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山東哪個地方的方言最好聽?

陽光燦爛255936835


山東又稱齊魯,源於先秦齊、魯兩國,是齊、魯兩國的合稱。齊魯是西周初年的兩個封國,魯國居泰山之陽,都城在曲阜,齊國居泰山之陰,都城在山東淄博。後來到了郡縣制封建時期,山東先是出現了青州和兗州兩個州,後來才有了濟南府,並一直沿用至今。山東的方言也隨著首府的變遷而改變。

山東主要三大方言區域: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在山東也是如此。

在同一個城市,不同鎮之間的人說話口音都有差別,但是大致上都是按不同的方言區域劃分的。

山東十七個地級市,137個縣,地方方言很多,根據不同區域劃分的方言區域有三大區,他們分別是冀魯方言區、中原方言區和膠遼方言區。

冀魯方言主要指的是河北省、天津和山東濟南、聊城、德州、濱州、淄博、泰安、臨沂等40多個地區在內的方言。

中原方言區是指流行在河南、陝西、安徽北部、江蘇北部及山東魯南、魯西南等地區,主要包括菏澤、濟寧、棗莊、臨沂費縣及聊城莘縣南部等將近30個縣市的方言。

最後一個是膠遼方言區,主要流行於于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在山東主要包括青島、煙臺、濰坊、大連、威海等地區。

其實,哪怕是這三個不同的官話區之內,也會出現各種發音不盡相同的情況。

所以……

你要是到了魯西南,會發現本地人將好人稱作好銀(yin)、熱水稱作夜(ye)水。

你要是到了地區煙臺威海這些地區,會發現本地人海鮮叫海(sian),修理叫做“扎古”。

你要是到了濟寧片區,他們把喝水稱作喝匪(fei)、將老鼠稱作老服(fu)。

你要是到了濰坊片區,他們將割肉稱作嘎(ga)右(you)。

所以,本省人都會出現各說方言,如雞同鴨講的情況,如果要討論選一種方言代表山東方言,那可能會挑起地域之爭。

山東地方方言主要分類:

一 德州、聊城、濟南、泰安這些地方的方言基本相似。這裡是中國普通話標準音的區域之一,跟河北南部接近。德州、聊城的發音相似,濟南與泰安的發音接近。

二.魯西南地區像菏澤濟寧等地區和德州聊城等地區的發音是有些相似,但是地方口音很明顯,發音和河南北部商丘等地的話有些接近,比如像泰安靠近濟寧的寧陽,發音更偏向於濟寧地方口音。

三. 魯南地區臨沂棗莊等地區,這裡是老革命根據地,與第一區聊城泰安等地區有些接近,不過略有不同。與菏澤濟寧地區有較大區別,與臨近的江蘇徐州區別則不大,反而跟日照青島這些地區有很大的口音差別!

四. 濰坊、淄博等魯中方言地區,山東淄博話有些哏,語速稍快,淄博北部桓臺類似濱州話,南部沂源類似臨沂話。濰坊地域遼闊,東南部高密諸城等地區類似青島話,青州市說的話則有點接近淄博話。

五.日照和青島地區的方言,膠東話中最容易聽懂的話,像哈酒,吃由,彪子,你這個銀,這些標誌性口音,是濰坊、日照、青島地區的最常見語言。當然,同樣是膠東話,煙臺和威海地區的話,要說比外語還難,你一定不會相信。

六.煙臺和威海地區的方言,這兩個地方的方言是公認最難聽懂的,一樣是膠東話,用濰坊青島日照的話來說你可能是個別聽不懂,但如果用煙臺威海的話說,要是你能聽懂一兩個就厲害了。你知道吃飯的“吃”用這裡的方言是怎麼說的嗎?他們發“dei”的音,基本和“逮”差不多了。

七.濱州東營地區的方言,這兩個地方的方言有些接近,這兩個地區地處黃河三角洲,說的山東話我覺得是有些發悶發哏,感覺沒有青島話那麼敞亮,不過卻有一種溫潤綿軟,語速剛剛好,別有一番趣味。

不過,這樣的劃分並沒有絕對,即使在同一個地區內,也有十里八鄉不同口音的情況。比如泰安地區的泰山區與寧陽縣就有不同,岱嶽區不同鄉鎮也有差別。曾有一個小故事說“老鼠掉進水缸裡,淹的孚鬥孚斗的”,泰安不同鄉鎮的人都會拿對方開玩笑,這就是中國十里不同音的原因。電影裡的俺,俺,俺,在泰安叫“Nan”;說,煙臺話叫“xue”;是,煙臺話叫“xi”,至於哈酒,吃“YOU”,在青島地區有,在淄博沂源有,在濰坊高密也有。所以,山東話除了煙臺和威海地區,半島方言如同天書,其他六大區域可以說大同小異。

在外省人看來,魯西南地區的方言發音比較能代表山東方言的,這是因為建國後,在人民精神生活相對匱乏的年代,通過山東快書等本土傳統曲藝形式,將魯西南方言的發音帶給了全國人民。而且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影視作品中都是以魯西南方言的發音。所以,外省人一聽到膠東話都有點蒙,反而是聽到魯西南方言時,基本就知道這是山東的方言。但你說哪一種更加能代表山東方言,這真的很難有定論,方言本來就是地方文化的一種,我覺得方言能夠百家爭鳴,豈不是比一枝獨秀更好嗎?










