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母親固執的習慣?

真的漢子2018



如何改變母親固執的習慣?


其實現在我的母親不在人世了。我只能簡單說說我和子女之間的不同習慣吧。


一種就是作息時間,我一般晚上九點左右就睡了,早上五點左右就會起床,因為這是一個習慣,早上到了點怎麼也睡不著了。可子女的作息時間卻是他們睡得晚,早上起得晚,他們晚上有時會和朋友或同事去外面,他們喜歡玩手機,這樣一來晚上睡覺晚,多數睡覺時間都是晚上十一點過後,而早上卻在八點過後才起床,(他們九點上班)起床後簡單梳洗後忙於上班去了,有時不吃早飯,即使有時吃早餐也就在路上順便買點吃。如果子女想改變我的習慣是不可能的,還有一次我和孩子去市裡逛商場,我們在一個商場逛了想換個商場,可去另個商場有公交車挺方便,可去的路程只有兩站遠,子女想坐公交車去(他們怕累就想坐車去),可我執意不坐公交車,怕花錢,覺得不遠走路去就行,可子女見我不妥協也只好隨了我,我們走路去的。我給她們解釋說省下這幾塊錢自己買點吃的,可到了吃飯時,我又是挑稍微便宜的吃,子女這時又說話了,既然出來逛街應該買點好的吃,他們掙錢了想盡點孝心……我順從了子女。



這次女兒休假想帶我出去旅遊一下,(去之前我們不是在同一個地方,而要去的是同一個地方,所以我們要去的這個地方路線不同。),我答應了,女兒想給我買飛機票,我明白飛機票價貴我捨不得,只好騙女兒說自己膽子太小了不敢坐飛機;反過來女兒想給買臥鋪車票,可又不同意,如果你買了臥鋪票,我就不去了,一般臥鋪車票比硬座要貴一半,我怕貴(車票)強力要求不讓女兒買臥鋪車票,我和女兒解釋只要是有座位就行,(硬座)省下來的錢自己在車上買吃的,可我自己在去時還是根本捨不得去花錢,我和子女在消費觀念上存在不同,子女想改變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子女們不要總想著改變母親固執的習慣,畢竟人與人之間各有各的生活習慣,該遷就就適當去遷就吧。


母親住農村,家裡堆滿垃圾,可以去說服母親,讓母親把東西歸類,實在沒用的還是買了破爛,勸說母親,.父母他們可能一直是節省過日子,總覺得有些東西丟掉會可惜。關鍵靠子女去給母親講道理、勸解……


家人平安147354958



先說說我的觀點,這房子是很漂亮,如長期無人居住,門窗緊鎖,潮溼也會讓房子出現問題,有老人居住,開窗通風,在通通煙火,對房屋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了。

再根據你的描述,我斷定平常家裡只有老人了,她們對這樣邋遢的生活早已習以為常了,偶爾你們年輕人回來,說幾句肯定也不起作用,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那就不要式圖改變母親了,從我作起!

1,把舊鞋刷乾淨,晾乾,放入鞋櫃;把舊衣服洗乾淨,晾乾疊好,放入衣櫃。把爛木頭和確實沒用的瓶瓶罐罐清理出去。

2,在自己家院子裡,搭建兩間庫房,放農具和雜物用。在給雞鴨搭個窩,然後把它們統統請出去,各居其位,也就整齊了。

父母勤儉慣了,不管有用無用的東西都不捨得扔掉,這種行為也不要指責。何況歲數大了,腿腳也不利索了,外邊還得種地,家裡雞鴨貓狗也要吃,活兒不少,理解她們吧!


以後你們回來,家可能還會髒、亂,那就放下行囊,自己在打掃,讓父母因有你們而驕傲和自豪吧!


在平58756130640


母親的性格是本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脾氣,老人勤儉持家習慣了。那個年代的人沒吃沒穿,餓怕了,窮怕了,有句古話,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過三年。老人過著這些曰子不容易啊,一般都是5零後的人,6零後的人好一點,老人只要能換成錢💰的東西都會收集起來。



我們的母親是苦過來的,撿一點瓶瓶罐罐,撿點破爛,極少成多,能換點鹽錢,補貼家用,老人有勤儉節約習慣了,讓他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吧!



老人勤儉習慣,也把我們帶回小時候的回憶,那個時候集體活,常吃紅薯,玉米,土豆,有些家窮的連這些都沒得吃,穿的衣服補了有補,連換洗的衣服都沒有。吃了上頓沒下頓。你們說,老人過的什麼日子,那些破舊的東西和衣服,怎麼捨得扔掉呢?



