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他的照片总是苦难中闪耀着卑微者的尊严,萨尔加多自传告诉你


欣赏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的作品堪称一次“人类尊严之旅”,他的作品让我们懂得了作为女人、男人和儿童的真正意义。萨尔加多不容置疑地赋予了他的拍摄对象更深的爱。不然,我们怎么会感觉得到那些照片中的人或物如此亲近、鲜活和可信?我们如何解释那种博爱之感?图/萨尔加多。位于威德尔海域保利特岛与南舍特兰群岛之间的冰山。2003年。

从80年代开始,萨尔加多奔走于地球上仍存在着体力劳动的各个角落摄影采访。乌克兰的钢铁厂、古巴的甘蔗田、卢旺达的茶园、玻利维亚的锡矿、印度的煤矿、巴西的金矿、中国的自行车厂……并记录着各地的自然风光、人土风情,最真实的画面和故事。图/萨尔加多。兴谷河上游地区。巴西,马托格罗索州,2005 年。

为报道持续了10年的非洲大旱,萨尔加多先后16次前去非洲,即使感染上了血吸虫病,也一边治疗,一边坚持摄影。他前往120多个国家旅行和摄影,最终成为一名以对无家可归者、工人和经济移民的深刻记录而著称的纪实摄影大师。图/萨尔加多。南苏丹,2006年。


1986年当萨尔加多在巴西帕拉达高原露天金矿采访时,他看到了世界上最艰苦、最危险的劳动场面:5万名淘金者挤在一个巨大的土坑之中……萨尔加多说:“被摄者虽然衣衫褴褛,甚至赤身裸体,但是他们仍然具有人的尊严。我感到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太多的不公平,良心驱使我把他们拍摄下来,借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图/萨尔加多。

从经济学家的视角关注镜头中的民生,让劳动者的华丽画面竖起卑微者的尊严,萨尔加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摄影家之一,他的作品巜劳动者》、巜移民》、尤其是巜创世纪》,不仅堪称摄影的经典、史诗般的巨著,而且具有振撼心灵的力量。图/萨尔加多。卢旺达难民营。坦桑尼亚,贝纳科,1994 年。

美国著名的《滚石》杂志评论说:自从有了尤金·史密斯和卡蒂埃·布勒松以来,极少有像萨尔加多这个重量级的摄影故事大师能用相机对主题进行如此深入地报道,如此精彩的表现。图/萨尔加多。向米塞人的神灵Kioga 祈祷。墨西哥,1980 年。


内奥米·罗森布拉姆所著的《世界摄影史》评价说:萨尔加多在印度、南美和非洲直面地球上的悲惨与不幸,他凭着一己之力,对全世界贪困劳动者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广泛和深刻的记录。图/萨尔加多。巴西,巴拉那州,1996年。

当然,也会有人质疑他的作品,是否有些画面的刻意苦难化?萨尔加多说:“从事纪实摄影的记者就是记者,不是艺术工作者,尊重现实和尊重历史是从事纪实摄影的首要条件。我在拍摄照片时从不考虑艺术创作的问题,如果有人认为他的某些照片有艺术性,那是他们自己的事。”图/萨尔加多。在科勒姆难民营外等待的难民们。埃塞俄比亚,1984 年。

他的作品都是黑白处理。萨尔加多认为黑白照片有更强的概括力,而彩色照片却容易把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到五光十色的外表上,导致忽视事物的内在本质。
图/萨尔加多。西比路岛的巫师用椰子树树叶编织筛网。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省,2010 年。


要了解一个人最好是看传记。《萨尔加多传》已经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该书由萨尔加多口述,记者伊莎贝尔·弗朗柯整理。用25个片段为我们勾画了,萨尔加多如何从一名巴西的小镇青年,成长为一位世界著名摄影家的历程。读者在本书中可以感觉他作为故事大师的技巧。图/萨尔加多。妇女背着农产品赶往集市。厄瓜多尔,钦博拉索省,1998 年。

作为一位以上帝视角拍摄世间万物而知名的摄影家,在该书的结束语中,萨尔加多如是说:“在我完成《创世纪》这部作品时已将近70 岁,我的精力几乎被耗尽。我经历了不同的气候变化,从最冷到最热,从最潮湿到最干燥,此外,我徒步走了很远很远。”而这本书正记录了作者走过的那些路和路上的那些故事和思考。

塞巴斯提奥·萨尔加多,1944年2月出生于巴西,经济学博士。1973年开始了职业摄影师生涯,先后效力于西格玛、伽玛及马格南图片社。1981年因唯一全程拍摄美国总统里根遇刺事件而一举成名,并获得100万元美金。1982年,获尤金·史密斯奖。1985年和1992年,连续两次获徕卡的奥斯卡·巴尔纳克奖。1994年他与妻子莱丽亚创建亚马逊图片社,独家打理自己的摄影工作。图萨尔加多与他的《创世纪》画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