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風景該如何對焦?

攝影中級班


風光攝影,一般都追求一個大景深。什麼是景深呢,就是清晰的範圍。小光圈,大景深,我們一般都用F8-F11左右的光圈,保證景深的同時,也有一個高的畫質。當然,有時我們也會用到F16的光圈,以追求更大的景深。

焦點,放在由近到遠的三分之一處。如果你即用了小光圈,又用了這樣的對角位置,那麼景深就相當大了。滿足絕大情況的風光攝影了。

如果在風光攝影中強化主體,虛化背景,我們也可以使用較長的焦段和較大的光圈,把主題從背景中剝離出來。這個時候,就要把焦點放在主體上了。

如果在拍攝時候,又一個特別突出的前景,我們如果想要大景深,保證從近到遠都清晰,我們就會用到景深合成。

機位不變,把焦點分別放在前景, 中景,遠景拍攝多張圖片,然後後期合成。

景深合成的方法,在靜物、商業攝影中一樣用的很多。後期可以用PS載入拍攝的焦點不同的多張圖片。

打開photoshop,文件-腳本-將文件載入堆棧。

選擇路徑,載入不同焦點的多張圖片。

如果擔心拍攝時機身晃,選擇“自動對齊源文件”。這樣電腦會把你的圖片先進行一個對齊處理。

點擊右邊圖層中第一個圖片,然後按住shift鍵,點擊圖層中最後一個圖片,這樣就全選了所有的圖片。點擊編輯—自動混合圖層

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堆疊圖像”。

看看出現了什麼?? 一個前後都清晰,極大景深的圖片誕生了!如此的完美。


網際飛俠


一般拍攝風光照片時我會選擇把對焦點放置在無限遠的的位置,而風光照片還有許多種拍攝方式,在此列舉一下。

首先是比較常見的“對焦到無限遠的位置”,這個操作比較適合廣角鏡頭,拍攝沒有前景的純遠景風光照片,也比較不考驗操作。光圈稍微開小一點,從f/5.6到F11是比較合適的。這個範圍內的景深和成像質量都可以保證,配合三腳架也不需要太久的曝光,在光線充足的時候手持拍攝也不需要很高感光度。

然後是“對焦到前景”,假設要拍攝的風光照片有一個不錯的前景物,可以嘗試使用大光圈,讓後面大風光成為散景。畫面後方的高光部分會變成漂亮的光斑,這樣的風光作品也會讓別人眼前一亮。

還有就是利用“超焦距”進行風光拍攝,這樣畫面的前後細節都可以保證,記錄的信息也足夠完整。具體的超焦距距離需要察看鏡頭的參數,一般會在對焦環上。確定需要進行超焦距的距離,然後查看一下對應的光圈數。將鏡頭切換為手動對焦,調整光圈數到預定數值,對焦在最近的超焦距對焦點,之後進行拍攝即可完成一張前後都有細節的風光照片。同理還可以保持機位不變,拍攝不同對焦點的照片,最後進行後期合成。











資深攝影家袁新民


首先,我們要知道拍攝風光照片需要一個大的景深,確保整個畫面都是清晰的。那麼第一點就是要有相對較小的光圈,一般來說推薦的是f8-f16。這個光圈範圍不但能獲得足夠的景深,通常也是畫質最優秀的光圈範圍。

設置好了光圈,該如何對焦呢?說到對焦,我們應該瞭解一個這樣的常識,也就是說對焦點的前三分之一到對焦點後三分之二都是清晰的。並且越靠近焦點越清晰。所以,對焦點的理想位置應該選擇畫面的下三分之一處為最佳。

另外還有一個超焦距的對焦方式,大家可以瞭解下。

超焦距調焦是指,將調焦環上的無限遠標誌調到光圈的景深範圍之內,這時你使用的焦距就是超焦距,它比無限遠近一些。使用超焦距調焦,可以獲得最大的景深,從前景到很遠距離範圍內的景物都很清楚


攝影中級班,期待您的關注。點贊+關注,私信我輸入“攝影”會發給您價值萬元的攝影教程資料、後期軟件等等。


攝影中級班


攝影,首先要確定是主題,根據主題再確定畫面中的主體。什麼是主體,用以反映主題思想的人或物。什麼是主體,最吸引你眼球的地方。人像攝影中人物是主題,而人物吸引人的是哪兒裡?是眼睛。所以很多人把眼睛作為表現人物的主體;花卉攝影時,花是主題,而主體呢?可能是花瓣也可能是花蕊,誰是主體,看誰吸引了你的眼球!我十分反感那種“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拍法,看上去是挺吸引眼球的,可我想知道的是,你到底是拍的荷花還是蜻蜓,到底誰是主體。如果是荷花那是花卉攝影,如果是蜻蜓,那是動物攝影,主體只有一個,不可能是有兩個。你非說有兩個,那說明你那照片是失敗的,哈。就像《亮劍》,只有李雲龍主角、男主角,其它都是配角!攝影也是如此,只有一個主體,其它都是陪體!

確定了主體這事就好辦了,對著主體使勁就對了麼。

然而,在風光攝影中,拍攝對象是大自然,是山川,是湖泊,是蔚藍的天空等,把什麼作為主體呢?把什麼作為對焦的對象呢?

