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於擔當!原嘉興市委書記為何力挺海鹽這位“小裁縫”

2018-11-27 15:09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餘曉葉

敢于担当!原嘉兴市委书记为何力挺海盐这位“小裁缝”

在改革開放的滾滾洪流中,步鑫生和“步鑫生現象”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

“那個年代,堅持改革是很不容易的,步鑫生憑藉一身勇氣和膽量,用一把小小的裁縫剪刀剪開了企業機制改革的帷幕。”86歲的莊洪澤在1983年至1989年期間曾任嘉興市委書記,他見證並支持鼓勵步鑫生改革。

莊洪澤說,步鑫生改革期間,遇到了很多阻礙,但他是一個膽子大、敢於擔當、勇於創新的人,頂著巨大的壓力將改革進行到底。“他是歷史長河中的流星,在夜空中綻放過耀眼的色彩。”

步鑫生出生於裁縫世家。和步鑫生相識期間,莊洪澤叫他“小裁縫”。

“小裁縫”破舊立新

從來料加工到創建品牌

海鹽襯衫總廠前身是1956年組織起來的縫紉合作社,按所有制身份屬城鎮集體企業。當時主要業務是來料加工,帽子、帳子等都做,全廠只有60多名職工。改革開放後,廠長步鑫生開始尋求企業發展之路,他把目光瞄準上海,和幾家廠合作,尋求市場。他甩掉商業包銷的柺棍,由綜合性服務加工轉為專業生產襯衫。1977年,步鑫生感悟到“靠牌子能傳代,靠關係要垮臺”,於是決定創造屬於海鹽襯衫總廠的品牌。

“他覺得廠子效益不好,很大原因在於員工吃大鍋飯。”莊洪澤說,於是,步鑫生亮出一套改革制度,整頓廠風,賞罰分明,按照實際勞動數量結算,獎金上不封頂,下不保底,大鍋飯沒了。

“員工出勤率達到98%以上,大家都想做出點名堂。”莊洪澤說。

海鹽襯衫總廠也從原來單一的生產型轉變為生產經營型,從完全依賴包銷的被動處境轉變到握有主動權,“開創了屬於自己的品牌,業務不斷擴展,1983年廠裡員工增加到600多名,這個廠一躍成為浙江一流的專業襯衫廠,產品暢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

隨著海鹽襯衫總廠業務做大,產品暢銷,該廠成了海鹽縣第一家產值超千萬的企業。

“改革明星”成媒體熱點

1983年,一位新華社記者瞭解到海鹽襯衫總廠這位有爭議的廠長。記者對步鑫生很感興趣,寫了一篇關於步鑫生改革的內參。當時,國家領導人在看到內參後,注意到了這位“問題人物”,並寫了一段肯定步鑫生改革的批示。

隨後,新華社將內參轉為通訊公開發表。由此,步鑫生的事蹟走向全國。隨後,多家媒體爭相報道,步鑫生成了全國家喻戶曉的“改革明星”。一時間,去海鹽襯衫總廠參觀學習的人很多。

“多的時候一天就有近萬人要求前來,當時步鑫生跟我說,參觀人數太多已經顧不過來了。”莊洪澤說,他希望步鑫生全心全意搞好改革,不要在宣傳上分心。於是,他為步鑫生出了個主意,將改革經驗用錄音機錄下來,來人參觀而又無暇出面介紹時,由接待員播放錄音給參觀者聽。

這樣一來,步鑫生就能專心搞生產,一門心思放在襯衫廠的業績上。

當時,有幹部表示步鑫生是在搞資本主義。為此,嘉興市委決定要堅決做改革促進派,支持步鑫生改革。為推廣步鑫生的改革做法,市委總結了改革經驗,積極宣傳。

嘉興市委積極消除阻力

“1983年和1984年,是步鑫生改革爭議最大的兩年。”莊洪澤說,當時,步鑫生表示自己壓力很大時,他鼓勵步鑫生不用害怕,市委市政府都支持改革,“我跟他開玩笑,大不了回家做小裁縫去。”

“我和當時的嘉興市長一起去海鹽縣,分別向縣裡的幾套領導班子和全縣黨員幹部宣講中央、省委領導對步鑫生改革的支持精神,宣講步鑫生改革創新取得的成效。”莊洪澤說,1984年共開了4次大會,市委、市政府表明了態度,輿論壓力逐漸減少,步鑫生的腰板就硬了,改革的勁頭更加足了。

步鑫生是城市企業改革第一人,他打破平均分配製度,做到賞罰分明,創造了一套生動活潑的工作方法。

“步鑫生是一個很活躍的人,他將11月6日定為廠慶日,還和職工一起寫了一首廠歌。”莊洪澤說,步鑫生還在員工結婚、生子、子女上學、員工退休等情況下對員工舉行慶祝儀式,大大提高了員工積極性。還開展業餘文工團、時裝表演隊,豐富員工的文化生活。同時,選撥人才方面也不拘一格,大膽啟用年輕有理想、有技術的員工。

在莊洪澤看來,步鑫生的改革思路不僅適用於國有企業,也適用於其他企業,是具有普遍意義的。“步鑫生是城市企業改革第一人,事實證明只有改革才能發展,我們都應該將改革進行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