家裡亂了髒了,能理解母親的心情,在農村習慣了,是不易改變,自己回家,收拾收拾,分類分區放。說不定,父母看到你放的整齊,下次她也會同樣放好。

願朋友們常回家看看。

祝父母晚年愉快。幸福美滿。


小公主的玫瑰


老一輩的人都經過窮苦的歲月,沒有我們現代年輕人過得有滋有味,基本都吃一頓餓一頓的,所以他們習慣了節儉,也許現在給他們50塊錢一個月內都花不完,因為捨不得花,看到路邊的瓶瓶罐罐都會收回家等多了拿去賣,現在很多的兒女都出門打工,很少回家,而且不打錢回家給父母,因為老人沒有經濟收入,加上老人都有一顆慈悲的心,為了不給年輕人增加負擔,寧願撿垃圾為生也不會向子女伸手要錢,可憐天下父母心呀,我們如果想改變老人,其實很簡單。


陪伴是最好的方

其實老人最需要的是子女的陪伴,年輕人為了理想,總是出門在外,一年也回不了幾次家,每次父母打電話問候,總是一句現在有點忙,一會打回去給你,可是老人等待了一晚上,也沒有等到電話,子女對他們的不關心,為了生活他們只能收集破爛維持生活,現在的打工一族總是想到外面的工資高,卻沒有想到過家裡的父母,對於我來說寧願家裡拿4000元,也不願意在外面拿6000,在家附近工作可以照顧家,照顧老人,有空就收收家裡,然後告訴父母,別收這麼多東西在家裡,我養得起你們!


心裡問題

子女和老人缺乏溝通,讓老人感覺到孤單,他們的步伐無法跟著現在的時代走,那一代的人從小就吃苦,勤勞節儉是他們的本色,人老了,活一天算一天,時間來去匆匆轉眼就過去,我們儘量把他們的瓶瓶罐罐變現,然後告訴他們別再收集,多給他們安排戶外的活動,讓他們多跟別的老人在一起打打牌聊聊天,他們就不會那麼寂寞了。


撿破爛並不丟人

丟人的是子女不去關心父母,別總是想著去改變他們,多點包容的心,別去責備,沒有他們的節儉,就沒有今天的我們,如果我們日子過得好了,就要好好的孝敬父母,只要讓他們感覺到生活富裕了,就會改變掉他們的固執和習慣,多給老人買衣服,給他們零花錢,有空多帶他們到處旅遊,心態自然好了,有時候老人是因為閒得無聊才會撿破爛,單身的朋友抓緊結婚生子,讓他們幫忙帶孫孫,有一個陪伴他們的人,就不會那麼孤單了!


天天生活小視頻


這不是習慣,這是屬於經歷過物資匱乏那一年代人的記憶驅使下的本能。

不安全感也好,記憶本能也罷,或者謂之傳統美德。



我的外婆當年就跟你母親一樣。 她差不多每天去拾荒,拾來的東西大多也不是用來賣,她會加以改造和利用。 如礦泉水瓶,她會洗乾淨在蓋子上用釘子打個孔,用來放醬油,料酒等調料,或者用來當灑水壺,或者用來燒火。一時用不上,就屯積著,越放越多,諸如此類。她甚至能把碗麵的紙碗拿來一再重複利用當碗用。

不衛生,會生病,會發臭,影響不好,外人會說。家人沒少以類似的話勸她,但她答應得很好,路上看到了,還是會撿回來。 你要是扔掉這些,她會心疼半天,唸叨。

是啊,這是她的“寶貝”啊,你看不上,可是她“老”了以後,沒有工作,沒有收入,這是為這個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能體現自己價值的地方。

“她”所能做的,“你們”總是看不上…… 遺憾的是,這個“她”和“你們”總在這樣一代代的延續,這樣的“看不上”和“排斥”總會在不經意間發生。

外婆已經走了,她撿回來的東西,也早被清理走了。

而當年會說外婆撿垃圾的父母總是不捨得把剩菜倒掉,甚至,留上四五天還在“吃”,而我每每會因為這個與父親發生爭論。

等到我老的時候,女兒可能會因為我一件衣服穿五六年或一個手機用三四年所存在的安全隱患而批評我吧。


蔡員外1979


這種情況的老人不在少數,在我身邊就有好多這樣的。說真心話,也都想了很多的辦法去解決,但是效果都很不明顯。對於這樣的老人,只有三個辦法:

一是轉移注意力

這裡所說的轉移注意辦,是給老人找事兒做。老人會撿破爛,主要是當年時代原因造成的。沒有什麼文化,生活相對困難,對所有能夠賣錢,能夠節省的東西,都會感興趣。你可以試著給老人找個工作,或是安排老人的日常工作,讓他沒有時間再去檢東西。比如說讓老人照顧孩子,或是讓老人做家務等等。只要讓他在白天有事情做,沒有空餘時間,這就會好很多。

二是找“組織”幫忙

你可以找社區居委會或物業幫忙找老人談一談,有些時候自己的親人說話不一定管用,但讓外人來說的時候,老人或許就會有所改變。可以讓居委會和物業講清利害,當然也可以加上管理語氣。讓老人自我控制或是“害怕”。

