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有多殘酷?

詩酒賦年華


有人說,二三十年前的高考比現在的高考要殘酷多了:二三十年前的高考,充其量只有三成的學子成為大學生;而現在,隨著大學的急速擴招,充斥在我們身邊的,到處都是大學生的身影,大學門檻之低讓人瞠目結舌,大學生之數量大有一種氾濫成災的趨勢。但是,二三十年前的大學生,在就業前景方面和現在985、211大學的畢業生旗鼓相當。儘管大學的普及率高了,但985頂尖院校和211一流院校的門檻並沒有因此而調低,就讀名校的競爭依然異常殘酷,沒有高人一等的分數,很可能直接被985、211大學拒之門外。

高考到底有多殘酷?這3個地方的考生,差1分站滿一整個操場!

NO1:河南

我們把鏡頭聚焦河南:今年參加高考的975萬人當中,河南考生超過十分之一。在高手如雲的考生中,各個名牌大學在各地招生的名額是有限定的,所以河南考生想上985、211大學,明顯不會那麼輕鬆。對於河南的考生來說,你比別人多考了一分,就很可能“秒殺”一整個操場考生。舉個例子,在河南省今年的一分一檔表中,高考分數達到483分的有120408人,而高考分數達到482分的人多達121682人,一分之差相差1274人。一千多個人聚集在操場上,估計能把整個操場都站滿了!

NO2:江蘇

江蘇的名牌大學很多,但江蘇的高考試卷很難,因為江蘇近年來都沒有采用全國統一卷,而是用自主命題的方式選拔高考人才。江蘇高考考卷之難,一難難在數學:江蘇卷最能拉開考生之間的分數距離的,唯有數學。江蘇的數學沒有選擇題,所以江蘇卷的“0分率”要比其他地區高太多了。二難難在英語:有人說,江蘇卷的英語難度可以和英語六級考試相媲美。這句話可能有點誇張,但也可以從側面看出,江蘇版的英語試卷多麼有深度!同時,江蘇考生在高考的時候只考語數英三個科目,語文160、數學160、英語120(文科類的語文、理科類的數學分別另設附加題40分),三科一共480分。分數少、競爭大,所以江蘇考生相差一分也是相當大的差距:江蘇理科生高考分數達到368分的有14865人,而分數367的考生則有15908人,相差一分,相差1043人,如果學校操場不夠大的話,很可能沒地方容下這麼多人。

NO3:河北

馳名中外的“高考工廠”——衡水中學的座標就在河北。當然,河北還有許多重量級中學,比如衡水第二中學、石家莊第二中學、精英中學、邯鄲市第一中學等名校,這些學校皆馳名國內,其高考成績讓其他地區的大部分中學黯然失色。今年的高考,河北考生600分以上的多達21651人。如果是北京或者上海地區的考生,600分以上想上好一點的985學校,應該是比較穩妥的事情,但對於河北的考生而言,600分想上985還是相當玄的。因為,單單考上599及以上的考生就多達22137人,599和600相差一分,相差486人,這486人來到我們學校的小操場,估計也能站得滿滿當當的。

“寧吃百日苦,不留終生憾”,這是重點高中高三學生的錚錚誓言。高考,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考上名牌大學的路,還是那座“獨木橋”。對於大部分考生來說,高考仍然是一條成長成才的康莊大道。

還有哪些地區的高考相當殘酷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


微雨潤苗


作為一個上過高四的學生而言,我覺得自己對這個問題是有發言權的。

14年,我第一次高考,考的是三本,班級70多人,也就兩個人考了一本,8個人考了二本,剩下的就是考上三本的和沒考上本科的了。考上三本的很多同學都選擇了復讀,我也選擇了復讀,因為三本實在是上不起啊,學費太貴了。

15年,我第二次高考,考的是二本,班級將近120人,他們最終考的是什麼情況,我不太清楚,但是有一個同學,我印象特別深,因為他連續三年考的都是三本,最後不得已,找了個專科學校上了。

