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一個月生活費大概多少合適?

花西夫人


一般說來,大學一個月生活費多少才適合,還是見仁見智的,而且跟該學生自己的家庭條件關聯度很高。對此,無憂精英菌有如下建議:

1、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生活成本標準差異不大

一般來說,對於一線城市的大學,由於消費水平相對較高,一般早餐大概需要花費3-6元,中餐8-12元,晚餐8-12元。因此花費在吃飯上,一個月30天最低需要花費570元,最高需要花費900元。再加上其他日常花費,例如交通、生活消耗品、宿舍水電費以及聚餐等開銷。普通學生大致的標準定在1000-1500元較為合適。

當然,一線城市兼職機會較多,而且很多待遇不差的,例如擔當自媒體平臺的寫手,可以有50-100元/篇不等的收入,此外還可以利用週六日找找類似企業實習、企業兼職的機會,收入50-300不等/天,有經濟頭腦的可以跟一些企業對接,擔當校園對接人的角色,從中抽取一定的利潤提成,一個月小兩千的收入也是常態化,這小日子過得很滋潤。甚至連開銷都不需要家裡支持了。

二三線消費水平略低於一線城市,綜合起來大致需要800-1200元。兼職的機會沒有一線城市多,收入沒有那麼高,但是隻要勤快還是有不少機會的,例如做做家教,派派傳單,也是可以的。當然,如果創業想法比較強,且有志同道合的夥伴們,亦可以做做淘寶電商產品,或者是倒賣一些日用品供宿舍同學,賺取差價。還是能有一筆理想的收入,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的。

總體上說,大一的學生需要家裡支持生活費的比較多,但是大二大三隨著孩子人脈的積累,兼職機會多了,一般都不用家裡給生活費,甚至連學費都能自己承擔了。

2、家庭環境不同,生活費不同

以上的標準,只是針對普通家庭環境的學子們。如果家裡條件不好的,或者家庭環境特別好的,可以根據自己實際的情況來安排。例如家庭不好的,儘量來負擔孩子的就餐費用,如果實在無力承擔,可以讓孩子申請貧困生補助,亦可以參加學校的勤工儉學來獲取收入,保障生活。但對於家庭環境特別優惠的孩子,如果希望孩子能維持在家一般的生活質量,不妨可以根據日常開銷來進行合理安排。如果希望孩子可以鍛鍊一下,不妨可以安排普通家庭環境的最高標準給予。具體情況具體操作。

無論如何,作為父母肯定希望給孩子最好的,但是經濟條件的限制只能讓父母最大限度地給予孩子生活費。希望孩子們不要存在攀比的心理,甚至為此怨恨父母。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精英菌點個贊哦~


無憂精英網


我現在是一名大一學生,我的學校在北京周邊,消費相對高一點,但家裡條件沒那麼好,相對比較節儉一點,但自我感覺消費還是挺高的。下面我簡單計算一下我平常的消費情況吧。

首先要解決每頓的溫飽問題,我可能是個吃貨,不挑食,感覺食堂就挺不錯的,雖然食堂經常被同學們吐槽,但我感覺學校比較便宜,所以平常我就是在餐廳吃的,外面隨便吃個米飯麵條沒走十五元就下不來。但每天就算在餐廳吃也是一筆不小的消費。下面是我自己平常的必須消費。

這麼簡單計算一下就是一筆不小的消費了,但我在北京周邊,總會突然的衝動一下去北京轉轉,大家都知道作為首都,消費必然不低,每次肯定每個百八十就解決不了問題,加上這些隱形的消費,每月都要一千五左右,但我大一對學校周邊還不是太瞭解,不敢出去做一些兼職,只能看著自己的存款漸漸消失不見,可能等到大二時候會出去做一些兼職吧,境遇會好一點吧。另外,到了重頭戲,要是有個女朋友,嘿嘿,那消費每月每個兩千都下不來了,不是找不到對象,是找不起對象,奉勸那些勸孩子找對象呃呃,先給孩子足夠的毛爺爺吧😄。 但我們要始終記得,我們主要的目的是學習,好好努力在最空閒的時間裡收穫夠多的知識能夠撐起自己未來的天空。


