說你也是,自己不高興的事兒,也要學會說不。

不要以為小孩子聽不懂,他肯定懂了。隨後就用於實踐。比如晚上要玩麻將。還光著腿,我說必須穿!要不然我不玩。(這兩天多冷啊,他身體好不怕冷,也不能凍著呀。這個理由沒說出來)

我的堅持他就聽話了,可是還要光著腳。我爸媽給他拿棉拖鞋讓他穿,我說地板太涼,你如果冷,就穿棉拖鞋,不冷就穿單的,但是不能光腳。

後來我爸說了好幾次,他也不穿棉拖鞋,只穿單拖鞋。你看我說的話他學會了吧?

不是有句話說,有種冷叫做你媽說你冷。這是家長以自己身體承受能力來給孩子加減衣服,實際上對孩子沒啥好處,很可能適得其反,孩子會上火。

很多家長怕孩子太叛逆,不聽話。可是也要掌握方法,不要管的過份。你今天允許他有自己的主見做事,做對了會讓他增長一份信心;錯了,成本很小,教會他正確的方式,他會記憶深刻,不再重犯。

日積月累,孩子會越來越喜歡自己拿主意做事,長大以後他會有自己的做事原則。沒有主見的人才會選擇聽別人的話,後果嚴重的都會懷疑人生……

這時你會怎麼說他?大多數人會說,這能怪誰?誰也沒有強迫你,是你自己沒有主見,才會別人說什麼你聽什麼。

主見是自己長出來的?你都沒給他學習鍛鍊的機會,他早忘了還有腦子這個東東存在,凡事聽話照做唄。

可惜外邊的人不是都跟家人一樣對你好,外邊殘酷起來,超出你的想象。這樣的錯誤跟小時候的犯錯誤比起來,付出的代價太大太大了,這叫什麼?交學費,記住教訓吧,都說閱歷是財富。


人活到老,學到老,既然成年人也會犯錯誤,那就允許孩子也有試錯機會。畢竟是我們的視力範圍內,我們還能掌控。

想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卻像只老母雞一樣護衛著他們,沒有經歷一點風雨的溫室小花,卻要在成年後不得不把他們放到社會上磨練,你說他們不受到傷害可能嗎?那種無助無奈的感覺,一代又一代人嘗過,也是導致年輕人抑鬱症的一個原因,因為有個詞叫迷茫。

有些人挺過來了,他們變成了強者;有些人繼續受人支配,也不願意用腦子思考怎麼做?腦子一點一點退化,越來越懦弱無能。這樣的人少嗎?

這就是我對教育孩子表達情緒的一點體會,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喜歡我就關注我吧🌹


秀春說健康


雨媽家有4歲妞一枚,有一天晚上,妞怎麼也不配合,讓她刷牙洗臉非得讓我幫忙,我不理她,自己洗完就準備睡覺。

妞看我走進了臥室,開始在客廳“耍”起來,哭的撕心裂肺的。哭的我有點心煩意亂,我躺到床上,閉上眼睛,平靜了一會兒心想“現在已經10點了,是不是孩子太困了才這麼鬧?”

這時候妞已經哭的沒那麼厲害了,我走出臥室,蹲下輕輕抱住妞“哭完了嗎?”妞抽噎著點點頭,我接著說“你是不是困了?”妞再次點點頭,我雙手搭在妞肩膀上,平視妞的眼睛“媽媽也很困,如果我們能快點洗漱完就可以睡覺啦。這樣,媽媽陪著你,咱快點好嗎?”

妞擦著眼淚,拿起了牙刷,等妞刷完牙,我已準備好熱毛巾,幫妞擦完臉,妞的情緒已經穩定了,我拉著妞的手告訴她“你哭是沒用的,因為我不知道你為什麼哭,以後有什麼事說出來,這樣媽媽才會明白。例如今天你困了,你可以告訴媽媽,‘我困了,能幫我洗漱嗎?’這樣我才知道呀!”

妞立馬說“媽媽,我困了。”我抱起妞走向臥室“寶貝,那我們趕快睡覺吧。”

妞趴到我肩膀上,點點頭“嗯!”

