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戈恩入獄,幕後“黑手”是美國人?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戈恩入狱,幕后“黑手”是美国人?

每經實習記者 裴健如 每經記者 趙成 每經實習編輯 張北

戈恩被捕之事開始出現反轉。據日本NHK最新消息,戈恩在接受日本檢方調查時表示他無意少報薪酬,並否認了日產針對他經濟不當行為的一切指控。與此同時,與戈恩同一天被逮捕的日產代表董事凱利為戈恩的指控辯護稱,戈恩的薪酬是和公司內其他董事商討過,以適當方式支付的。

從11月19日戈恩被曝出入獄之後,關於此事的各種言論甚囂塵上。

11月22日晚間,日產汽車再度發佈官方聲明,稱經過審查內部的詳細調查報告後,董事會一致表決同意罷免戈恩作為日產汽車董事長職務,同時罷免其作為代表董事的職務,代表董事格雷格·凱利也被免除職務。對於新任董事長的任命,日產稱“將從現有董事中產生。”

對於戈恩事件,日產汽車的反應十分迅速。自從11月19日媒體曝出戈恩醜聞後,日產當晚便舉行了緊急記者會,公示了戈恩少報約50億日元的薪酬、為私人目的支出投資資金和為私人目的支出經費等三大罪狀。兩天後,又組織緊急董事會,徹底踢戈恩出局。

在日產解除戈恩的董事長職務後,三菱汽車也將於11月26日召開董事會,提出罷免戈恩董事長職務的提案。在對戈恩問題上,聯盟中的日系車企行為高度一致。只有雷諾表示仍將保留戈恩的董事長和CEO職位。

日產的一系列快速動作讓不少人認為,對於戈恩被捕一事,日產早有預謀。有觀點認為,在11月19日的記者會上,並沒有日本企業面對醜聞時“鞠躬謝罪一分鐘”的常見場景,反而是CEO西川廣人理直氣壯地通報戈恩的罪行,這種反常行為在日本企業裡相當罕見。

戈恩,這個在汽車行業曾叱吒風雲的傳奇人物,如今驟然以如此不堪的姿態謝幕,不免令許多人唏噓不已,也不禁讓人疑惑:戈恩醜聞背後究竟還有什麼隱情?

雷諾系董事僅餘兩人

根據11月22日日產發佈的聲明,戈恩和凱利雖已被解除職位,但目前仍將保留其在董事會的席位。日產需在預計2019年6月召開的下一屆股東大會期間,由個人股東最終投票表決,是否保留戈恩和凱利的董事頭銜。

日產為何急於解除戈恩的董事長頭銜,難道背後另有深意?在日產汽車內部,董事之間的區別在於權力和責任。日產董事會共有9名董事,僅有3名代表董事,分別為戈恩、凱利和西川廣人,代表董事被授權作為公司法定代表人,處理商業交易等事宜。

戈恩和凱利被解職後,日產的三名代表董事中,雷諾系成員全部出局。按照要求,從現有的7名董事會成員中將有兩名董事候補為代表董事。

目前,雷諾汽車持有日產汽車43.4%的股份,對於日產管理層的任命擁有話語權。據日產發言人Nicholas Maxfield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由於日產與雷諾結盟協議中有臨時條款,日產可能無需擔心雷諾參與其中投票。他表示,這一條款於2015年添加,當時日產因雷諾可能干預企業治理而一度與其陷入僵局。

當時,作為雷諾最大的單一股東,持股15%的法國政府打算採取行動提高對雷諾的控制。而為緩解日產對法國政府幹預聯盟的擔憂,雷諾同意放緩對日產的控制。根據臨時條款,雷諾將行使其投票權支持日產董事會有關董事會成員免職、任命或薪酬的任何決定。

這就意味著,繼任的兩名代表董事,很大概率將從日產系董事中產生。

目前,除戈恩和凱利外,日產的董事會成員包括西川廣人、坂本秀行、志賀俊之、伯納德·雷伊、豐田正和、井原惠子、杜贊等7人。其中,雷諾系董事僅餘兩人,杜贊為雷諾前財務運營總監和採購高級副總裁,伯納德·雷伊則是雷諾汽車一級方程式車隊前總裁。而在聲明中,對於戈恩的罷免,日產表明是“董事會全票通過”,也就是說伯納德·雷伊和杜贊同樣投出了贊成票。

調整日產與雷諾關係成導火線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據日產官方聲明,戈恩漏報收入一事發生在2010-2014財年,距今已有5年。為何此時才被曝出,並引發迅速反應和行動,時間節點是否過於巧合?有分析認為,除了獨裁、高薪等因素,戈恩欲快速推進的雷諾-日產徹底合併計劃,才是日產最終決定踢戈恩出局的最大原因。

