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關羽沒有丟失荊州,劉備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政策有可能統一天下嗎?

北斗星NO1


我們先看看“隆中對”對於奪取天下的計劃是怎樣的?諸葛亮在隆中對說到“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這就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如果能佔據荊、益兩州,守住險要的地方,和西邊的各個民族和好,又安撫南邊的少數民族,對外聯合孫權,對內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勢發生了變化,就派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直指中原一帶,將軍您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從秦川出擊,老百姓誰敢不用竹籃盛著飯食,用壺裝著酒來歡迎將軍您呢?如果真能這樣做,那麼稱霸的事業就可以成功,漢室天下就可以復興了。”

首先我們什麼也不看,就單單看“若跨有荊、益”這句話,我們都知道在關羽手上丟掉的也只是荊州三郡,其餘三郡長沙郡、江夏郡和桂陽郡都被劉備送給了孫權(其實江夏郡有一半是在曹操的手上),也就是說其實荊州當時是被曹孫劉三家佔據的,劉備並沒有完全的掌控荊州,所以說即使關羽沒有丟失荊州,劉備也不可能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政策統一天下,因為劉備連最基本的“佔據荊、益兩州”這個目的都達不到,談何爭奪天下呢?試想如果劉備在只佔據半個荊州的情況下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分兩路進攻中原之地,其結果就是如真實歷史上關羽敗走麥城那般,最終落個荊州三郡被奪的下場。畢竟你在沒有完全掌控荊州的情況,周邊又有孫權這隻老虎,再沒有能力將孫權困在江東的情況下,這樣做無疑就是自取滅亡。

再者我們又假設劉備集團已經完全的佔有荊、益二州,那麼他有可能統一天下嗎?我們再看“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在完成“跨有荊、益”的前提下,劉備集團還得“和西邊的各個民族和好,又安撫南邊的少數民族,對外聯合孫權,對內革新政治”才能確保這個計劃能夠有成功的機會,我們先不說劉備能否與諸戎和夷越和平相處(事實上直到蜀漢末年,蜀漢集團也未能做到這一點),就單單看“對外聯合孫權”,請問這點做得到嗎?孫權又不是傻子,他難道就沒有統一天下的心嗎?難道他不知道如果曹操被滅接下來就會是他的江東被滅嗎?顯然他知道,所以不管如何孫權也不可能和劉備聯合進攻曹操的,相反如果當他看到劉備集團有能力滅掉曹操的時候,他還可能會聯合曹操一起進攻劉備,以此來阻止劉備統一天下,而到那個時候劉備就不是分別兩處了,而是三處,顯然這個對於兵力本就不富裕的劉備集團是致命的。而且即使孫權眼睜睜看著曹操被劉備所滅,你覺得孫權會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被劉備滅掉嗎?我想如果孫權真的看著曹操被滅,他的目的也只是想做一隻黃雀,“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顯然即使劉備能夠滅掉曹操,劉備集團肯定也是損失慘重,這個時候孫權如果不進攻劉備,顯然他就是一個傻子,試想以一隻以逸待勞的軍隊去進攻已經疲憊不堪的軍隊,誰能贏?

那麼我們再假設,即使劉備集團能夠“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這個計劃還得滿足“天下有變”,什麼是有變,無非就是曹魏集團內訌,或者就是曹孫兩人對打,而且這個對打還得是傾兩國全國之力在打,但是試想可能嗎?首先可以這麼說基本上劉備在世的時候,曹魏集團發生重大內訌的可能性為零,先不說曹操在的時候,就算曹操死了,曹魏後世的君主曹丕和曹叡哪個不是一代雄主,即使劉備能夠耗死曹丕,也未必耗的死曹叡,即使他耗死了曹叡,他手底下的大將和謀臣也都死的差不多了,真到哪個時候,試問劉備還有能力統一天下嗎?再者曹孫兩人幾乎每年都再打,但是那只是小範圍的,並不是傾兩國全國之力再打,可以說如果兩國只要不死打,劉備集團毫無機會,即使劉備趁孫權跟曹操對打的時候,突然攻擊,雖然曹操的確可能會在最開始被打的節節敗退,但不要忘記了曹操的北方可是很大的,即使完全不抵抗,劉備也得花一兩個月才能打的下來,真要那個時候以曹操的雄才偉略,他有可能沒反應過來嗎?要知道你劉備能夠收買孫權,曹操也可以收買孫權,真要到滅亡的邊緣,曹操付出巨大的代價跟孫權和談,然後舉全國之兵跟劉備對毆,到時候誰死活還不知道呢?