所以,你說,高考殘酷不殘酷,能考上二本的概率都特別小了好吧,而且我們的學校還是縣城最好的學校,縣一中,不過我們的班是普通班,實驗班的人考的人數比較多,但全校35個班級,也就8個實驗班好不,更多的還是沒考上的,而且14年考試的時候,我們班的高考成績在普通班中也是算好的了。

所以,我認為,高考真的很殘酷,努力學習的人不一定能上個好學校,但是不努力學習的人,一定上不了。學弟學妹們,加油吧。



我的高中


小幸福的萌萌雷


1、高考是一個分水嶺。

我們大部分人的原生家庭,都是非常普通的,很多人的視野和活動範圍,可能在高中畢業前都僅限於自己所在的縣城、市以及省。那麼這些區域所能讓你觸及的資源,也是比較有限的。通過高考,假如你能考上一個好學校,深處一座資源更豐富的城市。那麼,經過4年的大學教育,甚至更長的時間,你的視野和綜合實力也會隨之提升。

2、高考的結果,還會影響你以後的職業選擇和職場道路。

很多名企,在招聘員工的時候,是非常看中第一學歷的,有的甚至規定“非第一學歷重點本科”不考慮。有部分求職者,在面試某些高校崗位的時候,哪怕自己的碩士博士學校很出名,但是因為自己的本科本校不夠好被拒絕。

當你去名企面試的時候,沒有工作經驗之前,用人單位看到你的簡歷裡“學校”一欄上的學校名字而不會輕易拒絕你。

所以,如果你是一名應屆生,好好努力,爭取考 好學校,這依然是會讓你以後少走一些彎路的選擇。如果你已經給走上工作崗位,深感學歷對自己造成的影響,老王也鼓勵你繼續找個好學校繼續錘鍊自己。

3、高考的殘酷,造成的影響,有時候也會波及到你尋找人生伴侶。

假如你考進了一個好學校,那麼你每天接觸的同學跟你大體也是一個水平的。畢業之後大家談戀愛,大體上的要求也是學歷基本相當。如果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基本上也是學校水平差不多的。所以,為了以後自己有更多更好的選擇空間,也儘量抓好高考這個機會。給自己增加更多的籌碼。

高考是很殘酷,但它依然是目前比較公平的方式。


獵頭老王


首先回答題主的問題:有人說高考是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有人說高考是次“鯉魚跳龍門”的人生重要機會,跳過去輝煌燦爛,跳不過去黯然傷神,高考就是高分為王,高分才有更多選擇權。下面,我用數據說明高考殘酷性,僅供大家瞭解,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高校屬性就像金字塔,層級越高,排名越靠前,考生競爭越激烈!

下面我們研究下清華、北大高招錄取數據

2017清華、北大各省錄取率排行榜


從上圖可以看到:

清北在高考生源第一大省河南省(866800人參加,共招生398人)錄取率僅為0.05%,萬分之五,每一萬個考生才有五個名額,意味著9995名考生被擠到清華、北大門外;

在高考人數第二大省廣東省(767000人參加,共招生276人)錄取率為0.04%。即使在錄取率最高的北京市,清北錄取率不足1%。可以說是百裡挑一。

再看下2018北京大學各省市錄取分數線


北京大學在山東省理科錄取分數線為691分,查看一分一段表,對應位次為:87,意味著在山東高考大省只有考進前100名才有可能擠進北大。

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清爽自然考研與高考


這麼跟你說吧,高考已經過去四年了,直到現在我做夢還會夢到我在高考的考場上,夢到我試卷沒寫完。每次夢到這些我都會被驚醒,高考就是我的人生噩夢,而且還一直糾纏著我,讓我無法逃離。

其實現在說高考有多殘酷,感覺有點不太符合現實,除了某些高考大省如河南、安徽、湖南、河北等地,其他省份的高考與二十年前根本就不算什麼。要說高考殘酷,二十年前的高考才是殘酷。


二十年前,大學的錄取率一直都是在百分之三十之間徘徊。那個時候想要參加高考還需要通過預考才有資格,預考沒有通過,高中三年就白讀了。很多高三學生不是倒在了高考上,而是倒在了高考的預考上,你說殘酷不殘酷?

