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放下怨恨?

用戶69290716


怨恨是一種非常強烈的情感,它會使我們產生報復的心理,而在報復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做出傷人傷己的事。因此,從古至今,絕大多數的宗教與理念都在教人打破執念,放下怨恨。但這究竟要如何做到呢?

我覺得,第一點,就是不要逼迫自己一定要放下怨恨

我們可以將自己的感性想象成一個天真稚拙的孩子。孩子的喜惡愛憎是特別分明的,如果他受了害,肯定會很傷心很憤怒。這時我們如果對他進行強行壓抑,要求他不要有情緒,本質上就是在“以怨報怨”,就像是用強力堵住高壓鍋的氣閥。也許表面平靜,內裡可能已經沸反盈天,這反而會讓怨恨更為固著。


堵不如疏,因此,我們需要讓自己能夠正視怨恨,表達怨恨

有很多人“敢怒而不敢言”,只允許自己在心裡恨,卻無法訴諸於口,或者談及此事時一定要表達自己已經不怨不怪不恨了。但實際上,無法正視怨恨甚至否定怨恨,只會讓它留存得更長久。接納真實的自己,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接納看似不好、不美、不對的自己。如果我現在恨著,那我就是這個樣子,我允許這樣的自己存在,但我也同時在努力向著不恨前行。

而想要不恨,我們就需要有所超越

“當我們擁有了一片森林時,就不會再為失去一棵樹木而耿耿於懷”,這句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擁有得更多,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們才有資本、有能力放下怨恨,更好地接納自己,接納命運。

說了這麼多,似乎怨恨就是不好的,就是需要去放下、去超越的。但實際上,在某些情境下,怨恨也是一種力量,一種選擇。

如果對於一個人來說,恨是驅動他前進的動力,是激發他生命力的元素,那麼,這未嘗不是一種活法

從命運、人生的層面上來說,我們其實很難有資格評價什麼是好,什麼是對。如果一方面是有活力地恨,另一方面是無生機地混,那麼哪一種才是好,才是對?

這時我們可能就會感受到評價的無力。我一直相信,此時此刻努力之後能做出的選擇,就是當下我們能做出的最好選擇。因此,哪怕是恨,又怎樣?

作者簡介: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諮詢實踐超千小時,主擅領域包括婚戀情感、人際交往、兩性心理、人生規劃、家庭關係等。自2011年開通新浪微博以來,粉絲六萬多人,堅持定期回覆私信,無私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諮詢,諮詢解答超千萬字。《婚姻與家庭》雜誌特邀專家,多家媒體簽約撰稿人。歡迎關注我的個人自媒體(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知乎、頭條號)。

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揹著怨恨的人,通常是疼痛的。怨恨是人生的毒藥,它會慢慢侵蝕你的靈魂。

\n


\n

佛曰:苦,才是人生。生活中總會遇到不公平的對待。遇見一個可恨的人,面對一件不幸的事,你可以暴怒,可以哭泣,可以怨天尤人,可以傷心欲絕,可是卻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甚至令事情更加糟糕。

\n


\n

知己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恨有毒,存在心裡,不但難受,還會生病。世上沒有不平的事, 只有不平的心, 不怨不恨, 淡然一切,往事如煙,

歲月蹉跎, 到頭來不過夢一場。

\n


\n


放下,是人生通向幸福的唯一途徑。東西拿久了,手會累。怨恨存久了,心會累。怨恨猶如手中的氣球,只有放手才能讓它飛向天空。一念放下,萬般自在,只有如此才能讓心靈自由自在的飛翔。

\n


\n

其實放下不難,只要你願意。選擇原諒,你不妨在一張紙上寫下你所有的怨恨,然後把它燒成灰燼,讓它隨風而去;你也可以把自己所有的怨恨放進漂流瓶,投入大海,讓它隨浪而去;你也可以找最親的人、最好的友,向他們傾訴,有時,事講出來,恨就沒了!

\n


\n

放下怨恨的最好方式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夢想上,專注專心。心裝滿夢想,自然放不下東西了。你要知道沒有哪個人的生活是一帆風順的,而智慧的人則明白去總結經驗,把失意看作財富,積極地向好的方向發展,去改變不如意的生活!

\n


\n


\n


時間久了,什麼都放下了,時間會淡去一切。曾經命運的打擊,不過是今天成功的註腳,一切變成了最好的記憶。背叛自己的愛人,你也可以放下他,對他微笑,祝他幸福。侮辱自己的朋友,終有一天,你會握著他的手,熱情的問候:你還好嗎?

