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為什麼沒成為皇后?

談文論史


楊貴妃不可能被立為皇后,我來說說這個事情。

皇后是皇帝冊立的妻子,是後宮中的老大。她既有管理後宮、引導眾妃子的實際職能,還有母儀天下的象徵意義。《周禮·天宮內宰》中就有“王后帥六宮之人”的說法。

皇后的產生有一定規矩,需要經過皇帝的冊立。冊立皇后是一件國家大事,不僅要詔告天下,普天同慶,而且還有一套非常正式隆重的立後儀式,因為皇后是要母儀天下的,因此不是誰都可以當皇后的,而且也不是皇帝一個人就能決定的,就像當年李治想立武則天為皇后,由於長孫無忌為首的很多大臣反對唐高宗廢王立武,所以擱置了幾個月,這也說明立後是國家大事,要君臣共同參與。

楊玉環被立為貴妃,因為她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史上后妃中是少有的,美貌更是得到世人的認可,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李隆基對楊玉環更是一見傾心,集“三千寵愛在一身”,並且寵愛了近二十年,直到楊貴妃吊死馬嵬坡。

但是,李隆基的皇后之位一直空著,楊玉環為什麼沒有成為皇后呢?

我們通過《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等史書記載,可以看見李隆基沒有冊立楊貴妃的線索。

楊玉環原為李隆基的兒子李瑁的王妃,當年,李瑁與楊玉環也是一見鍾情,在武惠妃(李瑁之母)的再三請求下,下詔冊立楊玉環為壽王妃,婚後,兩人甜美異常,而這時的李隆基並沒有見到楊玉環。五年之後,武惠妃死了,李隆基才看見了楊玉環,一見之下便被兒媳婦楊玉環的姿色深深迷住了。這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而李隆基還是用技巧把楊玉環弄到了手中。

我們知道皇后必須是德範天下的人物。再怎麼說,如果李隆基把攬入會中的兒媳婦立為皇后,必定天下譁然,自己的顏面盡失。他不可能這麼做。另外,楊貴妃跟李隆基雖然夜夜笙歌、日日雲雨,但是卻後一直沒有子嗣,李隆基沒有立她為皇后的基礎條件。再就是當時太子已經確立了多年,李隆基不可能把一個看不見的希望給楊玉環。

楊玉環自入宮以後,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力之爭,以自已的嫵媚溫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百般寵愛,雖曾經因妒而觸怒龍顏,兩次被送出宮,但最終李隆基還是情不能斷。

楊玉環雖然沒有皇后之名,但卻有皇后之實,不僅自己受寵,家人也一道沾光,甚至可以說一人成仙雞犬升天,她比一般的皇后更受尊寵。


文蹤旅跡


皇后是六宮之主,母儀天下,一言一行代表皇家的威儀和形象,惟有德有才者居之,方保後宮安寧,不致後院起火。戴上這頂桂冠,既擁有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和待遇,可謂貴不可言;同時也意味著要承擔很大的責任和重擔,不免勞累操心。通俗的說,皇后是一種既有權力、又有責任的崗位。楊玉環以色獲寵,花瓶一個,如何能擔此重任,此其一。

唐玄宗在元配皇后謝世後,意欲立專房獨寵的武惠妃為皇后,但因皇族朝臣制肘和擔擾太子李亨地位動搖而猶豫,不料武氏短命,盛年而亡,令好色思傾國的明皇傷感追念不憶,朝政荒廢、精神空虛。恰在此時,遇見了形似武氏,而色過之的絕世尤物一一兒媳楊玉環,令其魂飛魄散,不能自已。於是在耍了一通手腕後(掩人耳目、安排其出家當道姑),不顧人倫,納入後宮,由妃而貴妃,享受的待遇與皇后同。但唐玄宗雖然因好色而不顧廉恥,但並不糊塗,他明白楊貴妃只是他的性玩伴,並非賢內助,;再說,一意孤行立其為皇后,也有損自己的英名和“聖德”。於是乎,只好折中,享受的待遇可超標,名號權力不讓其僭越。此其二。





