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唐伯虎為什麼會捲入弘治會試洩題案?

解讀歷史人物


這個世界上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

唐伯虎捲入弘治會試洩題案,表面看起來,唐伯虎實在太冤枉了。一個學渣作弊,硬是把一個學霸活生生拖下水了。而且不單單毀了一個學霸,還毀了大明的另一顆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程敏政。

這件事情當然沒有表面那麼簡單。要說在整個事件中,誰最虧?程敏政其實可能比唐伯虎更虧得慌。

要知道程敏政那才是真正的科大少年班的牛人啊,13歲就被欽點進入翰林院;19歲就中了順天府鄉試頭名頭甲;23歲就考中成化2年的1甲2名進士。44歲,遷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講學士。按說這就是未來內閣首輔的候選人啊。但是到了弘治年間,程敏政的仕途雖然也一直走上坡路,但實際上並不順利。

弘治元年就當頭一棒,湯燕剛保舉程敏政“進賢”,結果就被王篙等人給參了。結果是相當可怕的,程敏政直接捲鋪蓋回家了,回家了……但是時隔5年,在一幫好基友郎中陸容、給事中楊廉、進士夏超、錦衣千戶葉通的“申訴”下,程敏政又被起復了。而且逐漸又開始官運亨通了,弘治11年,又被提拔禮部右侍郎,任《大明會典》副總裁,專門負責內閣的各類官方文書。

所以從程敏政的履歷,大家應該可以看出,程敏政本身就是一個身在旋渦之中的人,朝局之中,波濤洶湧。

弘治12年春天,和大明鼎鼎的另一個科大少年班的牛人李東陽一起負責主考禮部會試。旋即便發生了著名的“弘治會試洩題案”。

其實彈劾程敏政賣題給唐寅和徐經的給事中華昶(就是唐伯虎點秋香裡的華太師)有沒有實錘呢?並沒有!徐經有沒有買到題呢?按道理學渣有錢,應該是買到的,但是是不是真的買的程敏政的門人的呢?未必!這個事情的複雜程度超乎想象。但是從結果推導回來,背後邏輯異常清晰。

因為這是一個巨大的陰謀,唐伯虎只不過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而已。他並不是這件事情的主角,戲份甚至不如徐經。

事實上,同年正月,內閣的李東陽和劉健就被人參過“杜絕言路,嫉賢妒能”。3月份就出現了給事中華昶彈劾程敏政的事情。那麼華昶的背後究竟站著誰?可能未必真的就是那幫言官集團!

李東陽在弘治14年到弘治18年就一直玩上書要求退休的把戲,然後不斷被弘治駁回。李東陽是真的也被言官們逼得不願當著首輔嗎?

但是這個案子的處理結果非常有意思,弘治讓李東陽來查辦這個事情,結果就是,徐經、唐寅都被踢出局,而且剝奪了他們科舉考試的權力。並且將程敏政、華昶、徐經、唐寅全部下獄。這是三個神操作啊!從這點就可以看出來,這不只是李東陽怕言官集團的瘋狂輿論吧。

判決下了,但是奇怪的事情就是案情竟然沒有最終清晰起來,反而越來越糊塗了。更關鍵的是程敏政盡然在監獄裡長了個大毒瘡,弘治皇帝派人送藥慰問了一下,結果程敏政竟然死了,死了……所以炒米有理由相信,這是一場政治陰謀。

但是為什麼偏偏是唐伯虎捲入這個事件呢?

唐伯虎有很明顯的性格缺陷。這種缺陷卻不獨獨是唐伯虎一個人的,他體現在很多文人身上。格狂傲又識人不明,釀成一生悲劇。唐伯虎出名太早,性格狂傲,容易受人嫉妒;平時不修邊幅,不注重身邊的細節,容易得罪身邊的人,遭人記恨;識人不明,好好的學霸跟學渣做朋友,結果留人口實。

其實唐伯虎這次遭遇,其實是好事。因為就他這種性格,實在也不適合官場。他進入官場之後程敏政就是例子,下場只會比程敏政更慘。所以到了後來“寧王之亂的時候,他只能裝瘋賣傻,逃出生天,但是看穿世事,追求精神自由去了!



炒米視角


唐寅,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歷史上的唐伯虎才華出眾,有理想抱負,是位天才的畫家,他文學上亦富有成就。

16歲秀才考試得第一名,轟動了整個蘇州城,二十九歲到南京參加鄉試,又中第一名解元。正當他躊躇滿志,第二年赴京會試時,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交惡運。

後來,他結識了江陰鉅富徐經,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徐霞客的曾祖父。徐經暗中賄賂了主考官的家童,事先得到了試題,因此試卷答的非常好。而當時的主考官程敏政試題出的非常冷僻,很多人答的都不好,唯有唐伯虎和徐經兩份卷子答的好。程敏政早就知道唐伯虎的才華,便高興的對人說:“這一定是唐寅的卷子”。

結果就這麼一句話,就被人抓住了把柄,就有人向皇上報告說這次的考試有假,唐伯虎和徐經事先賄賂考官得到了考題。皇帝震怒,將唐伯虎、徐經和程敏政押入大牢。

唐寅詩文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採用口語,意境清新,對人生、社會常常懷著傲岸不平之氣。唐寅詩風相當特別,據說他早年曾下苦工鑽研過《昭明文選》,除詩文外,唐寅也嘗作曲,多采用民歌形式,因此,他有多方面深厚的文學藝術修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