想要引導孩子,作為父母,首先要平復好自己的情緒,在一個焦躁的情緒下,誰也不可能去好好說話,只能將這個情緒傳遞給孩子。

然後讓自己“慢”下來,不要著急說教,因為在孩子心情煩躁的時候,父母任何的說教只不過是噪音。

忍耐孩子的哭聲,這也是孩子發洩情緒的過程,如果忍不了,就像我一樣,暫時把自己隔離起來。

分析孩子煩躁的原因,說出孩子的現在的情緒,例如:孩子因為累了而發脾氣,就告訴孩子你只是累了;孩子因為某件事傷心,就告訴孩子你很傷心吧?當你能正確理解孩子的情緒,就能和孩子產生共情,同時教會了孩子區分情緒。

當孩子情緒穩定,再進行說教,告訴孩子你哭是沒用的,我不知道你為什麼哭,你要說出來。引導孩子從本能發洩,努力學會用語言表達。這個很重要,決定孩子在青春期和父母溝通的方式。



孩子還小,不可能一次兩次就能學會如何正確發洩和表達情緒,我從妞2歲就開始引導她有事說出來,不要哭,到妞3周半左右,才慢慢的學會用語言來表達大部分情緒,有時候還是會蠻橫的表達。

記得一篇文章這樣寫的,陪孩子長大要有牽著蝸牛散步的心態。養成良好的習慣也非一朝一夕能達到的,需要父母慢慢地引導和耐心的等待。


雨媽育兒之路


孩子小的時候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更多的是大聲哭鬧,而很多時候這隻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首先我們要讓孩子學會認識情緒。比如拿到了喜歡的東西是高興。在淘氣堡愛玩的玩具被別的小朋友先玩了是著急或生氣。美味的食物突然掉地上不能吃了是傷心。在適當的情境下,我們告訴孩子,你這種情緒是高興或是生氣,你可以告訴媽媽:“媽媽,我高興了,因為我得到了獎勵”或者:“媽媽,我很傷心,因為沒有小朋友跟我玩”,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覺和原因,我們才能有的放矢。

其次,找到了情緒產生的原因,尤其是負面情緒,我們要教會孩子想辦法排解。前段時間我從孩子同班同學的幾句學舌中猜到了孩子在幼兒園哭了。於是我就問為什麼哭,孩子告訴我他想玩幼兒園的建築區,但老師不讓他玩,還把他的小椅子撤走了,他就和老師搶椅子。再細問是建築區小朋友人數滿了,為安全考慮,老師就不許再加入了。因為老師從來沒有跟我提過這件事,我也沒有貿然去找老師。而是告訴孩子:“第一,老師是對的,遊戲區有人數限制,滿了就不能加入了你可以玩別的區。第二,如果你非常想玩你可以在老師宣佈可以玩的時候,快速的跑過去這樣就可以了。你先試試,如果不成功再想辦法。”第二天上學,我和老師溝通了一下,說孩子會有一些耍小性子,如果有問題請一定和我說,我會和孩子講道理。後來放學的時候孩子高興的告訴我他成功的玩到建築區了。老師也沒有跟我提這類的事了。

每天我都會鼓勵孩子和我分享他高興的事或者不高興的事,需不需要媽媽的幫助。同時告訴他,語言是最厲害的武器,你的想法可以說出來,告訴媽媽或老師,哭鬧沒有用,打人搶東西之類的更沒有用。尤其和小朋友玩更要多多試著用需要去溝通。這樣才能有更多的朋友,每天開開心心噠~


未央4756


孩子是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但是他們也一樣會有情緒,需要發洩。我認為做父母的只要做到以下幾點,就可以正確的引導孩子將壓力釋放出來,並且養成善於表達溝通的習慣。


1、聆聽。

孩子從出生開始,最在意的聆聽對象,就是他的父母。沒有孩子一開始就不願意跟父母溝通的。他的喜怒哀樂,總是想第一時間告訴父母。所以父母要養成孩子渴望訴求的習慣。即使孩子有時候對著父母碎碎念,父母也不要不耐煩。只有這樣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渠道才可以一直暢通無阻。

2、回問。

當孩子對父母有訴求發洩不滿的時候,父母要多問一句,“為什麼?”只有這樣才可以將孩子心中的不滿,清楚的引導出來,同時鼓勵他勇於表達,勇於表達的孩子,慢慢會變得更善於表達,善於表達的孩子與他人更容易溝通 ,在溝通的過程中,他心中的壓力和情緒,便可以得到迅速的釋放,不至於因壓抑過度,而抑鬱或暴起傷人。

