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太陽系在運動,但天上的星星幾千年來位置不動,這是為什麼?你怎麼看?

冬瓜914


天上的星星每時每刻都在動,而且速度很快,但由於距離我們太遠太遠,這個運動相對來說就很微弱了。

我們肉眼能夠看到的天上星星有6000多顆,其中只有幾顆是太陽系裡面的行星。太陽系現在有八大行星,從距離太陽最近算起,它們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這些行星除了我們自己站立的地球,肉眼能夠看到的只有5顆,就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

其中金星、火星、木星是天上最亮的星星,因此最容易看到。水星距離太陽太近,常常被太陽光所掩蓋,土星距離稍遠,觀察起來就困難些。天王星、海王星距離太遠,肉眼就看不到了。

行星雖然本身不發光,是靠反射太陽光才發亮的星星,由於距離我們很近,因此有些看起來就比會發光的恆星還要亮。這些行星圍繞著太陽運行,各有各的軌道,距離又近,因此變化很快,每年都會在天球不同的地方,或許這樣,才被命名為行星吧。

天上千年不動的星星是恆星,每一顆恆星都和我們太陽一樣,自己發光發熱,只是距離太遙遠,看起來才是一個亮點。

除了上述的幾顆行星,我們看到的夜空星光閃爍都是恆星,而且這些恆星都是太陽系以外銀河系裡的恆星。

銀河系是一個16-20萬光年直徑的棒旋星系,像一個鐵餅,中間厚,邊緣薄,中間厚度約1.6萬光年。銀河系這個“鐵餅”裡有恆星2000~4000億顆,我們肉眼只能看到6000餘顆。

這些恆星不但遙遠,而且很稀疏,比如太陽系距離最近的恆星比鄰星都有4.22光年,如果把我們太陽縮小到一枚硬幣,按比例縮小距離的話,比鄰星就是距離我們700公里遠的另一枚硬幣。所以這個巨大的距離,即使縮短一點也看不出來。

銀河系是一個旋轉的星系,我們的老大太陽帶者太陽系所有的行星等天體,都在圍繞著銀河系中心公轉,速度達到每秒鐘約250公里,要2.5億年才轉一圈。

而所有的恆星都是這樣在圍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所以我們與它們之間的位置相對就基本不動,除了個別不安分的特殊恆星以高速穿越星系,這樣動起來就明顯些,其餘絕大多數恆星是安分守己按部就班的運行著,所以雖過千年相對距離變化肉眼也看不出來。



我們肉眼能夠看到最近的恆星是半人馬座a星,距離我們4.3光年,最遠的是海山二(船底座η)星,距離我們7500光年。

一個距離我們100光年的恆星,即使按照太陽運行速度運行,一年也不到79億公里,一光年是9.46萬億公里,是其一年行進距離的約1200倍。

也就是說這顆恆星要運行1200年才走了1光年的路程,這麼遠的距離,人類的肉眼能夠看出來嗎?何況天上的恆星並非每一刻都向著或揹著或左右移動飛奔,而是集團性圍繞著銀河系中心轉,相對位移並不太大。

還有很多恆星距離我們在幾百幾千光年距離,在人類肉眼中,它們的變化就更幾乎是忽略不計了。

如果用精密儀器測量,就能夠看到變化,不要說幾千年,甚至一年也能看出來。但人類肉眼看起來,幾千年天上的恆星就幾乎沒有什麼變化了。

但以萬年和十萬年來計算,這些星辰的組合就會發生明顯的位置變化了。比如北斗七星,根據其組成恆星運行軌跡測算,十萬年前是一個鉤子形,現在是一個勺形,再過十萬年,就成了一個爬蟲形了(見上配圖)。

時空通訊觀點,歡迎點評討論。


時空通訊


答:星星在夜空的位置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存在“自行”現象,只是短時間內看不出來而已。


恆星自行:指夜空中的星星,每年所行徑的距離對觀察者所張的角度,反映的是恆星相對於觀察者的橫向運動。

夜空中的所有星星,都存在自行現象,只是大小不同而已,而且距離地球越遠的恆星,自行速度相對較慢;目前自行最大恆星,是距離太陽系第二近的恆星系統——巴納德星,自行速度為每年2角秒(0.00056度)。


首先發現恆星自行的,是英國著名科學家哈雷,著名的哈雷彗星就是以他命名;哈雷走訪世界各地,收集了大量的古代星圖,對比後發現古代有些星星的位置,和當時星星的位置存在微小區別,經過仔細研究後,哈雷發現了恆星自行現象。

現代天文觀測表明,幾乎所有夜空中的星星都存在自行現象,原因是太陽本身在銀河系中移動,而且其他恆星也在移動,導致地球位置看到的恆星位置在不斷地變化,只是這種變化非常緩慢,只有數千年的累計才能被肉眼察覺。