武丁仗劍決雲霓


縱觀唐朝的皇帝,只有二位最為出名。一位是貞觀之治的李世民,另一位就是開元盛世的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流傳後世,讓後世感嘆不一。但是楊貴妃沒有被封為皇后呢?其中必有緣故。

大家都知道,楊貴妃是唐玄宗從兒子壽王李瑁手裡搶來的。她原是壽王的妃子,唐玄宗不顧倫理道德,生生的拆散了兒子的一家,把壽王妃據為已有。大概是怕天下人笑話,才不把楊貴妃立為皇后的。

歷代王朝還有一個規律,是母以子貴。那就是如果貴妃給皇帝生下幾個皇子後,在沒有太子的情況下,這個皇貴妃可封為皇后。楊貴妃雖然長的漂亮,無奈肚子不爭氣沒給唐玄宗生下個一男半女的。唐玄宗沒有理由把她立為皇后。

楊貴妃和安祿山有染一事,唐玄宗並非像傳說當中的毫不知情,他是開元盛世的開創者,他的智商和聰慧程度都高與一般人。不能看不出楊貴妃和安祿山有染,只是嘴上不說,心裡和明鏡一般。

歷史都已經過去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多半是從《長恨歌》裡流傳下來的。至於楊貴妃最後也沒封為皇后,我想大概是唐玄宗雖然好色,但最後還是從心底裡沒有看起楊玉環。各個王朝死後追封的皇后大有人在,楊貴妃在唐玄宗的心裡恐怕沒有她的位置。

圖一楊貴妃

圖二唐玄宗和楊貴妃

圖三安祿山

此圖均來自網絡





夢想成臻3


隨著《妖貓傳》的熱播,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人之一楊貴妃再次進入大眾視野,這個女人到底有多美,李白曾用詩句“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欖露華濃”描寫她的美貌,白居易在《長恨歌》裡用“三千寵愛在一身,後宮粉黛無顏色”形容她的受寵程度,中國古代數千年的歷史,皇帝寵愛女人古來有之,但唐玄宗寵愛楊玉環的程度已經達到了不可逾越的高度,既然唐玄宗如此寵愛楊玉環,為什麼直到死,楊玉環的身份都是一個貴妃,而不是皇后呢!

從史書記載的蛛絲馬跡來看,唐玄宗之所以始終沒有冊封楊玉環為皇后,背後有著極為深刻的原因。

首先讓我們瞭解一下楊玉環。

根據《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等史書記載,楊玉環(公元719年—756年),名玉環,號太真,籍貫蒲州(今山西運城永濟)人,生於官宦世家,父親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自幼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父母早逝,被叔父河南府士曹楊玄璬收養。原是唐玄宗和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瑁的王妃,唐玄宗親自賜婚。

開元二十五年(737),玄宗的寵妃武惠妃暴病身亡,後宮佳麗三千,卻無人能替代惠妃位置,玄宗終日寡寡慾歡,常獨自在惠妃生前寢宮,一言不發,一站就是很長時間。高力士洞察一切,積極尋訪美人,絕色佳人楊玉環引起高力士注意,製造機會讓玄宗和楊玉環相見,玄宗驚為天人,高力士獻出妙計,先讓楊玉環在太真宮出家做道士,賜號太真,堵住眾人之口,把大臣韋昭訓的女兒許配給壽王李瑁為妃,安撫壽王。五年守戒期滿,天寶四年(745年)八月,玄宗詔命,冊封太真宮女道士楊玉環為貴妃,從此開始了她榮華富貴的短暫一生。天寶十五年(756年),安祿山叛亂,李隆基從長安延秋門出發,流亡蜀中,途徑馬嵬驛,楊玉環於六月十四日(公曆7月15日),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香消玉殞,時年38歲。

杜甫有《哀江頭》詩:“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汙遊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人生有情淚沾臆,江花江草豈終極!”白居易形容她“溫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李白的《清平調》則說她“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被三位重量級大師作詩讚頌,可見楊玉環的美貌和影響力。

