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月13位醫生猝死,為什麼多為麻醉、外科大夫?

潺亭


麻醉醫生和外科醫生是真一對“難兄難弟”

麻醉醫生從早上進入手術室,到晚上七八點下班,都是在手術室中度過。早上上班太陽還沒有出來,下午下班太陽落山,一天見不到陽光,麻醉醫生戲稱自己是在核潛艇上上班。

外科醫生也是一樣,早上上了手術檯,下午收病人,換藥。晚上一個電話,急診手術,呼啦啦就上了手術檯。當然,必然拉著他的難兄難弟——麻醉醫生。

又是一個不眠夜啊

儘管值了一個通宵,但是

第二天,照樣上班。沒辦法啊,你自己的病人總得自己管吧,大家都排隊等著手術呢?

我曾經很旺,旺到什麼程度,兩天五臺手術(有三臺急診手術,一個車禍,兩個腦出血),連續52小時沒有睡覺。等回到家,感覺自己心臟都不能跳了。

相比之下,內科醫生就比較好一些,至少值完班,第二天有補休,可以恢復一下元氣。

而且很多時候為了保持清醒,好多外科醫生都是大煙槍,煙一杆接一杆的燃,極其不利於健康。


人體探索者


醫生猝死,這個沉重的話題上個月曾經回答過,那麼,為什麼猝死的多為麻醉、外科醫生?

醫生猝死,早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2017年,幾乎每個月醫生猝死都有發生,以下是今年的不完全統計數據,

1月9日,石河子市人民醫院一名麻醉科醫生,在值班過程中猝死。

2月10日,河北省某縣醫院年一名僅39歲的醫生“連續24小時上班”發生猝死;

4月16日,南寧市中醫院一名不到30歲的年輕醫生猝死;

6月10日,上虞市人民醫院骨科羅斌主任值完夜班後猝死;

6月28日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麻醉規陪醫生猝死;

7月26日晚,德陽市第二人民醫院一位年僅30歲麻醉醫生值班時猝死。

其中,猝死的麻醉醫生佔了一半。

目前,我國麻醉醫師有8.5萬人,如果按照歐美國家每萬人配備2.4個麻醉醫生的標準,中國應該配備30—50萬名麻醉醫生。數量的嚴重缺乏,導致麻醉醫生連續加班,體力嚴重透支。有資料表明,約三分之一麻醉醫生每天需完成多臺手術,一半以上工作時間大於10小時,一半以上經常失眠,三分之一患有高血壓,胃潰瘍。高風險,大強度,長時間的工作,導致麻醉醫生在所有科室醫生猝死率,最高的職業之一。

麻醉醫生不僅僅要完成整個醫院的手術麻醉,還有值班、教學、ICU,以及每天手術室外的無痛纖支鏡檢查的麻醉,無痛胃鏡檢查的麻醉,加上疼痛門診、各個病房的搶救等等。

繁重的工作量,加上麻醉本身的性質,加重了麻醉醫生的精神負擔。

麻醉狀態下的患者與正常患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狀態,使用了麻醉藥的患者,生理機能總體上處於抑制狀態,幾乎所有的麻醉藥對人體正常的生理機能都有抑制作用,比如,全麻藥使患者意識消失,血壓下降,心率減慢,呼吸抑制,等等,麻醉狀態下的患者生命體徵比正常情況下變化更快,機體的應激反應減弱,所有這一切,都要求麻醉醫生在整個手術過程,必須一刻不停的觀察病人的生命特徵,合理使用不同的麻醉藥,控制好麻醉深度(既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淺),配合外科醫生在臺上的操作,一旦監測指標有任何異常(比如心率慢血壓低血氧低等等,這些指標任何一個異常都可能導致患者致殘甚至死亡),必須第一時間發現並處理。正是因為有麻醉醫生對手術患者時時刻刻的守護,呵護,外科醫生才能夠心無旁騖,一心一意,專心致志的完成手術,而麻醉醫生長期在這種緊張的工作狀態下,精神壓力倍增,體力、腦力、精神多方面的壓力,這些都是導致麻醉醫生猝死率高的重要原因。

下面這張圖,形象說明了麻醉醫生的工作狀態。



外科醫生的猝死發生率也相對較高,也與人員少,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精神壓力大有關。

一名外科醫生平均每天都要做1—3臺手術,有的大手術做十幾小時甚至二十多小時,下面這位醫生,他為了做一臺器官捐獻手術,從早到晚幹了十幾個小時,累的趴在地上,僅僅喝了兩瓶葡萄糖。


這位外科醫生連續手術23小時,從手術檯下來累的直接躺在地上。


就算不做任何事情連續站23個小時,你試試看?何況醫生還要精神高度集中的做手術?

