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偉會成為國內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嗎?你怎麼看?

星宇飄零2099


他獲得什麼新發現了?……用實驗證明了什麼?……上千公里的量子糾纏?……根本就沒有……

諾貝爾評獎小組可不是能欺騙的,100多年了,發了450多次科學獎項……只有一次發錯了,其餘的都是人類的重大科技進展……

諾貝爾獎不可能發給一個虛假的所謂成果……毫無疑問,諾貝爾評獎小組肯定在關注潘先生,只要他能獲得確實的成果,獲獎的概率還是很大的……反之,也可以旁證,他沒有什麼真正的進展……

如果能象宣傳報道的那樣,用實驗證明“上千公里的量子糾纏”……潘先生肯定會以非常快的速度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反之,就不大可能了


手機用戶60669424220


就目前所取得的成就看,潘建偉是有一定的可能性得諾貝爾獎的,儘管這個可能性還不是很高。如果潘建偉近期得諾貝爾獎,多少還是有些讓人意外的。

諾貝爾獎更偏向於基礎方面的突破,潘建偉搞的是應用。依靠應用方面的成就獲得諾貝爾獎在歷史上不是沒有,比如馬可尼就是依靠無線通信獲得了諾貝爾獎。

以色列有一個面向全球的沃爾夫獎,這個大獎被稱作諾貝爾獎的風向標,獲得過這個大獎的很多人後來得到了諾貝爾獎。2010年,潘建偉的老師塞林格及另外兩位科學家約翰·克勞澤、阿蘭·阿斯佩斬獲沃爾夫獎,他們是因擴展貝爾不等式或量子糾纏概念獲獎的。2013年,彼得·佐勒、胡安·伊格納西奧·西拉克·薩斯圖賴因對量子信息處理、量子光學、量子氣體性質方面的研究而獲沃爾夫獎。201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給了本內特和布拉薩德,因為他們他們“建立和推進了量子密碼學和量子傳送領域的發展”。量子通信方面的研究斬獲諾貝爾獎,指日可待。

如果有一天諾貝爾獎授予了研究量子通信的科學家,裡面會不會有潘建偉需要打一個問號。沒有他正常,有他也說得過去。畢竟潘建偉的應用是做的最好的,已經取得了部分應用。

比起潘建偉,我個人認為薛其坤距離諾貝爾物理學獎更近一些。薛其坤發現了反常量子霍爾效應,這一發現剛問世,楊振寧就稱讚這是“諾貝爾獎級別”的發現。歷史上量子霍爾效應、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的發現都獲得過諾貝爾獎。

國內有一箇中國版的諾貝爾獎——未來科學大獎,薛其坤是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的第一屆獲獎者,第一屆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的盧煜明也一直被認為有實力衝擊諾貝爾獎。潘建偉是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的獲獎者,從獲獎先後順序上似乎也能看出,薛其坤較潘建偉距離諾貝爾獎更近一些。


刁博


如果說國內誰最有希望,無疑是名望最高的潘院士。但是,得諾獎,我覺得潘院士的研究理論深度還不夠。



潘院士是致力於把量子隱形態傳輸和量子密鑰分發實用化,雖然實現了百公里級量子隱形態傳輸和密鑰分發,甚至製備了18比特量子糾纏、不依靠儀器的量子隨機數,但是這些都還沒有產生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且這些技術實現的理論基礎都是早已經被提出來的。所以,就目前潘院士的研究深度,還不足以讓其得到諾獎。



當然,並不是說搞技術和搞應用的就不能夠得諾貝爾獎。歷史上愛迪生和特斯拉都是搞發明的,人家不照樣也被提名嗎,只是這兩人死對頭,拒絕共享諾獎而已。所以,如果潘院士以後的量子通信領域發明,真的能夠讓很多人享受到便利和成果,讓世界得益,諾獎也不遠了。



另外,現在的諾獎,也不排除被政治干預。至少什麼和平獎是拉低了諾獎的含金量。況且,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的,而瑞士,這段時間算是在對華上“不夠意思”。所以,如果是變味了的諾獎,得不得有影響嗎?咱們悶頭髮大財,也讓他們搶我們的獎才行。


科學探秘頻道


儘管本人質疑光量子偽科技的文章淺顯易懂,但很難喚醒那些裝睡的人與低智商的人,所以才有了頭條中多條有關潘建偉是否會獲諾獎的提問,同時也有不少認為潘建偉會獲諾獎的肯定性答文,或者雖然認為他獲諾獎概率不大,但卻令人啼笑皆非地認為潘建偉所做的是真科技。

光量子偽科技漏洞百出,無法自園其說,所謂已應用的量子通信,也只是瞞天過海的畫餅充飢而已!中國與奧地利之間,既無與京滬量子幹線的連接,也無對墨子號衛星的接收與發送設施,但居然可以實現量子視頻通話,這明顯是騙人的彌天大謊!

本人再三強調,如果作為製造偽科技急先鋒的潘建偉也能獲得諾獎,那麼本人作為"城市規劃動態應變新模式"體系的創始人,就應獲得一百萬次諾獎!他可以騙得了大批國民,但騙不了諾獎評委,除非他花重金買通!

