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科技大學怎麼樣?

石頭剪刀布147633166


我最近正在受邀對江蘇的相關高校進行課題研究,藉此機會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希望能對有意報考蘇州科技大學的高考考生、考研考生和家長朋友們有所幫助。

蘇州科技大學,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創辦於1932年。是一所中央與地方共建、江蘇省與蘇州市共建、以江蘇省管理為主的綜合類普通高等院校。學校擁有十大學科門類,是一所工、理、文、管、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特色鮮明的綜合類大學。

下面將從師資力量、學科建設、教學建設及科研機構等方面進行介紹。

師資力量

截至目前,蘇州科技大學有教職工1631人,其中專任教師1001人。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517人,其中教授159人,博士學位教師336人。教師隊伍中還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4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6人,省“雙創計劃”人才3人,省特聘教授3人。有江蘇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團隊、優秀教學團隊共3個,6人擔任全國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評估委員會委員,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學校多位教師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國家級和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以及江蘇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等獎項或榮譽稱號。學校還聘請了包括兩院院士沈世釗、陳肇元、葉可明以及著名音樂指揮家湯沐海等一批著名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授。

學科建設

1)學科點數量:

擁有1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個專業碩士類別

2)重點學科:

有6個學科入選江蘇省優勢學科建設工程項目,5個學科為江蘇省重點學科。

教學建設

截至目前,開辦58個本科專業。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城鄉規劃、土木工程、環境工程

科研機構

截至目前,蘇州科技大學有4個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7個市級重點實驗室,10個其他市級平臺。


有態度的童桐


蘇 州 科 技 大 學

今天剛公佈的2016教育部公示中

更新的中東部地區高等學校名單,蘇州科技大學赫然在列

去年,叨姐做過一篇《你好,蘇科大》的微信,很多蘇州大學子都很有共鳴。

如今終於在2016年的1月,傳來了好消息,

15年的“大學夢”今天落了地!

蘇州科技大學』,他來了!

恭喜還未畢業的學子,你們的履歷上將換上蘇州科技大學新的勳章,蘇科院這個名字終於成為歷史,但想來也有些心酸,2001年,蘇州科技學院成立之初,就籌劃做了“蘇州科技大學”的牌匾,至今也沒能換上,15年了,當初的那塊牌匾還在嗎?

▼這是一張絕大多數原蘇州鐵道師範學院、原蘇州環保學院和蘇州科技學院的畢業生們都沒有見過的照片。

▲2001年

蘇州科技學院於2001年由原蘇州鐵道師範學院與原蘇州環保學院合併而成,與其同時“準誕生”的還有“蘇州科技大學(籌)”。只是沒想到,這一“籌”就“籌”了15年。

每一屆的蘇科院新生,都會期盼著畢業時能變成『蘇科大』,但每次都在失望中畢業,年復一年的蹉跎,如今的蘇科大學子已經遍佈五湖四海了,知道母校的這個消息也會高興吧!

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青春

2015年,蘇科大學子做的石湖校區延時攝影視頻

15年的時光,蘇科院這些年的變化你們都知道嗎?

2001年

懷著大學夢的蘇州科技學院誕生,大家都以為蘇科大的牌匾很快就能換上......

2002年-2006年

蘇州科技學院有三個校區——江楓校區,石湖校區和天平校區。

那時,石湖校區(現在的老校區)周邊全是農田,學校前面還有一條小河,對大學懷揣著美好幻想的學子們內心是崩潰的,但已經選了這個學校,含著淚也要走下去。

那時,蘇科院的大學夢還沒實現,03年蘇科院還曾想把名字改成蘇州城市大學,但依舊沒有成功。

那時,石湖校區的周邊還沒有大學城,也沒有如今的"匯金CBD",偶爾想打牙祭的時候也只能去學校旁邊的小餐館。

那時,因為住的偏遠,這幾屆的學生大概都體驗過305、309路公交的拖拉,等車等個四五十分鐘是常有的事,每到週末,一窩蜂地擠上公交,那種差點被擠成肉餅的感覺,至今還記得。

那時,學校還有個水塔,下面還有小超市,飾品店,東邊便是一個活動室,時常會舉辦一些聯誼舞會,沒事的時候就去那裡瞎跳跳。

那時,學校大禮堂每天晚上定時6:00交個2塊錢看電影,一些國外經典電影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每週還有固定班車去何山大潤發,有時會去蹭車去江楓本部。

那時,學校還流行著寫信,寄明信片,手機還很稀缺,還沒有“低頭族”這個詞彙,各個宿舍都有一部電話,每個人都有張電話卡。

那時,06年的世界盃,很多學生一起坐在學校階梯教室看一整夜。

那時,經常在附近網吧看到學生的身影,女生包個夜看韓劇,什麼《藍色生死戀》,《情書》風靡校園,男生依舊包夜打遊戲。當時的學校還有個大神設計的BT網站,韓國直播完直接就上傳了,下載的人越多越快,在學校超火!