進入了千禧年以後,大學進入了擴招的階段,但還是一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狀態。那個時候想要考上一個大學還是很艱難的,而且都是摸黑填志願,稍有不慎就落榜了。

而最近這十年裡,高考變得沒那麼恐怖了,因為升學的渠道變得更廣了,選擇的方向更多了,高校的門檻變得更低了。考生們再也不用過那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生活了,只要考就能夠上大學。沒有人再懼怕高考。

高考的殘酷體現在我國現階段教育資源的不平衡和高校對生源地考生的保護上。西部和西南地區的教育資源普遍落後與東部和中部地區,這些地區的重點高校和普通高校數量懸殊,那個地區的考生人數基數大,那麼高考的殘酷性就體現出來了。內部的競爭激烈,互相殘殺,只為了爭那幾個名額,怎麼不殘酷。再加上高校的生源地考生的保護政策,外省的考生進不來,多數名額都給了本省的考生,更加劇競爭的激烈。


當某所大學變成了某地區人的大學,大家就會感受到高考的殘酷性了。你努力的高度才是人家的起點,還怎麼競爭。都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有些人就生在羅馬。


大三老學長


高考難不難,並不能單以分數高低來論斷,而應該結合高考人數與錄取人數綜合衡量。或者以211或985等一流高校的錄取率來衡量。

我國目前的高考制度,是以省作為錄取單位,所以每個省內考生只能與本省考生進行競爭。也就是說,山東考生600分是很難上211或985院校的;而在北京,600分穩上211或985。

每個省的大學招生制度,一般會傾向於本省考生。比如2016年清華、北大在北京的招生人數為553人,而在山東的招生人數僅為307人。與之相比,2016年北京高考報名人數為6.12萬,而山東高考報名人數為71萬。也就是說,在山東考清華北大的難度,是北京的20倍。

當然,清華北大的錄取率並不能衡量一個省高考的難易,畢竟樣本太少,誤差挺大。為了科學衡量每個省份的高考難易程度,我們用一本錄取率來作為參考。下圖是2016年,各省本科一批錄取率情況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北京以30.53%一本錄取率,獲得高考最易省份(直轄市),而河南以9.63%的一本錄取率,獲得最難高考省份稱號,難度是北京的3倍。

而一向學霸輩出的山東,排名第16難,或者說13易。當然,這可能也與山東省內高校數量較多有一定關係。但是山東雖然高校數量多,211、985之類的院校卻只有三所:山東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所以,衡量一個省份高考難易,還要結合另一個維度,那就是211、985院校的錄取率。

下表是211、985院校在各省的錄取率情況。

從表中可以看出,不管是211還是985,上海的錄取率都排在第一位,可謂是考名校最容易的省份(直轄市)。作為經濟大省的廣東,211院校錄取率僅為0.78墊底,稱得上最難考211大學的省份。貴州985錄取率為1.15,為最難考985大學的省份。

衡量高考的難易,有多個維度。筆者認為,高考的目的就是上個好點的大學,但也沒必要太好。所以用本科一批次的錄取率來衡量高考的難易,更有意義。

當然,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衡量標準,那麼你覺得哪個省份高考最難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


春風下的楊柳


網友一:

