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而言,印度軍事上有沒有能力單挑歐洲任何一個國家?你怎麼看?

木衛二1111


印度單挑任何歐洲國家,這個也是太抬舉印度了。印度軍隊中有超過60%的武器是具有俄羅斯血統,另外還有來自法國,英國,德國,以色列和美國的武器裝備。印度軍隊的武器裝備可以用萬國造來形容。



印度是人口大國,不過印度軍隊的戰鬥機卻不一定配得上人口大國的稱號。印度雖然是一個南亞國家,但是卻不是一個具有統一語言的國家,外來的英語是其一種官方語言,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限制了印度的民族大融合。貧富差距猶如鴻溝一番無法克服,印度的國民素質差異非常大。印度的社會特徵就決定了印度軍隊的戰鬥力不強。


印度陸軍的主力裝備是T-90主戰坦克,這是一款從俄羅斯引進的T-72改進型坦克,印度自己研製的阿瓊坦克已經是淪為了展示品。印度空軍的主力戰鬥機是從俄羅斯引進的蘇-30MKI戰鬥機,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負責在印度生產這款重型戰鬥機。

印度海軍有一艘超日王號航空母艦,這是一艘在俄羅斯戈爾什科夫航空母艦基礎上改進而來的二手航空母艦,使用的艦載機是俄羅斯的米格-29K。就印度三軍裝備而言和歐洲幾個大國是沒法比的,所以說印度無法單挑歐洲任何一個國家,如果真的要比較的話或許可以單挑諸如希臘等國家。不過印度怎麼單挑呢,印度的能力不足以前往歐洲作戰。


航空視界


歐洲諸國,別看小,但是都是大小“以色列”,都是軍工強國,而且各具特色,國小兵大,都不好惹。

儘管總體上來說,印度軍事實力還是比較強的,至少規模大,歐洲沒有一個國家擁有印度這麼大規模的軍隊。因此,從這一點上來說,印度似乎應該不懼與歐洲任何國家交手,至少很嚇人吧,但是,印度軍隊的整體素質低, 工業能力和信息技術水平遠比不上歐洲主要工業國,包括法國、英國、德國、荷蘭等國,特別是英、法、德。真要動起手來,這些國家動員起來走向戰時經濟體制,印度軍隊便是魚腩,很快就會瓦解。

而對於其他歐洲小國,印度也未必能吃得透。


對印度來說,歐洲小國個個都是“以色列”,以印度軍事素質,要吃透其中任何一個都不容易


瑞士空軍


瑞士士兵

瑞士有819萬人口,與以色列相似,面積只有4萬平方公里。但卻有31萬常備軍,而且採取與以色列相似的動員體制,是個小的超級軍事強國,靠著隱形的軍事實力,瑞士可以保持200年的中立地位,二戰時期,希特勒不敢動瑞士,知道這隻刺蝟吃下去會撐破肚子。


瑞典空軍

瑞典CV90步兵戰車

瑞典人連俄羅斯都不怕,還能怕印度?800萬人口全民皆兵,工業能力比以色列還強。

瑞典潛艇


荷蘭空軍


荷蘭空軍






荷蘭曾經是個超級強國,現在是個科技高度發達的工業化國家,軍隊裝備技術先進,實力只會強於以色列。

獵豹防空高炮

歐洲諸國看起來很弱小,但是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何況兩次世界大戰都爆發於歐洲,歐洲人血液裡充滿了戰鬥思想。芬蘭小吧?蘇聯強大吧,可是蘇芬戰爭,蘇軍以傷亡100萬的代價慘勝。歐洲諸國除了意大利打仗差一點外,其實沒有魚腩,印度要吃透其中的任何一個都不容易。


鶇飛天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之所以會有這樣無聊的問題,主要在於如今世界流行的各國軍力排行榜。



從表面數字看,印度現役兵力總數達127萬人,按數量計算,僅次於中國與美國。其中,陸軍有約110萬人,坦克達3000多輛。海軍有約5.5萬人,包括兩艘航母。空軍有約11萬人,其中單是蘇-30MKI就有270多架,超過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戰鬥機總數。按軍費算,印度2017年軍費總額高達560億美元,位居世界第四。因此,世界很多非官方的軍力研究機構認為印度的軍事實力在世界上僅次於美俄中三國,位居世界第四。


然而,軍事實力對比不僅僅是看數量,還要看裝備水平,軍備自給水平,軍火工業水平,總體工業實力,科技實力等因素。如果是對比軍隊數量和裝備數量,無疑目前歐洲國家很少哪個國家能夠趕上印度。但要對比其他方面,如裝備水平,主要裝備自給能力,軍火工業水平等,印度肯定遠遠落後於英法德意等國,甚至是瑞典等國。而且,這裡還沒有考慮俄羅斯,無論是按照地理還是政治傳統,俄羅斯無疑都屬於歐洲國家。那麼,如果是與俄羅斯比較,可能除了軍隊數量,其他各方面印度都不如俄羅斯。