2007年-2008年

那時,07年蘇州石湖新校區開工,老校區依舊是那個模樣。

那時,08年年初蘇州幾次大雪成災,師陶園、鐵師塔和九曲橋在大雪的映襯下成了老校區最美的風景。但雪後的老校區,卻再也沒有了鐵師塔的身影。

學校的八角樓

一起住過的宿舍,晚上熄燈後開的座談會,討論自己將來會遇到什麼樣的另一半。脫離單身狗行列必須要請舍友吃飯!現在呢,曾經的舍友最近還聯繫嗎?

2009年—2014年

那時,曾在江楓校區籃球場助威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

那時,曾經天平校區每天六點多起床只是為了一張早投卡的怨氣也已煙消雲散,剩下的只有大家互相嘲笑對方蓬頭垢面的搞笑回憶。

那時,石湖老校區1984年的“危樓”依然屹立不倒,,每次有人經過都會用同情的目光看著住在裡面的同學。


做一隻精緻的婊


2018年蘇州科技大學計劃在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招生4300多人,其中江蘇省招生計劃比2017年新增200多人。2018年普通類專業與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均安排在本一批次招生。文理科考生成績達到江蘇省本一批次省控線即可報考我校,且錄取幾率較大。2018年學校針對選測科目等級較高的考生有加分政策,A+A+者在其投檔成績上加3分、A+A者加2分、AA者加1分,考生按加分後的總成績參與專業錄取排序。

學校擁有1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6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學科方向),6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共有59個本科專業,其中城鄉規劃、土木工程、環境工程等3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歷史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等6個專業為江蘇省特色專業;建築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等6個為國家和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另外學校土木工程專業和環境工程兩專業通過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和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認證,進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陣”。

學校設立國家獎學金、茅以升鐵道教育希望之星獎、朱敬文獎學金等各類獎學金。2017年度,學校各類獎勵與資助政策惠及學生達11533人次,總金額約3024萬元。對於新生而言,學校設置新生獎學金,其中“校長特別獎學金”可提供包括豐厚獎學金、任選專業、配備專業導師及出國交流等重大優惠。


揚眼




(濱河路東大門校景。這是最早的IC飯卡,後來換成了金龍卡。門口校名是大書法家舒同題寫的)

蘇州城建環保學院老校友路過。講一講蘇科大的前身吧。蘇州城建環保學院是1983年上半年在自來水公司掛牌籌建,1985年開始招生的。

那時蘇州只有幾所部屬院校對外省招生,分別是建設部的城建環保學院,核工業部的蘇州醫學院,輕工業部的絲綢工學院和鐵道部的鐵道師範學院。後來是絲工併入蘇大,然後是蘇醫。環保學院和鐵師2001年合併成立了蘇州科技學院(蘇州科技大學(籌))。

九幾年時環保學院招生分數是比較高的,就業率也不錯,在蘇州一帶規劃住建和環保部門工作的很多。當時只有一教二教階教電教四棟教學樓,三個學生食堂和一個教師食堂,男宿女宿兩棟宿舍樓(期間又建了3號樓),四個系:環保系,城建系,建築系,房管系。學生總數只有一千八百多人,即使不知道名字,也會在去食堂和教室的路上漸漸面熟。學校電影院只有週六時才放映,電影票只有幾塊錢,最貴的就是泰坦尼克號第一次放映時達到了天價的30元,而一天伙食費才五六塊錢。

畢業時環院還只有江楓校區,校門只有濱河路的東門,周邊都是農田,北邊只有個成方圓高爾夫球場,西邊很多水塘,有次宿舍的幾個弟兄們在水塘裡抓了一下午龍蝦,滿滿一大臉盆,送到校門口對面的紅楓葉請飯店老闆加工,點幾個菜吃得很嗨,懷念兩邊長滿懸鈴木的長長的林蔭道和望獅橋,圖書館,懷念大學的弟兄們,也感謝那些陪我們瘋的女孩,一起打羽毛球,去石湖燒烤,去剛開業不久的蘇州樂園,大夏天的中午突然想去天平山,一個電話,十幾個人就騎著自行車趕十幾裡崎嶇的道路去天平山.....因為一封唐突的信,心裡一直想對房管系那個來自明光的美麗女孩當面說聲抱歉...