恆星自行意味著,不同時期的地球夜空,每顆星星所處位置並非一成不變;而人類制定的各種星座,裡面的恆星大多數相距很遠,也沒有實際的物理聯繫,所以星座的形狀,也將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被打亂。

比如著名的北斗七星,在前後十萬年的時間裡,相對位置變化如下:


好啦!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但是我們為什麼看不出來它們的位置變化呢?兩個原因。

第一個,我們所能看到的“星星”大都是銀河系統的恆星,它們的運動方式是在做整體的集團運動,並且運動的速度很快,大約250/公里秒。

第二,我們所看到的恆星,看似相距很近其實它們兩者之間及與地球的距離都十分的遙遠,都是以幾十乃至上百光年計算的,因此它們運動的速度既便不一致,也就是說距離會有變化的,但是由於相互間的尺度太大,我們是看不出來而已。

幾十年來我們所觀察到位置變化的,北極星與北斗七星的位置就改變了,小時候看到的是北極星與北斗七星瓢沿上的兩顆星是在一條直線上,現在就不是了。


賀傑說


侷限性,距離遠,參照系!

天上的星星(通常是恆星)幾千年來位置不動,是人類觀察侷限性最好的體現,這種侷限性是不可避免的!

一是因為天上的星星距離我們太遠了!在現實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當我們觀察的東西距離我們越遠時,一是會感覺遠處的東西很小,二是遠處的東西移動速度很慢!

遠處的東西之所以很小,這是我們眼睛結構決定的!而遠處運動的物體感覺很慢還是在於我們沒有其他可依賴的參照系,通常默認以地球為參照系!

比如說遠處的汽車行駛速度為50米每秒,也就是說一秒鐘行駛了50米,但這50你的距離在你看來感覺遠沒有50米,可能只有1米(以地球為參照系),所以你會感覺汽車行駛的很慢!

而如果一樣東西距離我們更遠,我們的感覺那樣東西的速度更慢,即使現實中可能真的飛速行駛,但在我們的眼裡彷彿就是靜止不動!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當我們觀察太陽和月亮的時候,事實上我們能夠感受到太陽的移動,只是這種移動不太明顯,因為太陽距離我們還是太“近”了(相對宇宙浩瀚距離來說確實很近,1.5億公里的距離在宇宙裡幾乎不值得一提)!

而天上的星星距離我們動輒以光年甚至上百萬,上億光年的距離,即使它們的速度每秒能飛行1000公里,這1000公里在我們眼裡就等於0,距離實在太遠了!


宇宙探索


太陽從東方升起又從西方落下,動沒動?北斗七星春夏秋冬勺把指的方向各不相同,動沒動?月亮有時白天掛在天上,有時夜裡掛在天上動沒動?夏天太陽離我們很近了,天氣很熱,冬天離我們遠了又很,冷,動沒動?聰明的人用心看事物,愚蠢的人才用眼睛看事物。


用戶和言悅色


這問題有意思,但打個比方答一下吧。

比如我在車上睡著了,但車在動,醒了至終點站了。

車在終點站沒動,因為在航母腹中,航母至終點了沒動,因為在港中。

港至終點了沒動,因為在大洋中,大洋至終點了沒動,因為在地球中,以此類推吧。

一個原子在地球上,永遠發現不了地球在位移,

至於有些騙子說看見了一百億光年外的恆星在位移,那是騙人的。


你的同鄉749


所有的星星都是按照螺旋並且自由落體的方式在宇宙中運動,雖然有點不可思議,也可以理解為,宇宙太大,我們一直沒有掉到底部。

第二:由於所有星星都有按照同一個方向,同一個螺旋自由落體的,根據相對運動,你感覺它相對於地球沒有改變(好比你坐車裡,時速80,你旁邊座位旅客也是時速80,你倆相對來說位置沒變,他還是在你的旁邊一定的距離)


北緯30C146336731


孫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但卻逃不出如來佛祖的手心。


最熟悉的陌生人56313


這是個立體空間和距離的問題,宇宙所有物質無時無刻都在運動,但由於距離離地球太遠,人眼是很難看到這些星體移動的,只能通過高倍的天文望遠鏡通過不同時間間隔分段記錄觀察才能看到遙遠星體的微小變化😊


龍天一馬


天上的星星之所以你看得見,因為她也是一顆恆星,就是說她也是她星洗的“太陽”,她離我們非常非常非常遠,哪怕離我們所處的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洗離我們都非常非常非常遠。就算不考慮你看見她,也就是她發出的光不遠“億萬”裡飛奔到你視網膜上成像所需要的時間(別以為很快,同樣以光速傳播,火星探測器向地球發回信號到達地球都需要至少十五分鐘)。我們所處太陽系內這點位移對於恆星字間的距離來說,實在太微不足道了。短時間內我們人體的視覺感知和處理系統完全無法辨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