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助力數字化轉型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信息化時代”

人工智能助力数字化转型

數字化的歷程,從機械化到電動化,自動化,智能化。數字轉型可以分成三個層次。一是數字化,以提升效率為目標的流程數字化;二是數字化轉型,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標的業務數字化;三是數字化重塑,以客戶體驗為目標的業務創新和企業文化的數字化。

支撐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技術

作為支撐企業數字轉型的技術,人工智能處於其中,還有製造業,機器人,信息物理系統。工業上的IT技術,包括傳感器,監控系統,MES執行系統,從工業運營技術來講,我們可以說有材料、機器、方法、測量、維護、管理、建模。我們今天講的人工智能和數字轉型,這裡的人工智能通常包括支撐應用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新一代技術。首先是雲,這裡是CPS的模型,有各種各樣的生產裝備和傳感器,CPS系統收集數據。到運營管理有生產、製造、銷售、傳播型的管理。上一級企業管理層有各種各樣的,包括客戶和銷售的管理。再上一級可以理解成企業集團一級的,有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它實際上對應雲計算的場景。數字化轉型首先是數字,這個數字化不僅僅是某一個環節,應該是解決生產的全環節,而且我們認為它應該是閉環的,在中間利用了物聯網,也利用了雲計算和大數據的分析。

人工智能的各類應用

人工智能如果從應用規律來看,可以把他分成三個方面。第一個是感知,計算機視覺,音頻處理。第二個是理解,自然語音處理和知識表達。第三個是行動,機器學習。這對應很多的應用,包括身份分析,認知機器人,數據可視化等。最終企業轉型發揮的作用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個是提升生產效率,第二個是降低運營成本,第三個是改造客戶體驗,第四個是促進技術創新。

從機器人到智能機器人。不是買一個機器人就可以在企業裡工作,它有很多動作,需要編程給它編出來的,要事先進行訓練。對於多關節工業機器人,同一個操作可以有多個不同的運動軌跡方案,利用AI技術通過比較可以以得出最優解。人工智能技術融入機器人後,程序指令不再由人下達,而是由機器人系統自主完成編程並執行。機器人不必每一個都需要大腦,很多時候可以把機器人的大腦放在雲端,這樣機器人是一個執行機構,能顯著降低成本。

人工智能在設計仿真裡會有很好的應用。比如說吉利汽車,每研發一款新車都需要做60次整車碰撞試驗和數百次仿真試驗,碰撞仿真時間長達30個小時。現在吉利汽車和中國雲平臺構建了1萬核CPU的召集計算資源池,計算能力每秒是千萬億次,這個時候碰撞仿真時間由30個小時縮短到了10個小時。汽車研發人員下班前提交一個汽車模型,第二天上班就能拿到分析結果,大幅提升了新車的研發速度。在設計仿真上,人工智能是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的。

在生產工藝優化裡,人工智能也有很好的作用。蘇州協鑫公司是做光伏切片的,它引進了阿里的工業大腦,通過分析整個生產線的大數據,通過互聯網找出了上千個生產參數,通過人工智能分析,每年可以增加上億利潤。杭州中策公司是生產輪胎的,全球橡膠生產位列前三,每天從全球採購千噸量級的橡膠塊,不同膠源產地、加工廠、批次等數千個複雜因子都會影響橡膠質量,引入阿里的ET工業大腦之後,提升混煉膠平均合格率3%—5%,年增千萬元級的利潤。

人工智能個性化生產中的應用。20世紀90年代末歐美的車企從訂單到交付需要20天,但今天卻增加到40天,為什麼現在長一倍呢?因為現在的訂單很多是個性化的,要滿足個性化需求。在位於匈牙利的奧迪電動汽車生產車間,基於與SAP的合作,以自動加工島替代傳統流水線,通過大量的汽車零部件與無數工藝工序的組合生產不同車型,其中人工智能技術起到重要作用,協調所有的工序和零部件組合的幾何級數據,同時滿足效率與個性化需求,生產效率提升20%。一家瑞士的巧克力工廠,現在消費者在網上訂購巧克力,一包巧克力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味道,過去是不可能實現的。現在巧克力工廠經過數據分析以後通過智能分檢系統,控制機器人進行分檢包裝,最後送到消費者手中,實現了批量的個性化生產。

