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嬰兒”大反轉:人類突破還是醫學造假?

“基因編輯嬰兒”大反轉:人類突破還是醫學造假?

科學家賀建奎通過基因編輯使嬰兒對艾滋病達到免疫,起初,這看起來對於整個世界來說是個好消息。然而,短短半天時間,輿論急轉直下,“莆田系”醫院,倫理申請是真是假,來自醫學界同行的質疑都讓這個消息看起來似乎不是那麼振奮。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閱讀更多請登陸www.awtmt.com或華爾街見聞APP。

11月26日上午,深圳科學家賀建奎宣佈,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深圳誕生。這則醫學界的消息引發了社會輿論的極大關注。若消息屬實,這將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應用疾病預防領域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但是,輿論很反轉。媒體報道中嬰兒出生的醫院——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稱,事件還在調查當中,但可以肯定的孩子不是在該醫院出生的,實驗也不是該醫院進行操作的。網傳該醫院為一家莆田系醫院。

此外,深圳市衛生計生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對新京報表示,該項試驗進行前並未向該部門報備,正開會研究此事。但網上卻流傳一份名為《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審批通過的文件,目前尚未確定真實性。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劉穎評價這份倫理申請時稱,“這份倫理申請非常的草率,按照提供的日期來看,在倫理申請批准前實驗就已經進行很久了”;而且“整個倫理申請中,寫到了前期在猴等模式生物上進行了相關實驗,但僅僅描述了過程,並沒有任何詳細結果以及實驗後續對該動物的觀察結果”。

該事件發酵至此,賀建奎沒有公開作出回應。賀建奎的助理對媒體表示,這項研究是“科學家(賀建奎)的自主探索”,並表示,“現在賀教授不接受媒體採訪,過幾天統一回應。對於此例研究,更多信息不能透露”。

事件發展一波三折,除了對此次臨床試驗的倫理審批表示質疑外,該臨床試驗也遭到同行專家的質疑。

賀建奎:學者還是商人?

根據果殼的解釋,基因編輯嬰兒是指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修改受精卵或早期胚胎的基因。該技術之前就有很多研究者做過,但都會在胚胎髮育極早期就中止。這次事件的重要性在於第一次讓修改過的胚胎完全發育直到誕生。

處在風暴中心的賀建奎在此前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表示,他這項實驗的目的並不是治療或者防止遺傳性疾病,而是要盡力保留只有少數人才具有的特徵:即天然抵抗某些艾滋病毒。同時,讓那些感染艾滋病毒的夫婦有機會生一個能免於感染艾滋病的孩子。

在談到這項實驗的社會意義時,賀建奎對美聯社表示,“我感覺自己有很重大的責任,不僅是促成第一個(基因編輯嬰兒),而且要讓她成為一個榜樣”。在他看來,基因編輯是否能得到認可或禁止,是這個社會的問題。他表示,“社會將決定下一步怎麼做”。

賀建奎擁有的不僅僅是科學抱負,企查查資料顯示,他同時持有7家公司股權,也是一位企業家。

“基因編輯嬰兒”大反轉:人類突破還是醫學造假?

除此之外,賀建奎還是5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分別是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因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南柒君道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深圳市瀚海創業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深圳因合醫學檢驗實驗室。

“基因編輯嬰兒”大反轉:人類突破還是醫學造假?

其中最知名的為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賀建奎持有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7.42%的持股,該公司註冊資本為370.186萬元人民幣,曾對外宣佈研究出世界上最為精準的基因測序儀。

南方科技大學撇清關係

對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的研究者賀建奎的這一爭議十足的實驗,南方科技大學並不想認領這一“成就”,反而速速撇清了關係。

南方科技大學在聲明中否認賀建奎為在職教授的說法,並表示賀建奎已於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職,離職期為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南方科技大學對此次事件發出回應,聲明稱,此項研究工作為賀建奎副教授在校外開展,未向學校和所在生物系報告,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不知情。

聲明還表示,對於賀建奎副教授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體胚胎研究,生物系學術委員會認為其嚴重違背了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南方科技大學嚴格要求科學研究遵照國家法律法規,尊重和遵守國際學術倫理、學術規範。

來自醫學界同行的質疑

個人的理想論斷不能代表整個社會的言論,國內外專家對賀建奎做法和論點頗有微詞。

用基因編輯來治療致命疾病, 但目前這些治療僅限於成熟個體。在美國, 除了實驗室研究外, 是禁止這類操作的,因為基因改變能夠遺傳到下一代,並存在損害其他基因的風險。中國目前命令禁止克隆人, 但對於基因編輯這一新技術沒有具體規定。

賀建奎通過對艾滋病病毒進行胚胎基因編輯, 試圖使艾滋病毒入侵機體細胞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的CCR5 的基因失去功能,達到針對CRR5的基因編輯可以帶來理論所闡述的抗病毒效果。

學者們對CCR5是否是一個最佳的基因編輯靶點,以及有無必要進行這樣的操作產生了疑問。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基因編輯專家Kiran Musunuru博士直言,這是“沒有良知的人類實驗,在道德和倫理上站不住腳。”

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George Church支持為了艾滋病研究進行基因編輯的嘗試,他認為艾滋病已經成為公共健康的重大威脅,“我認為這些研究是合理的”。但通過研究賀建奎提供的相關實驗資料,他認為效果可能不那麼明顯,“如果只是改變一些特定細胞的話,這幾乎就等同於沒有展開過基因編輯工作一樣,艾滋病毒的感染仍然可能發生”。

與此同時,缺少CCR5也許能克服艾滋病毒入侵,但也可能帶來的其它隱患。即使基因的編輯工作做得很好,缺少正常CCR5基因的人感染其它病毒(如西尼羅河病毒,West Nile)和死於流感的風險也更高。

Musunuru表示,目前預防艾滋病感染的方法有很多,即便有人感染了這一病毒也可以進行治療,但感染其他病毒的風險也令人擔憂。

也有不少中國學者對此發表了見解。

中科院生化細胞所研究員李勁松坦言,“不可思議,完全不能接受。”

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全球健康及傳染病研究中心與艾滋病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張林琦認為對健康胚胎進行CCR5編輯是“不理智的,不倫理的”。其認為CCR5對人體免疫細胞的功能是重要的,並且由於艾滋病毒的高變性,還有其它的受體可以使用,CCR5基因敲除,也無法完全阻斷艾滋病毒感染。

而在一些研究者看來,賀建奎希望讓感染艾滋病的夫婦生育健康的孩子的目的可能也無需如此大費周折。張林琦稱,“現在母嬰阻斷技術非常有效,高達98%以上,可以阻止新生兒不被艾滋感染。HIV感染的父親,和健康的母親,100%可以生個健康和可愛的孩子, 根本無需進行CCR5編輯”。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任研究員仇子龍則表示,基因編輯用在人身上,特別是基因編輯受精卵,應該是全世界科學家非常慎重的一個舉措。在談到這個研究是否合法、合規,其表示,“很遺憾的是,在我們的研究領域很多地方還是盲區,不是不合法不合規,是根本沒有法、沒有規。我呼籲科學家作為一個共同體,應該約束自己的行為,科學和社會學的交界的每一步研究都是需要充分討論的”。

在“知識分子”的微博上,更有百餘名科學家發佈的聯合聲明,表示這項所謂研究的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形同虛設。直接進行人體實驗,只能用瘋狂形容。作為生物醫學科研工作者,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基因編輯嬰兒”大反轉:人類突破還是醫學造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