其實,手術連續幾個、十幾個小時,對於很多外科醫生來講是家常便飯,經常都會遇到。

長期的長時間的高強度的體力、腦力勞動,必然會導致醫生們體力透支,健康透支,身心疲憊,一旦超過了極限,猝死的悲劇就會發生。

嗚呼,什麼時候,這樣的悲劇將不再發生!


麻醉超人鋼鐵俠


首先,猝死這個問題,應該來說,在各行各業都有,不僅僅是醫護行業,其他處在一線工作的人群中,也是不少見的。

今天我們主要聊一聊,為什麼在醫生行業中,猝死者的新聞近些年比較多。


臨床一線工作很累,麻醉科,外科,都是屬於經常要處理急診醫療事件的科室,比如突然就有車禍外傷的患者,突然就有燒傷的患者,突然就有闌尾炎、胃穿孔的患者,當遇到這樣子的急診手術的時候,外科醫生要馬上判斷需不需要做手術,該如何做手術,手術的利弊,然後安排好工作,跟家屬進行詳細溝通,簽署相關醫學文書,組織人手進行手術,這種腦力、體力的勞動,是非常消耗心力的,同樣地,麻醉科醫生在接到需要手術的通知單後,立刻根據患者的年齡、體重,疾病特點來決定麻醉方式,然後整個手術過程中要嚴密監視患者的生命體徵,術後還要監測一段時間,對於麻醉科醫生來說,同樣是腦力勞動、體力勞動的雙重考驗。

你見過凌晨2點的城市嗎?

不好意思,作為麻醉科醫生、外科醫生,我們經常看著這座城市,從黑暗中,甦醒,因為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一直在做手術,從天黑,做到天亮。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我們在做一臺闌尾炎手術,大概是十二點接診的患者,然後從準備工作到做完手術大概2-3點,這個時候又接到電話,說急診給我們安排了第二臺手術,胃穿孔手術。。。這個時候,作為一線醫生,你的職責所在,不可能推辭,但是你的心裡跟身體都是崩潰的。

上面,僅僅說的是臨床工作壓力。

下面,再稍微聊聊臨床溝通壓力。



現在的醫患關係緊張,比如術前談話,99.99%的人群會認為,醫生跟我聊這麼多,要麼是在嚇唬我,要麼是在騙我,要麼是在推卸責任。手術做好了應該的,不成功,就要砍要殺。

這種壓力,真的讓臨床醫生很難工作。就這麼說吧,有哪位醫生不希望自己的病人儘快回覆健康呢?但是生病、手術的事情,有誰能給您100%保證呢?這種溝通上的壓力,現在都壓在臨床一線上,實在是心裡的一大負荷。

其他的,關於科研、進修、家庭等方面的壓力,就不一一說了,相信上面提到的兩大種壓力,就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了。

但願我們更多人從醫,更多人瞭解醫學,更多人來緩解臨床工作壓力,或許,這樣子會讓醫療變得更加美好起來。


白衣奶爸


醫生這個職業真的是很忙碌的職業,記得2013年年初,我採訪了上海十大科技英才華山醫院的神經外科的趙曜醫生,他的工作方向是治療腦垂體瘤。他的忙碌程度一般人是無法想象的。採訪那一天他將拿出一個工作表,讓我很震驚,一個下午的工作安排是給一個病人看CT、將一份血標本送到復旦生科院檢測、交黨費、重點病人手術前談話、一個急診手術、接待外賓、買小東西犒勞護士、下班前將研究生撰寫的標書修改一下。而這還不是最忙碌的一個下午。工作十多年來,趙曜醫生沒有請過一天的假。白天做醫生,晚上做科研,每天晚上都是1點睡覺,早上6點45分起床,但是這部分的休息時間也不是固定的,一旦病人出現緊急徵兆,不管颳風下雨,酷暑嚴寒,趙曜醫生都要飛奔到病房進行緊急處理。工作日平均每天二臺手術,要在手術檯上全神貫注站上5、6個小時。週六週日的時間也常常是在病房查房,和同事開會中度過。有時候大年三十晚上還要出急診。我採訪趙曜醫生的時候,就是覺得他臉色很差,很累。

