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製造業中小企業的老闆都是什麼心態?

智造好夥伴


能維持就儘量維持,實在不能維持就撤退,這是我所瞭解的中小企業老闆的心態。

當然,這個心態,限於傳統行業中的中小企業。

首先,在環保的壓力下,部分設備落後的中小企業肯定要退出歷史舞臺。這些企業的老闆,已經做好準備。

前段日子,筆者的一位朋友去一家陶瓷企業調研。這家企業,是不愁訂單的。但是,設備老舊,在環保的壓力面前肯定無法過關。它的老闆,也直接表示,實在不行就關廠。

這樣的企業,應該還有很多。

其次,某些企業,可以也有實力更新設備,但因為利潤的關係,老闆正在猶豫中。

為了避嫌,不說是什麼企業了,這種企業需要用燃氣代替傳統的燃料,但是這樣一來就成本劇增。而這個行業的利潤,並非很高。

這樣的企業老闆,正在猶豫中。

第三,有部分企業,屬於“季節性”訂單企業,很難長時間“養”工人。

這樣的企業,很尷尬。老闆,也無所適從。

第四,有部分企業的老闆,很有自知之明,把企業交給專業的經理人打理。

那些農村作坊起家的小老闆們,是無法適應這個時代的。有部分企業的老闆,很有自知之明,把企業交給高薪聘請的專業經理人打理。因為,已經有小家族企業因為家族式管理而破產的先例。

所以呢,不少中小企業老闆的心態就是:能維持就儘量維持,實在不能維持就撤退。


靜觀財經


作為一個銀行工作者,經常接觸一些中小企業的老闆,他們現在的普遍心態是對當前經濟金融形勢的不滿意、失落及擔憂並存,心情十分糾結,對發展前景也很不樂觀。甚至有一部分中小企業老闆已陷入相當困難的經營境地,如果各方面環境還沒得到有效改善,就真的會關門破產或資金斷鏈而跑路。

導致中小企業老闆的這種心態或陷入這種困局,原因主要如下幾方面:一是身份比較貧寒,與國有企業相對,缺乏足夠的市場話語和競爭權,很多地方要仰仗國有企業、看國有企業的臉色經營,經營處處受制於人,經營活力無法展現;二是身份受到歧視,在融資方面限制較多,銀行信貸門檻較高,中小企業大都達不到要求,上市融資更加不可能,融資難,融資貴至今沒有得到有效改觀,而國有企業資金富餘,銀行卻爭著給他們放貸款,而且還能通過資本市場上市融資;中小企業有時候沒辦法再以高利率從國有企業那兒融資,還有不少中小企業沒有辦法還通過民間融資途徑融資,微薄的利潤更是讓中小企業們雪上加霜,出現了不借款是死,借款死得更快的現象。三是各種社會環境並不利於中小企業老闆的成長,因為中小企業多為民營企業,行政性體制性障礙依然沒有全面解除,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等依然讓中小企業老闆們苦不堪言,無可奈何。四是稅費負擔依然較重,讓大量中小企業老闆疲於應付,加上現在員工工資成本提高,尤其是社保由稅務部門代收之後會出現大幅提高的傾向,中小企業老闆們生存將更加艱難。

因此,由提振中小企業老闆的信心,各級政府應進一步加大財稅金融改革力度,為中小民營企業創造寬鬆的融資環境,進一步輕中小企業的稅費負擔,中小企業老闆們才能安心實業,中小企業也才會迎來發展的春天。


財經深思


由於工作的關係,結識了許多中小企業家,大部分人心態是疲憊的,對未來充滿了迷茫和無奈,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還是蠻拼的,較為矛盾的心態和持續堅忍的工作作風混雜在一起。

對於製造業的企業主而言,最擔心的不是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而是擔心產業政策的變化,比如深圳的主幹企業富士康和華為,隨著企業因為土地資源緊張問題而外遷,本來好多與之配套生產的小企業也面臨搬遷問題和經營成本增加的問題,導致心態上非常糾結,走與不走都很難選擇。而簡單的加工業也是越來越多的搬遷到越南甚至非洲。對於企業的存在意義越來越懷疑。

對於北方的中小企業來說,最擔心的就是環保問題,不斷提高的環保要求,導致很多中小企業無力承擔改造的成本,不幹企業會導致債務問題顯現,幹吧資金融資問題很難解決,技改成本增加,導致企業沒有利潤,惡性循環。

由於出行關係,看到越來越多的網約車司機之前都是來自建築建材貿易公司行業,交流起來,都說近幾年國家投資下降,電商對實體店的衝擊,越來越接不到活幹了,也是很無奈。

隨著產業升級,對中小企業尤其是微小企業帶來較大壓力,所以如何轉型就成為每個企業家都要思考的問題、包括如何設計出適合市場的產品,以及融資問題,銷售的互聯網模式,傳統的產業需要注入新的發展要素。





王紅英金融投資教育


現在製造業中小企業老闆都是什麼心態,這個問題筆者還有點發言權,金融傢俱樂部不光有大財團的老闆,也有中小企業的老闆。中小企業的老闆們都覺得現在的生意是很難做,賺錢太難了,融資難,產品利潤低,市場難以打開,行業壟斷嚴重,製造業的中小企業想把自己的產品賣給央企更難,根本進不去。產品賣給市場,市場競爭到無利可圖。

