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20億年前的核反應堆是怎樣形成的,來源於史前文明嗎?

冬爸爸愛你們


這個年代極其久遠的核反應堆是一座天然的核反應堆,並不是史前文明所建造。

這個核反應堆是上世紀70年代,在非洲的加蓬一個叫做奧克洛鈾礦場發現的,當時法國在此開採鈾礦,但是他們發現礦石中鈾235的丰度異常,就像是被已經用過之後一樣。最後經過仔細的考察,科學家們認為大約在20億年前,在適宜的自然條件下,這個鈾礦內部發生了自持式鏈式反應(因此就能叫做核反應堆了),持續時間可能有幾十萬年之久(功率很小)。

其實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有科學家提出存在天然核反應堆的理論,而加蓬髮現的這個核反應恰好證實了這個理論。

至於這個天然核反應堆為何能自發的運行數十萬年,原因就在鈾235的丰度及半衰期(半衰期為7億年,因此20億年前丰度較高),加上當地的環境(地下水以及雨水進入礦層內部,充當了中子減速劑)。

所以說,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機緣巧合造成的。至於史前文明存在與否,反正目前並沒有發現相關的證據。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賽先生科普


地點:非洲加蓬共和國;發現時間:公元1972年;鈾礦名稱:奧克洛;發現國家:法國。

法國最初在實行核計劃時,就是從這個鈾礦區獲得製造核武器的核原料,1972年,開採出來的鈾礦被送到法國的一家氣體擴散工廠,工程師們發現此鈾礦的U235含量偏低於正常值,因為在自然界中鈾礦石的各種同位素含量是保持著一定比例的,這個比例是恆定的,所以這個發現似乎指向了一種可能性——曾經被利用過。

據科學家分析,該鈾礦區成礦時間大約距今已經有20億年,並且這個鈾礦核反應堆斷斷續續的運轉了大約50萬年。

當時,法國向全世界宣佈了這一神奇發現,也震驚了全世界!

那麼,這個史前核反應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是否為先進的史前文明所建造?

科學家經過一系列的科學分析,最後得出結果:這是一座天然的核反應堆,是周圍特定的自然環境所造就,並非為史前文明建造。

理論如下:

在20億年前,由於地質的變遷,這裡的鈾礦區被多孔滲水的砂岩包圍,自然界中的水得以摻和進來,水作為整個核反應的控制劑,當核反應劇烈的時候,釋放大量的熱能,於是水分蒸發,使核反應減速或者是停止,當逐漸冷卻下來,水分再次變多的時候,核反應再次進行,直到有一天,周圍環境變化使得其喪失了繼續反應的適宜外在環境,核反應就此終止。

所以,這只不過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罷了!


一枚遊戲科幻迷


這是前人類的絕作,在地球上還有不少前人類的痕跡,如世界上有名的大河長達幾千公里,寬幾公里,深上百米,這都是前人類不斷挖深,挖寬,加長的結界。這樣的大河根本不可能自然形成。我曾經用微信寫前人類的文章,有所開體彩和福彩為證。也希望聯繫中科院有關單位研究。湖北武漢曹衛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