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此人當上中國皇帝 八國聯軍不敢進北京

從盤古開天地再到人們飛上天際,歷史記載了人類在時間長河中的一個又一個腳印。從二維世界到三維世界再到所暢想的四維世界,人類歷史的發展是緩慢的,但是也是迅速的。遠古文明的步伐從非洲大陸跨越千萬裡走到這裡,在世界上留下了四個文明至今只剩一個依舊前行。歷史的車輪滾滾帶來每一個生命,請來每個時代的名人講述屬於他們的事蹟,然後留給後人審評與追憶。歷史是博大的又有幾分小氣,從來不會精心排序,只會一股腦全部打包處理。把不知名的小人物的歷史放進粉碎機,再把名人大事的歷史放進都塞玻璃櫃裡,讓後人去慢慢處理。歷史是有趣的,又是枯燥的,就像大河滾滾看上去沒半點吸引力,但是河底的泥濘裡卻藏著黃金。這就是歷史的美妙。今天就讓小編帶你一起,一起去看歷史上的明星,聽一聽他們的事蹟,看一看歷史上的大事情。

恭親王奕訢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個兒子。在晚清皇室中,恭親王奕訢的學識和才幹是首屈一指的。他經歷了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個朝代的風雲變幻而每次他都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歷史漩渦的焦點人物。

愛新覺羅·奕欣號樂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務運動主要領導者,清朝十二家鐵帽子王之一。如果奕欣成為大清皇帝他未必不能幹出聖祖爺康熙皇帝偉績,只可惜他只是王爺一生都成為別人棋子。

若此人當上中國皇帝 八國聯軍不敢進北京

道光皇帝對這個能幹的兒子也是格外器重,甚至考慮把皇位交給這個兒子。外出狩獵,數恭親王捕獲的獵物最多。論治國方略,恭親王講得也是頭頭是道。可我們都知道,他只是恭親王,不是咸豐皇帝。

當年還是四阿哥的咸豐也去打獵,一隻獵物沒有。其實是箭法太差一隻也打不著,卻美其名曰說自己怕傷著“孕婦”。一說到治國方略,咸豐直接跪在地上咚咚磕頭,說兒臣日夜祈禱皇阿瑪萬壽無疆,不敢想別的事兒。道光皇帝就這樣把皇位稀裡糊塗的交給了四阿哥奕詝。

若此人當上中國皇帝 八國聯軍不敢進北京

咸豐朝期間,1853年到1855年之間擔任領班軍機大臣。1860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奕訢授命為全權欽差大臣,負責與英、法、俄談判,並且簽訂了《北京條約》。不過那時候的王爺還略顯稚嫩,甚至在面對洋人的照相機時,目光還充滿了畏懼,擔心魂魄被這個攝魂機吸走。

辛酉政變後的恭親王再處理起外交事務也漸漸顯得得心應手起來,奕訢在奉命議和辦理外交時,即深感要辦理好外交,必須先了解外國情況,而要了解外國情況,必須先熟悉其語言文字,1862年奏請在北京創立京師同文館,招收15歲以下的八旗子弟學習西方語言文字。這雖是一所新式學校,由於只學習外國語言文字,學生限於八旗子弟,並未遇到阻力。

若此人當上中國皇帝 八國聯軍不敢進北京

奕訢還主張自強,學習西方,大力支持李鴻章等人辦理洋務,趕上或超過洋人,最後達到雪恥的目的。

就是這樣一心為了清朝統治的恭親王,還是被其他不學無術愚昧的王公貴族排擠,一些人仍在背後攻擊奕訢“以夷變夏”,罵他是“鬼子”、“鬼子六”、“六洋鬼子”(奕訢在兄弟中排行第六),罵他主管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鬼使”。還有一些人撰寫了這樣的對聯:“詭計本多端,使小朝廷設同文之館;軍機無遠略,誘佳弟子拜異類為師”,予以冷嘲熱諷。

若此人當上中國皇帝 八國聯軍不敢進北京

恭親王是洋務運動的主要發起人之一,而且他與其他人不同之處在於,其他人只是創辦個新式工廠,或是買進些新式武器,而恭親王卻是從制度上著手,有改變清朝統治理念的想法,比如總理衙門的設立,就與他大有關係。

當時正是19世紀中期,正是美、俄、德、日等國興起之時,若由恭親王當皇帝,則清朝改革的壓力要小得多,改革成功則大有希望。

如此別說不會有甲午之禍,就是八國聯軍也不可能發生,慈禧當權的事更是無從談起,但是道光皇帝沒有選擇恭親王奕訢,真是一大失誤。

若此人當上中國皇帝 八國聯軍不敢進北京

總體來說,奕訢是個兼具才華抱負與胸懷氣度的人物,在皇族中極其難得。他能夠接納西洋事物,成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重用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漢臣,對當時政局穩定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只是晚清政局雲波詭譎,辛酉政變後逐漸受制於慈禧,屢次遭到罷免,直至賦閒在家心灰意冷。

聽歷史,憶歷史,品歷史,看完上述事情,大家有沒有什麼想法呢?對於歷史有沒有什麼新認識呢?歷史是屬於所有人的歷史,但是真正能夠在歷史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的人並不多,所以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名垂青史的人是困難的!但是不能成為歷史名人也不必遺憾,因為本本分分、安安心心過日子也是一種樂趣不是嗎?畢竟人紅是非也多嘛!有時候愚昧的快樂總比聰明的煩惱要好上許多倍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