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第一名將狄青是怎麼被排擠出政治中心的?

微影悼紅


首先狄青被排擠首先是體制造成的。北宋重文輕武的體制容不得狄青這樣的武將進入權力中心。

宋太祖黃袍加身之後,為了防止武將效法自己,採取了“興文教、抑武事”的策略,對武將各種抑制防範,權力中心都是有文官執掌,出現“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

所以國家體制上抑制武將,社會輿論上也輕視武將,這是歷史大環境造成了狄青的悲劇。

其次是文官集團的打壓。

國家體制抑制武將,所以當狄青官至樞密使走進權力中心時,文官尤其是諫官無時無刻不提醒宋仁宗防微杜漸。

樞密使一職在北宋也轉為文官擔任,狄青官職樞密使,打破了文官的壟斷,動了文官的蛋糕,自然引起文官們的不滿。

於是有人就利用國家對武將的一貫抑制政策,抬出祖制故事要求仁宗慎用狄青,甚至不惜捏造一些“青家狗生角,且數有光怪”的事件,請求將狄青調離京師。

這樣的文官應該分兩種,有人是懷疑,有人是嫉妒。懷疑者想讓狄青遠離京師防止陳橋兵變故事發生,以保全狄青的名節。嫉妒者估計就是有意打擊,見不得一個武人與自己並立朝堂甚至是位列自己之上。不過這種打擊是利用朝廷既定政策打壓,讓人無可指責。

面對諫官的不斷上奏,宋仁宗始終沒有同意。不過後來幾個重量級的大臣出面,如歐陽修,他還是以武將掌權有“未萌之患”勸說病中的宋仁宗,最終無奈宋仁宗將狄青調離樞密院。

最後是狄青個人政治智慧有缺失。

狄青出身貧寒,從一個普通士卒官至樞密使,絕對是個勵志的典範。但是也許是出身行伍的原因,他只知道忠心,缺乏明哲保身的智慧。

這和武人這個職業有關,性格直爽,行事直接,對於一些行為可能帶來的不好影響不加註意。比如狄青“每出,士卒輒指目以相矜誇”,一方面固然是士兵愛戴敬仰他,另一方面是狄青不知道刻意約束自己約束士兵。可能在狄青看來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受到士兵愛戴的武將正是朝廷時刻防範的。

如果狄青能有些政治智慧,知道明哲保身,知道自汙,知道自我保全可能就不會鬱鬱而終了。

總的來說,北宋重文輕武的政策讓狄青這樣的武將難以受到重用和該有的尊敬,這是狄青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哀。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學識有限難免不足,歡迎各位批評指正。


微史春秋


狄青乃北宋第一名將,他出生貧寒,經略判官尹洙發現他很有才能,把他推薦給經略使韓琦和范仲淹,並大獲賞識,范仲淹教他《左氏春秋》,於是狄青變得能武能文,有勇有謀。


狄青是以戰功而步步升遷的,寶元初期,狄青平定西夏李元昊叛亂,升為樞密副使。皇祐五年(1053年)夜襲崑崙關大獲全勝,平定南方儂智高的反叛,仁宗大悅,升其為樞密使。

重文輕武為宋朝國策,狄青乃一員武將,位高權重自然受到猜忌,諫官屢次向仁宗建議將狄青貶出京師,皆被仁宗拒絕,應該說仁宗是個非常開明的皇帝。


那後來狄青為什麼會被排擠出政治中心呢?主要是 他做了件傻事。1056年, 京師發大水,狄青為避水竟把家搬到相國寺居住,這可是大不敬了,要知道,相國寺乃神聖之地,這下授人以權柄,仁宗也只好將他貶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離京出判陳州,次年生瘡抑鬱而死。仁宗追贈其為中書令,諡號“武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