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賈平凹在一篇記念路遙的文章中,稱路遙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這是為什麼?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草原那一泓水2017


賈平凹說得沒有錯啊!在路遙開始寫作的時代,他確實是時刻關心國家大事。比如《驚心動魄的一刻》。寫《平凡的世界》前,更是將陝西省十年的各種官方大報都認真學習、揣摩過。

1966年初中畢業返鄉的路遙曾是延北縣城最有權力的人物,兩年後的他官至縣某某會副主任。當時,國家幾乎癱瘓。所以,賈平凹說路遙是一個政治非常成熟的作家,個人覺得如果排除文人相輕的惡習的話,是符合事實的。

回溯作家的成長史,絕不是刻意抹黑他,而是認識他、理解他的起點。路遙一直是一個政治意識十分自覺,甚而活躍的人物。他最為欽佩的作家是柳青,寫《創業史》,自覺頌揚社會主義路線,但作品內涵非常豐富,氣勢十分博大。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同樣是一部史詩級鉅著,與賈平凹一樣,分別獲得第三屆與第八屆茅盾文學獎。這個獎項相對於國際諾貝爾文學獎,十分主流和意識形態化。

恰好,路遙與柳青都是領袖非常喜歡,並多次提到和號召學習的作家。 熟悉西方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學說的應該能理解,政治無意識貫穿一切。你說自己對政治不感冒,但你的表述方式也是政治的。張平的小說《抉擇》也是獲得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不一定就是優秀作品,它們是與評獎原則恰切度最高的作品。

路遙18歲時就已經成為延川縣紅色第四野戰軍軍長,領導過8000人的“革命活動”。又以學生身份擔任延川縣某某會副主任,相對於今天的副縣長,炙手可熱,紅極一時。

後來,他被一擼到底,又回到出生時的山村,與《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樣,其痛苦鬱結於胸,難以排遣。

1978年,曾有朋友看到路遙身穿白衣服,腰繫麻繩。別人問他在給誰帶孝。他自答:給自己帶孝,他以這種極端的方式來宣洩苦悶。

曾與路遙在“革命”中分任兩個陣營領袖的曹谷溪是路遙一生的摯友,他就坦言,路遙的政治素養高於文學素養。

陝西作家一向博大厚重,憂國憂民,政治意識高於其它省份(河南與其相當)。路遙最大的理想是當職業政治家,而不是作家。但仕途上的“失落”,喚醒了他潛藏心底的作家夢。

請記住,他原名王衛國,那時被戰友尊稱為“王軍長”。他也寫過詩歌,比如“學大寨就要拼命幹”之類。他政治受挫,想要寫作,成為一名作家。有名,就有話語權,就是無冕之王。這沒有任何值得非議之處。


又是烏鴉的雜醬麵


這是賈平凹在《懷念路遙》一文中提到的,全句是這樣的:“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而且在這篇文章的最後這樣寫道:“在陝西,有兩個人會長久,那就是石魯和路遙。”

由此可見,賈平凹如此之說並非對路遙的一種否定,而是一種極高的褒揚。


政治家並非政客,本來就是對一個人格局的高度肯定。路遙的寫作與時代緊密結合,他的作品如《平凡的世界》《人生》等在特定的時代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似乎只有金庸的武俠小說可以與之相比,在傳統的純文學領域內還無人能出其右,他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也獲得了第三屆矛盾文學獎。


關於路遙寫作的藝術性在圈內圈外的評價並不一致,但他作品的特點十分鮮明,那就是史詩般的恢弘氣勢,紮根於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的主流價值,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特點。但客觀而言,在語言上略顯粗糙,在主題的創新和拓展上還略顯不足,對人性的深度挖掘還有概念化的傾向,這與他本人的文學趣味有關,他的作品的文學價值還需更長的歷史來檢驗。

路遙不幸英年早逝,他的生命在最紅最火的時候戛然而止,這種悲劇性的個人命運也給了他的作品蒙上了一聖潔的光芒,放大了他作品的綜合效應,似乎有種殉道的意味。他的作品與羅中立的油畫《父親》相似,已然成為一個時代的代言,而羅中立延續了《父親》這種風格創作了一系列作品後逐漸走低,於是後期不得不變法求突破,但在大眾眼裡羅中立好像越來越江郎才盡,但其實後期的作品才是他真正的成熟後風格。而路遙顯然一直活在《平凡的世界》的巨大光環中,人們無法推想假如路遙再多活幾十年的話,他的作品風格又會怎樣?又將收穫怎樣的掌聲或是批評聲?這一切永遠也無法得知了。



路遙在寫小說之前的一段歲月中,也算是短暫從政過吧,而且幹過文藝宣傳員。在那段歲月中,政治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而路遙在他的創作中,立足於現實政治始終是他作品最不可忽視的一個特點,這從這個角度看,賈平凹對他的這句評價並非空穴來風無中生有,是貶是褒,還是明褒實貶,當下每個人站在自己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也不足為怪。


吃素的穿山甲


賈平凹與路遙不合,這是人面前的無奈表達的溢美之詞,他說~我就不相信小說能寫死人,本來父母就作的個玻璃瓶瓶人!

