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國家為什麼總是賣石油?他們為什麼不建個煉油廠,直接賣汽油?

liyanpengjia


阿拉伯國家並不是總賣原油,有很多阿拉伯國家是有石油化工廠的,其中尤其以石油儲量最多的沙特阿拉伯對於世界石油化工業有非常大的野心。



這兩年不是說阿拉伯最大的石油財團阿美公司打算到紐交所進行IPO嗎?預計融資1500億,沙特王儲小薩拉曼認為屆時阿美公司的總市值將達到2萬億美元,不過很多美國投資銀行分析師們並不認可。但這家沙特阿美公司就是一家綜合性的石油化工集團,壟斷沙特阿拉伯的大部分石油資源,現在已經和歐美國家合資成立多個石油化工工廠,每日煉油量為500萬桶,算是初具規模,雖然和歐美大型石油公司相比還是有很大距離,如埃克斯美孚石油公司、英國石油公司、荷蘭皇家殼牌公司等。


沙特阿美公司煉油產量是夠本國用的,但沙特相當一部分原油是直接出口到世界各國的,而石油豐富的阿拉伯國家大部分都是以原油出口創匯為主。

下面解析一下具體原因:

(一)

石油化工產業門對工業技術要求極高,是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綜合體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過達到的, 必須是先進的工業國才有這個實力,然而阿拉伯國家普遍並不具備這個工業實力。別看這些阿拉伯國家人均GDP都很高,如科威特和卡塔爾等國,人均收入都超過5萬美元以上,但依然不被認為是發達國家,只是一個石油富國,這是因為阿拉伯國家工業能力非常弱小,很多阿拉伯國家人口少,人才更少,根本無力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化建設。阿拉伯國家還是直接賣原油掙錢,省事更划算。



(二)

阿拉伯國家石油儲量非常豐富,開採成本非常低,大部分阿拉伯國家的石油開採成本都小於10美元/桶,如此低的開採成本,對於這些阿拉伯國家來說,是打出一桶石油就賺一桶,數十美元的利潤。簡直就是唾手可得的財富,幹嘛還要苦苦的幹髒活、累活(煉油),直接賣原油多賺,坐地就發大財,太爽了。所以大部分阿拉伯國家不直接賣成品油就非常容易立理解了,人家家裡有礦,萬事不愁。



以上就是“大正”對他該問題的看法。


大正看世界


木叔先說個數據。其實不像很多人說的,中東沒什麼煉油廠。沙特和伊朗這兩個中東大國的煉油產能,在全球能排到前十名之內的。但木叔一下會仔細分析,這個前十名裡的“水分”。

先說個觀點吧,再舉個例子——不只是阿拉伯國家,包括委內瑞拉等產油大國,他們的煉油技術都一般。

木叔幾年前做記者的時候和我們的石油企業交流,他們說在委內瑞拉給當地的煉油廠提供技術支持。因為該國的煉油技術確實不太高。這幾年可能有所好轉,但依然還需要進口汽油。

最近木叔注意到該國的一則新聞是,首都的很多加油站竟然汽油短缺,老百姓只能開車排隊等候,而且隊伍排出幾百米長。不少人還對媒體抱怨:“我們國家擁有全球最大的石油儲備,我們竟然還缺汽油!”

可見這個問題不只是我們的網友有疑問,當地人也如此不明白。

在木叔看來,可以分兩點回答這個話題:

第一,就是木叔剛才說的,煉油是一門技術活,不是每個國家都能掌握的。

全世界煉油廠也就幾百座的,分佈很不均勻。沙特和伊朗是中東煉油相對較強的國家,這與他們在中東地區的技術相對完善有關係。但他們的煉油能力和中日韓等國家相比,有比較大的差距,畢竟石油精煉還是需要一定技術門檻的。

中美依然是全球煉油能力的兩個老大。

其中美國不僅是煉油能力全球第一,而且石油日產也成為全球第一。這當然和技術有關,另外也和他們的自然條件優秀有很大關係。

俄羅斯在全球煉油能力上排第三。這是俄羅斯技術水平比較牛的原因。所以你沒聽過俄羅斯人講過類似委內瑞拉人要排隊加油的故事吧!

中美俄三家的煉油能力在全球可以佔70%左右。

印度日本韓國排在其後。這些國家都是全球石油的主要進口國。可見他們沒有石油儲量,那麼就專攻煉油技術。比如從伊朗和沙特進口原油後,加工成石油製品比如汽油等,又返銷給這些原油生產大國。

由此可見,沙特也好伊朗也好他們的煉油能力其實非常有限。

第二,中東地區原油儲量太豐富了,這是他們可以制約別人的地方。而煉油行業他們則受制於人。要是你會發展什麼?

