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人進門脫鞋,現在還是這樣?

sjfsong


作者小火星,常年居住在日本的好友。編輯米叔,資深媒體人,旅美學者,在美日歐生活多年,自媒體“這才是美國”“這才是日本”“這才是歐美”的創辦者


大家都知道榻榻米是日本的文化之一,同樣的,進門脫鞋也是日本文化之一,看過日劇的大概就會知道一個畫面,就是老公下班以後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在玄關脫鞋,日本去一些餐廳吃飯的額時候也會在玄關脫鞋。那麼為什麼他們會有這樣一種習慣呢?


首先可以從日本關於脫鞋子的歷史來看和日本人的生活習慣來看。有人認為,日本從彌生時代開始就有了脫掉鞋子等物品的習慣,雖然並沒有實際的史料記載過這一觀點,但是有此觀點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日本的榻榻米文化。因此,日本人為什麼喜歡脫鞋子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日本人的生活中的榻榻米了。日本有坐在榻榻米上學習、工作吃飯以及睡覺的習慣,因此,日本人認為穿著鞋子到房裡去是非常不衛生的,因此去到別人的家裡或者一些餐館等地方,把鞋子脫掉也被視為是一種禮貌的表現。

其次就是日本氣候的原因。日本天氣比較高溫和高溼,日本人在家裡脫鞋子是為了防止腳的溼氣過重而導致皮膚病,因此他們大多數習慣回家以後把鞋子脫掉。也因為天氣溼熱的原因,日本的房子建造的時候並不會直接貼著地面,而是會比地面稍微高出一點點,因此,日本的房子基本上都會一個玄關,打開門以後並不就是房間的樣子,而是有一個臺階,如果去別人家拜訪嗎,則需要在玄關處脫掉鞋子換上主人準備的鞋子才可以進去呢。日本家庭的玄關是一個家的門面,一般都會把玄關收拾乾淨和裝飾得很漂亮。

日本人喜歡脫鞋子,也算是一種節省,主要是節省了家裡的衛生方面的支出,除此之外還可以避免將外面的細菌帶入到屋內。


這才是美國


日本人進門脫鞋,乃是自古以來的習俗,至於為什麼,首先與他們古代住居環境的變遷和氣候環境有關。我們知道,從繩文時代至奈良時代,在這漫長的歲月裡,日本人幾乎都是住在半地下的豎穴式住宅裡的,換言之,也就和地洞差不多。雖然在彌生時代出現了立柱式的高床式建築(指建在地面上由木柱支撐起來的懸空式建築物),但那主要是用來做神殿和倉庫的。所以,可以說,直到奈良時代為止,日本人還是沒有進門脫鞋習慣的,進門兒直接就下洞了。


不過,到了平安時代,日本人突然腦筋搭對弦了,認識到了本來是搭建在地上的懸空高床式倉庫通風條件比地下好了不知幾多,適宜人居,於是,開始逐漸走出地洞移居到了地上的倉庫里居住。地上的懸空高床式倉庫本來就是因為通風好易於保存物質所建的,這樣,倉庫門就和地面有了高低差別,而日本又屬於多雨地帶,他們當時穿的“草履”經常拖泥帶土,如此,人在進倉庫時就自然而然形成了脫鞋的習慣,尤其是倉庫改為住居後,就更不能穿著沾滿泥土的草鞋直接進屋了。所以說,日本人脫鞋進屋的習俗最初就應該是因氣候和住居環境改變而形成的。


其次,日本人進屋脫鞋還與他們的神道信仰有關。前面說了,大約在彌生時代日本人就開始造神殿祭神了,神嘛!自然是高高在上的,所以,最初的神殿也是採取的懸空高床式建築,神壇則是供在“座敷”(鋪有草蓆的房間)的上方。這樣,進殿時因殿門與地面有高低之差,本來就要脫鞋的,而殿內又是鋪有草蓆子的,所以脫鞋登殿拜神也就成為了自然之舉。發展到後來,神道的拜神儀式對脫鞋的講究更多了。比如,因背對著神脫鞋也就是把屁股對著神,乃大不敬,而正面對著神脫鞋,則需用手把鞋尖向外擺正,用將要在拜神時使用的雙手拿髒鞋子,同樣涉嫌瀆神,左右未難之下,日本人只好研究出了一種叫“
淺沓”祭神專用鞋,神職人員或欲上殿拜神的香客在登殿前換上“淺沓”,據說神就會美滋滋的享受拜祭了。明顯的,這種宗教信仰的虔誠也對日本人養成脫鞋進屋的習慣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第三,因日本人從半地下式房屋搬到高床式地面上的住屋,是直接睡在“床”上的,只不過那時的“床”就是指在地面的木板上鋪一層草蓆子而已,睡覺時鋪開,起床時捲起放在屋角。也就是說,日本人最初從地下搬到地上,即使沒有屋門和地面的高低差這個需脫鞋的原因,他們也是不可能穿著“草履”直接進屋的,那就等於是穿著沾滿泥土的髒鞋直接上床的概念了。


至於榻榻米,則是平安時代才開始有的,有了榻榻米後,和式房屋就已經基本成型了,內外有別,更不可能穿著鞋子直接登堂入室進入需天天打掃衛生的榻榻米房間了。而這一習俗發展至今,更加與時俱進了,一方面是為了防止腳有異味,另一方面也是防止榻榻米上如果有細菌會被感染,當然還有尊重主人的因素在內。現在在一般的日本人家庭,客人裸足或者穿著絲襪直接進入主人客房的事兒已經幾乎沒有了。所以,我們如果有機會去日本人家做客,裸足或者穿絲襪的人一定要備一雙普通襪子在玄關換上方可進入主人家的客廳。