實際上中國的醫生真的是太累太累了,比如上海很多三甲醫院的醫生,各種疑難雜症、生命垂危的病人從祖國的四面八方過來,尋找他們最後的希望,醫生們都要起早貪黑地診斷和治療。有時候有些病人還不理解他們,對他們橫加指責,甚至一旦沒有治癒就要威脅他們,甚至動粗。休息時間少,工作壓力大是醫生職業的特徵。

所以我平時不管去哪個醫院看病,都是非常尊重醫生的勞動,沒有他們,我們的身體健康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科壇春秋精選


我來跟大家說一說,一個婦產科醫生的工作日常。

早上6點半起床,爭取在7點半趕到科室,八點之前瞭解病人的情況,八點準時交班,九點前最遲九點半前完成查房。

九點半開始,在手術室不見天日的,一臺又一臺手術接著幹。一般的三甲醫院,一個小的外科科室一天有七八臺手術是非常常見的,甚至有時候能多達十幾臺。晚上八九點下班算早的,如果碰上術中突發情況,手術時間還會延長,刷到凌晨也不是沒有的事。

這手術期間,就是麻醉科醫生和外科醫生以及手術室護士並肩作戰,護士情況稍微好點,畢竟是輪班制。麻醉醫生和手術醫生根本沒有替換選擇,一直幹!外科手術是多麼需要精神專注,而且往往是需要站著或者用力,既用腦又傷身。

對了,別忘記醫生,最不喜歡的就是值夜班!婦產科夜班,除了急診病人,還常常會有急診手術。一個晚上不消停是常有的事兒。

醫生常常規勸病人注意休息,可是醫生就是最不能好好休息的……

選了這一行,抱怨並不會有太多的用處,要麼忍,要麼滾,如果選擇忍,還得忍得好,不能耽誤工作,否則和殺人又有何區別。

所以呀,患者朋友們,請你們珍惜還在堅持的醫生,和他們攜手努力抗擊病魔,不要把醫生當作對手或者壞人。

如果能看到患者的微笑,取得患者的理解,工作量雖然還是一樣,當醫生也會快樂很多呢。


婦產科小超人


醫生就是,道理全都懂,但是身不由己的一群人。

大家看新聞上的大夫24小時連軸轉,累癱在地上,在手術室睡著,這些故事讓很多三甲醫院的大夫看來都是日常工作。那為啥不休息?醫生不夠用啊,醫生敬業啊。

題主給的背景資料非常重要,其實已經解釋出猝死的原因了,但是為什麼偏偏是麻醉師和外科大夫一起出事兒呢?因為他們天天在一起工作啊。

大家多見的是電視上外科手術大夫用柳葉刀開膛破肚,而且有一幫護士不停的遞東西擦汗,感覺他們特別辛苦。事實上也的確是這樣,手術操作關乎治療結果,手術大夫肯定是全神貫注。

再看看麻醉師,雖然大家對他們瞭解不多,實際上麻醉師工作的重要性和外科大夫一樣重要,工作強度也很大。

麻醉師在手術前中後都很忙的。手術開始前得把病人麻醉掉,這活兒很複雜,年齡體重,對麻醉劑的反應一大堆事兒呢,並不是把麻醉劑給你自己喝那麼簡單。然後還得讓病人肌肉鬆弛下來,要不手術無法進行。就算是開始手術,麻醉師也不能出去遛彎,要一直守著。

麻醉師管理的是手術中病人的命,盯顯示器,看各項指標,心率、血壓、呼吸什麼的,精神一直很緊張的。然後給病人補液,用各種藥,做各種記錄。手術順利還好點,要是不順利參與搶救,工作壓力和強度直線上升。好不容易把病人送出手術室,還得給病人配鎮痛泵之類的東西。

所以啊,麻醉和外科大夫真的是用自己的命,換更多人的命。


半隻土豆


醫生行業是一個猝死的職業,而這個職業中外科醫生和麻醉醫生有時醫生中最辛苦的。為什麼就他們多發?

一般猝死都是在亞健康狀態下一定誘因引起的,如果既往身體健康,最主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其次是腦血管疾病。

醫生這個行業的辛苦包括工作繁忙,很少有一種職業上班的時候一直忙碌,醫生就是,同時很多時候還得加班,並且一般的時候一週內還會有一到兩個夜班,上的時候基本沒有休息。

同時沒有業餘時間,主要是還要做科研寫文章,特別是在一些教學醫院,上班沒時間做,只有用下班和節假日的時間,科研工作也不輕鬆。

同時醫生有時家庭的頂樑柱,很少有能兼顧的,但依然要傷心。

而麻醉科與外科醫生更是動作強度大,壓力最大和緊張的行業,他們往往一上手術就是十幾個小時,這十幾個小時的過程中精神高度集中,不能有絲毫懈怠,因為是人命關天。

在這種高強度的勞動下,使人往往處於疲勞的亞健康狀態,任何一次高強度的值班或者手術就可能成為壓死大象的的最後一根稻草了。

醫生不易,請尊重和對你周圍的醫生好點,他們也是普通人,也會有病,並且多數時候是用自己的健康換來患者健康的。

“快樂的小大夫”每天為您推送健康醫學知識,分享病例,不要忘記點擊右上角關注呦!