畢竟中東國家的石油儲量太大,而且對全球能源市場帶有重大影響。這是他們足以影響世界的利器。

舉個例子,當年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抱團取暖,提高了國際油價,導致了西方國家經濟危機,這就是至今還被中東國家津津樂道的石油武器。

而煉油工業是他們受制於人的行業。木叔剛才談到了全球主要的煉油廠都在中美俄乃至印度日本韓國。

所以,這些國家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利用自己的強項,和其他國家進行利益交換。如果自己能有很好的技術當然可以發展煉油工業,形成一條龍式的齊全工業體系,但就是因為技術差,受制於人,還不如著力發展自己的優勢產業,煉油工業就順勢而為就行了。


你如何看阿拉伯人的煉油能力?


木春山談天下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董巖:

世界上工業基礎比較完善的國家幾乎沒有幾個,現在的國家工業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建立起來的,阿拉伯國家近代以來因為發現了石油很多國家幾乎都是一夜暴富,這些國家雖然有錢但是也總給人一種土豪的印象,有錢是有錢但是整個國家的工業基礎和科技水平真的是不敢恭維。

就拿武器來說,是有錢就能造出來的嗎?顯然不是拿沙特來說,有錢沒地方花但是也深知不是用錢就能快速的砸出來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沙特的武器不是買美國的就是來買中國的,反正老子有錢哪裡有好東西我都買。但是這種國家和中美這樣的國家完全不是一個兩級的。在石油工業上也是一樣的,真個產業鏈從設計、建設上都需要很高的技術標準,估計沙特這樣的國家在設計上就搞不定就要找國外的團隊來設計,等到建設的時候自己的人估計也不行很多設備部件都是定製的,沒有工業基礎就沒法造,還得找別的國家。就拿印度造航母這事,但是上馬自建航母的時候比我們還早,可是由於工業基礎薄弱連航母用的鋼板都要從別國進口,結果造了十幾年下水了N次(實在記不住了太多次了)還是一個爛尾工程,所以這些產油國也是深知這裡辦的道理的,不如好好的挖石油來的省事(估計挖油的設備也是買的)。



西方國家和中國石油煉油技術是現金,但是是不會給他的,如果要給那麼肯定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中國有句諺語: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傳道受業的時候師傅也總是留著一手。石油是現代工業的血液,這些國家本來靠賣石油就有賺不完的錢了,再把煉油也搞定而來,真個石油產業鏈還不被這些國家控制了,到那個時候那還有我們說話的份,都得聽他們的了。你賺你的石油的錢,我買回來之後煉成成品油,加工成各種工業材料再賣回給你把錢賺回來,這也是一個生態,如果你石油生產國把所有東西都造了,其他國家沒有錢,誰還買你的石油,吃飯都成問題了,有的是有產業鏈和生態鏈很相似,鏈條上相互競爭但是又相互依存,一旦鏈條斷了後果是不可想象的。




首席投資官


這是一個看起來應當很合理,也很能夠算出合理帳的問題。但是,實際可能無法實施,無法按照理論來進行測算。

如果每個產品,都只從理論上算賬,計算利潤最大化的帳,而不考慮社會分工。那麼,效率會越來越低,成本也越來越高,最終,導致世界經濟體系完全打亂,社會以前亂象。如汽車,聰每個部件的生產到最後的整車售賣,都由一家企業來完成,且不說技術上無法達到,就是能夠達到,也是一個巨無霸企業,一個效率極低的企業。

阿拉伯國家盛產石油,他們也有自己的煉油廠。但是,效率明顯不如銷售原油。更重要的,其他國家,特別是達發達國家和用油最多的國家,必須有自己的煉油廠,才有可能與阿拉伯國家建立關係。不然,阿拉伯國家也無法生存。只有建立原油生產與供應和油料加工與供應、成品油銷售與管理相結合的體系,世界才會平衡,貿易關係才能建立。否則,就是一團亂麻。


譚浩俊


阿拉伯國家之所以不修建煉油廠改賣汽油,並不是因為他們缺人、缺錢、缺技術。石油煉化產業早已不是高精尖的技術,只要願意花錢,迅速提高產量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無人工廠技術現在也很發達,即便阿拉伯國家沒有任何技術人員,只要從東亞地區高薪聘請一部分管理和核心技術人員,也能夠迅速形成產能。


阿拉伯國家之所以不大規模修建煉油廠,改賣汽油,核心原因是因為汽油對運輸過程的要求比原油高很多。即便是在公路上運輸汽油,也要按照危險品的標準管理,海上風浪大、顛簸多,稍有不慎一船汽油是會發生爆燃的。遠離汽油消費市場的阿拉伯國家,如果在當地進行煉化,高昂的運輸成本可能會使本來賣原油能賺到的50美元利潤,虧剩下30美元甚至20美元。這種出力不討好甚至蝕本的買賣,阿拉伯國家自然是不會幹的。不僅阿拉伯國家不會幹,世界第一大原油生產國俄羅斯也沒有大規模新建煉油廠。同樣是原油生產大國的美國,當地的煉化廠也主要滿足美國當地的汽油消費。美國賣給東亞地區的石油,也是以原油為主。