\n


\n

寬恕別人,昇華自己,成全生活。


減法生活


有些怨恨是永遠放不下的,伴隨自己一生,而且會帶進墳墓。我也有一件不願回憶的事 這是我一生的痛。我婆婆四個兒子,個個性格極強。我婆婆和公公也性格強的要命。我婆婆曾經打過他自己的婆婆,罵她自己的婆婆是家常便飯。我們一共妯娌三個,每個人到她家都像童養媳一樣,要順著他們父母和他們家所有的人,否則就會被語言暴力或者是家暴,我丈夫家暴我十多年 ,平時什麼都不做愛指手畫腳,稍不順從,就對我非打即罵,我的臉上曾經有一個被他打傷的痕跡 。最小的小叔子是個殘疾人,性格也特別要強,我結婚多少年,他就罵我多少年,我是不敢回罵的 我婆家的人個個都像惡魔一樣,他們自己家的親人團結的比較好,是至於媳婦不一樣了,對待媳婦就像外人一樣,但我小姑子的丈夫他們卻待若上賓,關愛有加。單單我們組裡三個不受待見,多少年來我受盡了虐待,不是一天兩天能講完的。就舉一個例子吧。有一天我小叔子的女兒過生日,那時我兒子才五歲,我抱著我兒子回家的晚了,沒有趕在中午吃飯。他家的人就有點不樂意,接著我老公就藉故罵我媽 ,我婆婆和公公看著也不說話,像沒看見沒聽見一樣,讓他兒子一直罵,罵多了我實忍不住了,就回了他一句說:“你也有娘”。就這一句,我老公受不了了,開始往死裡打我,一邊打一邊罵我媽,我實在忍不住了,就回了他一句罵,這下我老公更不幹了,往死裡打我,我老公1米七六一百八十多斤,他弟兄幾個都高高大大的,我1米58瘦小,根本就不是他的對手,我被打的遍體鱗傷,毫無招架之力,接著他弟弟也上來打我,當時我婆婆和我小姑子出來勸阻,根本勸不住他們弟兄兩個,無奈之下,我婆婆給我小叔都跪下來,求他不要再打我,但根本拉不住 ,就因為我小叔打我太厲,我婆婆跟她下跪了,我老公不願意了,一陣拳腳相加,把我打的起不來,讓我跟我婆婆跪下說對不起,我堅決不跪,我老公把我打實在受不了了,我就跟我婆婆跪下了,然後我老公說說:“跟咱媽說媽對不起!這事是我惹的!”我就照說了,我老公說:“不行,聲音低,說一遍!”我堅決不說就站起來了,我老公對我又是一陣痛打,實在沒辦法我又跪下我婆婆重複了上述的話,他們打了一陣子,可能他們覺得累了,我老公和我小叔的都停了手,可我公公不幹,還要讓他弟兄兩個再打我。這所有的一切,我兒子站在一邊看得清清楚楚,這是我一生的痛 ,因為這事折磨了到今天都不能釋懷,他們一家個個就像土匪一樣,我為什麼沒跟我老公離婚?可能是我太賤了,一是我不想讓我兒子有一個不完整的家庭,二是我想讓我的一生簡單一點,我想到過重組家庭之後的很多我不願面對的生活煩惱。這件事之後,他們根本沒有愧色,還是一樣的語言暴力持續到今天,他們就覺得他們家有勢力,其實他們傢什麼勢力都沒有,公公是縣搬運站的普通職工,也沒多少文化,婆婆無業在家做飯是個文盲,他們一家也沒有多大學問,我從高中畢業,86年中專畢業還有一個不錯的工作,他傢什麼都沒有就是拳頭硬一些,沒什麼本事,多少年來,他們家從修房蓋屋到我婆婆和公公養老,常年需要我們幾個家庭賙濟,在家伺候我公婆的弟媳,還得每天給我婆婆洗腳刷牙,一週洗一次澡,稍不樂意就是冷暴力,我也是看透了,平民家庭擺的都是大宅門的譜,擺的都是豪門的譜,他們把自己看作老佛爺一樣,沒有老佛爺的本領,只會奴役家庭成員,主要是奴役媳婦。從那件事後,我捱打雖然少了,但我從此記恨這個那個家庭,為了兒子日子還得過,就這樣記恨著一年又一年,我恨他們家裡所有的人,表面上我還是保持著微笑,但我再也不會接受那個家庭,想離的遠遠的,我的心已經死了,恨那個家庭,再也不想多看一眼那個家庭,但是有時候還得回去,但我的恨會持續到下輩子。


長天展翅


不必放下怨恨。

怨恨會影響你的生活、健康和未來。

但這個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怨恨必有理由,放不下的怨恨只因傷害太大。

放下怨恨,你可能經受再次的傷害,

所以,不必放下怨恨。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不可無。

那個被追求者燒死在路虎車裡的女孩就告訴我們,

如果不開車門趕緊報警,也許結局就不一樣了。

如何不讓怨恨影響你的生活?