高考可以徹底改變一個人的心智。從高二開始幾乎就進入了每一天都緊張的生活,過上了起得比雞早,睡得比鬼晚的生活。每一次的例行班會中都免不了的一句話就是:孩子們努力學習吧,高考近在眼前了,看看那些學長學姐們考上重點大學多麼的好。每次的成績更是要和高考掛上鉤:如果高考發揮成這個分,吧啦吧啦……一切都在為高考做準備,彷彿活了這麼多年了,所有的意義就在那兩天一樣。光宗耀祖不必說,為學校老師的顏面上貼上金光更是所有激勵你的理由。心靈,身體,每天都在接收著“洗腦式”的摧殘,生活好像已經不能自理了,家裡人全部搞定。

網友二:

說高考殘酷沒有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形容也是有道理的,但是說高考殘酷的不該是高考失敗的人(沒考上大學或者考到太差的學校)和沒經歷過的人嗎?考上大學的不都只會感覺“哦,就是這樣過了啊”,回想起來也只會記得曾經的努力和拼搏。

那高考失敗的人呢,要麼就是本身就不夠努力、能力欠缺,要麼就是當時的發揮失常,但是隻是一次高考就過不了,以後更多的困難、壓力要怎麼扛住呢?要知道高考算是一場對絕大多數人都很公平的考試了,至少往後你不會再遇到一場每個人都能平等自由發揮的考試,你或許連個發揮出來的機會都沒有,那個時候你還會想高考殘酷嗎?

網友三:

高考已經不是過去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了,但是現在我們看衡水中學,毛毯廠鎮中學,他們的競爭壓力還是非常大的。在我們這裡,通過中考會淘汰66%左右的初中生。然而高考卻淘汰不了太多的學生,因為國家教育產業化的原因,民辦高校和公辦高校在高考改革之後如雨後春筍瘋狂出現!所以說現在有一句話:上高中比上大學難多了。

但是本身考上高中的就是同齡人中的學習較好的同學。在高考時,大約有40%的人能上本科。大約有17%左右的人能上一本。985和211大學還沒有統計出來具體的概率反正是特別低!所以說上大學容易。上一個好大學還是很難。在大學時,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會有很大的區別。我就是一個來自農村的孩子,剛上大學時,我突然發現自己除了做理綜試卷,會玩的知道的,真是太少了。不知道支付寶,沒有用過美團。見識和眼光遠遠不如的小孩。

網友四:

我給你看道題,你就知道高考有多殘酷了。

難不難?懵不懵?題有多難,高考就有多殘酷~~(生活就是如此艱辛)

網友五:

一生最怕的事就是考試,當時還有那麼考,小測驗,期中,期末都要考,每門都考,從小學到高中,烤得人都焦了,都沒用。有用的只有高考。當時家長不太關心考試成績,只知道孩子拿沒獎狀,心理壓力還小些。即便如此,考試的陰影一直折磨我多半生。夜裡常常夢到考試,還不會做,真急死我也。

網友六:

個人認為高考最殘酷的一面是,當你付出了你百分之百的努力,結果卻只達到了30%的回報,那個時候你所面對的不只是失意難過,還有害怕。因為我已經用盡了自己所有的努力,卻還沒有得到好的結果證,或許只能說明,自己的智商不太高,或者說,我對高考真的就只能是這個地步,再也無法前進一步。相反的,如果我只付出了50%努力卻得到了30%的回報,一這個比例來說可能會有很高的效率,但是因為你那少付出了50%同樣的也會面臨不好的結果。這一樣也很殘酷。


豎起耳朵聽皮卡丘


高考,刻骨銘心。

我想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身邊同學的例子說一下

我參加過兩次高考,是的,我復讀過一年。

第一次高考,我們班主任屬於那種很會來事的那種人,我們班級的高考氛圍搞的很濃,班級牆上都是“提高一份,幹掉千人”類似的標語,整個班級都是紅彤彤的,但是我們班裡的學生並不給力,學生都是以“差等生”的身份進入班級的,(好的生源都被一中二中搶去了),自然學習成績並不好,對高考的慾望不是太大,這種氛圍下,全班對高考沒太多印象。我也是渾渾噩噩的過日子。