3、解釋。

孩子對大人說的道理,經常是似懂非懂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對裡面的那些名詞解釋搞不清楚。什麼原則啦、底線啦、道德啦、規範啦、人格啦……等等等等。所以做父母的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一定要讓他們明白你所表達的意思,解釋清楚裡面的那些他們不明白的詞語。確保他們真正明白你的意思。這也是以身作則,教導他們,要將意思表達清楚給他人。不完整的意思,經常會造成誤解。而誤解,對壓力和情緒的表達和釋放是沒有任何幫助的,而且還很有可能有害。

4、建議。

在這裡,我用了建議,而不是命令。命令式應對於緊急情況,非做不可,有時效性的事情。在大多數情況,家長與孩子的交流應該採用建議的形式。建議可以幫助孩子思考,思考有助於孩子真正的接受道理,只有真正的明白和認同道理,下次才不會犯同樣的錯誤。道理講清楚了,孩子的情緒也就會平復下來,任性也就無法持續下去了。實際上通情達理也是一種正確有效的發洩渠道。

5、原則。

家長很有必要和孩子之間溝通清楚,到底什麼是不可觸碰的底線,在原則性問題上,家長要保持一貫的,堅持,不退讓的態度。你讓孩子清楚規則,一旦遇到觸碰底線的發洩行為,家長只要從旁適當提醒,孩子就會醒悟毫無原則的發洩是不正確的,反而冷靜的表達,更有助於將事情解決。

★★★一個性格開朗,善於溝通,明事理,勇於認錯,有底線,有原則的孩子,家長應該堅持的培養方向。以身作則是最好的培養方式。


大河向北


有大V在,硬著頭皮也答答,說說我的實用經驗。

孩子有情緒,有時也會有壓力,這時,家長不能‘‘硬碰硬’’,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引導孩子發洩和表達情緒。


首先,時間是最好的療傷武器。有時候孩子的情緒,會在事情發生時特別強烈。這時,家長不如等他安定下來,然後自己出去走走,留給他一個自我反省的緩衝時間,回來後不忙談剛才的事情,先轉移他的注意力,等他情緒和緩時再進行交流。

其次,說話也能很好地發洩。平常,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多說說學校的事,說說和同學的事,問問孩子這個老師如何,那個老師怎樣,這些都是他張口就來的事情,遇到喜歡談的,就讓孩子滔滔不絕,多聽少說,別忙著教育,等孩子把事情說完了,實際上也達到了發洩的作用,這時再引導他反思、進行教育,效果會非常好。



第三,培養他孩子的興趣愛好。比如體育運動,投進一個球、扣殺一個球都能很好地舒緩孩子內心的壓抑;又比如彈琴和唱歌、到大自然去散步、做些小遊戲,也能很好地發洩和表達情緒。


其實,以上的方法,不單單對孩子的情緒發洩有用,對成人發洩壓抑和情緒也很有用。


幽幽南山客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 單正巧


單正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級職稱,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婦專委,懋德中心志願者。20多年的軍旅從醫經歷。擅長精神動力取向,工作方向有喪失,婚姻情感及家庭問題,各種情緒和壓力引起的睡眠問題,抑鬱、焦慮等各種神經症及其講座,團體輔導,擅長團隊合作,團隊溝通等等。

對於孩子的情緒,父母應該積極採取措施,以防止孩子受到情緒的傷害。

一、父母要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你遭受挫折,火冒三丈時,要注意孩子很可能在模仿你處理問題的方式,如果你動輒勃然大怒,又怎能期望孩子管理好情緒呢?

二、要看到孩子的情緒,要讀懂孩子的情緒。

當父母注意到孩子有情緒,一定要去關注它,陪伴本身就是支持,然後把你看到的,感覺到的說出來,讓孩子複述一遍,再問孩子:是這樣嗎?如果不是,“那你說說看,你究竟怎麼啦?”誘導孩子表達,當孩子表達完,我們不評價,再重複一下孩子的感受。然後孩子會好很多,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可以擁抱、愛撫,這樣對穩定情緒有好處。

網上有一位老外父親與女兒關於情緒處理的視頻,場景是女兒生氣在哭泣,父親蹲在孩子面前輕聲地教導孩子,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有問題如何表達,始終強調是愛她的。我把父女的對話,摘錄下來,供大家參考。