祝玉通


在我眼裡,膠東半島的方言最好聽,也就是煙威地區,特別是威海人說話,鶯歌燕語簡直就是唱歌,榮城人貌似爆粗口的那兩句口頭禪都朗朗上口餘音繚繞,熟悉的人都知道那絕不是罵人,地方特色而已。

母親老家是榮成,三面環海,齊魯大地的最東頭,最先看到日出的地方。海草房,黑松林,早年是一處大隱於世的世外桃源,民風淳樸,雞鳴怡然。此地女子膚白貌美,笑靨銀鈴,持家有方,嫻淑有節。不管男人女人,也不分老少青壯,一口地地道道的方言,給人的感覺就是別具特色的繞樑韶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聽者如飲甘露猶如春風拂面。像我等遊子歸鄉,聽到一句榮成腔,頓時一塊石頭落了地,渾身通透安然,喜悅之情自然溢於言表。

多少年過去了,那條清澈見底的小河,藤家鎮人來人往的大集,新鮮便宜的各色海貨,還有記憶猶新的供銷社,和周圍的鄉音土語,都化作記憶飄到夢境中了。佊時沒有被包裝圈化的花斑彩石,也沒有被玄學神話的天盡頭,還有天之一隅的繁華小城石島,以及我騎著大金鹿尋尋覓覓的八河壃,這個被大海環繞著的地方有著氤氳纏綿無盡的魅力。

實際上這麼多年,回去的機會了了。我不經意間常想常憶的,還是那聽也聽不夠的榮成話,還有破碎不全的點點滴滴。


膠東大餑餑1


膠東半島的山東話,最好聽……代表人物,相聲演員小品演員魏積安,大大的個子,一副典型的山東大漢的體貌特徵,“你給(幾)肉錢,沒(莫)給(幾)油錢”😂,一張口就一口一個夥計,俺夥計!膠東話有濃重的海蠣子味兒,尤其是黃縣人講膠東半島話,哪叫一個動聽好聽,讓人回味無窮,流連忘返!大白菜不叫大白菜,叫大菠菜!你不叫你,叫恁,恁幹橫麼(什麼)?膠東人把自己本土的膠東話都嚴重影響到了遼東半島,大連、普蘭店、瓦房店、蓋州、丹東、東港、莊河…這一帶人說話都有膠東半島口音,歷史上的登州府就管轄到這裡官員的派駐兩地人員的往來互通…所以語言有相近之處。


醫用膠


山東自古蠻夷之地中的東萊東夷之野蠻之地之人,至今蠻性不化,倒來笑話以濟寧為中心山東中原之地。真是笑話,井底之蛙至今不死,可悲!山東以中原官話,冀魯官話為主流,現在兩種官話融合的比較相近,互相交流完全無障,而且兩種官話在全國使用範圍廣人口多,歷史傳承長,中原官話是漢唐以來覆蓋中國政治中心人口使用的官話,冀魯官話可以說和中原官話劃開是勉強的,舉例濟寧人和濟南人難道說話區別很大嗎?但是山東半島的方言又雜又亂又分好幾種小語種,別說外地人聽不是懂了,連省內人都聽不懂。在網上經常有人黑菏澤,可菏澤人卻不怎麼反黑,甚至不反抗。菏澤人大多老實、耿直、包容。山東省去了很多地方,現代社會以經濟為主,那裡窮那裡富,不一定那裡人就有問題。反而越窮的地方人越淳樸。農業大市和工業大市沒法比。你工業再強戰爭來了也可能餓死!那些愛地域黑自我澎漲的**們,祝你們早點**!


M限冊


我國地域遼闊,不同的地域產生了不同的方言。就算同一地域,方言也有細微的差別。這些方言承載了當地的歷史文化以及人文情感,是寶貴的社會財富,也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所以應傳承保護。至於好不好聽,只能說美不美家鄉人,親不親,家鄉音。歷來鄉音最親。尤其是久居外地,忽然聽到鄉音,猶如見到自己最親的人,其感覺相信很多人體驗過。至於哪裡的方言好聽,只能說見仁見智。在普通人的認識裡,永遠是家鄉方言最好聽。





俗語與哲理


我是濰坊的,我覺得煙臺人說話最好聽😊尤其是在罵人的時候。


趙忠雲2


山東最好聽的是倪萍學的天氣預報的榮成縣的方言吧!


用戶小崔


我廣東的,沒有山東朋友沒去過山東,只知道山東人一般比較高大壯,所以不知道山東話那裡的好聽。


劉裔準


山東各地都有自己的口音,外省人一聽就知道是山東人,但除了膠東半島,其它地方的話都是接近官話,煙臺話屬於膠遼官話,外省人也都可以聽的懂,唯獨威海話不但外省人聽不懂就是本省的其它地方人也聽不懂,等到時間長一點了就可以聽的懂了,這個時候就發現,山東省各地的方言,還是威海話最好聽,威海市包括威海、文登、乳山及榮成,當地人會聽出一些細微不同。


舒吉爾


我青島人,山東都走遍了。相比而言,煙臺和威海話挺好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