欲詳細瞭解光量通信、計算與探測等 偽科技的真面目,請用本人姓名在頭條搜索相關質疑文章 。


池昭新一城市新模式


諾貝爾獎是美國控制的,目的是美國要讓中國人感覺中國教育不行,,從而上完清華北大或大學就去美國學習,美國會把優秀的人截流在美國,給美國服務,目前已經形成這項正常運行,所以他不需要在給中國人諾貝爾獎激勵鼓勵中國人去美國拿獎,諾貝爾獎就是美國一個嚎頭,中國人千萬不要去,進對中國和世界的圈套,美國就是想吸引世界頂級科學家,都當他是個屁美國的,但是中國不能松,要加力努力發奮圖強中國應該開個科學技術獎部門,吸引外國科學家來,為中國服務諾貝爾獎是美國控制的,目的是美國要讓中國人感覺中國教育不行,,從而上完清華北大或大學就去美國學習,美國會把優秀的人截流在美國,給美國服務,目前已經形成這項正常運行,所以他不需要在給中國人諾貝爾獎激勵鼓勵中國人去美國拿獎,諾貝爾獎就是美國一個嚎頭,中國人千萬不要去,進對中國和世界的圈套,美國就是想吸引世界頂級科學家,都當他是個屁美國的,但是中國不能松,要加力努力發奮圖強中國應該開個科學技術獎部門,吸引外國科學家來,為中國服務,這個問題就是美國的吸引創作人才廣告


快樂隨我13821961


潘院士不可能獲諾獎.因為瑞典評審受西方控制的。潘的科研成果要公開這是西方國家渴望的.就是公開了也不一定給你諾獎.所以從國家利益出發我們不能為爭到榮譽而喪失國家利益。再說了要那個獎有何用?莫言罵國家,罵社會主義,向帝國主義獻眉送一個諾獎,人民也給他一獎:漢奸


觀象臺yxb


基本不可能獲獎,搞實驗和搞理論本來就不是一個檔次。實驗科學家基本只是驗證理論物理學家的結論或則發現一些現象,實驗的原理或則理論基礎已經有了。但是他們沒有足夠的實力創造理論來解決問題。像愛因斯坦這種搞理論的大神,即使自己不做實驗他也相信自己的理論是正確的。而他的結論都是實驗物理學家去驗證。潘建偉院士沒有實力拿諾獎,這不是說看不起我國的科學家,而是這本來就是事實。也有人說西方人看不起中國人,但是,如果我國科學家真的搞出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這麼高深的理論的話,何愁拿不到諾獎,所以這個問題問得有些自欺欺人了。我國科學家不是人家不發諾獎,而是沒這個實力!


荒天武帝


中國人民為什麼非要把外國的標準作為自己的標準呢?――虛心向先進學習,向西方學習,但不是說時時處處必須拿外國的一切來對照國內的全部――中國人群中,有一部分人雖然天天口頭上在咒罵西方,但骨子裡十分崇尚歐美文化,處處以歐美的標準衡量自己的一切。總認為外國的月亮🌙都是圓的這種崇洋迷外的思想十分要不得――其實離開歐美的道德觀審美觀,中國通過自力更生一樣能發展前進。最近多年,我國在各方面尤其是在經濟領域,科學技術領域以及國防軍事領域都取得了可喜可賀的成績。難道都要諾獎嗎?沒有諾獎,中國一樣能成為世界一流強國――這是不爭的事實,誰也阻止不了東方奇蹟的發生!沒有諾獎,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之林的目的也一定能夠達到!


hymmyh


事實上,一提起諾貝爾獎,一些人就會拿它說事兒了,以此藐視中國科學文化發展,忽視中國對世界和平的貢獻。事實上,中國有許多諾貝爾獎級別的科學家,文學家和政治家等。當然了,量子物理領先科學家潘建偉院士就有條件獲此殊榮!為什麼長期以來都沒有中國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呢?我感覺,這與西方人帶有色眼鏡有關,西方人瞧不起中國人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哪怕是中國人搞出了于敏氫彈,西方人仍然傲慢與偏見,慣性思維,就是不給中國科學家諾貝爾獎!看這些天瑞典的做派,未來幾年,哪怕潘建偉院士貢獻再大,想要獲得諾貝爾獎,還是難上加難啊!


hi123


這個問題會讓很多人懂一點什麼才是諾獎,量子糾纏和非定域理論也稱為愛因斯坦樣繆。這個名詞已經產生70多年了。基於這些理論提出的通訊理論也產生了40多年了。因此量子糾纏的實驗證明當然也有機會獲獎,不過實驗是潘的老師做的,潘參加了這個諾貝爾獎級別的實驗,是中國人的驕傲,但離獲獎還有距離應為實驗的理論和提出都是他的老師。墨子號的實驗用的是bb84協議,bb是兩個人的名字84表示是84年提出的標準。這樣大家是不是有點明白諾貝爾獎意味著什麼。中國目前所知道的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成果實際上也是有的,也許大家都忘了,反霍爾效應實驗是在中國實驗室第一個實現的。只是不知道真有可能獲獎的事情幾乎無人提起。如果誰的官大就重視誰這種情況不改變諾貝爾獎離中國還很遙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