小生不才0708


地標,杭州。時間,2018年初。

一個月生活費多少,我們可以簡單算個小帳。我們先按最低的算。

早餐:包子+豆漿,6元一天,一個月180元。

午餐:食堂飯菜,一葷一素加米飯10元,一個月300元。

晚餐:食堂飯菜,一葷一素加米飯10元,一個月300元。

寢室水電。一個月算100元。

這樣簡單的算一下是880元。有時候加個餐加個肉吃個蓋澆飯,一頓飯差不多15塊左右。同學朋友間,偶爾出去聚餐,偶爾出去買件衣服,也要算在點花花銷。

我也去了解了一下身邊學生的零用錢。除了那些土豪學生和貧困學生,只要不是太浪,普通學生的零用錢大概在1000到1500之間,這也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數字。

當然,如果談戀愛花銷就不夠了。哈哈~


TCA九門提督


我認為大學生生活費還是應該應人而異,應地方而不同。

這是在網上搜到的一張圖,不過它是最低費用,最基本的花費,私認為應該再加上500左右,也就差不多了。

以山西為例(樓主是山西的學生,只能以山西為例了):

吃飯:

每天吃飯大概在20左右,早飯、晚飯各5塊,午飯10塊,一個月也就是600元。

每個月宿舍聚餐大概三次,每次50元左右,也就是150元,往往還花不完(因為我們一般選擇的都是物美價廉的一些飯店,AA之後其實花不了太多)。


(之前去吃的串串火鍋,勻下來一個人也就40)


(也是之前去吃的,忘記叫什麼名字了,勻下來也就20,再加一杯奶茶,30元)

每個月買水果、牛奶、零食這些大概在100元左右。

購物:

生活用品,衛生紙、洗髮水、護髮素、沐浴露等等這些每個月勻下來100元左右。



學習用品:這個就是按個人算了,因為我們現在要寫讀書筆記,每個月一本書,30元左右,再加上打印、買筆記本、黑筆等,一個月50元。

買衣服:對於這個,我其實覺得要按照每學期來算更為準確一些,勻下來一個月200差不多。(不過這一項還是要看物價,還有買的是不是名牌了,因為我一般都是在淘寶買衣服,價格都不會太高)

化妝品:這個主要針對女生,每月大概100元左右。(這個也是一學期勻下來)

娛樂:這個要看去哪玩了,大概100-200左右。

最後,各項相加,大概在1400-1500左右,不過這只是一個大概數據,具體不一定。


言蹊呀


首先要批評一下題主,你這個給多少都不夠就有點過分了😔。

回到問題上,我認為現在,2018年,一個本科生一個月的生活費應該在1200到3000這個範圍內。那些畢業好多年的大叔阿姨們就不要說當時你的生活費了,最近幾年難道物價沒漲嗎😂?

我自己也是一名在校大學生,我一個月的生活費是1500,當然如果家庭條件差一點的話,可以自己去掙一部分。但是對於青年來講,不要刻意的在吃穿上省錢。



水果肉食都需要錢,而你的身體也需要它們,所以現在虧欠了胃,未來後患無窮,身體可能會出毛病。



穿的方面至少要有幾套得體大方的衣服,不是追求名牌,而是不拉低自己的顏值,否則因為衣服影響社交的話,可能會打擊自信,甚至引發心理問題。

圖片都是我日常拍的,所以大家還是適度消費,但是不要折磨自己,那些一個月五百的回答看看就好了,畢竟編故事是不用交稅的。


小鎮青年說


大學生活費多少合適,看個人吧,有的人比較節儉,有的人比較奢侈,花費自然不同。

我是2011年在桂林讀的大學,我本人也是桂林的,學校離家不超過30公里。我們當地物價很便宜,一個月1000塊的生活費那可以說是綽綽有餘了。我同寢室的姑娘,花費最高的一個也才八百到一千,她家裡每月給一千五,到畢業的時候她自己都攢了一萬多。