(這是我們學校張貼的標語)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復讀,

復讀的環境很差,教室有三間房子那麼大,是一箇舊車場改的。

我們班有118個人,都是復讀生,因為我們縣城人比較多,達到230萬人。每年複習的學生也比較多,所以一中二中專門開設了複習班,關鍵是這些複習班沒有風扇,空調之類的東西。大家可以想一下,夏天時候,班裡有多熱。校外的小風扇是一直缺貨的。

因為人比較多,座位問題就凸顯出來了,坐在後面根本看不到,由於光線問題,黑班反光,兩側的也看不到。所以中23456排是最好的,所以我們班主任來一次模考全體換一次位置,根據排名來,所以成績穩定的基本就在那幾個位置,稍微不慎,考的差一點,你可能就在後面坐著了。還有課間老師的辦公室基本都是問問題的學生,從來沒停過。


我們班級規定六點五十進班,我們有個女生每天五點半準時在班級背書,聲音洪亮,響徹整個車場,五點半到七點半,每天兩小時,有時直接背到第一節課上課,整整兩個學期,天天如此,沒落過一天,因為背書她的嗓子一直是沙啞。課間一般幾乎都在睡覺,她依然在做習題。晚自習三節課,兩節課考試,一節課老師講題,七門課七天剛剛好,兩個星期放一次假,一次週日一下午,晚自習要上。大年二十八放假,初五來上課。

2017年高考,我做完英語檢查過兩遍後還有二十分鐘,我仔仔細細回味了這兩年,我哭的很厲害,當然的監考老師都慌了。哈哈


成績下來之後,並沒有給我滿意的成績,那天中午我兼職下班後,我獨自一個人走在街上淚流滿面,哭的滿臉都是汗,走路很飄。我清晰的記著有個女孩遞給我兩張紙,我不知道她怎麼知道我是因為高考成績的而哭的,她說一句:沒事,可以再復讀一年的。

哈哈,我原本就是復讀生啊!我看了她一眼,哭的更厲害了。現在想想,一個大男生在街上那樣哭好尷尬啊,我想以後可能會有很少讓我哭成那樣的事了吧!


看看職場那些事


全國最倒黴的是河南和廣東省的考生。河南的考生人數全國第一,本省只有一個211鄭州大學,雖然今年一些重點高校給河南增加了招生名額,但也還是杯水車薪。其次是廣東省,但廣東本省有中山華南理工等重點大學,其屬地名額也不少。其實山東省與河北省比並不算很冤,河北省40+萬考生,本省只有一個211。山東省有山東大學中國海洋等985大學。


採菊東籬下ATM


高考有多殘酷,考過的人才知道.作為高中數學老師,更是體會得更深切.高考是選拔人才的有效方式,更是階級分層的根源.

選拔人才最公平的方式

高考是不分出身,不看長相,不看身高的目前國內唯一最公平的考試,是全國性的重大考試,是國家選拔人才最主要的方式.從這個角度看,對大多數人而言,並不殘酷,而是公平.

然而,上大學的機會並不給每個學生,高考過後的七月八月,是無數歡喜的日子,也是無數同學黯然神傷的日子.我自己的學生中每年也都會重複歡喜和悲傷.成績面前,對學生來講確實非常殘酷.

階級分層從高考開始

雖然同坐在一個教室裡,同學們好像都一樣,考一張試卷,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將來這些的同學的階層分化會非常明顯.考上985/211重點大學的同學,無疑將來會有更多的機會.而考上普通大學的同學,甚至大專院校的同學而言,將來可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追得上其他同學的腳步.殘酷的是這些都是可以預見的結果,雖然坐在同一個教室,同學們一起學習,無法感覺彼此的區別,在將來的十年甚至二十年,將殘酷的面對階級的分化.而那些不努力學習的同學將可能更慘,而他在當時可能渾然不覺.這才是最殘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