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有些畫家或者書法家有各種各樣的頭銜且獎項眾多,他們一年到頭能賣出多少幅作品?

中國書畫名家藝術網


書畫作品被當做商品來買賣,古來有之。在我國曆史上,大約經歷了四次書畫作品收藏熱,一是北宋文人畫興起之時,許多具有官員身份,並且非常有名的文人雅士,如蘇軾、黃庭堅、米芾等人,他們之間相互賞玩字畫,掀起了一股書畫收藏熱。

二是明朝末年,我國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江南一帶經濟繁榮,許多商人開始收藏唐宋元等朝代的名人字畫,以及當朝著名書畫家的作品,讓收藏熱又一次興盛起來。

陳治 武欣《兒女情長》

三是清朝康乾時期,這時期社會經濟繁榮,國富民強,再加上康熙、乾隆兩位皇帝喜愛字畫,在他們的帶領下,收藏熱非常火熱。

第四次收藏熱就是從上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到當代,這一時期,我國經濟同樣進入了一個快車道,人們手中有閒錢,就想著以投資的方式賺取更多的錢,而字畫恰恰具有保值增值的好處,於是,有錢有閒階層自然而然把投資眼光聚焦在了書畫上。

潘玉良人體

可以看出,這四次收藏熱發生時,都有一個明顯的、共同的外部條件,那就是經濟繁榮,許多老百姓口袋不缺錢,也順應了那句俗語:盛世玩收藏。

書畫市場上評定一位書畫家作品好不好時,最直接方法就是看他的作品在市場上受不受歡迎,有沒有被很多人買賣。因此,為了證明自己,書畫作品的創作者,或者說是生產者,在這些收藏熱裡,尤其在當今的收藏大潮中,初心早已被白花花的銀子誘惑得不再純淨,於是乎,為了多賣出幾幅字畫,多賺取更多的錢,書畫家們會想方設法來提升自己的名氣和影響力。

吳冠中《女媧補天》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給自己頭上戴上耀眼的頭銜,弄些高大上的職位,像什麼協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理事等等,甚至會動用各種關係給自己“跑獎”,讓自己獲得國內重要書畫展的獎項。有了這些光環來襯托,書畫家很容易把初步進入書畫圈的收藏家唬住。

初入收藏圈的藏家看到一個書畫家的頭銜和資歷那麼光鮮時,無不對這樣的書畫家產生崇拜之情,再加上書畫家本人或經紀人忽悠幾句,初級藏家很容易信以為真,從而大量收藏此類作品。實際上,初級藏家到頭來僅僅收藏了一堆廢紙,花了不少冤枉錢。

林風眠風景

在書畫市場相當火爆的2010年——2012年那兩、三年時間,凡是我認識的,稍微有點頭銜和實力的書畫家,每天賣出1——3幅作品沒一點問題。就拿一幅作品均價在1000元——2000元之間來算,他一年收入就能達到36萬——210萬。實際上,我認識的有協會主席、副主席,或藝術院校教授、副教授頭銜的書畫家,在那時每年收入都在幾百萬至上千萬。

齊白石壽桃

由於訂購作品的商人太多,許多書畫家無法按時完成作品,只好先收錢後給商人打欠條,把作品交易往後推遲。那兩年,書畫家掙錢太容易了,絕大多數書畫家坐上了收藏熱的順風車,躋身到有錢階層。

但這樣的好事並沒有一直持續。隨著2013年後半年開始,國內整體經濟增速放緩,大眾的藝術審美水平逐步提高後,那些只靠頭銜提升自己作品價碼的書畫家,立刻被打回原形,他們的作品,從此很少有人問津。以前收藏他們作品的藏家,無一例外吃了啞巴虧,被套住了。

蘇軾《寒食帖》

如今,年輕實力派書畫家的作品在市場上有比較強的競爭力,只因為這些書畫家作品價位合理,也有較強的個人特點,普通老百姓都能消費得起,被許多買家用來裝飾和美化環境之用。這些書畫家也給自己明確定了位,那就是讓自己的作品進入尋常百姓家,以薄利多銷的方式應對藝術品市場。


鴻鵠迎罡


有些畫家、書法家熱衷於給自己頭頂上冠以各種各樣的頭銜名號,什麼什麼長什麼什麼理事等等,說白了就是藉以抬高自己的身價,好讓自己並不一定多值的作品能夠走俏熱銷,多賣快賣,賣出虛高的好價錢,就是一個“利”字在做怪。



盛世興收藏。收藏什麼呢?各種花樣。但收藏字畫的還是佔了多數。古人和大家名家的字畫畢竟有數,一般收不著,收著了也未必買的起,所以重點還是收藏今人的字畫。字畫這玩藝講究的就是一個名氣,名氣越大,字畫越值錢。比如有些企業界大佬或娛樂圈明星文化界名人什麼的,字畫很一般般,但就是有人肯出高價索要,買主不是衝著字畫來的,而是衝著字畫作者的名氣來的。一些名不見經傳甚至不入流的所謂的畫家書法家看出了這裡面的名堂,就花費心機連跑帶送地給自己“爭來”一些冠冕堂皇的頭銜,把自己包裝一番,再借助媒體吹噓一番,然後書畫就跟著一路看好一路看漲了。



但是,書畫畢竟是藝術品,說到底還是要靠其藝術含金量也就是其藝術價值來說話的。整再多的頭銜,給自己掛再多的榮譽,你字畫功夫不行,不見真章,只能得逞一時,終究還是要“露餡”“出醜”衰敗下來的。