這裡我還覺得一句特別搞笑的話“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老百姓誰敢不用竹籃盛著飯食,用壺裝著酒來歡迎將軍您呢?哈哈!是誰給諸葛亮那麼大的自信的,要知道三國時期曹操、孫權可都不是殘暴之人,相反他們治下的百姓也都能安居樂業,生活可不比劉備治下的百姓差,劉備有能什麼能耐和威望讓老百姓用竹籃盛著飯食,用壺裝著酒來歡迎他呢?就憑他是東漢所謂的皇親嗎?別逗了,大漢雖然對於文人來說還是有威望在的,但是對於底層的百姓來說,他們恨不得東漢早點亡,別忘記黃巾起義隨便登高一呼就是上百姓的窮苦百姓呼應,東漢早已經爛到根上啦,諸葛亮希望靠劉備的東漢皇親的身份讓老百姓歡迎,基本不可能。

所以綜合以上的原因,即使關羽沒有丟失荊州,劉備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政策也絕對不可能統一天下。其實三國之間本來就是一個較為平衡的存在,誰也滅不掉誰,誰也不想誰被滅,因為不管如何,哪一方被滅接下來都會輪到另一方被滅亡,也正是因為這樣當初劉備遭遇夷陵之敗後,孫吳一看到曹操也加入到進攻劉備的行列當中就立馬和劉備議和。其實當初曹魏能夠滅掉蜀漢,完全就是因為孫吳出現了孫皓這麼一個沒腦子的昏君和暴君,如果不是因為孫吳內部出現這麼一個不靠譜的帝王,曹魏根本就不可能能滅掉蜀漢,再加上蜀漢的劉禪本就是一個沒有太多主見的人,別人一來到成都,還沒怎麼抵抗就投降了,若不然曹魏也不可能這麼輕鬆就滅掉蜀漢,只能說曹魏能夠滅掉蜀漢,西晉能夠滅掉東吳,完全就是運氣使然,誰叫這兩國都出了昏君呢?


澳古說歷史


應邀,這問題的題目稍微改動已經不知道問了多少回了,這問題的答案只有三個字,就是“不可能”

首先隆中對是一個不能實現的方案,諸葛亮提出這方案實則就是把屢戰屢敗的劉備聽的心花怒放而忽視了龍中對的死穴,而孔明也用了四個字來為自己來個下臺階,“待天下有變,遣一上將從荊州直取中原”,“天下有變”這四個字可以無限解讀,最後沒成功也沒毛病,就因為天下沒變。

而龍中對具體在哪些方面暴露了不可能成功的原因? 很簡單,首先是劉備實力最高峰期還是落後於曹營,這就是荊川同時北伐把原有弱於對手的劉營兵再分兵北伐,別小看分兵的問題,分兵就等於補給線和留守兵力都要從一分為二,蜀在文臣武將,生產人口,能參軍人口和糧草供應等等都落後於對手,除非在短時間內分勝負,要不然打持久戰的話,勢力距離會越拉越大。另外一個更致命的問題註定了龍中對毫不現實,就是東吳。

要想從荊川兩地同時北伐,那東吳怎麼處理,不會天真到以為關羽和東吳搞好關係,東吳就不會偷襲吧?孫劉聯盟建基在利益上,關係早就鬧僵,只有永遠的利益而沒有永遠的盟有,特別是赤壁之戰打退曹軍後,劉備就開始不厚道到後來直接變成耍賴,原因不多說。荊州伐魏出現空虛東吳一定偷襲荊州甚至是直接動兵去搶,如此一來,北伐之師就會腹背受敵,所以荊州就算還在劉備手上也只能屯兵提防曹吳,想出兵伐魏除非先把東吳滅掉,但可能嗎?而且劉關張入川時都快接近六十歲之人,劉備第二梯隊能與曹營相比嗎?