把自己的心放大,讓怨恨只佔1%的空間。

或者把怨恨縮小......


禹貢陽子


我認為放下怨恨可以從以下幾點做:
  1. 佛說:放下了,便是擁有。試著找一個清靜的地方,如圖書館這樣充滿正能量的場所,問自己這樣帶著仇恨和怨恨活著,何嘗不是折磨自己。

  2. 曾經我身邊有一對姐弟,他們的父親迷上了賭博,欠下了不少債,為了還這些債務,姐姐邊上學邊兼職,母親做幾份工作,最後他們的母親病沒了。從此這個姐姐恨父親,連結婚也沒通知父親。最後,這位姐姐生病了,陪在她身邊的是弟弟和父親,此時的父親也已知錯改過。結局很好,她終於原諒了父親,放下這些年對父親的仇恨,原來很輕鬆。

  3.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讓自己無法釋懷的事。如果你試著對自己說:沒事的,總會過去的。每次遇到讓自己仇恨的事,多用積極的正能量暗示自己,其實也有幫助的。多接觸充滿正能量的事物與人。多去閱讀一些優秀的文章。微信公眾號《茗品人生》裡面的文章就非常好,既能開導人,又能給人帶來歡樂,不妨去看看。

  4. 當我們遇到聽起來嘲笑自己的話或眼光時,其實你不用在意,不要覺得人家鄙視你,心裡就很不爽。換作角度想,這個人就是這樣,整天都一副別人欠他一百萬的樣子,才懶得理。

  5. 怎麼樣放下仇恨和怨恨,其實最關鍵還是自己,你不希望整天活著悲觀失落,就心理暗示自己:管別人怎麼樣,我就是開心每一天;別人愛怎麼樣,那是他們的事,重要的是我可不要那樣。

流水偶然


怨恨產生的根本是因為內心產生了一種不滿和憤怒,這是一種負面的情緒體驗,這種體驗表明了對於個體的態度,並不是單一的一種態度體驗,而是集中負面的體驗結合在一起。這種複雜的情緒,給人們帶來的不是輕鬆和快感,而是內心的折磨和痛苦。

這也是一種隱忍的情緒,存在於心中未發出去的憤怒,會扭曲人們的價值觀和心智,促使人們產生一系列由於怨恨而報復的行為。我們總是認為只要是報復了怨恨的對象,內心就會輕鬆和開心,但自始至終,只是在內心折磨的是自己。放下怨恨,才是放過自己。

放下怨恨,就要減少心中的不滿

在面對許多人,當我們感受痛苦的時候,是因為我們在心中加了一個“應該”的行為假設。在對待親密關係的時候,對方未做行為之前,我們就假設了對方應該如何做,這樣才能滿足自己的預期。

但更多的情況下,對方不會按照我們設想的去做,於是就很容易產生負面的情緒。長期的不滿堆積起來就成了怨恨,因此想要放下心中的怨恨,我們要變得大度一些,以更加寬容的心去看待你的怨恨對象,試著理解他的行為,這樣來減少內心對於自己的束縛。

學會接受身邊的一切

產生怨恨,是因為我們由於對方的行為,產生了不好的態度體驗。這個態度體驗的產生是主觀性的,有時候我們換個角度去看一個人、一件事,就會產生不同的態度體驗。學會去接受身邊的一切,就能夠用更加平靜的心態去面對問題,產生的也能夠是更加積極的體驗,因此內心的不滿也會慢慢變少。

正視心中的怨恨

在產生不滿和怨恨的情緒之後,我們常常通過抱怨去釋放內心的壓抑感,但是長期的抱怨會讓自己陷入更加難過的境地。這時候你可以去正視自己的怨恨,通過寫出來的方式,記錄你的不滿,然後想想這些不滿給自己造成了多大的痛苦,撕掉寫下來的怨恨,讓自己學會去忘記和包容。