誰憐一燈影






初全峰


在眾多的藝術收藏者還無法分辨作品質量的前提下,只能買名頭。一些商業畫家為了作品好銷售,只能千方百計的給自己安裝各種名頭,增加光環,一種營銷手段而已。











山顛一寺一壺茶


被朋友邀到飯局上吃飯。說是給我介紹一個大畫家同行。大畫家扎著頭髮辮,留著山羊鬍,上身穿著唐裝,下身穿著似實而非的褲子和皮鞋。手腕上掛著串,不知道會不會吸菸手裡一直捏著一個菸斗在把玩。在飯局上一直不吭聲。過了一會兒,一個領導模樣的人進來了。朋友介紹後。大畫家從隨身提的兜裡邊拿出一沓簡易的畫冊和名片給大家排送。先不說畫冊上的畫水平如何,光名片上的頭銜就當場把人給震住了;從最低市級,到省級,國家級,聯合國級,全球級的書畫院長、秘書長,副主席、主席,榮譽主席,榮譽顧問等等一肩挑……!

以前的藝術市場。大部分的買家看頭銜。職務越高,頭銜越大。畫就越好賣,只要是美協會員的。主席,副主席,秘書長,院長的畫都好賣。

現在的藝術市場是大蕭條時期。藝術市場重新洗牌。現在買家也都精明瞭,不看頭銜要看作品了。





趙寒翔


直接上作品比什麼都強



翠篁隱鳳


這個問題我還是可以回答一下的。

自從一不小心走上書畫這條“不歸路”後,“有幸”結識到太多的這種人了,有時候真的很讓人哭笑不得。

這些頭銜眾多的“藝術家”主要集中在60歲以上的這個群體(沒有年齡黑的意思,請不要對號入座),有的人是退休後才拿起筆寫寫畫畫,然後花錢買些頭銜,就開始以藝術家的身份到處招搖。以前做成年人的書畫活動時,就經常碰到這類人,一個比一個吹得厲害,名片發出來正反兩面全是印的國際、世界、中國字樣的職務,但這些機構後來多出現於民政部公佈的山寨機構名錄中。

這些的人字畫,一般沒有銷售渠道,完全是自我吹鼓(因為其所謂的潤格證書也是花錢買的),曾經有一個畫家(權且稱之為畫家吧),頭銜上印的“宇宙帥主”等地球上都容不下的職務(不可思議吧?其畫冊上印的作品,還沒有老年大學初級班學員的水平高,佈局用墨一踏糊塗),自吹其作品在美國多次拍賣出數億的價格,結果住個破招待所還貨比三家,找最便宜的住。我問他在國內作品能賣出什麼價格,他說沒有委託給國內任何機構,問其美國拍賣的錢是否能到賬,他說全捐了。

更為可氣的是,一些人執高昂的潤格證書的傢伙(一般執高昂潤格的人都是一大堆的頭銜),參加了我們的活動後,就要求我們按那個潤格價格給他們出售作品,對於這類人,我通常只有一句話懟回去,那就是“誰給你潤的格,誰就應該按這個價格給你出售一幅作品”,難道潤格不是結合市場的銷售情況綜合的價格嗎?

後來,我們做青少年的書畫活動時,才發現,青少年這個群體是多麼的純潔,真心的希望這些個幼苗,日後不會被這汙濁的風氣給帶壞了。

最後,回到題主的正題上,這些眾多頭銜的,大部分都賣不出去作品,小部分職業畫家,可能會在簡介中提及眾多頭銜(不印在名片上),但因為其專業性與務實性,因此不影響其出售。

北京文人書畫院副院長李梧祥作品,歡迎點評。


文人藝術


我身邊就有幾個認識的書畫家,說實話,他們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友情贊助了,真正拿出去賣的很少,也少有人問津。

除非名書畫家,一些人買來收藏,一些人買來送禮。

至於書畫家的各種名頭,其實都是虛的,不過介紹起來好聽罷了。



忠哥說天下


亂花漸入迷人眼,面對這些頭銜冗長的畫家、書法家,該怎樣辨別其真正的藝術造詣和作品真實的藝術價值,大概市場表現是最可靠的試金石了。我們可以根據胡潤藝術榜,雅昌藝術家指數,百度、新浪、搜狐各大門戶的搜索率以及該藝術家的曝光率作大致的判斷。現提供今年發佈的《2018胡潤藝術榜》前100位中國在世“國寶”藝術家的前十榜單,幫助大家對當今書畫市場有個大致的瞭解。

第一名:國畫家崔如琢

第二名:油畫家曾梵志

第三名:油畫家周春芽

第四名:國畫家範曾

第五名:油畫家黃建南

第六名:國畫家姜國華

第七名:油畫家張曉剛

第八名:油畫家劉煒

第九名:油畫家羅中立

第十名:國畫家邱漢橋

當然,這個榜單的依據是上一年的市場監測,如果該藝術家恰巧沒有很貴的作品上市,那麼有可能不在榜或者排名靠後,並不代表這個藝術家的優劣。我們可以綜合各方面數據及情況來辨別、考量。篇幅有限,不再贅述,還是希望這個社會能歸於理性,頭銜少一點,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多一點,畢竟驗證藝術水準的不僅有市場,還有時間!再次感謝提問者和悟空問答!


美圖視界


畫家的頭銜就像調色盤裡的東西一樣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