興趣中心

興趣中心,也就是畫面中最能吸引眼球的地方,也是視覺中心,上天、下地最後你的視線的落腳點,或者是你視線的出發點。

上圖:天空很藍,山川很綠,但山體上那個藍色的袖珍湖是不是很出彩?如果沒有這面小湖,這照片還有什麼特別麼?是不是你的視線最後都收回到這兒?這就是興趣中心,這就是主體,這就是你要對焦的地方!

夕陽很漂亮,但上圖如果沒有人物的出現,就會很平淡。而有了人物,再加上人物的動作,讓畫面多了很多生機,更重要的是讓畫面有了故事性。那麼人物就是畫面的主體,人物就是你要對焦的地方。

上邊這兩張照片是在同一個地方拍的照片,只是時間不同,畫面中的雲霧多少不同,一個有人物,一個沒有人物。這樣的對焦點在哪兒?有人物的肯定是人物,沒有人物的就是畫面中的雲霧。可以對比一下,這有什麼不同和效果。

當然,更多的時候,像上面這些照片,好像很難找到興趣中心。其實,上面的這些視覺中心只是面積大了些,那些水面、那些油菜花、那些向日葵,就是視覺中心。可是這大面積的“興趣中心”怎麼對焦呢?把對焦點放在畫面的下三分之一處。

風光攝影,一般都是希望前後都清晰,配置的都是小光圈,所以除了把對焦點放在那人物上,還可以直接把對焦放在畫面三分之一處,原因就是後景深是前景深的兩倍,這樣基本上前後都可以清晰。

風光攝影,找到最吸引你眼球的地方就好辦了:以此為中心構圖;以此為主體對焦。


南方之南


一般拍攝風光照片時我會選擇把對焦點放置在無限遠的的位置,而風光照片還有許多種拍攝方式,在此列舉一下。

首先是比較常見的“對焦到無限遠的位置”,這個操作比較適合廣角鏡頭,拍攝沒有前景的純遠景風光照片,也比較不考驗操作。光圈稍微開小一點,從f/5.6到F11是比較合適的。這個範圍內的景深和成像質量都可以保證,配合三腳架也不需要太久的曝光,在光線充足的時候手持拍攝也不需要很高感光度。

然後是“對焦到前景”,假設要拍攝的風光照片有一個不錯的前景物,可以嘗試使用大光圈,讓後面大風光成為散景。畫面後方的高光部分會變成漂亮的光斑,這樣的風光作品也會讓別人眼前一亮。

還有就是利用“超焦距”進行風光拍攝,這樣畫面的前後細節都可以保證,記錄的信息也足夠完整。具體的超焦距距離需要察看鏡頭的參數,一般會在對焦環上。確定需要進行超焦距的距離,然後查看一下對應的光圈數。將鏡頭切換為手動對焦,調整光圈數到預定數值,對焦在最近的超焦距對焦點,之後進行拍攝即可完成一張前後都有細節的風光照片。同理還可以保持機位不變,拍攝不同對焦點的照片,最後進行後期合成。


縱橫視覺ZoneFoto


無數攝影人在風光攝影中總結出了非常多的經驗理論和訣竅。首先是鏡頭光圈值的設定。在風光拍攝中,我們要滿足一個條件,較深的景深範圍,來讓整個拍攝環境都儘可能處於清晰對焦範疇內,以小光圈獲得大景深。由於鏡頭製造的光學衍射原理,絕大多數鏡頭的最優光圈都是f8,為了保證大景深的拍攝效果,光圈一般都較小,常在f8到f16之間。

其次,為了達到精確控制的目的,風光攝影中時常會使用手動對焦模式,因為數碼相機並非我們想象中那麼智能,對焦點不在自己想要的點位上是自動對焦的常態,所以我們會盡可能地使用手動操作相機進行合焦,新手可以嘗試光圈優先拍攝。


程新漢


單次對焦,焦點選擇你認為需要清晰的地方,評價側光,定焦和變焦鏡頭均可,光圈8-11,三腳架。



東方162224666


拍攝大景時可以把對焦點設在中景處,一般都是使用小光圈(8—16之間)由於小光圈具有較長的景深,所以包括前景、中景及其無限遠都在清晰範圍。測光可以使用中心重點或者點測光。


攝影佬鄭建文


這個問題提到的“焦點”,要是沒理解錯的話,應該是指“興趣點”,風光攝影確實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

一幅風光片,乍一看很漂亮,仔細一看沒有任何新意。

這種焦點是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每個人的理解會不同,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說完的。簡單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照片拿出來,不斷的剔除多餘的部分,直到照片放到觀眾的面前,一眼能看出你拍的是什麼。


東營十八度影視傳媒


問題的提出就比較業餘 如何對焦? 只能是說如何利用景深 風光攝影有時也是需要背景或前景虛化的 一般的風光攝影都會要大景深 也就是用小光圈 但在特定環境下 用大光圈或長焦距 會有衝擊力更大的片子 同理 拍人像有時用小光圈大景深 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攝影各種曝光組合是死的 如何運用好則是功夫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