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生長後遺症:5家電影公司易主,新三板影視公司只9家成功融資

野蠻生長後遺症:5家電影公司易主,新三板影視公司只9家成功融資

截至11月25日下午,2018年的總票房達到559億,完成了對2017年的超越,創造年度票房歷史新高,但是整個電影行業的日子其實並不好過,今年已經有5家影視公司易主。


野蠻生長後遺症:5家電影公司易主,新三板影視公司只9家成功融資



4月18日,華錄百納易主美的少主;7月23日,當代東方將公司控制權轉讓給山東高速投資控股有限公司;8月,中南文化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陳光和董事、首席文化官劉春先後辭職;10月31日,閱文集團正式完成收購新麗傳媒100%股權;11月22日,驊威文化控制權轉讓給杭州鼎龍行使。

除了這五家公司易主,新三板和A股的資本也大量撤離,A股市場中華誼兄弟、光線傳媒、華策影視、唐德影視、北京文化、歡瑞世紀等平均股權質押率高達80%。


野蠻生長後遺症:5家電影公司易主,新三板影視公司只9家成功融資



這些都是由於前些年市場高速發展所帶來的後遺症。

中國電影的第一輪高速發展,是在2001年開始允許外資投資電影院後。2002年全國城市院線僅2000塊銀幕,隨後進行院線制改革,地產商開始進入影視行業。他們利用自身的地產和資金優勢,與電影公司聯合建立影院品牌,比如早期的華納萬達,保利博納等。此後,中國電影市場迎來平穩的上升期,截至2018年5月,我國銀幕數增至56343塊,世界第一。

最近的一輪高速發展則是互聯網公司大舉進入影視行業帶來的,互聯網公司帶來的網絡售票平臺再加上各個平臺的的票補,刺激了觀影人群的增長,在看到了影視資本市場一片大好後,以“煤老闆”為代表的個體投資和各種公司開始跨界進入影視行業,使影視行業迎來大量資金,互聯網公司手中雖然握有大量IP,但是追逐流量的市場環境下,過於迷信“大IP+流量明星”的模式,拍攝題材同質化等問題大量出現,大量粗糙濫制的電影進入市場。

影視公司在經歷了起勢、井噴後,去年開始,資本泡沫大量破碎,整體票房增長的開始放緩,王中磊認為當市場冷靜後,反而可以更專注於內容,“其實有錢和沒錢,跟電影的質量一毛錢關係都沒有。”樂創文娛總裁張昭也指出:“做內容的人,沒有那麼容易被資本打倒,我們這個行業要渡過難關,不需要很多錢,只要我們認真做好內容。”影視市場正在從粗放式發展的時代進入精細化發展的階段,最終留下的才是行業需要的。


野蠻生長後遺症:5家電影公司易主,新三板影視公司只9家成功融資


5家影視公司易主

新三板影視公司融資僅3.1億


4月18日,華錄百納收到告知函,國務院國資委已經同意了華錄百納的股權受讓,華錄百納易主美的少主,已成定局!

華錄百納的控股股東華錄文化曾在今年1月11日公開徵集股權受讓方, 3月21日,華錄百納公告稱,已經與盈峰集團、普羅非簽署了《股份的股份轉讓協議》,將華錄文化所持有的101936941股華錄百納股份轉讓給盈峰集團,佔公司總股本的12.55%,將所持有的40623059股華錄百納股份轉讓給普羅非,佔公司總股本的5%。


野蠻生長後遺症:5家電影公司易主,新三板影視公司只9家成功融資



7月23日,已停牌兩個月的當代東方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王春芳(廈門當代控股集團法人)欲將公司控制權轉讓給山東高速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根據協議內容,山東高速將對當代東方進行股權投資(不超過29.99%股份),成為當代東方的控股股東,這就意味著,當代東方控制權將由王春芳背後的當代系變為山東高速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不過,此次公告中並沒有明確披露雙方交易的價格、方式、原因等相關細節。


野蠻生長後遺症:5家電影公司易主,新三板影視公司只9家成功融資



8月之後,中南文化經歷了兩次高管人員職位變動,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陳光和董事、首席文化官劉春先後辭職,二者均為中南文化核心人物。離職原因雖未披露,但早在今年6月份,中南文化就因控股股東中南集團的股權質押觸及平倉線而緊急停牌。

兩位高管剛離職後,中南文化便自爆公司出現了違規擔保情況。8月27日,中南文化公告稱公司開具商業承兌匯票、對外擔保、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資金佔用總額高達14.11億元,佔最近一期審計淨資產的32.47%。隨後,中南文化便因上述違規操作引起了6起訴訟,並在8月11日內被深交所連發4份關注函,9月6日,中南文化持股5%以上的股東所持股份、控股股東所持股份、公司及子公司銀行賬戶相繼被凍結。

10月31日,閱文集團發佈公告,宣佈正式完成收購新麗傳媒100%股權。今年8月,閱文集團與新麗傳媒達成全資收購協議,根據雙方所達成的最終協議,新麗傳媒既有的管理團隊將會繼續負責電視劇、網絡劇和電影製作業務,並有權對原創內容進行挑選,包括從閱文以外的平臺選取素材。