三是適應

如果說你改變不了老人,那麼只能適應。這種情況,你最好的辦法就是給老人拾取的物品,安排定期的收夠,讓收夠者定期上門收夠,不讓物品堆積起來。同時,讓收夠者與老人說明,什麼東西是不收的,什麼東西是值錢的。這樣會控制老人拾取的種類,不至於剩菜、剩飯都拾取回來。

唉。這樣的老人遇上了,只能說你們的確很不容易,但是遇上了也真的沒有辦法。只能盡力想辦法去解決。解決不了,就只能學會適應,氣解決不了問題。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吧。


問心809


如何改變母親固執的習慣,這不太容易。一輩子養成的觀念,一定會和我們有代溝。與其一定要改變,不如幫她調整:

一,幫她將物品分區,指定地點存放。你可以將你母親的破舊物品分類,開闢一個適合的區域存放,搭上架子,如同小型庫房,分類分區放置,如瓶瓶罐罐一類,舊衣服一類,農具一類,太破爛的,說服她扔掉。

這樣,老母親再有東西就會主動去指定地方堆放,不會弄得家中到處都是了。

二、帶你母親售賣舊物。既然她捨不得扔就告訴她舊物能換錢,把這些舊物拿到市集上,最便宜的價錢處理掉,換了錢,老母親自然願意,如果市集賣不掉,就賣廢品,想法都換成錢,家中就清靜了。

三、你母親把雞鴨養在一樓,是擔心雞鴨取暖和安全,那就幫她用塑料蓋一個簡易雞鴨舍,把雞鴨遷進去,解決了你母親擔心的問題,她當然願意;

四、把舊物放置到指定存放點,雞鴨養在專門的禽舍中,房子騰空後,你立即收拾裝修房子,讓房間整潔明亮。人們都有種心理,如果這個地方亂,那就亂放亂丟不在意,如果在一個特別乾淨的地方,人們會小心不去弄亂環境,所以,如

果你把房子收拾得特別乾淨,你母親也會小心保持不會再亂放東西了。

一輩子的習慣難以更改,但幫她調整,就可以解決問題,前題是你得動手,不能光抱怨


樹姐帶你去旅行


我覺得這個很難改變。我們改變不了任何人,何況是自己的母親。一直以來,母親都是指點我們生活的人。現在反過來去指點她,哪怕是善意的,她也很難接受。



父母那一代人有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幾十年了,怎能輕易改變。就象我父母,從困難年代過來的,就認為吃肉是對身體好的。於是,我每次回去都準備各種肉。我怎麼辦,難道還和他們去講肉吃多了不好?我不能說,說了也沒用,只能想著他們是疼愛我,然後儘可能多吃,他們就高興了。



問題裡說的那種情況確實更讓人無法接受,如果想改變,可以讓母親換個生活環境會好些。如果不能,勸說也無效,只能隨她的意了。反正是不住在一起,她喜歡怎麼弄就怎弄,就當是盡孝了。孝順二字,不僅是孝,還有順。順著父母的心意,只要他們高興就好。


紅茶絲語


就比如說我的母親就跟題主提的問題一樣,家裡到處都是一些舊東西捨不得丟掉,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你把自己的東西收拾好了,那些變化媽媽會看在眼裡。然後再插手家務整理她就不會太抗拒。

2.從陽臺或者洗手間這些東西不多好整理的地方開始,因為廚房客廳餐廳簡直是大頭,東西太多一天都收拾不完。依然按照物品類別來整理,並且把物體豎著排列,方便隨時拿取的話,以後在也不用打掃同樣的地方了。

3.當你的父母感受到這種方便又幹淨的氛圍之後,你就可以按照這個標準,把櫃子深處擠壓的所有東西都拿出來,攤開,問父母是不是還喜歡是不是還用得上,答案是否的話,果斷的扔吧。

4.大部分雜物都扔掉了,你的家也乾淨了,然後父母在你收拾的時候看到那麼多的東西大概也不會隨便囤一堆沒用的東西了,

所以,自己要先做個好榜樣,母親看到了自然也會跟著做,如何自己都是懶貨什麼東西都隨手一扔就別慣家裡到處是垃圾。



快樂寶貝衣櫥


從以上情況看,你母親已上了一定的年紀還能自食其力,還能養雞養鴨,這是難能可貴的,至少來說是一個勤儉持家的母親。我覺得要改變母親固執的習慣,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態度,看到髒亂的情況,自己和母親一起收拾,做一個示範,以後就按這個模式規範放置;第二、如果不希望母親養殖動物,就跟她說明養動物的壞處,打消她養殖的念頭;三、每月付給她足夠的生活費或者把她接到自己身邊生活,這樣就肯定乾淨了;四、就是要進行換位思考,多想想她的好處,多跟她談談你遇到的事,多幫助她做做家務,少擺點架子,我們常說做人要孝順,那肯定一個是指孝敬,另一個就是順從,都是一家人,應該心平氣和,學會慢慢的改變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