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特是畫家成功的一半嗎?

馬松


模特是畫家成功的一半,我覺得這話沒毛病。

當然,這裡所說的模特不是指教學用模特,而是一個成熟的畫家特定的模特。被畫家視為其藝術生命的模特。



比如說十七世紀繪畫藝術大師巴洛克藝術代表人物魯本斯,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人物和人體油畫,而其中大部分作品是以他的兩任妻子尤其是第二任妻子海倫娜為模特創作的。連魯本斯自己都說:“如果說我在藝術上有什麼成就的話,那是海倫娜,我的愛妻成全了我”。

以畫人體油畫著稱的法國十九世紀學院派代表人物安格爾的許多油畫都是固定的模特,如享譽世界的名畫《泉》的女模特在《土耳其浴室》和安格爾其它畫作中我們也見到過。



十九世紀法國現實主義畫家古斯塔夫·庫爾貝長期僱傭了一個出身社會底層的女子為模特,庫爾貝以此女子為模特成功創作了《畫室》、《世界起源》等大量經典畫作,成為藝術史上的絢麗魂寶。

布格羅、雷諾阿,格維得等等都是頂級的藝術大師,畫筆下的人物堪稱絕美,而他們都是以特定的模特為原型創作的。格維得最著名的《雅典娜女神》系列,都是出自一個模特。



中國當代著名畫家謝復餘創作了大量的唯美油畫,我們不難看出,其中大部分作品的人物原型出自一個模特。

實際上,好的模特已經和畫家的藝術事業融為一體,是畫家創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畫家不一定能夠成就模特,但模特卻能夠成就畫家,甚至能夠成就偉大的畫家。莫迪裡阿尼、戈雅不都是因為一個好模特一畫成名的嗎?!


誰憐一燈影


模特是畫家 成功的一半嗎?

此問題本身就是很不嚴謹的一種提問,這是當下以西方寫生寫實教學體系下的一種練習或創作方式。首先要看在若是在寫生練習課程中選擇的模特,這模特既可以是靜物,也可以是石塊房屋或風景。即便是提問者心中所想象的是人體模特但對於模特在繪畫練習中說提煉的是人物形象的色彩、體積、空間、質感、構圖、節奏等繪畫元素的一種方便的訓練。

西方傳統繪畫作品的寫生寫實常常強調的再現對象。因此在創作中常常會用到模特,在這中情況就是需要對模特的形象進行選擇,儘可能的選擇符合創作目的要求的模特,有點類似於拍攝電影選擇好的演員一樣。但是在靜態的繪畫中,對於畫面的整體效果經營如果只是在模特肖像上的再現,這中古典繪畫也就主要類似於記錄歷史的照片一樣。\r

中國傳統的繪畫中對模特的要求本身並不高,“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畫家張璪所提出的藝術創作理論“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內心的感悟。因此從這角度講模特的範疇是很大的,類似於中國傳統國畫中的師“造化”自然物像用於訓練學習。“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說藝術創作來源於對大自然的師法,但是自然的美並不能夠自動地成為藝術的美,對於這一轉化過程,大自然這裡可以泛指在這轉化過程中只是作為參考的對象化模特,而藝術家內心的情思和取捨是卻是藝術的主要載體。\r

畫家是否成功可依賴的因素太多了,天時、地利、人和、機遇、等待,並且繪畫本身也具有廣泛的多樣性,從這角度講,“模特是畫家成功的一半嗎?”的提問就有多種回覆了,類似八面出鋒漏洞滿滿。











傳統雕塑造像李冰


你可以這麼說,但現實是模特兒與藝術沒有半毛錢關係,藝術是—種文化技術,是勞藝結合的最終結果。模特兒是—種職業,它的作用也就一花瓶,美術學生畫素描,開始畫靜物,會擺放瓶呀罐呀,學生練熟後,就找個人擺在哪裡替掉瓶罐。人體摸特兒也要求姿勢不動,實質上還是靜特,只是學生在繪畫中在有精神上的壓力,這也是順練寫生的必然過程。


之所以有人說模特兒是繪畫成功的—半,是個別人別有用心,給自己臉上貼金。試想—下,如果真的模特有—半功勞,那學生們不用練習,放張白紙睡—覺,醒後就有—幅半成品了,這可能麼,原則上,人人都可作模特,因為這不過是種職業。之少在課堂上是職業。

美術模特的選聘,要求具有廣泛代表性的身體特徵,以便於教學,這種代表性是指面部五觀比例符合三停五眼標準,稜角分明,身體比例正常,以頭長為單位,體長是立七半,座五半,盤三半,肌肉結構分明,身體健康,無殘疾。人體模特給學生的是比例尺,是參照物,學生筆下的畫才勉強稱為技術或藝術,真正的創作畫才可稱為藝術。


曾憲全110401818


可以肯定的說“模特是畫家成功的一半”,當然了,這裡的畫家是指有一定藝術功底的畫家,而不是美術院學畫畫的學生或一般的畫師;這裡的模特也是指有一定表演基礎的模特,而不只是一個活生生的女人,畫家創作的過程是靈感與現實結合的過程,所以模特對於畫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在人體油畫創作中經常會用到模特,至於哪位畫家是第一個使用模特創作的,由於時間久遠了,就不多做解釋說明了,但可以肯定的是西方藝術家是最早讓模特參與到油畫創作中來的,其目的就是力求人物的形象逼真,換句話說,任憑畫家的想象力再豐富,都沒有真實的模特來的直觀,