野蠻生長後遺症:5家電影公司易主,新三板影視公司只9家成功融資



11月22日,驊威文化自2018年6月5日停牌後首次復牌,復牌當日拋出一份意味著公司控制權將轉讓的公告。公告顯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郭祥彬及一致行動人郭群,與杭州鼎龍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簽署了協議,計劃以每股5.16元將兩人持有的7529.91萬股作價3.89億元轉讓給杭州鼎龍,轉讓股份佔總股本比例8.76%。

另外,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還將持有的 1.75億股 (佔總股本20.31%)所對應的全部表決權、提名和提案權、參會權以及除收益權和股份轉讓權等財產性權利之外的其他權利不可撤銷、排他及唯一地委託杭州鼎龍行使,委託期限120個月。

影視公司今年似乎集體陷入資本困局,除了這五家公司易主,資本在A股的影視公司表現也十分寒冷,截至目前,相較於年初股價,光線傳媒股價已經跌了33.69%,華誼兄弟股價跌了46.64%,當代東方更是下跌了56.17%。A股市場中華誼兄弟、光線傳媒、華策影視、唐德影視、北京文化、歡瑞世紀平均股權質押率高達80%。


野蠻生長後遺症:5家電影公司易主,新三板影視公司只9家成功融資



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數據,在統計的16家影視公司中,歡瑞世紀、印紀傳媒、文投控股三家的股價已經跌破了控股股東預估質押平倉線。唐德影視也有部分大股東的質押早破了平倉線。不光股權質押,很多公司還在申請高額銀行貸款。比如光線傳媒,在七月份公告擬向北京銀行申請不超過40 億元的綜合授信,期限不超過 5 年,擔保方式為信用擔保。

與此同時,新三板資本也在大量撤離,今年新三板摘牌的影視公司包括新麗傳媒、開心麻花、樂華文化、嘉行傳媒和中匯影視等超15家新三板影視公司摘牌。而且沒摘牌的100餘家影視公司只有9家融到了錢,總額也只有3.1億元。


野蠻生長後遺症:5家電影公司易主,新三板影視公司只9家成功融資


資本紛紛跨界進入影視行業

野蠻的高速發展留下眾多後遺症

“感謝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感謝中國電影產業的高速發展讓我們夢想成真”。8年前,正值國內票房爆發起步階段,博納影業在納斯達克上市,公司CEO於冬說道。

2014年互聯網公司利用互聯網的廣泛宣發和實施大量票補的策略下,引發全民觀影,電影票房迎來爆發式增長,同比增長36.15%。同年在上海電影節上於冬表示:“中國電影早晚都會為‘BAT’打工。”但依靠票補拉起的票房快速增長,使得很多電影人創作浮躁。

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讓電影製作只求數量不求質量的現象進入了一個小高潮,於是近幾年也湧現出大量質量堪憂但票房矚目的電影,比如被稱作“唯美的PPT”的《小時代》系列四部作品分別拿到了4.84億、2.96億、5.21億、4.85億,合計17.86億的高票房,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豆瓣評分分別為4.7分、4.9分、4.3分、4.6分,在資本只顧追求利益情況下造成了這種畸形的票房和口碑對比。


野蠻生長後遺症:5家電影公司易主,新三板影視公司只9家成功融資


在這種票房瘋狂增長的市場環境下更是吸引了大量跨界資本的湧入,影視行業儼然成為了資本的又一個“造富機器”,讓一大波資本對影視市場蠢蠢欲動。2014年前後,大量資本抱著“撈一票就跑”的想法,開始往電影行業砸錢,有電影人回憶稱,那個時候只要是一個項目,分分鐘都能拉來投資。

影視公司由此進入了瘋狂的起勢、井噴的階段,從2013年到2015年,影視行業併購重組案數量翻了3倍,涉及的資金從218億漲到435億。反映到資本市場看,由於影視公司的估值泡沫,難以登陸A股,所以煤老闆紛紛去往新三板。2015年新三板掛牌的42家影視公司,13家年內便完成了融資。這更堅定了資本對於影視公司的渴望,到2016年,掛牌的影視公司更是達到了80家。

那兩年裡,各種跨界的影視公司都希望能複製華誼兄弟的成功,上文中易主的5家公司中,驊威文化、中南文化、當代東方都是跨界進入影視行業。驊威文化是主營玩具生產和銷售出身的,2016年開始主營互聯網文化產業。中南文化的前身則為中南重工,2015年1月1日,中南重工斥資10億元完成對大唐輝煌100%股權的收購開始進入影視行業。

隨後,中南重工的名稱改為中南文化,並迅速開啟資本運作之路,2015年10月,中南文化以8.7億元完成對值尚互動100%股權的收購,涉足互聯網行業;2016年6月,再耗資4.5億元完成對新華先鋒100%股權的收購,加碼影視娛樂;2016年9月,又投擲6.68億元收購極光網絡90%股權。