父親:每次你像這樣感到生氣的時候,不要一直沉浸在憤怒的心情裡,好嗎?你要接受它,你要尊重它,你要承認你生氣了,然後慢慢放下,好不好?之後,你的心情就會好一點,就算你還是不開心,你還是做不到,那就順其自然,我們依舊愛你,你也不會受影響,你的世界依舊一片光明。覺得生氣沒什麼大不了,你可以生氣,你可以生我的氣,生媽媽的氣,生妹妹的氣,甚至生自己的氣,只是不要讓這種心情支配你太久,因為時間太久的話就會出問題,慢慢放下,克服它,有時候也可以直接停下來,大喊發洩,或者拿枕頭出氣。

女兒:我不喜歡你罵我。

父親:寶貝,我只是在逗你,我不是真的想罵你,你有時候還說我是“傻子”呢?對吧?有時候我不介意,有時候我也會有點生氣,是不是?但這沒關係,重要的是要把它說開,這樣我才能知道你的底線在哪裡,我會尊重你的底線,決不會越過,但你也得先告訴我,偶爾開玩笑也是可以的,對嗎?但有時候不好笑,我尊重你,也尊重你的心情,要是今天不適合開玩笑的話,我就不開玩笑,你只需要告訴我,我就不會了,好不好?因為如果我瞭解的不夠,我就做不好,今天我就不和你開玩笑,好嗎?現在咱們去散散步吧,你可以把它拋到腦後,你願意的話就把氣憤遠遠地拋在腦後,你也可以踢土,只要能擺脫壞心情,你想做什麼都可以,只要你能覺得好受一點,好嗎?親親我,好嗎?……

看完是不是很有啟發呢?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怎樣引導孩子正確發洩和表達情緒? 我認為應該讓孩子冷靜冷靜,讓孩子哭一哭,多引導多陪伴,而不能壓制孩子情緒的發洩,這就好比一座火山你老把火山口堵住,那麼能量達到一定程度的突然爆發那將一發不可收拾,後果也可能是我們所無法承擔的。所以我們應當正確認識正確對待孩子情緒的表達和情緒的發洩。在面對孩子發情緒時壓抑是不可取的,只有堵是不行的,重要的是疏,是導。

小孩子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刻關注孩子情緒上的變化,要教孩子用正確的方式來發洩自己的情緒,而哭鬧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父母應該給孩子提供各種正確有方式發洩他的情緒,允許孩子用這些方式把情緒釋放出來。通過教孩子區分和判斷各種情緒,允許孩子以恰當的方式表達釋放出來,這對於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

教育是一個持久的過程,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同時也要提高自身素質為孩子做好榜樣,家庭是孩子學習最多的地方,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


施比授


父母如何教孩子發洩情緒?那麼提到教孩子發洩情緒呀,父母可能先要想一想,您自己會發洩情緒嗎?比如說我認識的一位媽媽,她一有情緒在家裡就大肆發洩,對老公呢,橫挑鼻子豎挑眼,對於孩子呢也是,看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麼,最後情緒是發洩出來了,但是家庭關係卻破壞了。所以說呀,這樣的情緒的發洩呢,就是一種不合理的發洩。簡單地來講呢,就是情緒化。也就是說,被情緒所控制了。所以說呢,父母要教孩子學會宣洩情緒呢,自己也先要知道,自己的情緒是什麼?比如說我們經常有一些父母會說,今天的心情非常不爽,那麼這個不爽是什麼呢?當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卻說不上來了。所以呢,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去覺察一下,這個不爽究竟是憤怒?是委屈?是嫉妒?或者是憂傷?我們只有知道自己的情緒是什麼的時候,才能提到如何去表達情緒。那麼如果說我們今天很憤怒,我們一定要在家人面前發洩嗎?不一定。那麼我們怎樣以一種方式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同時又不傷害到別人呢?比如說,我們可以對我們的愛人講,我今天遇到了一件什麼什麼樣的事情,所以我很不開心。我今天非常非常的難過,請給我一點自己的空間。