最後一點,日本人的“脫鞋處”發展至今,早已形成了一種叫做“玄關”的象徵著內外之別的專門的區域,而且這個區域在今天還已經成為了日本人家的“臉面”,日本人不僅在玄關脫鞋進屋,還在玄關會客、收發東西等。所以,實際上玄關這塊區域也可以說就是日本人見客的第一場所,也是外人對一個日本家庭產生第一印象的地方,因此,現在的日本人家都會花心思裝飾這塊小小的但卻又很重要的地方,比如在鞋櫃上面擺上插花、盆景或者應季的鮮花及一些賞心悅目的小擺設等,牆壁上掛一幅油墨畫或者山水畫,地面上擺放一塊精緻的小地毯等等。力圖營造出一個讓主賓看上去都會感到很舒服的優雅環境,而不是臭鞋一堆的需捂鼻子方可入的“脫鞋處”。



萬景路看日本


在歐美等國,在他人面前脫鞋是一種粗俗無禮的行為,常被視為沒有教養。而在東南亞許多國家,例如日本、中國、韓國等,入室脫鞋已經是不成文的規定和約定俗成的文化。然而,在東南亞許多國家,這種習慣也基本只侷限於進入居民住宅時,在公共場所,卻很少需要脫鞋進入。

和其他國家不同,日本擁有獨具特色的公共場所入室也要脫鞋的文化。民宅自然不例外,進入許多公共場所的時候,也會有 “土足禁止”(即禁止穿室外鞋子進入)的明確指示,有時進入不同的房間還需要換不同的鞋(例如廁所)。常見需要脫鞋的公共場所例如:居酒屋,神社寺廟,傳統日料餐廳,茶道場所,溫泉及澡堂,健身房,醫院,中小學校等等。

日本某寺院門口

為何日本會產生公共場所還需要脫鞋入室的習慣呢?

與其說這是一種習慣,不如說這已經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且是一種和當地的自然及人文環境息息相關的文化。

首先,這和日本的氣候環境有不可割裂的聯繫。日本因四面環海,屬於高溫高溼,雨水多的海洋性氣候。古代日本沒有瀝青馬路,穿著鞋子走在土路上,常常鞋底滿是泥濘。為了保持室內衛生,慢慢就有了入室脫鞋之習慣。不論是家裡還是居酒屋等傳統餐廳,以及神社寺廟,都需要保持潔淨也就不足為奇了。

水戶弘道館

其次,這和日本的建築文化有關。由於地震多發,木結構的建築因為良好的減震功能在日本已歷史悠久。木地板容易劃傷,也容易受潮,脫鞋能更好地保護地板。加上日本國土面積狹小,建築內的面積很小,為了充分利用空間,席地而坐的習慣在居酒屋等餐館由來已久。日本的地板稱作 “床”,可見 “以地為床” 是一種常態。如今日本的很多居酒屋,依然保留了跪坐或席地的習慣,脫鞋漸成風俗。

單位附近的公園,賞花季節大家都是席地而坐

再次,這也日本文化中的 “內外有別” 的觀念淵源頗深。日本文化強調,家人和朋友是 “內”,和自己關係保持一定距離者為 “外”。是否脫鞋則是在空間上和心理上區分內外的一種表現。要脫鞋的地方,是內,可穿鞋行動的地方是外。居酒屋等餐飲場所,是日本人少有的可以大聲說笑、盡情放鬆吃喝娛樂的地方。客人都脫鞋,也營造了一種 “在這個空間內大家是一家人,是朋友關係” 的輕鬆愉快的氛圍吧!

東京市谷車站前的居酒屋

最後,這也是日本歷來倡導的人人平等觀念的體現。在學校,居酒屋,醫院等場所,大家換上一樣的拖鞋,是一種平等和無差別對待的體現。試想一下,和上司一起去居酒屋飲酒放鬆,這樣一種平等和無身份懸殊的感覺是不是更有助於放鬆壓力呢?

初次來日本旅行的朋友,對公共場所脫鞋的文化不瞭解的話,常常引起尷尬,甚至被視為失禮。如何區分是否需要脫鞋呢?

實際上,時刻牢記 “入室就要脫鞋” 的原則總是不會錯的。另外,在某些場所,觀察地面臺階是否有高低差也是個重要方法,凡是有高低差的地方,一般是需要脫鞋的。也可觀察牆面指示牌,如果寫有 “土足禁止” 那就千萬不要穿鞋進入哦!在見到備有更換用的拖鞋鞋架時,自然也就意味著要脫鞋進入。

開學典禮時學生們也是席地而坐在體育館

鑑於脫鞋非常常見,來日本時記得每日穿襪子或者時刻備一雙襪子,也是必須的哦!入鄉隨俗不僅僅是一種禮節,更是對當地人和當地文化尊重的一種表現。如果來日本旅行的話,也請遵守這裡獨特的脫鞋文化吧!


關於日本,我們專業,赴日工作留學,加weixin:monsterxinzi


看日本


要脫鞋,日本人一般居住空間狹小,小小的居室往往需要多用途,可以當客廳,飯廳,臥室,一般高於地面(玄關),最普遍的材質是草編的榻榻米,日本家庭主婦每天都花很多時間跪著用溼布擦乾淨榻榻米,不可能容許任何人穿鞋踩上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