學校的東西是真心便宜,早餐的桂林米粉,大一的時候是兩塊錢,後面到畢業的時候也才漲到三塊錢,而且還有肉片,那肉可比蘭州拉麵裡面的多。包子基本上都是一塊錢,粥什麼的都是一兩塊的多,雞蛋只要一塊錢一個。午飯,基本上四毛錢的米飯女生就能吃飽了,青菜都是一塊錢一份,豆芽的話居然只要八毛錢,肉菜最貴的也才三塊五,一餐一葷一素基本上也就5元就能解決。四川面,比如滷蛋面才三塊五,牛肉麵、牛雜麵五塊一份,二兩螺螄粉也是才五元,貴一點的可能要數叉燒飯和燒鴨飯什麼的,可那也才十塊錢吶。也許你要說我說的都是食堂的飯菜,可學校裡面的商店也真心不貴。奶茶基本上是五六塊一杯,麵包多是三四塊。桂林米粉也只是比食堂的貴了5毛錢。更別提身處亞熱帶地區水果的價格了,那簡直不要太美,不僅種類多,關鍵它還便宜吶,基本上都是五塊錢以下的。安徽來的舍友,幾乎整個夏天都是啃西瓜過來的,沒辦法,誰讓西瓜便宜呢,愛吃有得吃那不得多吃點,哈哈。下面是我大學期間有段時間心血來潮的花費記錄,大家可以來看看,是不是真的便宜:









大學期間,我一個月的生活費在600元左右。當然這可能跟我是屌絲一枚有關係,誰讓咱既不會化妝,又不會打扮自己,也沒有對象,對於物質也沒啥概念。且我們宿舍都是來自普通家庭,沒有所謂的攀比和炫富什麼的,樸實的很。大學,除了大一的時候我沒有申請助學貸款,家裡面給了八千塊錢之外,其他的都是靠我申請助學貸款及自己利用課餘時間打工賺來的。


碧水寒裡月牙彎彎


這個,我就拿我自己來舉例子吧。我目前大二,座標山西太原,物價還可以,比大城市的是要少多了,所以我的生活費也不是很多,接下來我給大家算一下我的。

平均每天,早晨5元,午餐8元,晚餐5元,這一天是18,一個月就是540,然後我們學校喝水,洗澡,都是花錢的,再加上洗衣機用一次5元,一個月下來我飯卡里600元是差不多夠的。然後就是話費,我兩張卡,一張月租36,一張月租5元,這每個月總共是41,然後每個月買水果零食之類的,100足夠,偶爾和兄弟們出去改善一下伙食,我不是很喜歡出去浪,所以一個月只出去吃兩三次,而且也不是吃特別貴的,150足夠,再算上理髮錢20,這差不多就是我每個月沒有特殊情況的開銷。


600+41+100+150+20=911元。當然這是沒有其他特殊支出的,比如買衣服,鞋,或者交什麼費之類的。現在我家裡是每個月給我1000,我自己做的有兼職,每個月500,所以家裡給我1000是足夠用的,即使每月買點其他東西,也不用和家裡要錢,因為我屬於比較節儉那一類,所以每個月還能有不小的剩餘,上個學期還拿攢的1300去武漢玩兒了圈😉。

首先,這不是在大城市,物價還可以接受,其次我本身屬於花錢不多的那一類,所以我覺得我這個生活費可能是屬於偏少的那一類吧。



它讓我學會天空海闊


根據調查,有52.97%的大學生表示每個月生活費為800元到1200元,有33.17%的大學生表示平均每個月1200元到2000元,而每個月的生活費800元以下或者2000元以上則佔少數,分別佔7.92%和5.94%。


