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引起的口苦、胃疼用什麼中成藥好?

花爸10


此病位雖在胃,無不責之於肝與脾。肝喜條達而主疏洩。脾胃升降之樞機,全賴肝之疏洩暢達氣機。辯證用藥堅持兩大原則,從肝從脾論治,從氣從血著手,進而調理氣機,和胃止痛。施以寒熱平調,疏達氣機的藥物為大法。

關於消化不良引起的口苦、胃疼用什麼中成藥好?這個不能僅憑單純的口頭描述就能開藥,只有綜合舌象、脈象等綜合分析後才能用藥。

①肝胃不和型:表現胃脘脹滿疼痛,多牽及脅肋,走竄不定,暖氣矢氣頻發,得噯氣矢氣則痛脹減輕,或兼有腹部脹滿不適,不思飲食,情緒抑鬱,善太息,舌淡紅,苔薄黃,脈弦。法當舒肝理氣,和胃止痛。方選柴胡疏肝散加減。脹痛甚可加用川楝子、元胡以加強理氣止痛,元胡能活血祛瘀,故孕婦需慎用。噯氣頻者加旋覆花、代赭石順氣降逆。

②肝胃鬱熱型:表現胃脘灼痛,痛勢急迫,煩躁易怒,泛酸嘈雜,口乾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或數。法當疏肝洩熱和胃。方選化肝煎加減(青皮、陳皮、丹皮、芍藥、澤瀉、貝母、山梔),或酌以左金丸,辛開苦降,泛酸者加烏賊骨、煅牡蠣制酸止痛。

③肝脾失調型:表現

胸脅脹滿竄痛,善太息,情志抑鬱,或急躁易怒,食少,腹脹,腸鳴矢氣,便溏不爽,或者腹痛欲便、瀉後痛減,或者大便溏結不調,舌苔白,脈弦或緩。法當柔肝疏木,健脾和胃。方選四逆散(柴胡、芍藥、枳實、炙甘草)或柴芍六君子湯(柴胡、芍藥、黨參、炒白朮、茯苓、陳皮、半夏、炙甘草、鉤藤、生薑、大棗)或逍遙散(柴胡、芍藥、當歸、茯苓、白朮、薄荷、煨姜)之屬加減。

④肝陰不足型:表現胃脘隱痛,伴有脅肋隱痛,綿綿不休,口燥咽乾,飢而不欲食,心中煩熱,或兼有頭暈目眩,大便乾結,舌紅少津,脈細數。法當養陰柔肝,益胃生津。方選一貫煎(沙參、生地、枸杞、麥冬、川楝子、當歸)和芍藥甘草湯(芍藥、甘草)加減,或益胃湯加減(沙參、麥冬、生地、玉竹、冰糖)。

⑤溼濁中阻型:表現

脘腹脹悶疼痛,口膩納呆,泛惡欲吐,肢體困重,便溏不爽,偏於寒溼者,口淡不渴,舌體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膩,脈濡緩或沉細;偏於溼熱者渴不多飲,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法以和胃化溼為大法,輔以行氣。方選陳平湯加減(陳皮、半夏、茯苓、蒼朮、厚朴、甘草、大棗、生薑)。偏於寒溼者可加以砂仁、白豆蔻等以增強散寒化溼之功;偏於溼熱者加以竹茹、黃連、黃芩、公英、山梔等以增強清熱化溼之功。

⑥脾虛不運型:表現胃脘隱痛或脹滿,尤以脹為主,得食痛緩,食後脹甚,按之覺舒,倦怠乏力,暖氣,納少,食慾不振,舌淡苔薄白,脈弱或緩。法以健脾益氣為大法,兼以升清降濁。方選六君子湯加減(黨參、雲苓、炒白朮、炙甘草、陳皮、半夏)。

調脾胃“三分治,七分養”。飲食要有節制。人不可離水谷,而百味人體,胃乃首當其衝。故飲食需遵循定時,定量,宜潔,宜清淡,少食肥、甘、厚、膩、辛辣等食物,少飲酒及濃茶。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我是營養佳

