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種大豆補貼多,以前旱田改成水田的地是否應該改回旱田種大豆?

久久雁歸來


11月7號,黑龍江公佈了玉米、大豆的生產者種植補貼政策,其中大豆生產者的補貼是每畝320塊錢,而玉米生產者的補貼是每畝25塊錢,而另外幾個省份也是大豆生產者補貼也要高於玉米生產者補貼,這就使得一些種植玉米的農民比較失望,而種植其他作物的農民也想將以前的水田改成旱田,從事大豆的種植。但是個人認為現在是否將水田改成旱田種植大豆還是需要謹慎選擇的。原因有以下的三點:

1、因為今年大豆的補貼遠遠高於種植其他作物的補貼,所以如果到了明年春耕之前還沒有相應的政策出臺,其他作物的種植將會下降,而大豆的種植會上漲。這是因為補貼多的作物農民積極性較高,而其他作物由於補貼沒有大豆的高,所以種植其他作物的積極性肯定比大豆低。不過明年假如大豆種植面積上升,那麼產量也會增加,供給增加了,所以補貼不一定高;

2、個人認為其他作物特別是玉米明年的行情大概率來說比今年好,雖然說現在距離東北地區春耕還有五個多月的時間,距離明年新糧上市還有一年時間,但是按照正常情況來說大豆的表現應該不如玉米的表現;

3、做農業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在我國種植大豆要賺錢是比較難的,特別如果你是在東北地區,種植的成本高但是價格又比較低,而且經常會碰到自然災害,所以如果不給大豆一定的補貼,大豆的面積會有萎縮。

從以上三個方面來看,明年農民種植大豆還是其他的作物不用著急選擇,等到年後看政策的情況,以政策為主導再決定種植什麼種類。

以上就是對是否應該將水田改成旱田種植大豆的回答,請指正。


苗之木


18年種大豆補貼多,以前旱田改水田的地是否應該改回旱田種大豆?

2018年的大豆補貼確實挺出乎意料的,黑龍江的大豆補貼達到了320元/畝。而且國家出臺文件2019年調減寒地水稻種植面積1000萬畝。也就是說,很多水田地必須要改成旱田地了。

除此之外,受2018年水稻價格和補貼遲遲不到位的影響,一些水稻戶也有將水田地改回旱田地的想法。我只能說,水改旱是個大工程,而且還涉及到第一年的產量問題。對於一些地勢較為低窪的地塊我還是建議您別動這個心思了。這些地塊可以通過“以稻治澇”的方法來保證產量,但是改成旱田呢?可能就顆粒無收了。

如果是那些高崗的地塊,還是可以嘗試一下的。但是需要做好準備的是,2019年的大豆種植面積一定會增加的。如果真的大面積增加,2019年的種植補貼能有多大的力度。就怕最後讓一些豆農的心思又落了空。

所以我對於哪些想水改旱的朋友來說,還是要慎重的對待這個問題。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二零一九年可能會有部分水田改旱田了。因為國家三令五申禁止使用地下水灌溉水稻等農作物。而一八年秋節降水量滿足不了水稻用水量。如果明年開春開始砍水稻地重新整地,還得上旋耕梨,輕耙,費用不小,由於種水稻後地涼和用藥殘餘會影響大豆產量。如想高產,得多中耕一遍致兩遍,液麵肥也得施兩遍!


5874699705


水田改回旱田種大豆,平面算賬,加上補貼增加因素,除效益有所提高外,意義更在於增強了我國傳統大豆生產國的地位,隨之國內傳統大豆供求缺口也會有所緩解,當然這是在大規模改回旱田種大豆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實現。但平面算賬與預期並非是現實,因此,以前旱田改成水田的地是否應該改回旱田種大豆,需謹慎為之。

一是為什麼以前的旱田改成水田,今年那些改水田的因素還存在嗎?如投入大、產量低。儘管為了保護傳統大豆市場,國家嚴禁轉基因大豆直接流入市場,一律進入油脂加工企業榨油,再以食用油與豆粕在市場流通,但國產大豆依然缺乏競爭力的問題,目前都依然存在,只是補貼多了點,那你就要多問一問為什麼要改了。

二是東北水田的作物是水稻,是三大主糧之一。中溫帶地區的水稻一年一熟,生長期長,且晝夜溫差相對南方地區比較大,稻米品質好,是市場熱銷品種。棄水稻種大豆,而且是在大豆收益存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我以為水田改旱田種大豆不是最必要的選擇。

三是我國科學家已經培育出抗蟲與抗草兩個大豆轉基因品種,一旦取得安全證書,推廣商業化種植是遲早的事情。而儘快轉變美國巴西等國轉基因大豆佔領我國大豆市場局面,唯有儘快批准我國科學家自已培育的轉基因大豆商業化種植,才是實現大豆需求國產為主,進口為輔局面的唯一出路。鑑於此,有關農民朋友應該多關注國家在轉基因大豆研究與安全評估以及商業化推廣方面的信息,會對旱田改成水田的地是否應該改回旱田種大豆的選擇有極大地幫助。

以上只是一位曾經糧食經濟與科研從業者退休老人的分析與建議,僅供農民朋友參考。


默言


這個你可要慎重,早改水容易,水改旱弄不好可沒有什麼產量。我水改旱種過一年,僱大車翻地,旋地,地還不容易弄平,割地時到老埂就落莢。最主要土壤墒情不容易控制。沒經驗的可要小心,別撿芝麻扔西瓜。


風調雨順豐收年


大豆補貼最高350元一畝,這個也根據當地政府的政策,有些地區不一樣,水田改旱田還是多注意一下,因為土壤結構不一樣,再說萬一水淹了啥都沒了


農村人小豫


就來回改吧!折騰吧,去年玉米不值錢旱田改水田,今年水稻不值錢水田改旱田,來年水稻,玉米都不值錢還種啥。


蒼海笑254


農業不能這麼搞,要找優勢。一是規模優勢,利用機械化節約成本,適合北方;二是差異化,儘量不要跟風;三是專業化,把一種農產品做好。希望大家繼續補充


唐伯狐0574


應該根據地理條件,合理調整種植結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