據日經網報道,今年4月份,戈恩突然宣佈調整日產與雷諾的資本關係,希望藉此推進雷諾日產整合業務。同時,他還向相關人士透露,在整合實現之際將出任全面管理日法聯盟的職務。

一位日產高層表示,戈恩打算在2019年春季之前正式敲定整合。因此,業內人士認為,19日突發的戈恩被捕事件或是日產阻止戈恩合併雷諾日產的最後時機。

日產和雷諾結盟已近20年,雷諾持有日產43.4%股份,對日產有著很大控制權。而日產僅持有雷諾15%的股份,且沒有投票權。戈恩作為雷諾-日產聯盟的領導人以及日產汽車的董事長,一直在計劃將兩家汽車製造商進行合併,以使這種合作關係不可逆轉。

但日產汽車內部,乃至日本政治經濟各界,對戈恩此舉都持反對意見。究其原因,一方面,日產認為雷諾分割了日產的利潤。數據顯示,雷諾成為日產第一大股東之後,截至到2017財年,雷諾從日產收到的分紅數額累計超過了6000億日元,計入雷諾-日產聯盟合併決算的日產利潤超過2.5萬億日元。也就是說,近20年來,從資金到技術、從人才到渠道,日產都為雷諾創造了極大的價值。隨著日產和雷諾發展的不平衡性逐漸加劇,日產對於雷諾的控制也愈發不滿。

另一方面,“保衛日本汽車業”是日本產業界乃至政界的共識。今年年初,日本經濟產業省的官員曾以匿名形式對外發聲,稱無論如何都要保住日產,不會讓雷諾以不可逆的形式完全吞併日產。

今年3月份,西川廣人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公開否認日產將與雷諾合併,他認為兩家公司整個合併“沒有實益”,反而會帶來“副作用”,並稱日產試圖維持和雷諾及三菱汽車間的三方結盟,致力於提高管理效率。

由此可見,在戈恩被捕一事上,或許戈恩的合併野心是壓倒日本人對其希望的最後一根稻草。

戈恩或淪為政治犧牲品?

在沸沸揚揚的討論聲裡,關於戈恩被捕的隱情,還有另外一種解讀。有不少聲音認為,戈恩或將淪為法、美、日三國之間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戈恩被捕一事曝光後,有不少人注意到了帶走戈恩的機構——東京地方檢察院特別搜查部(以下簡稱東京地檢特搜部)。信息顯示,東京地檢特搜部成立於1947年,第一任部長為美國著名軍事家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這一機構最初是美國佔領日本時為追查舊日軍而創立的秘密特務機構,直至今日,東京地檢特搜部仍被認為與美國中央情報局(CIA)關係密切。

有網友指出,幾乎所有損害美國利益的日本經濟要員都是被東京地檢特搜部批捕。如,田中角榮的“洛克西勒事件”、1989年的竹下登醜聞、2007年的小澤一郎辭職等事件,均是東京地檢特搜部的戰績。

田中角榮的“洛克西勒事件”是最直觀的佐證。當時,由於田中角榮為保證日本的石油資源與中東搞石油外交觸犯了美國的利益,結果被東京地檢特搜部以受賄為由批捕,由他創建的田中派和經世會出身的政治家也都因遠美而下臺。相反,當時一向親美的清和會成員也同樣收了賄賂卻從未被特搜部調查或逮捕。

因此,戈恩被捕後,有不少輿論認為,這一事件可能跟美國有直接關係。結合最近美國和法國的關係,美國做出這一舉動似乎不難理解。

11月以來,法國總統馬克龍就輪番向美國開炮,矛頭直指美國總統特朗普。

11月5日,馬克龍呼籲建立“歐洲聯軍”,抗衡中美俄。

11月14日,馬克龍站在“戴高樂”航母上,回應特朗普炮轟:法國不是美國附庸。

11月18日,馬克龍在德國柏林,當著德國總理默克爾的面大聲疾呼歐洲決不能成為大國玩物。

種種跡象表明,法美關係有著不確定性。而戈恩此時被捕,不得不令人深思。

值得注意的是,法國政府目前擁有雷諾15%的股權,是雷諾最大的單一股東。而戈恩則是雷諾的董事長兼CEO。因此,有分析認為,戈恩被捕極有可能是特朗普借日本之手向馬克龍發出的警告。

據法國駐日本大使館的消息,法國駐日本大使洛朗・皮克於20日在東京拘留所與戈恩會面。雖然戈恩擁有法國國籍,但大使本人親自前往拘留所探視嫌疑人的做法十分罕見,足見法國政府對此事的重視。

現在,大家關注的是,戈恩被捕一事到底會以什麼樣的情節劇終?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