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股份6.5億元出售汽車生產資質 80後李想造車夢再進一步

■本報記者 王 鶴

12月17日晚間,力帆股份發佈了《關於出售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的公告》,公告稱,力帆股份同意將所持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以6.5億元的價格轉讓給重慶新帆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天眼查顯示,受讓者為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車和家”)100%控股子公司。

公告一出,引起了社會及資本市場廣泛討論。期間,部分媒體及投資者誤解為力帆股份以6.5億元的價格賤賣了其汽車業務,事實真相又是如何?12月18日上午,《證券日報》記者帶著問題走進了力帆股份。

僅出售一張生產資質牌照

據瞭解,力帆股份旗下的汽車產業體系擁有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簡稱“力帆汽車”)和重慶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簡稱“力帆乘用車”)兩家一級全資子公司。

其中,力帆汽車前身為重慶專用汽車製造總廠(重慶專汽)。2003年8月,力帆集團收購重慶專汽股份後正式進入汽車行業,具有“1-6字頭”生產資質,發改委公告產能為3萬臺。

進軍汽車產業後,力帆一直以發展乘用車為主,其間力帆乘用車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准的“7字頭”生產資質,獲批15萬臺乘用車產能。

力帆集團總裁馬可在12月18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說道:“力帆乘用車是2006年9月份獲得的發改委批文,也是中國民營企業最後一家拿到發改委正式批文的汽車企業。力帆真正的產品主體、研發主體和製造主體都是在乘用車公司下面。”

力帆股份董秘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此次車和家收購力帆汽車股權,看中的就是力帆汽車擁有的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擁有了力帆汽車這張資質,車和家不必再去尋找代工車廠進行生產,而力帆乘用車目前也同時擁有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資質,完全不影響公司自身汽車業務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5月份,國家發改委在發放了第15張新能源牌照後,便關閉了新造車項目資質審批大門,至今仍無重啟的跡象。目前獲取獨立新建純電動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有15家,同時拿到發改委和工信部雙資質的純電動汽車企業僅有7家。目前汽車生產資質是非常緊缺的,力帆股份為什麼會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出售力帆汽車呢?

馬可對此解釋道,目前來看,中國汽車行業是過剩的,而資源是有時效性的,未來當行業產能過剩和重組加劇時,部分資源將不會再是資源,綜合考慮,公司決定出售。

綜上,此次力帆股份出售旗下力帆汽車100%股權,實質上只是出售了一個閒置的生產資質“殼”資源。

“此次合作主要是集中在力帆汽車的生產資源上,而所有的資產包括土地、廠房、生產設備都還是公司的。”馬可在會議現場補充道。

出售股權後,力帆股份仍保留力帆乘用車,仍具有年15萬臺產能的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足以滿足未來幾年的生產需求。

牽手車和家深度合作

12月17日晚間力帆股份還發布了一份《關於與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簽署的公告》。公告稱雙方將在新能源技術領域、新能源汽車開發領域、車聯網領域、人車交互及數據共享等領域進行戰略合作。

需要一提的是,10月份,車和家正式發佈智能電動車——理想智造ONE,在汽車行業還掀起一陣波瀾。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車和家創始人“80後”李想就拿到了造車資質,成為不少造車新勢力羨慕的對象。

在談到為什麼選擇與車和家進行合作時,力帆集團總裁馬可表示,選擇與車和家合作是基於交流後,發現雙方團隊對於汽車行業的認知、理念都十分契合,以及雙方共同對未來汽車市場的分析。

“為什麼車和家選擇跟我們合作,就是我們有一些能夠落地的東西,比如車輛具備數據採集能力。”馬可在會議中還透露道,“我們現在打造的這一代新產品和新品牌,在後年會進行上市亮相。”

馬可表示,此次資產出售,以及與車和家的戰略合作,是力帆汽車產業升級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力帆配置資源的措施之一。與車和家的戰略合作將通過資源互補、技術互補等有效合作方式,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有效的技術聯盟。

據介紹,力帆股份在前年已經佈局了共享出行,推出了盼達共享汽車。馬可向記者透露,目前盼達已經成為了中國共享出行行業前三的企業,用戶數量排第一,估值超十億元。

馬可表示,未來,重慶力帆將有三大板塊業務體系,第一就是以盼達為代表的出行服務公司,第二是汽車後市場服務公司,第三是金融體系公司。“這樣就能形成一個新的生態圈,以前我們只是做汽車產品,只賣產品。未來我們會有出行服務,還有後市場服務,以及金融服務嫁接到整個產業鏈裡面,來完成從製造業企業向智能製造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