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中的“轉筆”、“捻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竹子97324351


書法的“轉筆”和“捻管”其實說的是一回事,所謂的“捻管”其實也就是捻動筆管,讓筆管轉動,是書法學習中一個常用的筆法。之所以這樣的目的就是為了使毛筆能夠保持中鋒的狀態,讓毛筆不至於脫離既定的書寫的軌道。據說這個方法是王羲之首先發現的。

學習書法,什麼情況下需要捻管?

捻管一般在筆畫轉折的地方進行,筆畫轉折的時候,為了讓筆鋒能夠正常的保持中鋒的狀態,在轉筆的時候,順便輕輕轉動一下筆桿,把毛筆的筆鋒順過來,不至於偏離既定的書寫軌道,比如在寫“橫折鉤”和“豎彎鉤”的時候,都需要進行捻管。


另外毛筆由側鋒轉向中鋒的時候,也需要捻管,比如寫一個楷書的橫畫,起筆側鋒,然後由側鋒轉向中鋒行筆,那麼這個右側鋒轉向中鋒的過程就需要捻管。

還有在寫捺畫、撇畫、絞鋒的時候,都需要捻一下筆管。


捻管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轉動?

關於捻管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轉動,這個並不一定,要根據具體的情況。比如寫橫折鉤的時候需要順時針捻管,而寫豎彎鉤的時候則需要逆時針轉動筆桿。

為什麼我看很多的書法家寫字都不捻管?

捻管的動作是非常的微妙的,動作的幅度非常的小,尤其是書法老手,你更看不出來他的筆桿在動,你如果仔細的觀察就會發現的。


怎樣學習捻管?

這個需要你在練習的時候慢慢體會,可以自己轉動一下筆桿試試,找找捻管的感覺,等你發現有一個筆畫靠捻管寫出來了,你就會學會了,也明白了。


不二齋


“轉筆”是“捻管”的通俗表達,其實是一回事。

“捻管”顧名思義就是捻動筆管。從捻動筆管的方向來劃分,可分為順時針捻管、逆時針捻管。

其實,捻管就是為了調整毛筆筆鋒的,以達到中鋒行筆的目的。

“捻管”在書法書寫中並非主流。關於“捻管”有無必要的問題,書法界從古至今也是存在頗多爭議的。宛如婆媳吵架,媳說媳有理,婆說婆有理,至今沒有定論。

現在書法界有種怪現象,明明醜書橫行,偏偏又愛故作高深,滿嘴的書法專有名詞。虛頭巴腦,故弄玄虛。彷彿舊社會的破落戶一年到頭難得吃回葷,偏又要每天出門前拿豬肉皮來抹嘴一般,只為拿來炫耀罷了。

我以前跟老先生學寫字時,哪有這麼多彎彎道啊,什麼“捻管”、“逆鋒入筆”、“中鋒行筆”、“頓筆收尾”等等。就是給你一張毛邊紙,讓你在上面先畫方後畫圓,話都懶得跟你多說。

現在可好,橫平豎直都做不到,卻滿嘴都是名詞。試想,幾歲的孩子連筆鋒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又如何能理解“逆鋒入筆”?更無論雲山霧罩的“捻管”了。

所謂,大道至簡,不就是寫字嗎?哪來的哪些不著邊際的彎彎道?

