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嚴重缺錢,多個房企售賣股權出讓項目“補血”

有數據顯示,11月前20天,全國多家房地產公司密集獲准發行大額融資金額已超500億元。在此背景下,近期地產債市場規模迅速“爆棚”。值得注意的是,頻頻融資後,各大房企今年的發債額度“見底”,一些房企售賣股權、出讓項目,多渠道“補血”。

近期以來房企轉讓股權、債權現象頻發。北京產權交易所房地產企業產權掛牌的多達42個項目,轉讓額度約為105億元。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數據顯示,房地產企業產權正式掛牌項目約為19個,轉讓總額為83.86億元。預披露項目更是集中上線,北大資源集團投資有限公司欲轉讓青島博雅置業有限公司70%股權及債權;中鐵二局房地產集團預轉讓成都中鐵置業、都江堰青城旅遊開發有限公司100%股權和相關債權;上海古北轉讓上海地產古北安亭置業有限公司100%股權。

開發商嚴重缺錢,多個房企售賣股權出讓項目“補血”

如何看到這種現象?

房企之所以缺錢,一方面是房賣不出去,另一方面就要面臨鉅額的到期債務。

最近房企的日子都不好過。

目前到底房子的日子有多難過,只有他們自己才清楚,前段時間萬科在開會的時候,喊著活下去的口號,而且萬科已經不再強調銷售業績,而是重點強調回籠資金,鬱亮也說了,未來房子要準備好三年過冬時間。

而目前感覺到困難重重的,不只是萬科一個,包括其他房地產企業也感到困難,最主要困難來源就是錢不夠,因為目前房地產市場並不好過,很多開發商資金回籠都比較難,所以我們看到包括萬科,恆大,碧桂園在內,都紛紛出現很多樓盤降價促銷的情況。

房企未來將面臨鉅額債務到期壓力。

除了房價不可預測潛在的風險之外,對於很多房企來說,更重要的一個炸彈是未來大額債務到期。

過去幾年,我國房地產迎來了一輪高速發展,所以很多房地產企業紛紛借錢擴張,這裡面最具代表性的是恆大,碧桂園,萬科,融創,保利,綠地等大型放企。

比如2017年全年,136家上市房企的平均負債率達到79.1%,創下2005年以來的最高位。在這136家上市房企中,負債超過百億元的房企總計為67家,佔比49%;負債超過300億元的房企有37家,佔比為27%,其中,萬科、綠地控股、保利地產位列前三,分別為9786.7億元、7550.8億元、5382.1億元,負債均超過5000億元。

而未來3到4年時間,將是這些債務集中到期時間,目前房企有息負債餘額約為19.2萬億,規模最大的是房地產開發貸,其次是委託貸款、信託融資、信用債、併購貸、海外債和資產支持證券,分別為9.6萬億、2.8萬億、2.4萬億、2.2萬億、0.6萬億和0.3萬億。

這些債務未來3到4年會陸續到期,2018 下半年到2021年到期規模分別為2.9萬億、6.1萬億、5.9萬億和3.4萬億,2022年及以後總計僅0.9萬億。

而未來這3到4年將是房地產企業比較困難的一個時期,正如鬱亮說的那樣,要準備好三年過冬時間,未來不僅樓市不可預測,更重要的是銀行的信貸會持續收緊,房地產企業發行債券也不再那麼容易,就算高息也不一定能發出去,正如前段時間恆大發行18億美元債券,許家印自己認購了10億一樣。

所以在樓市和融資渠道雙重壓力之下,要償還這些鉅額的債務,對房企來說可謂壓力山大。

這時候有一些扛不住的企業只能出售股權補血,就算是出售股權獲得的資金來源,但這也只是暫時的,如果未來樓市沒有出現好轉,很多中小開發商會出現資金鍊斷裂,甚至企業破產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