野蠻生長後遺症:5家電影公司易主,新三板影視公司只9家成功融資


但隨著影視行業泡沫的破碎,中南文化的資金問題開始顯現。中南文化在資本市場瘋狂併購的情況下,公司2014年貨幣資金為3億元,2015年進一步減少到1.68億元,2018年半年報顯示,也僅有2.75億元。

與中南文化一樣,當代東方走的也是“買買買”的路子。當代東方起初是一家主營業務為水泥製造的上市公司,2014年,當代東方定增19.98億元,其中11億元收購盟將威,剩餘近9億元用於增資拍攝影視劇等其他用途,當代東方開始步入影視行業。

當代東方收購盟將威時,後者承諾在2014年-2016年歸屬於上市公司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億元、1.35億元、2億元。在這三年內,盟將威的業績貢獻也是當代東方的主要利潤來源之一,其中2015年和2016年,盟將威的業績貢獻都佔到了當代東方業績的80%以上。然而,到了2017年,沒有“對賭”壓力的盟將威營業收入為3.15億元,同比下降65.19%;淨利潤為1.09億元,同比下降50.9%,當代東方的淨利潤也隨之驟減。


野蠻生長後遺症:5家電影公司易主,新三板影視公司只9家成功融資


由於盲目跨界造成了影視行業的巨大泡沫,即使有對賭協議,也不是長久之計。在被收購的公司沒有對賭的壓力下,對賭期一過,被收購方人才流失,財務數據縮水等問題開始出現。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併購完成以後,有些人的心態就是公司賣給你,三年以後我去做別的。所以要注意防範這一點,三年業績承諾期結束以後怎樣保證公司持續贏利。”


野蠻生長後遺症:5家電影公司易主,新三板影視公司只9家成功融資


公司頻頻暴雷、資本迅速撤離

行業進入精細化發展的階段

影視市場的快速發展,成功吸引不少資本,一方面帶來市場的健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市場泡沫。從最近兩年的影視市場可以明顯的看到,前幾年市場的高速增長所帶來的後遺症開始凸顯。

在資本大量進入後,中國銀幕增長速度遠高於票房增長速度,出現供大於求的弊端。2017年中國銀幕總數已達到50776塊,同比增長21%,但單銀幕收益卻下降7%。銀幕的增長也帶來了影片數量的增長,2017年中國上映的電影超400多部,但由於前幾年市場的野蠻生長,口碑效應加劇了電影行業的馬太效應,頭部影片票房越來越高,而其他影片票房則被瓜分。

野蠻生長後遺症:5家電影公司易主,新三板影視公司只9家成功融資

而一萬多家影院靠著僅有的幾部頭部影片顯然是很難養活自己,從2015年到2017年,影院單店營收平均下降了約25%,業內人士透露,近兩年新開的影院大約只有十分之一能夠賺錢,這在星美影城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2013年,星美只有83家影院;2016年,瘋狂擴張到260家影院共約1820塊屏幕; 2017年,星美集團旗下影院數量達365家,銀幕總數超2290塊。影城數量迅速增加後,瘋狂的後遺症顯現:星美被爆出拖欠員工薪資、商場租金、水電物業費甚至是影院收購款之後,9月9日,星美系核心企業成都潤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一筆10億債券“中止審核”,而這正是星美擬於深圳交易所上市所用的債券,至此,星美重回A股計劃再次擱淺。


野蠻生長後遺症:5家電影公司易主,新三板影視公司只9家成功融資


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在今年上海電影節上便直言:“資本正在撤離影視市場,在未來一兩年,會有幾千家影視公司倒閉。”影視行業在經歷野蠻生長後來到平穩發展的時代,迴歸到內容為王的時代,市場也在不斷“淨化”。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張燕認為:“觀眾其實關注的不再僅僅是幾個顏值相當的小鮮肉,更強調的是當轉化為電影的時候,電影如何以審美的方式、以品質的方式給呈現出來。”

在野蠻生長後,影視行業的整體熱錢減少,資本必然會流入頭部內容資源,讓電影人用心做內容。前幾年雖然IP電影能夠提前鎖住一些粉絲,但是為了追求效率,作品製作粗糙,上海聯和院線副總經理吳鶴滬看來,現在的很多影視公司都是“簡單粗暴的方式燒錢買人,買編劇,買導演,這樣的作品,都是從商品角度對待電影,電影除了商品角度,能不能反映藝術質量,能不能在十年、幾十年後,還能夠在電影的舞臺上留下回憶,或成為經典,恐怕這幾年互聯網還欠缺一些火候。”


野蠻生長後遺症:5家電影公司易主,新三板影視公司只9家成功融資


“流量明星+IP”的創作模式被市場否定,這也促成了市場對新類型影片的發掘,如《我不是藥神》的現實主義、《唐人街探案》的懸疑喜劇等新類型影片開始得到市場的認可。雖然整體票房的增長趨於緩慢,但不代表行業陷入頹勢,這顯現出影視市場正在進行調整,從粗放式發展的時代進入精細化發展的階段,失去資本加持的電影市場逐漸擠出泡沫,市場也將日趨規範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