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家為什麼被雍正抄家?

llsj1990


曹氏家族的興盛,全部是和康熙一朝相伴始終的。從康熙二年(1663年)起,曹家祖孫三代四人,在江寧織造的肥缺上幹了六十年之久,實際上曹家等於已經世代落籍江寧(今江蘇南京)了,曹雪芹也出生於南京。

在這漫長的六十年中,從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到他的祖父曹寅 ,一直在膏腴江南“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為皇家辦差,曹家經歷了榮華富貴和風流雅緻的上流高端生活。不過,即使曹家再富有,也不過是康熙帝玄燁的私屬包衣奴才,他們的命運都緊密的和康熙帝連在一起。只要康熙還坐在龍椅上,曹家就能得償所願,大發其財;一旦康熙死去,瞬間就會有“樹倒猢猻散”、“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油燈盡” 之勢;而康熙帝在位期間的一些個人嗜好以及他所製造的一些事因,也就給曹家埋下了巨大的禍根。

康熙皇帝以文治武功著稱。在清朝十帝中,他算是比較好的一位,史家對他的評價也較高。康熙在位六十年,對內統一全國,對外抗擊沙俄侵略,國庫逐漸豐盈、富足 ,百姓還算安居樂業,有許多值得肯定之處。但他包庇親信,縱容貪腐,助長了官場上早已孳生的一些歪風邪氣;他以視察河工(治水)為由,一生六次南巡(孫子乾隆有樣學樣,也來了個六巡江南),被視為勞民傷財的弊政。

康熙不僅身體健旺,在位時間最長,而且皇子眾多,竟有二、三十個,且諸皇子在他晚年時拉幫結派、爭權奪位,鬥得你死我活,搞得他十分頭大,幾乎被氣死。南巡和“九子奪嫡” ——正是致曹家敗亡、使曹雪芹飽嘗“從含著金湯匙出生到窮愁潦倒”的“大起大落特殊經歷”的最直接原因。

雪芹之祖父曹寅和他的大舅哥李熙曾經在金陵、揚州、蘇州三城共“接駕”康熙四次,稱得上花錢如流水。《紅樓夢》形容曹寅為了接待好南巡的康熙,“銀錢濫用如泥沙”、“把銀子花的淌海水似的” ......即便曹、李兩家富比王侯,也經不起如此反覆折騰,到最後只能拆東補西,甚至挪用公帑,陷入了巨大而驚人的虧空與累加債務中,基本已經無法彌補清楚了。康熙對這一切是心知肚明的,只不過他明白此事因何而起,因而曲意破格,竭力維護、周全、保護曹家,總算將事情壓了下去而暫時沒有發作。

康熙諸子同室操戈的結果,皇四子胤禛以陰險詭譎的手段大獲全勝,笑到最後,登上了皇帝寶座,是為雍正皇帝。

雍正一上位,就將他的頭號政敵——與其爭位的手足兄弟們幽禁的幽禁、治死的治死。同時他窮治黨羽,芟刈殆盡,對他老子康熙的奴才們拉下的虧空、高築的債臺一概不買賬,都要徹底查清、補齊。

雍正登基不久就開始清查虧空。曹寅此前已經去世多時,由獨子曹顒繼任江寧織造,但他不久也病死了,康熙特命過繼給曹顒的侄兒曹頫再繼任。曹寅在世時光鹽政一項虧空就達520餘萬兩。 曹顒繼任後,李熙代他償還完結了織造、鹽政兩項虧空五十四萬九千六百兩,聲稱已經填平了曹寅捅出的大窟窿,可雍正二年兩淮鹽運使又舉出按新規章應向第三任織造曹頫追還四萬五千兩欠銀。由此可見,曹家祖孫三代“罪孽深重” ,已經陷入巨大的債務泥淖中而難以脫身了。

曹雪芹,這“古今不肖無雙”的曹家子孫,就是在這永遠無法還清的債海中呱呱墜地的。

不論如何,曹、李兩家總算把這次債務危機給對付過去了,家道雖然因此中落,但暫時卻沒有遭到其他的迫害、打擊。但兩年後,曹頫因忤逆聖意、藏匿財產而被革職抄家,抄家時又發現他府裡藏有胤禟私鑄的高六尺的鍍金獅子一對。胤禟是康熙九子,是雍正的兄弟與死敵,被雍正取廢名曰“塞思黑(滿語“豬”、討厭之人的意思)”,他和八爺胤禩都是雍正的眼中釘, 已於一年前被毒死了。

因此,曹、李兩人都成了“奸黨”成員,手段戾狠的雍正是決不會輕易放過他倆的。

結果,李熙被流放到黑龍江寧古塔“打牲烏拉”荒寂苦寒之地。兩年後死於飢寒交迫中。曹頫則抄家封產,田宅、奴僕都賞給了別人,據說所查封的財產,只有現銀數兩、銅錢數千,另有當票百餘張,只值銀千兩而已,可見當時的曹家已經落敗到何等地步,以至於雍正知道後,也表示很驚訝,竟為之“惻然”。由此可見,曹家這次被抄家已不是單純的為衝抵虧空,而是一起牽涉政治的罪案。