為什麼沒有冊封為皇后。

唐玄宗寵愛楊貴妃,將所有能做到的恩惠都施加到她身上,並對其家人給予巨大恩惠,遠方兄弟楊釗,賜名國忠,官至兵部侍郎兼御史中丞,遙領劍南節度使,身兼十五使職,權傾內外,後扳倒李林甫,出任右相。大姐封為韓國夫人,三姐封為虢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每月各贈脂粉費十萬錢。楊家一族,娶了兩位公主,兩位郡主,玄宗還親為楊氏御撰和徹書家廟碑。

總之,只要與楊玉環有關聯的人,都由朝廷俸祿包養起來。甚至當時民間有了“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風氣。縱使“三千寵愛在一身”,但是為什麼唐玄宗一直不加封她為皇后呢?

其實,在唐玄宗的心裡,何嘗不想冊封自己的愛妃為皇后,可是,他還有諸多的顧忌,不得不去面對,而其中的不少問題,對至高無上皇帝來說,都是一個死結。

首先,是綱常倫理的問題。眾所周知,楊玉環本是唐玄宗正兒八經的兒媳婦,雖然用了一個出家為尼的彎彎繞,儘管極度開放、胡人出身的唐朝對這些不是太在意,但是,兒媳婦這個曾經的身份是改變不了的,冊封為貴妃,陪皇上解解悶,雖然大臣非議,百姓笑話,但天下都認為這不過是才子佳人的美好故事罷了,唐玄宗再荒唐,也得考慮皇家的顏面。

其次,冊封皇后非同小可。皇后通常都由皇帝的正妻擔任,或者是妃子生子當了皇帝,母以子為貴,兒子追封母親為皇后。唐玄宗冊封貴妃,朝廷不少大臣就有諸多非議,但唐玄宗仗著大唐盛世,力排眾議,大臣們也只能把火氣壓在肚裡,其實,說白了,貴妃就是皇上的性伴侶,和大臣們納妾一個道理。但是,冊封皇后,就另當別論了,皇后是六宮之主,母儀天下,代表著皇家的威嚴和形象,有德者才能居之,冊封自己的兒媳婦為皇后,楊玉環如何母儀天下,再者,冊立的皇后背後都有強大的家族勢力,往往和朝廷的走勢息息相關,而楊玉環雖然出身官宦人家,但其父親和叔父都是不入流的外省官員,缺乏強大的家族勢力支持,要想當上皇后,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會受到諸多家族勢力的攻擊和排擠。

第三,政局穩定也是重要考慮因素。楊玉環受專寵,楊家雞犬升天,已經成為一股龐大的政治力量,如果再冊封為皇后,勢必打破權力平衡,引起其他家族和大臣的極力反對,引起朝廷的震動,這是溫柔鄉中的唐玄宗最不想看到的。

第四,不得不考慮兒子的感受。首先要考慮的是兒子壽王的感受,迫於壓力,壽王李瑁心對奪妻之恨敢怒不敢言,如果冊封楊玉環為皇后,讓壽王如何面對,勢必激起李瑁的怒氣,極有可能引起宮廷政變。其次是太子李亨的感受,冊封楊玉環,太子的位置就受到威脅,如果楊玉環生個兒子出來,按照慣例,就要立為太子,這是李亨最不願意看到的,極有可能被逼造反,李隆基不敢冒這個險。

第五,楊玉環沒有子嗣。可能是李隆基的原因吧,他寵幸楊玉環的時候已經55歲高齡了,早已經過了男人的最佳生育年齡了,楊玉環帶給他的更多是精神上的撫慰。也可能是楊玉環的原因,她在壽王府五年,也沒有生兒育女,這可能是她冊封為後的一大障礙吧。

其實,楊玉環雖無皇后之名,卻得皇后之實,比一般的皇后更受尊寵。其實,楊玉環是個聰明人,她並沒有請求唐玄宗立自己為皇后,她要的是專寵,以她的地位和待遇,當不當皇后,又有什麼區別呢,何必為一個皇后的虛名招致大臣的攻擊和天下的罵名。她只要發揮自己的絕世美顏和才能,把唐玄宗伺候的舒舒服服,牢牢把控在手中,便永遠都是實際意義的皇后。

可惜,紅顏多薄命,縱有“三千寵愛在一身”,仍然擋不住馬嵬驛的一夜兵變,終歸香消玉焚。


葛大小姐


李隆基雖然好色,但還不至於沒腦子,他還算一代雄主,如果他真的把兒媳封為皇后,估計李世民都得跳起來再氣死一次!