以沙特為代表的阿拉伯國家,一直希望改變以石油開採為主的單一的經濟結構,如果發展石油煉化產業真符合阿拉伯國家的實際,他們早就在這方面發力了。只不過發展一個新產業,不僅需要資金、技術和人員,更需要相應的市場需求,而幾乎處於產業荒漠的中東地區,只需要各種最終消費品,並不需要多少處於中間環節的工業原料,自然也就不適合發展石油煉化產業了。


衝擊時評


這是石油產品的概況,提煉汽油只是一部分。



白酒族長


中東石油生產國不是不想煉油的,只是太多原因註定他們不可能建立強大的煉油基地了。

中東石油生產國是建有不少煉油廠的,只是這些煉油廠加起來,產能也不及中國的十分一。目前,美國是全球煉油能力最強的國家,達17818千桶/天,中國12598千桶/天位居第二,俄羅斯第三,但不到6000千桶/天,不到中國產能的50%。這三個國家的煉油能力就佔去世界70%以上了,所以,其他國家煉油是沒有競爭優勢的。

石油冶煉,是一個高能耗的產業、高汙染(現在有所改進了),中東石油生產普遍是電能較缺乏的國家。當然他們可以用油發電,但進口汽油發電再煉油,一桶汽油煉一桶石油(不是很準確的比喻)就有點搞笑了。同時,怎麼說煉油也算高科技行業,一般國家搞不定的,煉出的汽油品質太低,可能還得不償失。上世紀七十年代,伊朗就曾雄心勃勃地想建立自己的石油冶煉工業,但沒人才沒工人沒技術,設備生鏽了也沒建起來。

最後,煉油的綜合收益並不一定比單賣原油高。如果沒有規模、技術的支撐,煉油的收益比單賣石油少多了。

中東許多石油國家就是因為這樣放棄自己煉油的。不過,中東一些大國如沙特、伊朗等還是很努力發展自己的石油冶煉工業。比如現在沙特吉贊2000萬噸/年煉油廠項目,就是沙特阿美公司投資建設的世界級煉油項目,總投資達200億美元。中國煉化工程集團四建公司,就在這個建設項目中中標多個標段項目。


50後男人


阿拉伯國家但是想建煉油廠,可是做不到啊!

如果阿拉伯國家有煉油廠自己煉油,也就不會被稱為土豪國家,而應該稱之為發達國家。全世界已探明石油儲量超過50%在中東,30%以上的石油出口量也來自於中東。那麼,為什麼中東的阿拉伯國家不自己新建煉油廠賣價格更高的汽油,只是賣原油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四點:

第一,建立煉油廠需要配套設施,阿拉伯國家不具備。煉油比採油更復雜,需要一系列專業的設備進行配套。設備或許可以從西方國家購買,但是煉油需要天文數字的電。電需要建立電廠,主要有水電、火電、以及核電。哪一種電廠,阿拉伯都不具備大規模建立的能力。

第二,建立煉油廠需要技術及人才,阿拉伯國家也不具備。在第四次中東戰爭的時候,阿拉伯國家曾經用石油禁運為武器,將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國家拉入經濟危機。與此同時,阿拉伯國家也希望建立自己的工業體系。於是,大量進口工業設備,準備建立自己的工業體系。結果呢?設備買來了,卻沒有管理這些設備的技術工人!

第三,資源型國家陷阱在作祟。一般來講,資源型國家依靠資源就可以大賺特賺,發展工業的動力不足。以我國北方鄰國蒙古為例,在礦產資源價格處於高位的時候,經濟連續10%以上在增長;當煤炭、鐵礦石價格處於低位以後,經濟停滯,處於負增長。再以俄羅斯為例,也一直沒有擺脫對石油出口的依賴!阿拉伯國家更是如此,依賴賣石油就可以輕鬆賺錢,對發展工業化動力嚴重不足。即使有遠見的國家,例如阿聯酋的迪拜,也是發展了賺錢更輕鬆的旅遊業與金融業,而非工業。

迪拜

第四,煉油產業被大國控制。世界上石油消費量最大的國家依次是美國、中國、日本、印度、德國,都是經濟體量非常大的國家,都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不論是美國、日本、德國這三個發達國家,還是中國與印度這兩個發展中國家,都擁有發達的煉油工業。如果讓阿拉伯國家掌握了煉油產業,豈不是把世界大國的脖子都卡住了?從世界大國的角度,也不可能讓阿拉伯國家擁有發達的煉油業!

歡迎大家討論,您認為阿拉伯國家可以發展成發達國家嗎?


