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語言不能準確全面表達人的思想和原意呢?

一個人的狂歡567


語言確實不能夠完全準確的表達人們的意思,這也是語言的侷限性。

文不盡言,言不盡意,立象喻之。這是孔子對中國易學的評價。易經的內容實際上是兩部分,一個是象數,一個是易理(義理)。現在人們多數都在討論易理,忽視了象數的研究。象數才是易經的真正語言。

如果語言真能夠表達人們的全部意圖,那就不會有工程圖紙。也就不會有各種藝術作品,像繪畫,雕塑作品。

語言的變遷和發展是非常快的,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看古書那麼困難的原因。不同的語言的翻譯和溝通更是困難。有時根本無法翻譯,甚至造成了很多的誤解。這也是現在很多人在研究語言學的原因。

人們瞭解這一點非常重要,可以更好的互相溝通。彼此之間一定要互相諒解。

這是我簡單的看法。其實語言學是一門非常複雜的學問。


老梁139490047


當今社會,科技進步,更是給人們的交流,帶來了許多便捷。足不出戶,千里之外也可以聊天視頻。

傳統的交流也好,還是如今的互聯網交流也好,都要依靠語言完成。

語言能不能表達思想,在多大程度上清晰地表現了思想,那真是一個不好描述的問題。

認識事物的本質,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只有反覆實踐,才有可能更接近客觀事實。因此,語言用來描述客觀事實的時候,總是想方設法簡潔明瞭,形象生動。這樣才產生了語言的修辭學。善於表達的人,總是藉助於這些方法,來達到最好的效果。但如果說盡善盡美,那也未必如此。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上面李白的這首詩,紫煙,銀河,都是用來摹狀瀑布形象的,它並非就是瀑布的本質特徵。但我們讀著這樣的句子,卻能感受瀑布的氣勢。

所以,語言的作用,不是清可見底的池塘,在朦朧模糊,似是而非的意境中,有所領悟,有所認同,就達到了交流的目的。

自認為這是高深的問題。個人淺見,不成熟,不妥當,請讀者諸君見諒!


棲哈丶


語言是人類交流的交際工具,我們用語言來進行交流,實質上是想把我們的想法傳遞給別人,那麼我們怎麼保證語言這套工具能完整無誤地把信息傳遞出去呢?必須掌握語言工具的技巧。語言的正確表達,從側面反映了個體理論、學識素質、知識水平,掌握好這一工具有利於思想表達,學會準確表達是一個慢長的修養過程。反之則不然!思想的完整是不可能的,但是,語言的正常、完整、精準的使用是可能的。

所以,準確表達思想的語言是存在的,而語言表達技巧掌握不夠、不精,則難以做到思想表達展現在語言中的完美、統一。

認真學習,書本上學、人群中學、實踐中學,持之以恆的學。不斷學習,不斷提高,就會做到語言表達與思想默認通暢、準確、統一!


松濤195719538


回答這個問題,必先提到一位哲學家,他的名字叫德里達Derrada。德里達又是語言學家,法國人,但卻是在美國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多所大學裡完成他的解構主義哲學的建樹,成為現代最著名的哲學家,沒有之一。

德里達說:“當語言用來表達思想中較為深邃的部分的時候,語言豈止是辭不達意,簡直是南轅北轍,要把思想弄得面目全非。”德里達正是認識到語言的無能,從語言學著手,構築了他的解構主義學說。解構主義這個詞語,是擷取了兩個西語的詞,摧毀destruction和構造 construction合成的新詞:解構及解構主義deconstruction &-ism。德里達還創造了異延deffarence,指時間上的異和空間上的延。也是用延期defer和不同difference合成的。德里達創造了近百個新術詞。儘管德里達竭盡所能地解說,但卻常常令人如墜五里霧中,學者們經常問:德里達在說什麼?德里達的一位朋友解釋說:先前的哲學是用原子彈轟炸,解構主義是用中子彈轟炸,轟炸之後,還有生命。中國研究解構主義的學者是陸揚,陸揚也是一位語言學家,早年翻譯了《呼嘯山莊》。後來赴美國考察研究解構主義。回國後先後在武漢的華中師範大學和上海的復旦大學任教。著有《解構之維》。