首先,楊玉環是他兒子的媳婦,霸佔過來已屬亂倫,雖然李家人都這個都不怎麼在意,但不代表他們心裡沒個數,母儀天下的皇后不是那麼隨便就立的;

其次,楊玉環得寵後仙及雞犬,她的親戚都得到了重用,成了一股龐大的政治力量,如果再封她為皇后,會引起朝中的反對,對國家局勢穩定不利;

再者,如果立了楊玉環為皇后,可能會進一步刺激李瑁,父子之間的關係會更加緊張,甚至會引發政變,李隆基不會不考慮;

最後,楊玉環還算清楚,自己也沒要求過當皇后,而且也未生下一兒半女的,自然無法當皇后。


紅黑聖西羅


皇后是皇帝的正妻。古代擁有皇后的稱號,大體只有兩個途徑。一是成為皇帝的正妻,自然也就成了皇后。其次,雖然不是皇帝的正妻,但是皇帝的妃子,因所生的兒子當了皇帝,所謂母以子貴,兒子當了皇帝之後,可以追封自己的母親皇后稱號。

唐肅宗的母親楊氏生前與楊貴妃一樣,是唐玄宗的妃子,而且品級沒有楊貴妃高,她在史書上被稱為“玄宗元獻皇后楊氏”,擁有“皇后”的稱號,而楊貴妃只能被稱為“玄宗楊貴妃”。其原因就是楊氏生了唐肅宗李亨。當然,也並不是兒子當了皇帝的,就一定能擁有“皇后”的稱號。比較宋仁宗的母親李太后就沒有“皇后”的稱號。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大概是這樣,皇后和太后是不同的,皇后是皇帝的老婆,而太后是皇帝的的媽。所以,後世皇帝封自己的母親為太后容易,封皇后就難了。追封皇后相當於給自己的爹娶媳婦。就不太易。但生前地位比較高的,還是可以的。比如唐肅宗的母親。而宋仁宗的母親,因為是個宮女。兒子只能尊其為太后,不能強迫地下的父親再娶媳婦,於是,宋仁宗的母親在史書上只能被稱為李宸妃。

楊貴妃從開元二十四年進宮到天寶十五年馬嵬坡兵變被賜死,整整陪伴了唐玄宗二十年,這段時間,楊貴妃在宮中的地位是最高的。也就是說宮中沒有皇后。唐玄宗想要給楊貴妃一個皇后的名號,其實是沒有什麼障礙的,這麼長時間裡,唐玄宗為什麼不封其為皇后呢?個人猜測,大概是以下情況。

首先,從社會的婚姻習俗上來說,人生第一次娶媳婦是比較鄭重的。娶妻也叫大婚,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一個媳婦是姓王,娶進門的時候,李隆基而不是皇帝。在李隆基奪取帝位的過程中,她也有出謀劃策之功。所以,在李隆基當了皇帝之後,他自然成了皇后。因為沒有兒子搞迷信活動,在開元十二年被廢。在近四十年之後,李隆基的孫子李豫當皇帝后,才恢復了她皇后的稱號。也就是說,李隆基當了四十五年皇帝,除了前十二年有皇后之外。後邊三十多年,一直沒有立皇后。史書上雖然有“貞順皇后武氏”以及“元獻皇后楊氏”的稱號,但這都是死後追封的。武氏生前的稱號是武惠妃,楊氏的稱號是“楊妃”。