時光如水...入學第一天的情景猶在眼前,轉眼這麼多師弟師妹都畢業了.... 青春,當你擁有她的時候永遠無法理解她的珍貴..[淚奔]....


(95年開始用的學生證,94年以前是紅色


鳳皇雲壇


蘇州科技大學原名蘇州科技學院。

它是由原建設部直屬高校蘇州城建環保學院與原鐵道部直屬高校蘇州鐵道師範學院於2001年合併組建而成的高等院校。

蘇州城建環保學院

蘇州城建環保學院的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1932年,在浙江大學土木系的協助下,私立常州中學添設了土木科,一大批浙江大學、交通大學、北洋大學的高素質老師先後任教土木科,前後為國家培養了600多位建設人才,也為蘇州城建環保學院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學科基礎。

蘇州鐵道師範學院

蘇州鐵道師範學院是中央部委直屬高校,是世界著名的鐵路教育高等學府,也是江浙地區唯一的國家重點師範院校。前身是創建於1960年的蘇州鐵道師範專科學校,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51年的蘇州鐵路中學。


蘇州本地通


蘇州科技大學是由原來只屬於住建部和鐵道部的蘇州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學院和蘇州鐵路師範學院合併而成的一所省屬綜合性大學,近幾年發展迅猛。因為合併了師範學院,文理科並不弱。去年該校文科在河北錄取均分為538分,高一本線18分,今年估計不會有大的升幅,最多升幾分。



電影讀書君


蘇州科技大學是一所中央與地方共建、江蘇省與蘇州市共建、以江蘇省管理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被教育部批准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2017年4月10日,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決定共建蘇州科技大學。
蘇州科技大學前身由原建設部直屬高校蘇州城建環保學院與原鐵道部直屬高校蘇州鐵道師範學院於2001年9月合併組建為蘇州科技學院,2016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蘇州科技大學。

據2016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佔地面積2300畝,校舍建築面積近60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69.3萬冊;開設14個教學單位,開辦58個本科專業;共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4000餘人,碩士研究生1200餘人;教職工1648人,其中專任教師1028人。

師資力量
據2016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共有教職工1648人,其中專任教師1028人。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532人,其中教授161人,博士學位教師392人。教師隊伍中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國家建築設計大師、世界著名青年音樂指揮家等名家名師。
教師隊伍中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4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7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江蘇省“雙創計劃”人才3人。擁有江蘇省優秀教學團隊1個,6人擔任全國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評估委員會委員,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學校多位教師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國家級和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獎項或榮譽稱號。學校聘請了包括兩院院士沈世釗、陳肇元、葉可明以及著名音樂指揮家湯沐海等一批著名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授。



王銳想和你說


江蘇科技大學

  • 理工類
  • 卓越計劃
  • 國防生
  • 本科

校友會排名:276

創建時間:1933

所在地區:江蘇鎮江夢溪路2號

院校隸屬:江蘇省教育廳

學生人數:30000

院士數:3

博士點:6

碩士點:48

江蘇科技大學是一所省部共建、以工為主、特色鮮明的普通高等學校,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是江蘇省重點建設高校。學校始終堅持為船舶工業、國防工業、蠶業服務,形成了船舶、國防、蠶業三大特色,逐步發展成為一所工、管、農、文、理、經、教、法等諸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

學校坐落於風景秀麗的江南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鎮江市,辦學歷史源自1933年誕生於黃浦江畔的上海大公職業學校,1993年更名華東船舶工業學院,2004年更名為江蘇科技大學。2006年12月,學校以優秀成績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

學校現有鎮江三個校區和張家港校區,佔地面積2500餘畝。學校現有教職工2000餘名,其中專任教師1140餘名,教授141名、副教授307名,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8名。現有56個本科專業及方向,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有工程碩士、農業推廣碩士、工商管理碩士、會計碩士等4個碩士專業學位培養類型,其中工程碩士有10個培養領域。學校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在校本科學生21980餘人,研究生2600餘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我校設立了後備軍官選拔培訓工作辦公室,現有近300名國防生在讀。