關於辭不達意這個主題,中國古代也有多位思想家認識到了。辭不達意的意思,通常是指一個人語言水平不夠,不能明白地表達他的意思。但在此時的語境中,更多的是指宇宙本體所包含的意蘊,根本不可能用語言來表達。在科學領域,人們用公式、符號和術語來界定,希翼能準確地表達事物的本質。在藝術領域,藝術家們妄圖用形象、色彩和聲音來表達複雜的情綜。哲學家們也使出渾身解數,《老子》雲:道可道,非常道。又云: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方無隅……《莊子》雲:得意忘言,得魚忘筌。公孫龍說:白馬非馬……石堅白。雨果也說過:瞄準了老鷹,卻射中了鴿子。康德也說:圓是宇宙中最好的包容體。

辭不達意還有許多歧義。例如:個體的人是有認知侷限的,子曰:學有淺深,習有雅鄭。不管他是目不識丁的村婦,還是學富五車,書通中外的達人,畢竟認知未有窮期,終逃不脫盲人摸象的無奈與無助。儘管如此,人類還得繼續探索,永不停歇。

在闡釋學裡,第一定理是任何解釋都可能是誤解,都可能生岀更多的歧義。在一般情況下,形象大於思維。帝堯因置圍棋,以教子丹朱。但反過來,也可以思維大於形象。《紅樓夢》僅僅是一部書,紅樓夢研究卻可以有一車書。誰說得準呢?唯原著文本才是根本!故批評學上又有人本批評和文本批評。文藝的終極主題是who am I ?

人性尚且如此,況宇宙本體乎?所以老子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悲催滑稽的是,在世俗生活中,無知者往往放屁有癮,歹毒者往往叫喊得最兇,智仁者反而靜觀默察,冷眼睹變。


華中小隱


因為,人類的交流方式,遠不只語言一種。信息的完整傳遞,還要通過眼神、表情、手勢、姿態、衣著、妝容、氣味、磁場等等。

除了這些,有種說法,人類總共有2000多種交流方式!

哪怕沒有這麼多,就剛剛老瓜瓢羅列的這些,也是傳遞完整信息必不可少的方式。

另外,很多道理用語言沒辦法述說,才有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所以,古代智慧多靠言傳身教。就是今天,很多極好的知識,沒有好師父,也學不到!

師父要全心全意,而且嘔心瀝血地面對面,手把手傳授,尚且交代不完整。這時候,靠的就是徒弟的勤勞和悟性了。

因為,不管怎樣,信息傳遞一定會有損耗,需要接收者用創造性補充完整!甚至,有所超越!


老瓜瓢


 ̄,語言有侷限制,說人情練達即文章。只是詞彙,技巧,層次及專業等多方面,可以基夲表達清楚,也能理解,但非全部。如性高潮的象聲詞,多用”哼,呀,嗯,啊"而實際卻被描不出原生態的。再有,科技發展,專業語言新生,如西語的專用名詞,隨物態,機構增多,縮寫詞彙大增,都快成八股,文言文了。中國一字一意的多,不可象微軟,古(谷)歌(狗)那樣。中國醫學會,不能叫中醫會,有些鬧大笑話!=,各種語言種類交流不平衡,且各有短長。翻譯的各種方法用盡仍達不到,只能套它國所知典故,比喻耒翻,詞不達意,意無詞達的情況很多!三,語言發展變化多,時代感強,有小眾的生造字,也有詞過分達意,或錯達意的,如流行說"巨",好是巨好,但巨美,巨漂亮,還可延到巨高,巨能,巨行嗎?說的有,寫的也有,如"禁火則自負",說得通嗎?終上三點,說明說話,文章,翻譯等交流學習工具的語,言,字,意等都不是能百分百的表達周密完整的。但可達到大部,且基本夠用了,人們總在前進,如在網上的他媽的,變成特麼的,牛Ⅹ變成牛逼 ̄樣,文明多了!你說呢?


黃親國旗


這個問題比較難以其昏昏使人昭啦!

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問題是個非常複雜的歷史成因,又是非常簡單的疑團莫釋的問題;所以,非常難以答覆出一個理想的答案。

在此,只能籠統籌兼顧前不顧後說下,未知情達理否?

之所以語言不能完全表達人的思想和意識,可能更多的問題不在語言本身吧?換句話說,不同程度掌握了某種語言能力的人,或者表達自己的心中思維能力,可能會出現不同的高度和闊度。

有些人是否喜歡高談闊論,不就是語言水平高的表現?有些人喜歡沉默寡言,也不一定是語言水平低下。

如果狹義相對而言的語言,說成無法全部表達人類的思維,那就是另一個問題範疇了。這個範疇真的不好界定,故無法給予比較中肯的回答到位。

在此有趣提示一下,其實對語言研究一番下來,忽然發現’’語言‘‘一詞,是有一對矛盾糾紛亂如麻體,以及一門語言麻雀雖小卻也五臟俱的,不然,某些地或的人世間,真的可能淪落到~無話可說的地步不是?