說到底,寫字的首要目的還是實用,然後談的上書法藝術。

書法講究道法自然,不要再被無謂的名詞技巧束縛了,好嗎?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

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書法客棧


捻管也好,轉筆也好,無非是說在毛筆運行過程中,通過轉動筆管來調提筆鋒。

中國人喜歡引經據典,說到筆法,總是要引到書聖身上。

其實古人只有提按一說,並無提到捻管。寫書法說白了,無非就是在行筆過程中不斷調整筆鋒,讓小小的、柔軟的筆頭按自己的想法行進。


而調整筆鋒,通過提按就可解決。由於筆頭是個軟的圓錐體,將筆按於紙上,筆毫鋪開,再略將筆上提,筆毫重新聚起,再往任何一個方向運動,均可保證中鋒。

寫字其實就是在不斷提按中調整筆鋒,改變方向。所以有人說,書法的所有筆法都在提按之間。


有人研究,捻管一說大約起於鄧石如,他善以長鋒羊毫作篆隸。長鋒羊毫不好控制,只用提按有時也難免筆鋒絞結,於是要兼用捻管。

於是鄧的弟子包世臣推波助瀾,大加宣揚“捻管法” 。理論家有時很有趣,既能總結好的經驗,而錯的理論經他們推廣則會貽笑大方。

在這點上,何紹基不知是該感謝包世臣,還是該恨他。包杜撰出來的違揹人的生理特性的“迴腕法”,何老先生居然當了真,並居然就練了出來。

扯遠了,打住。回到捻管法,我認為一般愛好者且莫去管它,先學好提按再說。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捻管或稱轉管,是書法調鋒技法之一。通俗地說就是書寫毛筆字時,根據實際需要將毛筆筆管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進行轉動。

捻管之法,古已有之。書聖王羲之所著的《筆法論十二章》一文中提到了“上捺下捻,終始轉折,悉令和韻……”“捻”即捻,這個字說明王羲之是不反對捻管的。唐代顏真卿在記述張旭筆法的《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中提出:妙在執筆,令其圓暢,勿使拘攣。這12個字闡述了捻管的作用。北宋書法家黃庭堅認為:“心能轉腕,手能轉筆,書字便如人意。”清代書學理論家包世臣在《藝舟雙楫》甚為推崇捻管之法,認為筆能隨指環轉,乃入閣帖。

捻管的作用和目的有兩個,一是使筆鋒保持順暢的態勢,確保書寫的流暢。這個作用,不是捻管的主要目的。大家在這個目的上使用捻管爭議不大。有爭議的是第二個作用,就是通過捻管隨時調整筆鋒在筆劃的中央位置運行,就是經常說的中鋒運筆。

書法界的捻管與運腕之爭由來已久。每一方的擁護者和反對者都不少。捻管和運腕不是排斥的、對立的,可以肯定捻管為筆法之一,但不能作為主要筆法使用,偶爾施之亦無不可。

對於善於用腕和肘調鋒的人來說,就沒有必要用捻管來調鋒。腕和肘活動的空間更大,自由度更大,而且是立體的,其調鋒效果更好!其中原因,北京硯田書院將在下一期“八面出鋒”中詳細探討。


雲飛龍965


就是轉動筆桿。想要了解的更詳細買一本孫曉雲寫的《書法有法》看看。

捻管或稱轉管、使轉,是書寫毛筆字的一種技法,書寫毛筆字時,根據實際需要將毛筆筆管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進行捻動或轉動。捻管技法的作用是使筆鋒保持順暢的態勢,確保書寫的流暢;通過捻管隨時調整筆鋒在筆劃的中央位置運行,這就是經常說的中鋒運筆,只有通過中鋒運筆,最終才能達到力透紙背的藝術效果。



自奇之


它們的區別在於:一、性質不同:轉筆通常是圓筆和行草書使轉寫法,是一種筆法;而捻管不是筆法的一種,它是機械運動,是轉動筆管。二、使用部位不同:轉筆用手腕帶動毛筆使轉;捻管用手指搓動毛筆轉動。三、目的不同:轉筆是轉彎時為了改變行筆路線,通常寫草書用得最多,就像小車駕駛時轉彎,其形狀如橢圓形跑道的轉彎狀;而捻管是調整筆鋒的動作,通常為轉側鋒為中鋒,很多時候是因為坐著寫字枕著手腕不好調筆鋒而用手指略微轉動筆管,讓筆鋒調整過來。通常懸肘書寫、懸腕書寫用不著捻管。


墨海軒書法


轉筆是大動作

捻管是小動作

有時,單獨行動

有時,聯動

這好比開車

有時,手微微動動方向盤,修正方向

有時,手腳並用拐彎、起步、停車

書法的理連著生活的理,自然的理。



老跨鬥


斗膽妄言,我認為轉管是手指握筆位不變,改變手腕以達到調整筆鋒,捻管則是以手指捻動筆管,以達到調整筆鋒,我在寫字常出觀筆鋒無彈力,筆尖彎曲,此時根據書寫時現狀通過腕與指來改變筆鋒。


隨遇而安2536236


那就是個坑,掉下來去不容易爬上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