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儂智高是怎樣的一個人?

WAN9981


儂智高是廣源州的首領。

在宋朝時,西南的交趾(今越南北部)已經脫離中原政權的統治,在交趾與大宋邕州(廣西南寧)之間,有一個廣源州,其首領就是儂智高。廣源州崇山峻嶺,有大山大河,盛產黃金、丹沙,民風強悍,善於戰鬥。儂氏家族歷來是廣源州的酋豪,臣服於交趾。儂智高頗有野心與抱負,他曾經與交趾打仗,但戰敗被俘。考慮到儂氏的勢力,交趾把他釋放回廣源州,這並沒有改變儂智高獨立的決心。

公元1049年,儂智高出兵佔據安德州,宣佈脫離交趾統治,建立“南天國”。儂智高上表大宋朝廷,請求歸順,但是大宋朝廷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拒絕其要求。儂智高索性廣招亡命之徒,於1053年率五千精兵,攻破邕州,改國號為“大南國”,自稱“仁惠皇帝”,之後連續佔領橫州、貴州、藤州、梧州、封州等,一路向東,直逼廣州城。儂智高圍困廣州五十七日不克,遂解圍攻破昭州。

在這種情況下,大宋帝國派名將狄青為荊湖南北路宣撫使,討伐儂智高。

狄青抵達前線後,採取堅壁清野之戰術。儂智高見狄青按兵不動,頗為輕視,沒將他放在眼裡。狄青抓住機會,出其不意,越過天險崑崙關,攻打邕州東北的歸仁鋪。儂智高緊忙出動大軍應戰,狄青正面以步兵接敵,將蕃落騎兵作為奇兵,從左、右兩翼包抄,儂智高大敗,損失數千人。

吃了敗仗後,儂智高退回邕州城內。狄青推進五十餘里,儂智高精銳盡失,自知不是狄青對手,遂縱火燒了邕州城,在夜色的掩護下,倉惶出逃。收復邕州城後,宋軍繳獲了儂智高留下的金帛鉅萬,並且發現了一具屍體,身著金龍袍。當時有些將領認為這是儂智高的屍體,打算向朝廷邀功。狄青答道:“安知這不是儂智高的詭計呢?我不敢在沒確認的情況下,向朝廷假報邀功。”

狄青的判斷是對的。據史料所記,儂智高的確沒有死,他逃到了大理(今雲南),不過其政治生涯從此劃上句號。


君山話史


儂智高是北宋仁宗時期廣南西路羈縻州(唐宋時朝廷在少數民族地區設置的地方行政單位,由中央政府任命各族首領為地方行政長官,屬世襲與自治性質)廣源州(治今越南高平省廣淵市)儂峒人(為今壯族的一部分),祖上世為部族酋長。其父儂全福(一作存福)為北宋羈縻州儻猶州(今廣西扶綏縣、崇左市一帶)知州。1038年臘月,儂全福發動“儂峒”起兵,反抗交趾安南(即今越南,時為北宋藩屬國)的統治,據廣源州建“長生國”,自稱“昭聖皇帝”,立妻阿儂為“明德皇后”,封長子儂智聰為南衙王。不到一年,儂全福父子兵敗被殺,“皇后”阿儂領著十四歲的小兒子儂智高跑到廣源、儻猶二州間的雷火峒居住下來。

儂全福雖死,但其“昭聖皇帝”的影響力還在,部眾尚懷念之。儂智高人小志大,心雄氣豪,加之足智多謀的母親的指點鼓勵,開始招聚父親舊部及族人,積蓄力量。經過二年的蓄勢,儂智高也長成了半大小夥子,他自覺羽翼豐滿,遂同母親率眾起事,一舉攻佔了儻猶州,並於1041年(宋仁宗慶曆元年)建立了“大曆國”。安南王又出面干涉了,發兵攻拔儻猶州,擒獲儂智高。安南王見儂智高相貌奇偉,器宇不凡,對小夥子頓生好感,赦免並任為廣源州的知州;後復賜其大印,拜為太保。雖然安南未殺自己並委以重任,可儂智高畢竟記恨其“殺父滅國”之不共戴天大仇,根本不領情,恨死了這幫狗拿耗子多管閒事的傢伙。1048年,二十三歲的儂智高再次起兵反安南;旋因天災而失敗,只好復降安南。