美國觀察室


大家都應該吃過麥當勞吧,麥當勞兄弟是麥當勞這個飲食文化的創始人,後來有兩個人從麥當勞兄弟的手底下買過來這種炸雞或者是漢堡的製作秘方,一個是福斯,一個是克羅克,同時麥當勞這個品牌買了過來以後,兩個人體現出了截然不同的經商態度!

現如今麥當勞的創始人克羅克選擇我只負責把這些雞給做成炸雞或者是做成漢堡賣出去至於說這養雞的利潤,我不要,但是福斯選擇將所有的利潤全部轉在自己的手裡,養雞的利潤規模,然後賣漢堡的錢歸我做炸雞的錢也歸我,最後的結果,克羅克的商業模式取得成功,而那個選擇掌握所有利潤的福斯,(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最後人家發現他在當時的歐洲擁有一個養牛場,只剩下幾十頭牛。

生意需要大家一起發財,那才能夠把生意繼續做下去,所有東西轉給你了,大家都不想要這門生意了?你的生意完蛋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對於在沙漠裡面挖掘石油的沙特阿拉伯等各個國家來夾他們的石油利潤肯定是靠賣低端的石油產品,這些東西來賺取利潤。至於說把石油裂解成氣油,重柴油,柴油這些東西,這個錢的利潤肯定是掌握在西方國家或者是購買這些石油的國家手裡面。

沒有了這個利潤,誰願意去買你這個石油?全世界產油的國家又不只你一個,委內瑞拉,美國你包括利比亞!這些國家都能夠生產,為什麼都不如中東地區來的火爆,就是因為中東這個地區,它的石油,他的裂解所生產出的利潤全部交給了其他國家,別人有錢賺了,自然也就喜歡你這個地方的石油了,中東人雖然看起來財大氣粗,人傻錢多,但事實上,在這一點上面,他還是懂得有錢大家賺的道理。

除此以外,石油裂解這個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對於沙特阿拉伯這兩個沙漠地區來講啊,他沒有煤炭,沒有大量的森林,同時也不可能去大公園的發展和能和潮汐能,所以他所謂大量的能量就沒有了,如果說一定要去裂解石油的話,這個能量缺口怎麼去填補?

除此以外,石油的利器,也是需要大量的設備進行支撐!對於沙特阿拉伯來講,他們要想擁有這些大量的石油裂解設備,必須徵得西方的同意,自己是研製不出來的!西方如果說把鏈接石油的這個最後一項權利交給莎拉波的話,那麼美國發動海灣戰爭這個設定就不存在了,為什麼石油都已經掌握在沙特阿拉伯的手裡了?價格隨便,沙特阿拉伯折騰我們為什麼還要去攻打伊拉克呢?直接把沙特阿拉伯全給拿下來不就行了嗎?說到底,石油的價格必須掌控在美國人的手裡,美國人怎樣去掌控石油的價格就是把這些石油拉到自己手裡,自己來加工,然後賣給全世界這樣的話,石油價格我說了算。

除此以外,石油的運輸員比汽油的運輸來的更好,汽油我們知道體積大,而且揮發性強,他的運輸的話要說條件的話,比石油要苛刻一點,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前幾年製造的天然氣運輸的那個大型的運輸船會那麼受到世界的矚目!汽油的運輸難度也就比這個東西稍微小一點。

所以說,從運輸以及國際關係還有美國的於石油的掌控,再加上沙特阿拉伯本身就不想去摻和石油的那點兒生意,所以,該放手的地方就放手,石油裂解我不需要我只需要賺取石油產出的那一部分。


漩渦鳴人yy


阿拉伯地區石油產量的確豐富,如果把他“精加工”了,附加值高了,豈不是更容易賣好價錢?這樣一條龍服務,錢不都落到自己腰包裡了?他們為什麼不這麼做?



第一,沒有競爭力。

當今世界,阿拉伯國家的石油產出能力毋庸置疑,其他國家沒有能有人可以與之媲美,沒有什麼競爭對手,但是在煉油方面,它其實是沒有競爭力的,光是中美俄三國的煉油能力,就已經佔到全球範圍內煉油量的百分之七十,阿拉伯國家費那個時間煉油幹嘛呢?而且阿拉伯國家有條件煉油嗎?



第二,技術要求高。

煉油不是說煉就能煉,動動嘴吧,花點錢就辦得到的,這也是一項技術工作,油可以煉但是品質不行,還不如賣原油賺錢,可能煉油還得賠錢,阿拉伯國家許多煉油必須的資源並不豐富,比如電力,總不能一邊買汽油發電,一邊再去生產石油,這成本這麼高,他賣給誰去?誰那麼傻買質量不好價格還好的東西?因為這裡是原產地嗎?別逗了,這可不是賣土特產!



所以沙特是想一條龍服務,能賣個好價錢,但是條件不允許,只開採原油賣就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