大學生的生活費到底多少合適,要根據很多不同的因素來決定。


1、要考慮大學所在的城市。


比如在一線城市求學的大學生,由於城市消費水平比較高,自然生活費也要偏高一些。而在一些消費水平比較低的城市,就不需要過多的生活費了。


2、要根據家庭經濟水平來衡量。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給孩子好的生活條件,有些經濟能力比較高的父母自然會給孩子足夠的生活費。


而有一些工薪階層的家長,則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孩子一個合理的生活費。


3、同時大學生還要“會花錢”。


也就是說要懂得合理分配一個月的生活費。比如一個月用在吃飯上的錢需要多少、用在購買生活用品上的錢需要多少、用在購買學習用品上的錢需要多少等等。



上大學的時候,有很多同學都有一樣的困擾,收到生活費不到一週就被花光了。因為突然離開了家長的管控,許多孩子就會“放飛自我”了。


我們就會發現,有很多同學是因為不懂如何合理分配生活費,以至於到月末的時候只能啃鹹菜了。


到底需要多少生活費,我認為不宜過高。


大學是學生生涯和步入社會的過度階段,有必要培養自力更生的能力。所以大學生可以在課餘時間做些兼職賺取一部分生活費。


生活費到手即光的學生,可以學著合理分配生活費。


比如,拿每個月1500塊錢生活費來計算,每頓飯需要10元,那麼一天三頓飯,一天吃飯就需要30元。一個月就是900元。還剩600百元可以用來買些生活用品,衣服鞋子等等。


上大學的時候有一位室友,她每個月的生活費都是自己做兼職賺來的,賺的多了就多花一些,賺的少了就少花一些。


自己親手賺錢才會知道賺錢不易,也能更節省。


有書知道



女生,單身,二線城市。大一窮,省。一個月500左右。基本不買衣服。大二及以上,由於家教和獎學金,生活改善了很多,各種買買買,但買的東西都是比較便宜的。一個學期6000~10000(包括寒暑假的花費)。以下是我大三和大四的賬本總結大三上學期 6198

大三下學期(包括暑假班級畢業遊1500及暑假花費4800),共11455

大四上學期 6480

大四下學期已經出來工作了,不算此範疇,就不上傳賬單了。記賬並沒有包括所有,有些比較小的花費,有時忘了記,但出入不超200。賬本是除了學費之外的其他所有花費。

哈哈,好像算起來收入總比支出多。勉強夠用。整個大學,家裡大概給了我2萬多一點(包括學費),其他自己兼職掙及獎學金。自己還是挺滿意的。

16世紀時光之旅


這個問題,我最有發言權。因為我對我們班的同學做過一個大概的統計。當然,雲南的物價水平不能代表大部分地區。

一、普遍生活費在1500元左右

當時我統計下來,幾乎60%學生的生活費都在1500左右。以我們學校的食堂物價來說,打飯0.5元,一個葷菜在3.5-5元,素菜都是2元。一頓飯學生普遍都是一葷兩素。一頓飯預計就是10元左右。一日三餐,一個月就是900元。其他的費用,買買衣服吃吃水果就沒什麼了。

二、個別學生生活費存在偏低和偏高的狀況

其中少部分同學生活費存在偏高或者偏低的現象。最低的生活費在800元,那個同學是家庭比較困難,課餘有做兼職,還有助學金。其中有4%的同學生活費在2000—4000元。但是我個人是建議,不要給學生過高的生活費。因為大學生的課餘時間本來就多,還有點錢的話,就會容易出現賭博,酗酒的狀況。而且學生畢業後,現在企業給的月薪本來就不會很高,如果學生在學校裡的生活費都高於他畢業後的起薪,想想他畢業後還要額外承擔房租水電費,老人言,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太難。

所以,最好是在衡量過學校物價狀況後,適當的給一個平均值。

我是簡安娜,一個教經濟學的心理諮詢師,如果你有關於理財和生活的困擾,我很樂意和你分享我的拙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