快樂的小大夫


深有體會,我2015年畢業,原來大學就是學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後沒有去考研,而是直接去醫院上班了。幹醫生這行要求注意力集中,而且身體要好,我剛進醫院的時候,院長就把我分在了外科,外科手術多,醫院的外科醫生不夠,到了外科上班,第一件是就是寫病歷,記得有一個星期,我一個人寫了50多份病歷,因為住院患者太多了,我幾乎就是查完房、開完醫囑就寫病歷,每天都寫。病歷寫完後又要跟主任上手術檯,因為當時是在腦外科,有一晚我值夜班,凌晨兩點多把最後一個老年人導完鳥後剛剛躺下準備眯一會,又被護師叫醒說有一個出車禍的病人要安排手術,然後馬上填各種各樣的單子,檢查傷者的生命體徵,然後火急火燎的跟主任去了手術室,給那個病人做了開顱術。車禍的人腦挫裂傷,硬膜下血腫,劃開外皮,裡面的血就不停的往外泳,我當時是在一旁拉鉤,從兩點半做到早上七點左右,最後我縫皮,縫完後把他送到ICU,我脫下手術服立馬到科室給他開醫囑……

整個來說就是累,心累,身體累,下午回家躺床上睡了大概兩個多小時,電話又響,主任說又有什麼手術叫我去,於是穿好衣服趕到醫院,這樣的事幾乎天天都有,所以很多醫生勞累過度,猝死。

最後說一下那個車禍病人,在ICU躺了兩天,很可惜,沒有能救活他,昏迷兩天後還是去世了,家屬痛不欲生,這種事也是經常遇見的,所以生命要珍惜,切不可把生命當兒戲


海之音35


說到外科醫生少的問題,我想發表一下我的看法。由於社會上普遍認為外科醫生有紅包拿,收入很高,所以醫學院的畢業生一般都希望能進入醫院外科工作,但每個醫院的外科醫生編制是有限制的。以我們醫院為例,每年都會招收不少新外科醫生。但其中大多數是畢業後通過各種關係才進入醫院外科的,而這些通過關係進入外科的人往往都是靠“投機取巧”行事的,沒有做一個外科醫生必須具備的超強動手能力,他們也不會好好幹,一般工作1~2年後,就會因為外科醫生的工作又累又髒,工資又沒有想象中哪麼多,病人也絕不可能給剛入職的小醫生送紅包,就又通過關係調走了。他們在外科停留的時間雖短,卻佔用了招收外科醫生時的編制,這樣一來每年只有少量老實肯幹的畢業生進入醫院外科工作。所以外科醫生一直處於缺編狀態。有限的幾個技術好,又肯實幹的外科醫生長期處於高負荷工作狀態。他們出醫療差錯或猝死也就不足為奇了



多招些醫生?你知道培養一個成熟的醫生需要多少年嗎?拿三甲醫院外科醫生來說,五年本科,三年碩士,三年規培,這才剛達到門檻。然後再有個十年臨床經驗,才能主刀一些常規手術,複雜一點的大手術,要熬到副主任以上才能做。一般得二十年時間培養一個成熟的外科醫生。你說多招些醫生,想過培養週期得多久嘛?每個醫院能主刀做一些三級四級手術的醫生就那麼多,都休息不起,甚至病不起,帶病工作是常態。我們也想少收幾個病人,能休息一下。可是,醫院和醫生是沒有權利拒收病人的。賺錢?呵呵,有命賺沒命花的錢你願不願意賺?更何況,根本沒有多少錢賺,三級手術給醫生的手術費一臺是五十塊錢,四級手術是一百塊,還是所有上臺的主刀,助手一起的,不是每人的。你就是一天做十臺手術,才賺幾個錢?至於紅包?你們不知道我們有多珍惜我們身上那身衣服,好不容易花了十幾二十年時間,才有點成就,是你幾百塊錢就想毀了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