那麼也或者呢,可以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自己大哭一場,這些都是宣洩情緒的方式。那麼父母對自己的情緒能夠清楚的認識,合理地表達。對於孩子來講呢,幫助孩子去宣洩情緒,也就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那麼我舉一個生活中非常常見的小例子。比如說有的孩子被門夾到了手,然後呢,哇哇地大哭不止。這個時候呢,很多父母會上去之後,抱起孩子就說,打它,打它,打這個門,都怪它夾了你的手。那麼此時呢,我們父母看似是在幫助孩子宣洩情緒,看似呢是在保護我們的孩子,但實際上呢,對於孩子來講,他對於情緒的理解,對於情緒的宣洩,是混沌一團的。這個時候我們首先就要去體會,當孩子被門夾到了手他的情緒是什麼樣的?他很疼吧,他會有委屈吧,他是不是還有一些憤怒呢?這個時候我們不妨抱起孩子拍著他的頭,對孩子說,寶貝,媽媽知道你被門夾到了手很疼,你是不是很生氣呀?同時你的心裡面還有一點委屈?那麼當孩子聽到你這樣的表達的時候呢,他會覺得,哦,原來有人懂我了,他會覺得,和媽媽的心連得很近,從而呢,他的情緒也會平復很多。最最重要的是,媽媽這樣的一個自然的表現,讓孩子理解了,原來我的這種感覺,叫做委屈,原來我的另外一種感覺叫做憤怒。自然而然的孩子就知道了,自己的情緒是什麼。同時,也會學習到了,如何去表達情緒。


積木育兒


能從這個角度來提問和表達,說明題主一定是一個已經在積極學習教養知識的有心媽媽/爸爸。從我們日常工作的大量案例來說,無論成年人自己,還是成年人與孩子之間,或者單單就說孩子,大家所關注和困惑的大部分問題都和情緒有關。我們認為能夠表達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已經開始走在了幸福人生路上。

要讓孩子找到情緒的出口和正確的表達方式,首先就要認可和接受孩子所有的情緒都是正常的,無論哭鬧、執拗等等,並且理解每個情緒背後其實都有一個或幾個未被滿足的需求。

因此我們就能知道,當孩子在情緒出現失控的時候,我們只是單純的說“別哭啦,再哭就怎麼怎麼樣”、或者“再哭,警察就來抓你了,大灰狼就會把你吃掉”之類的話時候,也許可以短暫的將孩子的情緒憋回去,但它會以傷害的方式沉入潛意識,並在可能的某一天爆發,因為根源性的那個需求從來沒有被挖掘出來過。

所以當孩子出現情緒不佳或者失控時,第一步就是發現背後的需求是什麼,肯定孩子的感受,並看一看是否能夠滿足孩子,如果需求是合理的,那通過滿足需求,孩子的情緒問題自然就會化解。

如果需求不合理,要溫柔地堅持,並告訴孩子當下的這種情緒是什麼,比如生氣,比如傷心,比如沮喪等等,讓孩子知道當下情緒的名稱是為了讓他們能直接認知和表達自己當前的心情,同時找到替代的解決方案來幫孩子找到發洩的出口。

舉一個朋友家發生的例子。

她家寶貝在3歲左右的時候,進入了執拗期,一生氣就要打人,這個朋友沒有像很多媽媽那樣嚴厲制止孩子的行為,而是發現,寶寶生氣時,需要將多餘的力氣找到發洩對象,於是她建議寶寶再生氣的時候可以去捶打一下家裡的靠墊,每次捶打靠墊的時候,媽媽都誇張的和小朋友一起捶打,孩子發現這竟然變成了一個好玩的遊戲。用這種方式,這個朋友幫娃順利地度過了成長中的這個特殊階段。


壹父母


作為小學教師,跟孩子接觸時間也較多,對這方面也略知一二,我也來分析一下,供大家參考。我認為孩子的情緒方面,可以分為兩個關鍵詞。“發洩”和“表達”。

①讓孩子有充分發洩的機會,給孩子自己冷靜的空間。我在學校裡面經常遇到孩子因為種種原因,大哭大鬧的。對於這種情況,我一般都不會阻止孩子,我讓孩子,充分宣洩自己的情緒,害怕也好,不滿也好,當孩子發洩過後,孩子也能冷靜下來思考問題。這時我再來引導孩子,效果往往是極好的。我認為家長也可以以此為參考,不要立刻阻止孩子哭泣或發洩,要給孩子發洩的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宣洩不良的情緒,當然摔東西是一定要阻止的,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②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不滿,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當孩子發洩過後,我們不要就此不管不問,認為孩子沒事了。因為發洩後,問題還存在著,孩子的癥結就依然沒有解開,埋在心中,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情緒影響。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引導孩子去解決問題,也是引導孩子情緒發展的最好方法

其實,在我認為,對於孩子來說這兩個方法就足夠了,孩子就是孩子,不是聖人。不要,要求孩子學會去控制或是掌控情緒,成人有時都很難做到,更何況孩子呢。

我是小菡老師,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交流和討論關於小學教育的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