寫散文的劉成章,曾對我講:

路遙十分惡,病重他去看,僅不理他,吃閉門羹!僅僅因為不按他的說教行事。

路遙生前是孤獨的,除少量忠實追隨者!

安葬路遙的骨灰到了省作協大院,沒有一人開門問問!



千五氏博物館Y


受邀請回答問題。班門弄斧,片面之見。

賈平凹老師和路遙老師都是當代文學的大師。賈平娃老師的《秦腔》獲過獎。在當代文學作品選中也是獨數一致的。陸遙老師的《平凡的世界》在當代文學作品選中也是獨樹一幟的。說明這兩位大師的作品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平凡的世界被搬上了銀幕。被拍成了電視劇。讓我們認識了一個平凡的世界。通過廣州大灣煤礦的一個礦難事件,通過一個記者的採訪我們認識一個平凡的事件後面一個平凡的世界!

我沒有讀過賈平凹老師評價路遙老師的作品的內容!但從標題來看。賈平凹老師評價路遙老師是是政治家評價我覺得真實的。路遙老師對廣州大亞灣煤礦不瞭解。寫不出這麼生動逼真的文學作品來。他對生活的閱歷,對礦難家屬的瞭解,對整個事件的瞭解,對社會發展史的瞭解。使人們深入淺出的同情了大牙灣煤礦事件的事實。有客觀而真實的反應了社會的矛盾性,階級性。使讀者深入其境。我看了這個《平凡的世界》的電視劇。也深深的被主人公所感動。深深的被路由老師的作品所感染。所以賈平娃老師點評路遙老師是政治家是恰如其當的。


可可潘琴


路遙不是政治家,賈平凹認為路遙作品政治性過強。

一、路遙不是政治家。政治家是一定階級或政治勢力的代表,是掌權者,或者是重大政策或決策的制訂者、組織者和協調者。從這些要求看,路遙不是政治家。

二、路遙是政治敏感性很強的作家。路遙的很多作品,特別是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有著很明顯的時代特徵。這篇小說比較真實客觀的描寫了農村上世紀七十年代前後的那段歷史。作品緊扣時代脈搏,貼近生活貼近人民,內容豐富而深刻。讀後能從中瞭解到,那段時間中國波瀾壯闊的社會大變革,令人十分難忘。

三、賈平凹可能認為路遙作品政治性過強。賈平凹非常注重作品的文學性。其代表作之一《廢都》,人物個性鮮明,語言清新細膩,敘事寫人技巧高超。正因為賈平凹很注重文學性,所以,他或許會認為路遙作品,在文學藝術方面有所欠缺,時代感太強,因而說路遙是政治家。

總的看:路遙和賈平凹都是中國當代非常有名的作家,兩人都在文學上有很高的成就。但在作品中,路遙更注重時代性、政治性。從某種程度上講:路遙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感更強。


在那高高的谷垛下面


賈平凹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這樣說,不知道。

但他這樣說,不管出發點如何,對路遙是一種褒獎。

最崇高最寬廣的文學是史詩,史詩是作家們所追求的偉大,如荷馬史詩,如杜甫,如索爾仁尼琴……

中國現當代史是離不開政治的,尤其寫當代題材小說而不寫政治那是逃避現實。

路遙筆下的人物命運都是和政治掛鉤的。

餘華也寫政治,寫飢餓和農村把鐵放在鍋裡日日夜夜地煮,“大鍊鋼鐵”;閻連科也寫政治,寫某基層幹部希望得到列寧的遺體;莫言也寫政治,寫計劃生育;嚴歌苓也寫政治,寫知識分子如何《歸來》;李碧華也寫政治,寫《霸王別姬》……



大悔憶智冰


千古文人仕途夢,古今很多作家都是因為仕途不通才改走文章的。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可惜不是每個人都能當官,李白杜甫也不行,如果能當官,他們哥倆寧可放棄寫作。也是前幾天離世的武俠巨匠金庸先生的早期人生理想也不是寫作,而是從政。學國際法的他解放初來到北京,想謀求做一位外交官,可惜夢想沒有實現。在《碧血劍》裡他說,空負安邦志,遂吟去國行。不想這一走成就了他更輝煌人生。如果路遙能仕途平步青雲,做個不大不小的官,可能就寫不出《人生》《平凡的世界了》,這不知道是他的幸還是不幸。


風亂曲揚


路遙在文革時期是造反派頭子,說政治家是抬舉他,其實是一個禍國殃民的野心家。


東郭先生126


文人之間的相互吹捧,沒有這個必要。路寫過一些小說,我也看過一些,部分作品是不錯的,但一部分是傷痕文學,否定多於肯定,有的看了半截就丟到一邊了。平凹說他是政治家,意圖何在,恐怕只有賈自己知道。


安慶971


有愛吹的,也有不愛聽的,更有不相信的。比如齊白石,也是不論官民,一律明碼標價收錢。但不知給毛澤東刻印收了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