以上是單純的軍事實力對比,如果真要按照題主所說的進行單挑,怎麼單挑呢?在哪裡單挑呢?是在南亞還是在歐洲,還是在兩者的中間地帶?確實,如今的歐洲國家,包括英法德三國,已經不具備對印度進行遠征的能力,但印度呢,應該說同樣不具備對英法德意等國進行遠征的能力。何況,印度與歐洲國家距離遙遠,沒有什麼大的利益衝突,有什麼必要進行軍事單挑呢?

因此,都護認為,如果是比較軍事實力,我們可以將印度與歐洲大國放在一起比較一番,但討論雙方誰能單挑誰,就沒必要了。


西域都護


看了這個問題,有一點好奇,在提問者看來,俄羅斯算不算歐洲國家呢?

軍事實力排名沒什麼意義,一呂二趙三典韋,或者第一條好漢李元霸什麼的,只是在古代章回體小說或者評書裡才存在。古代戰爭都不是這麼打的,遑論複雜的高技術條件下現代軍事衝突。

頭條或者悟空問答裡這種問題多了,不是一件好事兒,關心天下大事是對的,肯定好過那種覺得老百姓除了柴米油鹽什麼都不在乎的犬儒心態好,但不能僅僅止步於單挑吊打之類的沒有技術含量的獵奇心理。

回到問題本身,歐洲國家現在普遍軍事力量萎縮,主要是因為國際環境發生了變化,自身的發展階段也不再鼓勵把爭奪軍事霸權作為解決國際矛盾的方式,他們的主客觀環境都不再要求國家支付相當財政能力維持和提高武裝力量的戰鬥水平。而印度和許多亞洲國家一樣,對防務能力的需求是高於歐洲大部分國家的,自然投入更大,發展也更快。

但整體而言,亞洲國家的國防工業和科技體系往往存在對外依賴嚴重的問題,當然有些國家對引進裝備的需求已經只是錦上添花了,而有些國家離開了西方包括俄羅斯的技術裝備,遂行規模大一點的邊境地區作戰任務都很困難。印度是前者,還是後者,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單挑歐洲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開了腦洞的想象,其他所有因素都不去考慮,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在哪裡單挑呢?歐洲大陸?印度海軍沒能力把陸軍送去,印度洋?歐洲已經沒幾個國家有遠海作戰能力了。要不,大家商量一下,到中間地帶也就是土耳其和伊朗,找個場子開打?問題是印度和歐洲某個國家,打得過土耳其或伊朗嗎?這個好像也不是那麼確定吧。

說了這麼多,其實是希望頭條裡這種問題以後能少些。


葉海林



這個問題筆者真的不知道如何正確回答,問題真的只有任何一個歐洲國家?雖然問題不嚴肅,不嚴謹,筆者還是答疑解惑。


盧森堡?梵蒂岡?算不算歐洲國家?其實這個問題背後還是有陷阱,歐洲的很多國家都加入了北約組織,這是一個提倡集體防衛的組織。雖然個體並不強大,但只要進攻其中一個國家,其餘的國家都要集體防衛。因此印度可以單挑除了俄羅斯,英國,法國以外的國家,但來自集體的反擊會讓印度吃不消。



其次,印度要打歐洲國家,還要看法國,英國的態度,印度從歐洲國家進口大量的武器,這些武器都有敵我識別密碼,當印度要拿這些武器進攻歐洲國家時,這些敵我識別密碼就會起作用,因為印度的自我創新能力不強,武器基本上是靠外國,所以就算單挑也很麻煩。


如果不是北約的成員國呢?不是北約成員國分幾種情況,一種是永久中立國,這樣沒有敵意的國家進攻,印度也會遭到世界的反擊,如瑞士,芬蘭,雖然芬蘭是永久中立,但也與北約一起演習。還有的就是北約的夥伴國,如格魯吉亞,烏克蘭,這樣國家,印度也不好打,剩下的就是小國,印度鞭長莫及,總結性的結論,印度是誰也挑戰不了。


橋本看日本


這個問題其實是個關公戰秦瓊的問題,無解。

自從英國殖民者離開南亞次大陸之後,印度跟歐洲基本上就是八杆子打不著,更別說找個地方幹一仗了。

首先,打仗總得找個理由吧,歐洲跟印度絲毫不沾邊,沒有地緣矛盾,沒有民族矛盾。印度總鼓吹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MZ國家”,跟歐洲一樣,所以應該也沒什麼意識形態方面的衝突。沒有矛盾和衝突,也就註定了兩邊打不起來。