儂智高折而不撓,愈挫愈奮,養精蓄銳了一段時間,復於轉年九月再度起兵北上,一舉襲據安德州(今廣西靖西縣西北安德鎮),建立“南天國”政權,年號“景瑞”,復東進攻打邕州(治今廣西南寧市)。安南王見儂智高屢屢起事,遂又興兵討伐,可這次卻沒能佔到便宜。儂智高在南疆起事並建國,驚動了北宋朝廷,宋仁宗下詔討賊。儂智高擒獲宋邕州指使亓贇,向他詢問宋朝國情。亓贇詳細介紹了大宋盛況,並勸他歸順朝廷。智高遂將亓贇放回,並奉表朝廷請求內附,稱臣納貢,願為大宋效力。宋廷因其役屬安南,擔心影響睦鄰關係,便沒有理睬他。儂智高歸宋心誠,便又獻上馴象、金銀及金函書,再三表示忠心誠意,懇請內屬,朝廷仍是置之不理。儂智高熱臉貼了涼屁股,甚是羞惱,決意起兵反抗大宋。在高參的策劃下,儂智高多次派人用破舊衣物等東西與宋境邊民換取糧食,假稱峒中缺糧短食,部眾忍受不了飢餓都逃散了,以此欺矇邕州官府。官府果然上當,從而失去警惕與戒備。儂智高又同母親、高參等日夜謀劃,決定攻取廣南之地以自存,同時設計出了惑眾起兵的良策。宋皇祐四年(1052)四月的一天晚上,儂智高縱火焚燬了自己的居所,然後召集部眾欺騙他們說:“平生的積蓄皆被一把天火燒光焚盡,如今咱們已然兩手空空無以為生了。眼下唯有攻取邕州,佔據廣州自立為王,才是一條活路,否則大家必死無疑!”矇在鼓裡的部眾經這一鼓動,立時群情激奮,願意追隨首領死裡求生打天下。趁熱打鐵,儂智高當天便率領五千部眾沿鬱江東下,攻破橫山砦(今廣西田東縣);五月初一,又攻陷邕州。入據邕州,儂智高遂稱尊建政,國號“大南國”,自稱仁惠皇帝,年號啟歷,在南疆建起儂人政權,公開與大宋對抗。儂智高隨即自邕州率領水陸兩軍順流而下,進一步東犯,目標直指廣南東路首府廣州。儂軍一路勢如破竹,不到二十天的工夫,竟連克橫、貴、龔等沿江九座城池,從廣西西部一直推進至廣東中部。五月二十二日,儂智高率軍二萬圍困了廣州。儂智高圍攻近兩個月也未能攻克堅城,只好撤圍北走。十月,又輾轉殺回邕州。

宋仁宗對儂智高挺頭疼,遂召集大臣廷議平叛之策。一代名將樞密副使狄青請纓征討,仁宗遂任命狄青掛帥,全權負責平南軍務;同時應狄青之請,又從西北戰場抽調一萬五千久經戰陣的精銳騎兵,配屬給狄青,楊家小將楊文廣亦在南征軍中。

轉年正月上旬,狄青率軍來到廣西前線。他採用惑敵之計,假稱“元宵佳節大宴三天”,騙過儂智高,於十六日夜率軍飛越天險崑崙關(在今南寧市邕寧區與賓陽縣交界的崑崙山麓,巉巖峻拔,素稱天險,是中國南疆的重要關隘),兵抵城東三十里的歸仁鋪列陣待敵。

儂智高算是徹底被狄青給迷惑算計了,結果放鬆警惕失去戒備丟了險隘。十七日天光一亮,儂智高聞報官軍已經越絕險隘崑崙關,快要兵臨城下了,煞是驚駭,趕忙悉眾出城禦敵。儂智高將部眾列成三銳陣對敵。儂軍士兵矯健勇猛,勁捷如飛,剽悍善戰,單兵作戰能力極強;那些手執大盾牌、標槍,身穿絳色軍衣的士兵遠遠望去如同一團烈火,甚有氣勢。官軍前陣先鋒官孫節率軍衝陣,戰死於亂軍中,前陣為之稍卻。儂軍士氣大振,益發兇猛,宋前軍將士大為驚恐,有些怯戰。危急關頭,狄青揮動白色令旗指揮精騎出擊,自己亦頭戴青銅面具,躍馬舞刀親率鐵騎從敵軍後部發起突擊,展開左右兩翼衝入敵陣廝殺起來。狄青指揮精騎左翼右突,右翼左衝,縱橫開闔,交相攻擊。儂軍將士哪裡見識過這種陣法,加之步兵也經不住鐵騎的衝蕩,一時間被打得暈頭轉向,陣腳大亂。這工夫,官軍預備隊也趁勢衝殺過來,儂軍抵擋不住,四散潰逃。狄青揮軍追殺五十里,俘斬二千二百多人。

儂智高趁著暮色跑回邕州,沒敢多作停留,放火燒了邕州城,連夜撤出城去,退走大理國。楊文廣奉命率部追擊,一直窮追至大理邊境合江口也未見蹤影,只得收兵。狄青進入邕州城,捕殺儂智高餘黨,做好善後,留下部將鎮守廣西,自己率領大軍班師。十個月後,儂智高的母親、弟弟智光及兩個兒子繼宗、繼封被捕獲,押送京師。起初,朝廷為了用儂家祖孫作人質,以便將儂智高招誘出來,便沒有殺掉他們,而是好吃好喝地供養著;一年半後,傳言儂智高已死,才將他們處死於鬧市。1055年,儂智高被大理國王殺害,其首級被函送至京師汴梁;一說其不知所終。

儂智高自起兵反宋以來,縱橫兩廣,幾乎是所向披靡;卻被狄青一戰而破,亡命異國他鄉。儂智高自初起建大曆國至兵敗歸仁鋪,十二年;自舉兵反宋稱帝到敗逃大理國,九個月。

儂智高是個少年英雄,儂人的傑出首領。他人小志大,有膽有識有銳氣,富反抗精神,有帝王思想。小小年紀的他便勇於舉兵反抗交趾人以報殺父之仇,並建國稱帝;雖遭失敗,卻愈挫愈奮,百折不撓。復敢於起兵反抗輕藐自己的大宋,第三次稱帝建國,且屢敗官軍,縱橫廣南,最後雖敗於名將狄青之手,畢竟有過建國稱帝的經歷,也算不枉其短暫人生了。


風光藝境


儂智高同志本來是個心繫中華的愛國人士,因為反對朝廷把他們的家園贈送給交趾,才發動了起義。


西北老狼8


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