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比南明更耐打?為何南宋能延續150年而南明卻撐不過20年?

靜夜史


同樣的失去半壁江山,對手都是女真人,為何南宋堅持了150多年,南明20來年就被滅了呢?

一,南宋建立只初,政權的合法性是毋庸置疑的,趙構作為徽宗唯一漏網的子嗣,繼承大統,這是南宋軍民都承認的。反觀南明,崇禎子嗣稀少,城破身死後,他剩下的諸如太子朱慈烺都不知所蹤,這就導致南明只能從地方諸王上遴選,導致了各個勢力內鬥不止,又是弘光又是隆武又是邵武……讓南明不能像南宋一樣形成一個有力的團結核心,各個勢力一盤散沙,被清軍各個擊破。


二,明朝亡於內憂外患,宋朝則是亡於外患。南宋,君臣自上而下,只有一個敵人,那就是女真,南宋可以聯合北方的各種反金勢力和義軍。而南明不同,讓自己君王身死的首敵是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與起義軍已經沒有合作餘地。而且南明君臣甚至幻想借清軍平義軍,這就為清軍隊義軍和明軍各個擊破創造了有利條件。


三,金國與清朝,前期對南下進取的目標或者態度不一樣,也可以說漢化程度不一樣。宋時金人,前期往往都是以掠奪為目的,都是南下殺伐一番就北返,當年“搜山檢海”抓趙構,失敗後還是北返了,可以說金人對經營天下沒有多大的興趣和覺悟。反觀清朝,入關後即遷都到北京,就證明它有吞併和經營天下的野心,入關前就對中元統治那套學得很用心了。金國和清朝對南方的態度,決定了南宋和南明的命運。


四,南宋時有賴於“重文輕武”的國策,基本上扼殺了軍閥割據的溫床,得益於趙構的手腕,南宋軍政大權基本上是在他手裡(苗劉兵變就是個意外哈),武將諸如韓世忠之流都是服服帖帖的,牛掰的岳飛還不是被一個“莫須有”罪名說殺就殺了。反觀南明,左良玉等軍閥飛揚跋扈,甚至有割據自立之心,自私自利,已經嚴重阻礙南明的軍事部署和軍政大權,南明就沒有一個軍政統一的大環境。

五,北宋在都城被破時,北方尚有精銳的西軍,這是一支長期與西夏征戰中磨練出來的隊伍,西軍在金人南侵的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牽制了金人的步伐,北方的各路義軍也發揮了這個作用,他們都為南方贏得喘息機會貢獻了自己的力量。西軍後來雖然消失了,但也給金人造成了不小的損失,西軍剩下的將領和兵馬陸陸續續加入了岳飛韓世忠等人隊伍,充實了南方抵抗力量。而,南明則不同,北方最後的精銳之師隨著吳三桂投降了清朝,各路義軍又都是仇敵,南明在北方沒有自己的牽制力量。



六,南宋和南明在大政方針上高下立見。南宋知道在河南河北到處聯絡收編抗金力量,騷擾金國腹地,還知道主動出擊,派岳飛收復襄陽,以成側後威脅金軍之勢。反觀南明,在李自成與清軍激戰之時,若能遣軍向河南山東一帶運動,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史可法就曾上書弘光出擊,無奈南明懼怕清軍而且又不願放棄對義軍成見,所以坐視義軍滅亡(坐視李自成滅亡沒話說,但是也該有所行動,而不是坐以待斃)。清軍把北方收拾妥當後,回過頭啦,果然把南明收拾了。



七,北宋亡時,民心尚在,所以軍民同心,同仇敵愾。哪怕是南宋亡後,想崖山之敗,雖國滅,但君臣軍民依然能慷慨悲歌集體殉國。反光明朝,民心早已失去大半,臣民叛降者不計其數,而慷慨殉國者與宋比,相差甚遠,這就足見明朝早已失去民心。

(手打,累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