最後要聲明一件事,東吳在周瑜死後已無統一天下之心,劉備這盟友整天喊著要匡復漢室,那不就是皇帝一定要姓劉嗎? 對東吳來說被曹魏滅掉和被蜀滅掉有區別嗎?更何況漢獻帝禪讓後曹魏在法理上已是正統,劉備再怎麼說也就是個九不搭八的所為宗親,而且曹魏已佔大半天下,東吳就更不可能和劉營合夥去伐吳了。


過路閒人路過


首先荊州真的是關羽丟的嗎?劉備出漢中之時,便已經授意關羽同時北上,前期關羽打的順風順水,後期被東吳偷襲兵敗,糜芳不戰而降。而當時劉備並沒有派兵策應,而且可以出兵接應關羽的劉封也選擇了按兵不動。劉封是劉備的義子,糜芳是劉備的小舅子,這裡面真的沒有劉備的影子嗎?在我看來,與其說是關羽丟了荊州,倒不如說是劉備擔心關羽尾大不掉,藉機除掉了關羽,同時給自己出兵東吳找個藉口。


寺院裡的貓


可能性不大,諸葛亮在隆中對策之時說的是什麼,(荊州北居漢沔,歷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熟不敢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所言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可諸葛亮忘了一個重要的人,那就是孫權,孫權此人反覆無常朝三暮四。他是不可能放眼讓劉備一手坐大,荊州之禍就是很好的例子。因為那時候劉備已經有了巴蜀、漢中、荊州、閬中之地其實力已經趕上了魏國,孫權為了能夠奪回荊州打擊劉備與曹操聯合趁荊州大將關羽出兵攻取樊城之際讓呂蒙出兵趁夜攻下荊州,最後使得關羽腹背受敵死於非命。在利益面前所謂的吳蜀聯盟根本不值一提!曹操獨大那麼孫權必然會聯合蜀漢共抗曹魏,反之,如果劉備坐大那麼孫權也會聯合曹魏共同反抗蜀國,劉備如果想一統天下除非是聯合東吳滅掉魏國然後再與吳國決一雌雄,但是魏國根基深厚而且經過了曹操曹丕父子勵精圖治已經是實力雄厚的大國,天下十三神州魏國得其九也,正如諸葛亮所說,天下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天下有變的原因只有兩個,那就是魏國攻吳或者是吳蜀聯合攻魏!不然單憑蜀國一己之力根本不可能同時對抗吳、魏兩國,而且魏吳兩國任何一國都比蜀國國力人口強很多。


小施讀歷史


不能說沒有,襄樊之戰不僅是劉備也是孫劉聯盟唯一一次可以攻取中原的重要戰役。當時,曹操幾乎舉傾國精銳馳援樊城,連淮南合肥等地都敢直接拋棄,再加之隴右兵力也嚴重空虛,許都周圍皆是遙受關羽號令的豪強。只要此時,劉備,孫權分路進取隴右、淮南,縱使曹操有三頭六臂也難力挽狂瀾。荊州是左右三國局勢的最重要根據地,誰佔據荊州誰就有強大的優勢,而蜀漢就是先失去荊州才導致最先滅亡。因而劉備不失去荊州至少是可以立足於不敗之地。


煙霞一壯天下顏


即使給了東吳荊州也不會和劉備同心,他就如孫策所說是個守成之人!要不怎麼只敢偷襲,不敢明攻?荊州不丟,關羽不死!還是相持!曹操年齡大肯定會死在劉備前面,他一死就是天下大變之時!劉備再出擊北方因為曹操的關係,還是有部分人支持他的(關羽才打到樊城,殲滅了曹操兩個大將就得到不少人的響應,很說明這一點)只要劉備不得罪孫權,孫權攻擊劉備就師出無名!其一定也會乘機北伐多奪點戰略空間!曹操死了北方肯定大亂,曹丕還沒機會完全得到士族的支持,也沒有曹操的雄才大略,定會首尾難顧,更沒機會篡漢!關羽的死,荊州的丟也是曹丕敢稱帝的重要原因!所以說還是很有機會的!


正義威武


誰都幫不了劉備。匡服漢室,統一大業只是劉備再出道時一句號召口號,以後直至死亡從不提及,己滿足三國分治,蜀中稱皇了。胸無大志,優柔寡斷,劉備也只能如此了。


鄺生24


關羽不丟荊州,會對曹操孫權造成巨大的壓力!假如說荊州不失,關羽再幹成一仗,可以這麼說,曹操必將遷都,孫權必將惶恐。


乙丙丁6


先回答不可能,回頭有空了再回答詳情


積微Derek


除了異族侵略,從黃帝戰蚩尤以來,中國曆來都是北邊壓著南邊打,西邊壓著東邊打,這是有深刻原因的,所謂的北伐,聽聽就算了,別較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