現在中小企業的老闆們90%都是在維護著,有的實在沒有辦法就先關門,這幾年製造業的中小企業關門的也很多,主要原因是不賺錢還賠錢,這個十年炒房炒地賺快錢,在這樣的背景下沒有人願意關心製造業的中小企業,製造業的中小企業因為利潤低,也沒有能力去公關相關部門,導致社會上很多人看不起製造業的中小企業,地方招商也沒人把中小企業的製造當回事。

許多地方請我幫助他們招商,總想讓我幫他們找世界500強的企業,不是世界500強的企業,有的地方還不要,中小企業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我們都知道,一個國家經濟的未來是靠大量的中小企業能脫穎而出才能成長起來,美國今天的經濟支柱:微軟,蘋果,亞馬遜等硅谷的企業,當年都是小公司成長起來的,沒有這些小公司的成長,就沒有今天的美國經濟。我國的聯想、萬科、阿里和騰訊當年也是小公司成長起來的。

所以,支撐一個國家經濟未來的是大量的中小企業才能成長起來。現在我國的中小企業如何成長呢?只有參與打造產業集群中來,實現全面地轉型升級才有機會脫穎而出。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什麼財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資資本運作的難題也歡迎私信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我的頭條號專欄開通了,有關於投資理財的最新音頻和文章,幫助您提高理財技能,歡迎關注。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我們工廠都很忙,有的時候不想看到太多沒有關係的人打擾😊


櫻蘭智服


看見沒,下面這位就是小老闆的現狀,壓力山大



小獅皮特


原來在銀行工作,接觸的企業比較多,我來說說吧。

以前見到中小企業老闆,都是信心滿滿,一聊起來都是要投資這個投資那個;現在遇到這些老闆,都是問我有沒有人願意租他廠房,或者收購他的公司。

說實話,小微企業面臨的問題還是比較多的,我大致羅列幾個:

一是轉型的兩難。小微企業集中的行業都是競爭十分激烈的行業,行業利潤微薄,不轉型可能慢慢死,轉型可能馬上就死。小微企業擁有的資源和能力都有限,經不起風吹草動。

二是成本的壓力。成本主要是三個,首先勞動力成本上升自不必說。其次資金的壓力也大。貨款回收的賬期越來越長,銀行貸款難而且利率高。再次是稅負。很多地方加強稅負考核,以畝產稅收論英雄,不達標企業被從環保、用水、用電、用氣等多方面擠壓。這些成本的提高都是漸進式的,類似溫水煮青蛙,等到老闆感到困難時已經無力迴天。

三是政策的變化。前期四萬億時從上到下鼓勵投資,結果投完後開始去產能。最近的去槓桿,銀行收縮,受傷的又是小微企業。政策變化讓小微企業難以適應。

以上是我跟企業老闆交流後,瞭解到他們的心聲。這只是管中窺豹,還有很多問題沒有提及,歡迎留言探討。

我是空谷寒潭,致力於輸出有價值的金融知識和理財觀念,感謝閱讀!


空谷寒潭


說說個人的情況

我也算是經營中小企業多年的人了,身邊不乏很多這樣天天在思考如何讓自己的企業跟上時代步伐的人,說白了就是如何讓企業能夠經營下去。

今年是2018年,其實在年初的時候就一直內心在打鼓了,10年一次的金融危機,雖然那時候還看不見,但是,年初就給自己設了防線,儘量少做,儘量縮減規模。

隨著時間推移,金融危機感已經越來越存在了,周邊的朋友和工廠一家家舉步維艱,不只是貨款支付困難,連房租水電工資都一步步開始不能兌現了,大家現在的態度就是縮減縮減再縮減➖➖,把主業命脈留住,能走多遠走多遠,直到哪天維持不下去了再說,說實在的,實體經濟真的很艱難,不敢想象如果這些中小企業出現倒閉潮……


悅真聲學


現在的製造業中小企業的老闆心態大致是以下幾種:1.害怕環保監督、消防檢查、稅務部門追稅。這三樣讓製造業企業老闆心驚膽戰,動不動來一個,就夠頭疼。環保檢查不過關,一句話關門,說不定哪天就要關門大吉了,一句話整改,不停的整改不知道哪天是個頭啊!消防檢查也是。稅務檢查也是嚴格了不少,偷稅漏稅查的嚴,一旦發現蛛絲馬跡罰的更嚴。2.出口生意不好做。商品賣出去,達不到國外商品標準規格,就會被退回,連本都虧了。現在再加上美國還把進口稅調高,也會收到影響。這些年,國內物價飆升,人員工資不斷上漲,成本不斷上升,最終造成利潤越來越少。總而言之,苦不堪言。3.想歇業不幹了。越幹越沒信心,累又賺不到錢。想著關門,守著家底過日子。4.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步伐,害怕被淘汰。科技發展這麼迅猛,是拼知識的年代。拿出書不斷學習,誘發了答題賺錢的趨勢,不斷參加展覽會,進行同行比較和溝通。

看看,是不是屬於上述幾種,不是的話,想必你就是很成功、拔尖的老闆嘍!


baby勇往直前


我開了十幾年的工廠,每日如履薄冰,還是被罰得一塌糊塗,還不知道會不會判刑,畢竟我們不可能所有材料都能從廠家直接購買,這次就遇上供應商15年的時候虛開了發票給我,80萬,全額補稅還罰10萬,好像還要判緩刑,我們也是受害者,但找鬼去說道理。奉勸所有想創業的人都自己掂量點,這裡面水太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