學校先後承擔了國家高新技術研究發展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以及國防軍工課題在內的一批高水平研究課題。學校先後與海軍政治部、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中國艦船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等單位建立了全面合作關係;與烏克蘭、法國、澳大利亞、印度、日本等國積極開展合作科研和合作辦學。與江南造船集團公司等一批著名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學校成立了有100多家單位參加的合作發展委員會。英國勞氏船級社、日本常石造船株式會社等多家企業在學校設立各類獎助學金20多項,年獎助學總金額近1700萬元。

在近八十年的奮鬥歷程中,江科大人薪火相繼,勵志踐行,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成績,形成了“勤奮、嚴謹、團結、創新”的優良校風。展望未來,江蘇科技大學將秉承“篤學明德、經世致用”的校訓,大力弘揚“船魂”精神,努力達到本科教學一流、優勢學科一流、應用技術先進的辦學水平,努力成為中國船舶工業最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之一、科技創新平臺之一、學術交流中心之一,為“建設國內一流造船大學”的長遠戰略目標而奮鬥!


godforu


挺好的,有很多不錯的成績

學科建設

截至2016年7月,學校擁有1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6個專業碩士類別,並獲准開展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工作;3個學科入選江蘇省優勢學科建設工程項目,4個學科為江蘇省重點學科,2個省“十二五”重點學科。

項目學科

一級學科碩士點

哲學、世界史、數學、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建築學、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專業碩士點

環境工程、美術、藝術設計、音樂、建築與土木工程、城市規劃

江蘇高校優勢學科

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科群、城鄉規劃與管理學、環境功能材料與技術

展開全部

師資力量

據2016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共有教職工1648人,其中專任教師1028人。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532人,其中教授161人,博士學位教師392人。教師隊伍中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國家建築設計大師、世界著名青年音樂指揮家等名家名師。

教師隊伍中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4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7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江蘇省“雙創計劃”人才3人。擁有江蘇省優秀教學團隊1個,6人擔任全國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評估委員會委員,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學校多位教師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國家級和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獎項或榮譽稱號。學校聘請了包括兩院院士沈世釗、陳肇元、葉可明以及著名音樂指揮家湯沐海等一批著名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授。

國家“千人計劃”:郭春顯、陳建平、陳正哲、張飛武、陸朝陽、姚金雷、高炬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宋延林(特聘)

全國優秀教師:顧強

江蘇省“雙創計劃”人才:陳建平、高炬

江蘇省優秀教學團隊:鋼結構教學團隊 (負責人:何若全)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據2016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1個國家級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國家綜合改革試點項目、6個江蘇省特色專業、8個專業(類)(含14個專業)被列為江蘇省“十二五”高校重點專業、3個專業獲批江蘇省品牌專業建設工程一期項目、11個省級教學示範中心,省級精品課程7門。近五年來,獲批省(部)級教學改革(重點)研究項目41項。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城鄉規劃、土木工程、環境工程

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學校與蘇州大學、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蘇州職業大學聯合共建的建“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國家級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大學科技園

國家級校外實踐教育基地:與校外企業聯建的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國家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城鄉規劃、土木工程

江蘇省特色專業:歷史學、環境科學、土木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環境科學、城市規劃

江蘇省“十二五”高校重點專業:數學類(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土木類(土木工程、工程力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建築類(城鄉規劃、建築學、風景園林)、英語、歷史學、電子信息工程、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

江蘇省品牌專業建設工程一期項目:城鄉規劃、土木工程、歷史學

省級教學示範中心:物理教學實驗中心、化學教學實驗中心、電子信息教學實驗中心、建築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新材料實驗教學與實踐示範中心、力學實驗教學中心、心理與行為實驗中心等

省級精品課程: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大學英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數學分析、水汙染控制工程、城鄉規劃原理47

建設成果

2011—2015年,學校先後獲得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合唱)金獎,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競賽一等獎,“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專項賽金獎,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合唱比賽(專業組)一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一等獎,以及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IFLA)國際大學生設計競賽第三名等一批國內、國際級獎項,共有600多個學生團隊、1500多人獲得省級以上獎勵。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10項,其中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含特等獎)4項。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14年何若全等人的《20年磨一劍——與國際實質等效的中國土木工程專業評估制度的創立與實踐》項目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14年吳紅耘等人的《圖式理論應用於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與研究》項目


芭比Q5


很普通的學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