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他的照片總是苦難中閃耀著卑微者的尊嚴,薩爾加多自傳告訴你


欣賞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的作品堪稱一次“人類尊嚴之旅”,他的作品讓我們懂得了作為女人、男人和兒童的真正意義。薩爾加多不容置疑地賦予了他的拍攝對象更深的愛。不然,我們怎麼會感覺得到那些照片中的人或物如此親近、鮮活和可信?我們如何解釋那種博愛之感?圖/薩爾加多。位於威德爾海域保利特島與南舍特蘭群島之間的冰山。2003年。

從80年代開始,薩爾加多奔走於地球上仍存在著體力勞動的各個角落攝影採訪。烏克蘭的鋼鐵廠、古巴的甘蔗田、盧旺達的茶園、玻利維亞的錫礦、印度的煤礦、巴西的金礦、中國的自行車廠……並記錄著各地的自然風光、人土風情,最真實的畫面和故事。圖/薩爾加多。興谷河上游地區。巴西,馬託格羅索州,2005 年。

為報道持續了10年的非洲大旱,薩爾加多先後16次前去非洲,即使感染上了血吸蟲病,也一邊治療,一邊堅持攝影。他前往120多個國家旅行和攝影,最終成為一名以對無家可歸者、工人和經濟移民的深刻記錄而著稱的紀實攝影大師。圖/薩爾加多。南蘇丹,2006年。


1986年當薩爾加多在巴西帕拉達高原露天金礦採訪時,他看到了世界上最艱苦、最危險的勞動場面:5萬名淘金者擠在一個巨大的土坑之中……薩爾加多說:“被攝者雖然衣衫襤褸,甚至赤身裸體,但是他們仍然具有人的尊嚴。我感到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太多的不公平,良心驅使我把他們拍攝下來,藉以引起人們的關注。圖/薩爾加多。

從經濟學家的視角關注鏡頭中的民生,讓勞動者的華麗畫面豎起卑微者的尊嚴,薩爾加多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攝影家之一,他的作品巜勞動者》、巜移民》、尤其是巜創世紀》,不僅堪稱攝影的經典、史詩般的鉅著,而且具有振撼心靈的力量。圖/薩爾加多。盧旺達難民營。坦桑尼亞,貝納科,1994 年。

美國著名的《滾石》雜誌評論說:自從有了尤金·史密斯和卡蒂埃·布勒松以來,極少有像薩爾加多這個重量級的攝影故事大師能用相機對主題進行如此深入地報道,如此精彩的表現。圖/薩爾加多。向米塞人的神靈Kioga 祈禱。墨西哥,1980 年。


內奧米·羅森布拉姆所著的《世界攝影史》評價說:薩爾加多在印度、南美和非洲直面地球上的悲慘與不幸,他憑著一己之力,對全世界貪困勞動者的生存狀況進行了廣泛和深刻的記錄。圖/薩爾加多。巴西,巴拉那州,1996年。

當然,也會有人質疑他的作品,是否有些畫面的刻意苦難化?薩爾加多說:“從事紀實攝影的記者就是記者,不是藝術工作者,尊重現實和尊重歷史是從事紀實攝影的首要條件。我在拍攝照片時從不考慮藝術創作的問題,如果有人認為他的某些照片有藝術性,那是他們自己的事。”圖/薩爾加多。在科勒姆難民營外等待的難民們。埃塞俄比亞,1984 年。

他的作品都是黑白處理。薩爾加多認為黑白照片有更強的概括力,而彩色照片卻容易把觀眾的注意力,轉移到五光十色的外表上,導致忽視事物的內在本質。
圖/薩爾加多。西比路島的巫師用椰子樹樹葉編織篩網。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省,2010 年。


要了解一個人最好是看傳記。《薩爾加多傳》已經由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該書由薩爾加多口述,記者伊莎貝爾·弗朗柯整理。用25個片段為我們勾畫了,薩爾加多如何從一名巴西的小鎮青年,成長為一位世界著名攝影家的歷程。讀者在本書中可以感覺他作為故事大師的技巧。圖/薩爾加多。婦女揹著農產品趕往集市。厄瓜多爾,欽博拉索省,1998 年。

作為一位以上帝視角拍攝世間萬物而知名的攝影家,在該書的結束語中,薩爾加多如是說:“在我完成《創世紀》這部作品時已將近70 歲,我的精力幾乎被耗盡。我經歷了不同的氣候變化,從最冷到最熱,從最潮溼到最乾燥,此外,我徒步走了很遠很遠。”而這本書正記錄了作者走過的那些路和路上的那些故事和思考。

塞巴斯提奧·薩爾加多,1944年2月出生於巴西,經濟學博士。1973年開始了職業攝影師生涯,先後效力於西格瑪、伽瑪及馬格南圖片社。1981年因唯一全程拍攝美國總統里根遇刺事件而一舉成名,並獲得100萬元美金。1982年,獲尤金·史密斯獎。1985年和1992年,連續兩次獲徠卡的奧斯卡·巴爾納克獎。1994年他與妻子萊麗亞創建亞馬遜圖片社,獨家打理自己的攝影工作。圖薩爾加多與他的《創世紀》畫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