致力於傳播科學的營養知識,助力您身體健康,全家安心。 歡迎關注


營養佳


1、脾與肝的生理功能:中醫學認為脾臟具有運化水谷的作用,也就是說具有幫助消化、促進食物新陳代謝的作用。肝臟主疏洩,能夠幫助脾胃正常的消化吸收,具有重要的意義。脾與肝的關係是肝木克脾土或脾土反克肝木

2、病理表現:若脾失健運而不能正常運化飲食物,可以出現消化不良,還可伴隨打嗝、噯氣、泛酸水、腹脹、腹痛、腹瀉等情況;若脾臟影響到了肝臟,臨床稱為“脾土侮肝木”則會伴有口苦、口黏膩、眼乾澀、甚至兩脅肋部疼痛等肝火上炎的情況出現。

4、選用中成藥:龍膽瀉肝丸、健胃消食片組合;或龍膽瀉肝丸、大山楂丸組合;或龍膽瀉肝丸、左金丸、保和丸等聯合用藥。

5、選用中藥:清肝膽火的藥物有黃芩、龍膽草、梔子、黃連、吳茱萸等;健脾消食的藥物有木香、砂仁、白朮、雞內金、山楂、麥芽、谷芽等。

6、禁忌:多吃蔬菜,雜糧幫助消化,少食肥甘厚味、油膩、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少食生、冷、辣等食物。


明醫館


消化不良引起的口苦、胃疼用什麼中成藥好?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了,大魚大肉可以每天都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了。有些人天生有好口福,吃什麼好東西都消化得了,而有些人天生只能吃清淡的,要是稍不注意吃了一餐豐盛的菜餚,腸胃就開始抗議了。這一類人天生脾胃虛弱,飽餐的第二天通常就會出現消化不良引起的口苦,口臭,胃隱隱作痛等症狀。中醫認為,消化不良導致的口苦口臭是由於脾胃溼熱導致的清氣不能上升,濁氣不能下降引起,所以要清熱燥溼,行氣活血。吃一些中成藥三九胃泰顆粒,同時配合清淡飲食一週,這些症狀就會好轉。但是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胃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一定要保護好。長期暴飲暴食會造成胃病反覆發作,身體日漸消瘦,胃疼起來也是能讓人坐立不安,痛苦不堪的。

現在雖然不差錢可以隨便買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了,但是每餐七分飽,健康活到老這句話不能忘。祝願朋友們都有一副好腸胃吃遍全世界。



正月十八的月亮


治療消化不良的中成藥倒是有很多。但需要通過有經驗的專業中醫師詳細辨證之後,才能決定是否採用中成藥或中藥湯劑治療。治療消化不良的中成藥有:大山楂丸、保和丸、加味保和丸、消食健胃丸、舒肝片、枳實導滯丸、枳實消痞丸、健胃消食片、開胸順氣丸、山楂化滯丸等等。如果病情複雜,兼症較多可以採用靈活的湯劑加減治療。具體症狀無法得知,如果有口苦、兩肋刺痛、倒飽嘈雜、周身串痛、飲食無味等症狀出現,粗步判斷可以用舒肝片類一試。最終治療以專業醫師開具處方為準。


寒山問雪


輕度飯後飽漲用保和丸,飢餓間隱痛難受,服鋁碳酸全鎂懸浮液劑,效果很好。(個人實踐老經驗,現在正在服用鋁鎂一一一劑十阿莫西林一週,基本好了,可以試試,一週,不行在去醫院讓醫生們發財吧。我是這麼想,這樣做的。百拾元就有效。


長樂29


一元不復始,胃力即弱,飲食卻倍,壓迫膽動,還是個自作孽過程,你就不可以啜粥行走,然後胃舒食米麼?三陽即使開泰,你飲食無節制,一樣會病元。


蜀南彭庶123


還需詳加辯證,單憑病人主訴之片言隻語,難以判定病位(表裡)、病性(虛實寒熱)。不能握定陰陽,自難精準處方。


一生伏首拜仲景


保和丸最好,和胃舒肝丸次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