比如,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那些宗教神話聖母畫像,都是以那些貴族女人的樣子畫出來的,拉斐爾的藝術造詣堪稱是天才級別了,仍然都要參照模特的樣子創作《西斯廷聖母》等作品,

模特好比油畫作品已成型的骨骼,形象氣質出眾的模特,對於畫家來說就好比“錦上添花”,

模特身上具備了最完美的線條,由於線條具有“靈動性、複雜性”,以至於很多畫家都因為對“線條”的掌握不夠清晰明確而費神,而模特人體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線條,這不就是畫家一直所渴望的效果嗎?藝術創作本身就是個臨摹模仿的過程,可以把現實人物模仿的形神俱備,這才是藝術家的藝術境界,



藝術創作憑靠“視覺和記憶”相互結合,沒有實物做參考,那樣的想象力就是毫無章法的天馬行空,所以哪怕是一個沒有任何經驗的模特,對於畫家來說都是“事半功倍”的意義效果。


詩夜城主


有一定的相互促成關係,好的模特會讓畫家有好的創作激情,可以出更好的作品,但也不是關鍵的,關鍵還是畫家本身的天賦,藝術修養。

模特好出好的作品的例子,比如羅中立的【父親】,老農民的本身形象的藝術感染力給畫家創作的形象加了很多分。陳丹青的【西藏組畫】也是題材上佔了優勢。

但像比較典型的如梵高和莫奈這樣的畫家,似乎模特和題材並不重要,莫奈喜歡錶現物體上的光和色,他要描繪什麼並不重要,他只是在畫他自己看到感受到的顏色。梵高是在畫自己心裡的激情,藉助模特或世界的景物描繪心中的溝壑。好像特定外在【模特】,在他的筆下只是一種載體。

總的來說藝術和模特對於作品來說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體關係,也許每一幅成功的作品,都是藝術家和模特【包括所有藝術描繪的客觀世界】中的一段美麗的邂逅和姻緣,遭遇了就成就了彼此,從而創造了美麗的新世界。











倫勃朗的光影


這個問題提得有些問題。

若改為:在現實主義創作中,靠譜的模特是藝術作品成功的關鍵因素嗎?似乎更接近於你的本意。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上帝才是憑空想象的。一個畫家,只要創作和人相關的現實主義作品,不敢想象,沒有靠譜模特的虛構。

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是要“求真”,而不是俗常意義的所謂“美”。那麼請問,“真”從何來?

一個人,生於此艱難時世,他(她)的所有的成長、經歷、家庭出身、背景、受教育程度、職業等等因素;以及他的歡欣、憂鬱、痛苦、

愛恨等等心理變化;無不潛藏在身體動作、衣著打扮、眼角眉梢等等外在形象中。

而對這些潛藏形象的挖掘和表現的功夫,是衡量一個畫家專業與否的重要標誌。這個功夫不僅需要多年專業的訓練,更要有悲天憫人的人文關懷。

畫家透過自己選擇的模特,看到的是這個模特身後的那個階層,以及那個階層在當代語境下所投射出的意義。畫家用畫筆不是簡單地再現了模特,而是藝術地塑造出了那種生存場,使觀眾一下子捲入了這個事件,才有可能進入審美,才能可能凝視和沉思,才能通達那個意義。

在對遮蔽在庸常世界的存在的澄明中,真理原始發生了,藝術作品成立了。

不是請個模特,畫個寫生,就會產生藝術作品。

當代畫家裡,忻東旺、陳丹青,具備這種能力。





天馬行空郭大俠


模特的作用是激發畫家畫她的動力,自然是寶庫,看畫家如何取捨。佛洛伊德畫的是胖女人,鄰居,朋友,女王,表達真實的感受,賈科梅蒂畫的模特表達抽象,從本體到虛空中精神的孤獨,莫迪裡阿尼,習勒等都是模特帶給的靈感表達自我的審美,模特與藝術是相輔相成的,但誰能說是一半呢,或者對人物畫家來說是全部,是上蒼賦予的人類精靈,但沒有畫家的眼睛和表達的天份,即使把絕世美女當模特,也不可能成為偉大的藝術品。


張曉東vi


靜物畫家、風景畫家、動物畫家吶?人物模特,在畫家的畫裡,和花草、河流、飛禽、走獸是一樣的,能否表現成功,全靠畫家的技藝和修養,和畫什麼沒有關係。



GZJ196308


模特和你成功根本不發生關係,打好自己的基礎,以後路想怎麼走就怎麼走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0fc7e7e5a5fc848fdd110dad16ab3ab9\

方婷手繪


畫家首先要有繪畫的功底,要想成為大家,必須熱愛生活,關注生活,留心觀察,徐悲鴻畫馬觀察了馬好長一段時間,反反覆覆琢磨,一次又一次,最終畫出來的馬活靈活現,就是這個道理,蒙娜麗莎也像個活人一樣,比如山水畫,有沒有靈氣,有沒有動感,全然在畫上看出來,達不到這個境界,只能依葫蘆畫瓢,形似神不似,沒血沒肉,說白了就是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