減少彼此關係的聯結

我們與之交往形成一定的關係,情感性是人際關係的主要成分,主要有兩種情感傾向性,第一就是讓我們親近和喜歡的關係,另一種是令我們反感和疏離的關係。這些關係中都帶有情感性,同樣的你痛恨一個人,期間也是帶有情感性的,因此我們可以減少彼此之間的關係聯結,來減少彼此之間產生的怨恨。


心理學充電時間


什麼是怨恨?怨恨是一種特殊的情緒情感體驗,怨恨情緒產生時,會讓人心裡充滿對怨恨對象的強烈的不滿或仇恨。有的怨恨對象是親人,有的是友人,有的是同事,有的是社會群體,有的甚至是整個世界。


怨恨是怎麼產生的?有了怨恨情緒又會發生什麼?當本來可能獲得的機會或財富因某種外力的作用無力挽回時,人們一般就會產生怨恨的心理體驗。在怨恨情緒的作用下,常常會認為自己是純潔的、正義的,並且毫無節制地宣洩對怨恨對象的憤怒,以表達要改變地位的強烈慾望。據澎湃新聞報道,一初中生因被母親管教過嚴而產生怨恨並持刀殺死親生母親,用人間最為慘烈的方式宣洩出自己對親人的怨恨。類似的極端案例,的確警示我們怨恨情緒有時是難以避免的,我們需要去思考如何放下怨恨情緒。


我們能放下怨恨嗎?如果怨恨難以發洩出去,怨恨情緒會讓人進一步體驗到無能感,只能在“苦難中抱怨”。甚至有人說怨恨是“自己服了毒藥,卻希望別人死掉”。一方面,對怨恨情緒的發洩,一旦把握不當,後果很難挽回;另一方面,即便是以某種形式把怨恨情緒發洩出去,怨恨就真的不在了嗎?事實上,怨恨情緒一旦產生,就難於消解;怨恨並不能通過宣洩而消失,是難以平復的。也有很多時候,怨恨情緒產生時,難以發洩,唯有隱忍,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將陷入怨恨陰影,成為自己無法平復的怨恨。


那我們該如何放下怨恨?心理學家榮格認為,怨恨陰影將一切個人不願承認的東西都加以人格化,也往往將它直接或間接地強加在個人身上。在借鑑中國文化中老子智慧的基礎上,榮格進一步認為,對待陰影要以寬容的態度來進行整合,老子的“包容各極的意識”是對待怨恨陰影的明智方法。心理學家路格、阿伯罕對怨恨陰影給出心理治療途徑,“創造積極影像,是將我們自己和道家的訓誨調和為一體,於是我們身邊的壞事將全部為好事所代替”。讓我們去建構心理的"積極影像”,用一顆寬容的心,來照亮那難以放下的怨恨陰影。


女大學教師


誰都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在生活中肯定會遇到與他人之間發生不愉快的時候,當你與別人之間發生不愉快的時候,尤其是當你感受到自己遭遇到不公平的時候,是否會對別人產生敵意呢?是否會因此而在心裡對別人懷有怨恨之心呢?


你的怨憤對他人不起如何作用,反而會影響到自己的健康,因為怨憤態度使你產生了消極情緒,這種消極情緒對健康和心情都會產生很大的負效應。從而對你造成傷害,更嚴重的是,你要是放不下,天天想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心情會不愉快,會影響你的工作、學習和交際,造成許多難以彌補的損失。

想想看,你是否有必要改變態度呢?我們以為受到不公,僅僅是因為心裡有所欲求,如果把自己心理上的這份欲求看得很淡,那麼不公又從何而起呢?

當然,除非有特別的原因,不必與那些和自己存在有嫌隙的人表現友好。但是,如果你不願原諒和學會遺忘,也就更加相信自己是一個真正的受害者,而不是一個控制者,如此一來,對他人的怨恨也就會升級,所受到的傷害也同樣會升級。


忘記對別人怨恨之心,這是智者的做法,如果你還沒有學會遺忘和原諒,那麼從現在開始,就應該要求自己,甚至可以強迫自己,不要怨恨別人。

事實上,忘記你所受到的不公,忘記對他人的怨恨,最終最大的受益者只能是你自己。當你忘記了怨恨,學會了遺忘和原諒,就會發現,原來那些你認為的你受到的不公,其實根本不值一提,因為它們在你的一生當中,是那麼的微不足道。