(印度“空軍”)

其次,打仗還得找個地方,小朋友鬧矛盾會衝對方嚷嚷“放學去操場”,這印度跟歐洲國家上哪兒打仗呢?去歐洲?印度沒那個投送能力。在印度幹?如果說單挑,歐洲國家好像現在也沒哪個有能力在印度登陸了。

要說到軍事實力,兩邊都是半斤八兩,歐洲許多國家外強中乾,基本上靠北約來提供保護;印度呢,它的武器基本上也是萬國牌的,壞了自己都不會修,修過的飛機大多也是墜機收場,只有膽兒很肥的飛行員才敢開。從這個角度來看,印度的軍人比歐洲人強,不怕死。

(印度空軍墜機事故經常發生)

如果你一定讓我找一個地方讓它們幹上一仗,那就只能選在印度洋上了。

大家都知道,印度人有大國沙文主義的傳統,他們認為印度洋是“印度的洋”,那兒天生就是印度人的勢力範圍。但事實並不如此,法國和英國在印度洋上都有自己從殖民時代延續下來的利益,印度如果腦子壞掉了,試圖挑戰法國和英國,那麼雙方還是有可能會爆發一場海戰的。

(印度軍艦在岸邊翻船,這個動作很少有人能做到)

法國有航母、有核潛艇,在印度洋的留尼汪島上有軍事基地有飛機,還有核武器。印度的飛機夠不著留尼汪,陸軍更是到不了那麼遠,從艦隊的訓練水平和武器裝備的對比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結論:印度海軍將輸得很慘。

(法國戴高樂號航母)

英國也是個老牌的海洋強國,有航母有核潛艇,在印度洋的毛里求斯有軍事基地,在印度洋正中間的迭戈加西亞與美國合搞了個軍事基地。想當初大英帝國萬里迢迢擊敗阿根廷奪回福克蘭群島,現在擁有兩艘航母的皇家海軍收拾印度想必也不在話下。

(伊麗莎白女王號儘管現在沒飛機,但不久就會有F35上艦,我就問你怕不怕!)

更不用說還有俄羅斯呢。

所以印度人不會想著去跟歐洲幹,幹必輸。


周志宏glee


印度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大國。經濟發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印度是南亞地區重要的經濟大國,在印度洋沿岸軍事實力不容小覷。

由於印度位置優越,面向印度洋,北部相隔喜馬拉雅山,形成了很好的地理優勢。印度一直想稱霸印度洋,所以大力進口外國的先進武器,來提高本國的軍事能力,所以一度成為萬國牌。印度沒有完善的軍工技術,不利於本國軍事實力的長期發揮。印度的工業體系首先並不發達,沒有形成產業鏈,而且基礎設施欠缺,不利於形成國產武器的局面。

印度的海陸空實力在印度洋沿岸的國家,算是佼佼者,但與歐美髮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技術代差。至於印度現在為止,還能不能打贏歐洲任何一個國家。並不重要,因為印度的夢想是經濟上超越中國,軍事上爭霸印度洋。


新時代的人類


我覺得不太可能打的過,雖然印度在裝備數量和人數上對比除俄羅斯以外的任何一個歐洲國家都是佔絕對優勢,但戰爭從來都不是單靠一兩件先進武器或者武器數量來決定的,更重要的是作戰體系以及綜合國力。印度雖然體量不小,但問題在於印度的國防工業質量低下,大量先進裝備都是依靠進口,一旦與擁有先進獨立國防工業和一定經濟實力的國家開戰,很可能會被對方利用外交途徑切斷先進武器來源,到時候印度就會陷入一種裝備壞一個少一個純消耗境地,遲早會被耗死。其次印度軍隊目前作戰體系相對落後,先別說數字化和信息化,就連最基本的摩托化都還沒實現(摩托化可不只是玩玩特技,把步兵放在車上那麼簡單),以印度空軍目前的調度能力,還無法同時指揮50架戰機協同作戰,更無法及時給陸軍提供火力支援。雖然不排除印度有一定的殺手鐧也不排除印度有一部分精銳的有極強戰鬥力的部隊,但印度廣大的基層作戰力量依然還是比較弱的水平,作戰體系也落後於中美俄歐。


西木焦君羊眾



Wwbing


按照西方戰爭觀,民主國家間無戰爭,印度號稱“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何以挑戰遠在數千裡之外的歐洲大小國?

巴基斯坦是現實威脅,印度軍事的一舉一動都離不開西部的“宿敵”,北方的大國更是“心病”,如此心態下印度缺乏安全感,內外政策均與兩個鄰國較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