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問“4+7”城市藥品帶量採購

上週五,為期一週的“4+7”城市帶量採購擬中選結果公示結束。與2017年同種藥品最低採購價相比,擬中選的25個品種藥價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達96%,其中22個為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

此次“4+7”城市帶量採購受益人群有哪些、藥企能否賺錢、流標藥企如何應對以及未來股價走勢等問題,新京報記者採訪了多位業內人士。

受上述事件影響,A股醫藥板塊整體市值在12月6日-10日的3個交易日蒸發近3000億元。華東醫藥、復星醫藥、恆瑞醫藥等股價出現連續大幅下跌。

1 慢病患者一年省多少錢?

12月7日,國家醫保局組織的“4+7”城市藥品集中採購試點擬中選結果公佈,並進行為期一週的公示。31個品種中,有25個擬中選,成功率為81%。其中,精神類疾病藥物4種;高血壓用藥、高膽固醇等心血管病用藥10種;癲癇類1種;抗菌藥1種;肝炎藥物2種;抗腫瘤藥物3種;鎮痛藥物2種;哮喘藥1種;腹瀉藥1種。

流標的6個品種分別為阿莫西林膠囊、阿奇黴素片和鹽酸曲馬多片、卡託普利片、阿法骨化醇片、注射用阿奇黴素。

根據丁香園Insight數據庫整理出的31個品種(對應生產企業)近三年平均中標價格(最小規格),成都倍特的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降幅最大,為96.14%,其次為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韋分散片,降幅達95.62%。

網友“無畏”更關心降價之後的終端零售價,“平時在藥店買的阿託伐他汀片7元一片,而此次擬中選的採購價才0.94元/片,那麼醫院和零售藥店賣給消費者的價格會是多少?”

對此,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表示,醫院的藥品已經是零差價銷售,擬中選品種的中標價格,就是患者購買時的價格。

福辛普利鈉片是擬中選的25種藥品之一,用於治療高血壓和心力衰竭。據海淀區溫泉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主任於會秀介紹,福辛普利鈉片為基層社區常用藥,一般一盒吃14天,最大用量一盒大概吃3天多(這種用量社區較少會用)。按現在的價格38.26元/盒計算,患者服藥一年費用約3491元至997元。按照擬中選價格11.8元/盒計算,一年需花費1077元至308元。

2 如此降幅藥企能賺錢嗎?

此次藥品降幅超過了業內預期。史立臣曾表示,如果不解決帶量採購中的具體採購量問題、支付問題、約定採購量未完成的措施、後期執行監管的管轄權問題及一致性評價藥物的質量監管等五大核心問題,帶量採購將重創藥企。

公示期間,多家上市藥企表示,“4+7”帶量採購試點對公司經營沒有重大影響,或影響暫未體現。

在本次“4+7”帶量集採中的最大贏家華海藥業共有6個品種中標,儘管擬中標價格與原中標價相比有一定程度下降,但華海藥業認為,此次中標將有利於擴大相關產品的銷售,提高市場佔有率,促進公司國內市場的開拓,提升品牌影響力,對公司的未來經營業績產生積極的影響。

針對降價幅度等問題,正大天晴12月7日的電話會議紀要顯示,此次中標也是險勝,中標價格是之前公司內部就商量好的,無論如何都要中標,“4+7”試點城市代表了中國的富裕省份和學術核心地帶。公司判斷了自己的成本和競爭對手的成本,仍然有利潤空間。此外,力爭中標也是為了保持多年來公司在肝病領域確立的戰略地位。

國家醫保局在解答熱點問題時稱,“以量換價可明顯降低藥價”,通過“兩保兩增”,即保證使用、保證回款、增加規模和增加影響,企業不需要灰色空間就能保證銷量,這也是降價空間的來源。在中選結果執行中,國家藥監局等多部門將採取有力措施保障中選藥品的質量和供應。

3 流標藥企如何守“地盤”?

在12月6日流出的本次試點城市帶量採購預中標結果中,石藥集團旗下三個品種進入了預中標名單,分別為阿奇黴素(石藥歐意)、阿莫西林(石藥中諾)、鹽酸曲馬多片(石藥歐意),但最終未出現在正式公佈的擬中選名單中。有消息稱,是因為採購方報價過低所致。針對上述情況及此次降價幅度、流標影響等問題,12月13日,新京報記者向石藥集團發去了採訪提綱,截至發稿時未收到回覆。

華潤雙鶴的產品氨氯地平參與了此次競標,但未中標。對此,華潤雙鶴表示,公司將持續關注“4+7”帶量採購的政策變化,積極採取應對措施,將加大相關區域的營銷,進一步保持該產品的市場地位。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此次擬中選的25個品種中,只有兩個是外企的產品,分別為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片以及中美上海施貴寶的福辛普利鈉片。原研藥總共只有3個,佔12%,而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22個,佔了88%,仿製藥替代效應顯現。

12月6日,針對降價幅度及原研藥入選品種少的問題,新京報記者向阿斯利康工作人員提交了採訪需求,但阿斯利康未對此做出回應。

史立臣認為,“4+7”試點城市帶量採購是用一定比例的市場份額換取企業的降價,未中標企業還有大量的市場份額可以搶佔。

同時,“4+7”帶量採購是以12個月為一個採購週期,今年沒中標的企業明年還可以再來,“這也是今後的採購趨勢。”

4 醫藥板塊未來走勢如何?

儘管眾多上市企業表示經營不影響或影響不大,但是益學投資金融研究院院長張翠霞認為,在“4+7”城市藥品集中採購的利空衝擊下,基於帶量採購藥品所形成的藥價大幅降低情況,市場預期整個醫藥行業可能會面臨非常明顯的業績下滑衝擊和影響。短期會造成2018年年報業績預期的下降,同時市場也會對2019年業績預期形成一種向下的判斷。

在上述判斷之下,整個醫藥板塊個股形成了非常明顯的持續走低。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2月16日,化學制藥板塊近一週下跌3.4%,近一年來下跌23.04%。

其中,復星醫藥從12月6日開始,股價連續兩天跌幅均超過6%,12月10日股價低開並在一週內震盪下跌,股價已經從12月6日的開盤價30.13元/股跌至12月17日收盤價25.23元/股。港股上市的中國生物製藥在12月6日開盤價為6.85港元/股,當日跌幅達到15.97%,12月7日再次下跌7.88%,此後幾日股價小幅度波動,股價難有回升,截至12月17日收盤,股價為5.26港元/股。

張翠霞指出,從資金規模現金流出的基本情況來看,整個醫藥板塊短期波動還有繼續向下探底的訴求。“醫藥板塊此前已經進入調整週期,在利空衝擊下,加速殺跌風險釋放和價格價值的迴歸在預料之中。中藥類相關的上市公司在跟隨整個板塊形成一定的震盪走低之後,會有自身價格提升的態勢。”

四问“4+7”城市药品带量采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