例如,語字,就是吾言也,既然此字提醒什麼我的語言,那麼,世上肯定有你言和他言吧?否則就不必強調什麼’’吾言’’,或者說你言他言非吾言之語,它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吧?在此不提。

意即在此地球上,不一定程度需要非常強大的語言,有些特殊角落的人種,只需要少量語言足以應付每一天的說話量了,那管天下山崩地裂和海嘯山崩,也不一定不需要語言去表達出來吧?

世界之大,世事之多,人的思維方式方法之錯宗複雜,而許多應對如流的人類發明語言,不一定程度緊跟著如此多變化莫測高深的韻味吧?

最後提醒一下,至今地球上在高科技創新發達國家裡面的某個角落,有無一些從來不使用什麼語言,來表達自己一生一世所想所思之人存在呢?

歷來關於語言問題對於人類社會來說,其實都是一個非常奇妙和不可思異的問題。


藍本動畫


語言是信息碎片化的集約,常常會掛一漏萬,詞不達意!語言是表訴系統,表達方式,但不是最好的表傳播藝術!從語言昇華到語音,就有了語境,它就有了場景感!人的想象力是一個複雜的東西,要用簡練的語言很深動的邏輯的敘述清楚某一些觀點是很難的,它又跟人的經歷閱歷背景知識境遇境界又息息相關!但同一信息只有相同或相似的同一頻段的人更易被解讀,這就對解讀信息的人有了要求,所以不同的語言信息被無數段位的人理解的千差萬別,且常常人們會以自身的人生際遇來代入,形成了光怪陸離的理由!但語言是文明記錄的根本載體,是最核心的根本!從語言的母體中誕生了語音,視頻,從靜態向動態的發展,從單一向多元發展,從單向向多向,從空間到時空的漫延!這也是文化的進步!更是人類的伸延!用語言來用什麼形式表達,什麼方式運行,什麼手段傳播,什麼邏輯組織,什麼模式保存,這就是應用語言能力的技術問題!用在哪裡?有什麼用處?目的是什麼?要達到什麼效果?轉化成什麼價值?這就是語言的能力!


王氏易學創始人王小平


語言的表達,是需要深厚的文化功底做支撐的,更需要道德精神思想意識的修養,要有閱讀和郎頌的習慣,還要有時間和歲月的倍伴,使人的道德精神文化思想意識,充分的結和起來!語言的表達,其實就是人心思想意識的表達,古人云!三思而後行,人在想說所做時,先把心中所想,在思想意識中先考慮清楚,而表達時心情要平穩,不要情蓄華,精神思想意識要清楚,儘可能用簡單的語言來表達,心中的真實意願!語言的表達要誠實誠信,只有真誠的心態,所表達的心中意願,對方才容易接受,有時覺得心中所想,則用語言沒有表達出,心中的真實意願!也許對方在你真誠的行為語言表達中,已聽懂了你心中的意願!總之,語言溝通是需要真誠的,也許很多事情無需語言的表達,一副真誠的面孔,和誠實的心態,對方就能讀懂你心中所想所願!其實人與人真正的溝通,是心靈的交流,是精神思想意識的昇華,只要有一棵真誠的心,深厚的道德精神思想意識文化的修養,則語言的表達,將會是一種藝術,一種思想,一種意識,一種態度,一種精神,一種文化,一種傳統和道德!

修養道德吧,看古之聖賢的語言表達,能讓人數千年,沉迷其中,至今成為中華文化的傳統道德精神思想!若想能準確的表達,心中所想所願,謂有堅守道德,傳承傳統的精神思想文件,溝通將無往不利!


手機用戶宣德


語言表達出人的思想原意。

思一下,即是美景及人的一點動作,都難以描出,豐富語言的作家都用圖之並茂來解說。當然,有時,因我們理解水平差而已。更難以想象畫家的作品,據我們觀享的差別。

現在好了。電影,電視,攝影,攝像即為真實拍照,也難以全面擺在面前,因個人觀察對象不同而欣賞不一。不然的話,怎能有議論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