內心總是懷有一份怨憤,卻不懂得寬恕,是極其有害的,它會使你變得脆弱、易怒、怨人憂天甚至執著於報復,這除了會耗盡你寶貴的精力外,別無益處。


如果你內心充滿了怨憤,不懂得寬恕,那麼就會陷在痛苦的深淵裡難以自拔,而學會寬恕,拋棄怨恨之心,就會使你卸下內心沉重的負擔,從而感受到一種難以置信的自由和輕鬆。你可以從自己的每次生活經歷中學習經驗,生活中遇到的每一個人都能教會你一些東西,不要因為別人對你做了錯事而產生怨恨,怨恨的感覺生長在你的體內,它所傷害的只能是你自己,而絕不會是別人。

換句話說,造成你苦惱的“元兇”,其實就是你自己,怨恨別人,是苦了你自己。


c知否c


怨恨的產生,是一個不斷地閉合式循環,怨恨的時候,情緒和行動總是牢牢地緊密關聯在一起。

當一個人,一件事情引發你的不滿時,心生埋怨,你開始咬牙切齒,你開始憤慨地跺腳,你開始滿腹地抱怨,這些行為因怨而產生,怨氣也因為這些行為而不斷積累增加。你現在就莫名地開始咬牙,莫名地開始跺腳,我相信,不過多久,你就心生怨念。不滿和憤慨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怨恨,你的行為也會進一步升級,前面那些動作已經不足以排出你的惡氣。你開始辱罵,甚至有肢體上的攻擊。怨恨的升級助長衝突。雖然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出一口惡氣,但你的情緒始終無法有改善的機遇。你在怨恨的情緒——怨恨的想法——怨恨的行動三者之間,建立了一個牢靠的惡性循環。

試著打破它。延長,甚至是打破情緒到行動的快速通道。當心生不滿時候,告訴自己,我現在產生了些許憤怒。停止任何去處理這種憤怒的動作,離開當下的情境或是轉移注意力,儘量讓不良的情緒以自然的方式,逐漸消退。不斷嘗試和練習,你的身體會逐漸忘記讓怨恨快速釋放的方法,每一次身體都以新的方式開始理解情緒,它自然而來,也會自然消退,不用處理。

試著改變它。改變讓怨恨升級的動作。當不滿時,刻意地反向處理,去練習微笑,練習點頭,練習心平氣和地坐下。一個是因為,動作本身就可以改變情緒。跺腳可以引發不快,那麼微笑更可以引起愉悅。另一個原因就是打破了怨恨情緒——怨恨行為——升級怨恨情緒的惡性循環,這個循環已經深刻地在你的記憶力,你要在對你記憶進行更新,去擾亂它。這次你沒有怒吼,而是微笑著說“好吧”,好像這樣處理心情也沒有變得更糟。逐漸地,你會發現,原來除了那個走不出去的循環,還有另外一條路。


夯七婚戀指導


吳志偉,韋志中心理學網校系主任,中學高級教師 ,小學校長,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

一、洞察“怨恨”的真相。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認識“怨恨”:一是“怨恨”是你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怨恨的情緒和心理。二是和“怨恨”做朋友。很多人把“怨恨”當成了敵人,拼命想著抵抗和消滅它。其實“怨恨”也可以是朋友,因為“怨恨”有時給我們帶來了不安與痛苦,但它也一直在默默地保護、引導和促進著我們。三是“怨恨”本身其實是自己和自己的一場戰爭,只有把“自己”變成“自己”的朋友,戰爭才能結束。

二、擁抱“怨恨”的感受。洞察了“怨恨”的真相,我們就可以明白:“怨恨”就是我們“完整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我們只需用心去覺察她、擁抱她,就像覺察和擁抱我們的呼吸一樣。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怨恨”後,只需平靜地跟自己說:我知道自己在“怨恨”,我知道“怨恨”就是我的一部分,她就跟我身體的每一部分一樣,跟我的健康或疾病、幸福或痛苦、歡樂或悲傷一樣,只是包含了所有元素的整體的“我”的一部分。

三、無條件放下“怨恨”。所謂“無條件”可以理解為“不分析、不評判、不比較、無目標”,是一種“完全自然”的狀態。也就是說,不是為了“放下”而“放下”,刻意讓自己“放下”恰恰是“放不下”的另一種極端的表現。儘管我們難以用語言準確地描述“無條件放下”的含義,但我還是想說,你如果開始走向“無條件放下”的方向和路徑,你一定慢慢會有這樣的體悟:“怨恨”來了,我很平靜;“怨恨”走了,我也很平靜。慢慢地,你會發現,原來“怨恨”就是我們的朋友,一個普通的、不起眼的,但卻很友善、很真誠、很率性的朋友。一旦我們真正放下了“怨恨”,生命的動力就會自動促進我們不斷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