李隆基之所以這樣做,大概是有政治上的考慮。皇后與皇帝是平等的夫妻關係。政治地位的崇高,也代表著強大的政治權力。因為夫妻是平等的,與皇帝平等的皇后是很容易參與到國家政治中,從而掌握國家權力的。女人掌權,給國家政治帶來許多負面影響(這是從封建男權社會的眼光來看的,女權主義者們不要激動),在李隆基上臺之前的幾十年裡,大唐王朝的政權基本上掌握在女人的手裡。先是武則天奪了權,之後又出現了韋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等掌握和干預朝政的事。而李隆基的伯父唐中宗就是死在自己老婆和女兒的手中。李隆基的上臺,就是通過激烈的鬥爭,把權力從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手中搶來的。所以,他上臺之後,對女人弄權是非常關注的。不立皇后,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減輕女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有人或許會說,楊貴妃盛時,楊家富貴滿門,權力很大。但這些權力都是唐玄宗給他們的。權力把在唐玄宗的手上。

從文化的角度看,孔子曾說過一句話“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句話常常被做為儒家重男輕女的罪證。不管這句話對不對,唐玄宗對夫妻關係的處理上,都能體現出這句話的影響。

唐中宗李顯和韋皇后之間,大概是平等的夫妻關係,他不是以“女子與小人”的眼光來看待韋皇后,所以,與他同樣地位的韋皇后最後把他給毒死了。李隆基的做法,是把“女子與小人”的目光看待女人的。她不想也不能給他們與自己一樣的地位和權力。使他們只能依附於自己,成為自己的附屬和玩物。這就是李隆基不立皇后的原因。

楊貴妃是接替武惠妃的位置成為玄宗皇帝的開心果的。他們的愛情曾經感動過很多人。但李和楊在所謂愛情中的身份地位是不平等的。如果真的平等,在馬嵬之變中,李隆基可以選擇讓楊貴妃死。楊貴妃卻沒有選擇的權力。這就是不平等。

假如沒有安史之亂,也沒有馬嵬之變,而且楊貴妃有幸死在唐玄宗之前的話,她應該可以和武惠妃一樣在死後被追封為“皇后”。如果她在玄宗之後死,她還是很難獲得皇后的稱呼。原因就是,她沒有兒子。後世的皇帝會說,我爹生前都沒有娶你當媳婦,現在爹死了,我不可能再給他娶個媳婦吧?還有一點更重要的,楊家仗著玄宗的寵愛,得罪了不少人。老皇帝死後被清算是大概率事件,估計結局也不會比馬巍坡好到那裡去。


七月流火140400643


一,楊貴妃曾是李隆基兒子壽王的妃子。這是大多數人認可的原因,《舊唐書》《資治通鑑》都有記載。既然是兒媳婦,若封為皇后,很多大臣及玄宗的兒子都不答應,李隆基深知“水能覆舟”的道理,一段時間玄宗有封的念頭,但始終未能踏出這一步,說明他清醒地認識到國家和後宮的主次關係。

二,楊貴妃與唐玄宗沒有自己的孩子。這一點對皇帝來很重要,皇后是後宮的老大,自己沒有孩,母儀天下,不僅後宮不服,眾多大臣也不同意,她的幾個姐姐被重用,哥哥楊國忠被重用,已有人敢怒不敢言了。

三,對太子的位置不利。很多大臣認為寵楊貴妃,重用楊國忠,若再封楊貴妃為皇后,楊家真飛天了,很可能重現武則天時代的事,這一點唐玄宗也是心知肚明的。

四,已給了楊貴妃的皇后待遇了。只是沒封皇后而己,“三千寵愛在一身”,這時唐玄宗已廢王皇后,武惠妃已死,楊貴妃也曾趕回家幾次,他對別的嬪妃已沒有興趣,卻對楊貴妃的愛已不能自拔,要風要雨只要楊貴妃提出,都滿足了,直到安使之亂。


學習冇止境1


一,楊玉環是李隆基他兒子媳婦。

二,楊玉環沒能給李隆基生下兒子,連女兒都沒有。。


JackZ捷


礙於自己是搶自己的兒媳婦,受當時的傳統觀念。楊玉環就不會封為皇后。有損皇家顏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