在供應鏈和銷售環節,人工智能也有很好的應用。蒙牛用分析工具進行實時管理,打通了蒙牛從奶源運輸生產到銷售的全流程。經過這樣的數字化轉型,蒙牛產品週轉率提升很快,提升了30%—40%,庫存明顯下降,單據的流轉效率提升了36%,客戶滿意度、促銷費用的效率都在提升。中國有一家快遞企業在倉庫裡使用機器人分檢包裹,通過掃描條碼,提升效率30%。

人工智能還可以實現預防性的維護,比如說數字雙胞胎。通過雙胞胎實時的檢測實際運行的正常狀況,一旦發生異常,可以跟正常數據對比發現,可以根據網上的雙胞胎來實現預防性的維護。GE在風電場建設之前,利用“數字風場”的數字環境來配置每個風機,通過分析每一個汽輪機被饋送到它的虛擬孿生體的數據,能夠提升20%的效率。

人工智能在客服中心的應用。企業數字轉型的一種趨勢是使用客服機器人,到2019年底約有40%的大型企業將採用客服機器人來準確地判斷客戶的意圖,或利用客服機器人幫助座席員工作更高效。日本的一個保險公司在2017年斥資170萬美元引入IBM的人工智能系統代替34名白領,隨後每年的維持費用約為12.8萬美元,但未來每年能節約110萬美元的開支,這意味著此項投資兩年後即可收回成本。印度有一家大型的企業,採用能夠識別語音的人工智能系統,生產效率提升,並且減少5%的員工,相當於8000人的工作崗位。

人工智能在企業管理的應用。華為的管理水平一直是企業的樣板,但是華為自身也感覺到一些問題。華為有很多手機型號,原來每款手機操作系統的編譯都是獨立的團隊,沒有考慮手機之間代碼複用,因此浪費了研發人員大量時間,影響了研發效率。華為每天都有交互業務,交互業務涉及的環節很多,有時候他的交互人員要前後打開20多個IT系統才能完成一項交付業務,流程複雜,而且交付還涉及到一些項目合作方,給對方造成很多麻煩,要花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後來華為採用了數字化轉型,希望在未來三到五年實現數字化華為,實現在大平臺支撐下的精準作戰,要實時地、按需地、自組織地實現客戶、消費者、合作伙伴、供應商、員工五個方位的落實體驗,華為通過以此來改進企業的數字化管理。

人工智能需要與人協同工作

當然了,人工智能還需要跟人協同,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算法得出的結果,可能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缺乏透明性,比如說醫生沒辦法完全按照機器人給的結論做手術,所以對人工智能的結果要可解釋。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是通過神經網絡的算法得來的,現在需要實施對神經網絡的反向工程,反過來找出它是怎麼得出這個結果的。

另外機器學習著重於通過有限的數據流來了解環境,而人類能同時看不同的環境,群體學習是人與生俱來的交際本能,而機器、電腦是不具有這種屬性的。人工智能不是萬能的,人工智能沒辦法跟對方進行深層次交流,而且人工智能對於沒有先例可尋的非連續性變化束手無策。

所以說數字化轉型需要用人工智能,但更需要創造人與人工智能協同工作的環境。日本的研究所和牛津大學研究結果表明,不是所有崗位都可以用人工智能替代,技術上有49%的崗位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一大半的崗位還需要人來做。所以企業數字化轉型還需要企業管理人員來實現。

(本文根據鄔賀銓院士在2018第十一屆中國信息主管年會上的演講整理而成,未經本人確認。)

人工智能助力数字化转型

與您距離更近!

人工智能助力数字化转型

中國信息化週報(信息化時代)

官網:www.cio360.ne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