曹家曾經富可敵國,但在皇帝眼裡啥都不是,這就是兩家包衣奴才的可悲下場。

皇帝抄大臣的家,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之事,除了可以懲治對手(史稱“懲惡”),還可以大發橫財。

雍正抄沒曹頫,聽說他家裡只有當票百餘張和一些“桌椅床杌、舊衣零星等件”時,竟為之傷感,其實更多的是掃興、失望、錯估等複雜心情糾結在內 ——因為當時的人都認為織造、鹽政等職都是肥的流油的差事,不是大清首富也可以進前三,傳說中的曹家更是家資鉅萬的大富豪。等到發現事實與印象差之千里時,未免又大發惻隱之心,吩咐給曹頫在京留“少許房屋,以資養 贍”。雍正見曹家為填平虧空似乎已到傾家蕩產的地步,心生“憐意”,他一句話就讓曹家保留了一部分房舍,還有若干人口(奴婢),所以曹府被第雍正一次抄家後還沒有完全陷入絕境。

但曹雪芹從出生以來(此刻不過5、6歲)就經歷了一次鉅變,因此印象深刻,稱得上刻骨銘心。

經過這一場大變故,曹家算是敗落了。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曹家至少還能維持“小康生活”。

但這種“小康”生活沒有維持多久,曹家又經歷了一場另外一場大變故。從曹雪芹後來的艱難處境看,這場變故對曹家猶如塌天之禍,比第一次抄家來得更突然,也更巨大,終使曹家徹底破敗了。有私家筆記記載“...(疑似指曹雪芹)登賢書(指中舉),數年,家籍沒,後逃禪(出家)”。證明曹雪芹中舉後不過數年其家產再次被抄沒,家中剛有復甦跡象就再遭鉅變,經過第二次浩劫,曹家基本已經萬劫不復、無法翻身了。

此時已到了乾隆四年(1739),一場突如其來的大變故突然襲來——許多親王、貝勒、公侯都被牽扯進來,被削職、被軟禁。事涉弘曆(乾隆)和其堂兄弟弘皙(康熙太子胤礽之子)的鬥爭。此案的結果是莊親王弘皙落敗,被乾隆從寬免死,但被永遠圈禁在景山,基本與死無異。

曹雪芹家族大約就是直接或間接被捲入了這場鬥爭的漩渦中。像曹氏這樣身份的人家,社會關係盤根錯節,非常複雜,不論是因親戚、家人牽扯的緣故,都非常容易惹禍招災。經此鉅變,曹家徹底敗落,大約維持了五年的“小康局面”,到此宣告終結。從此,曹雪芹結束了錦衣玉食的貴公子生活,還被革除了功名,此時的他大約年已16、7歲。

曹家世代是內務府包衣,雖是漢人但已加入旗籍, 有著既富貴而又低賤的特殊家世。可從第二次被乾隆抄家後,曹家從此與富貴絕緣,青年世代的曹雪芹,就從社會上層迅速跌至底層,轉到了另一個階層裡去,也就是跌落到閒散無職位、失意潦倒、落魄貧困的滿洲最下層旗人的行列裡去了。

由於這一人生巨大落差,曹雪芹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發生了跌宕起伏、日益激烈的巨大變化。 魯迅說:“有誰從小康之家而墜入困頓嗎,我以為在這路途中,大概可以看清世人的真面目”。生活在乾隆時代的曹雪芹,正是因為遭遇了巨大的人生變故,從而看見了世人的真面目,因此對彼時社會產生了巨大的憎惡感,更有許多疑問在腦海裡迴旋激盪,這才有了鴻篇鉅著《紅樓夢》的橫空出世。

【插圖源自網絡】

【寫作不易 嚴禁搬運】


鐵馬冰河wu


關於這個問題,一個人很難把它說清楚。曹家高祖父曹璽的名字本身就埋下了隱患。他本是行武出身,由王府護衛升任為內庭二等侍衛,後因曹璽的妻子被選為康熙的保姆,於是開始了從政生涯。曹璽因工作出色,累死在工作崗位上,得到了康熙帝的好感。事情壞就壞在富二代曹寅和他的大舅子李煦身上。當然是缺乏父親的仗義和眼光,仗著康熙帝的蔭護,膨脹了一點,肆意了一點,沒有處理好與皇親國戚之間的內因關係,特別是兩江總督噶禮之間的予盾。其實噶禮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貪贓枉法,圖謀弒母,與張百行相互參案,被查革職,康熙帝令其自盡,妻子從死,下場悲憐。

康熙帝六下江南,四次住在曹寅家,應該說把曹家看的還是很重的,開銷虧空自不必說,按現在的說法,應該是公家報銷,全算到曹家頭上,似乎不合理,曹寅僅憑自己的薪水,能補上麼?只能利用職務之便,羊毛出在羊身上,拆西牆補東牆,越補越多,以至事情敗露,不好收場。雍正帝看在父皇的份上,表面做人,私下裡做鬼,覺得曹寅不如他父親,不堪大任,只好就坡下驢,一了百了。

曹雪芹“生於繁華,終於淪落"。只能將滿腔的愁怨與悲憤,全部註解到《紅樓夢》裡。


一壺老酒202220


曹家被抄家只能怪兩個人,一個是康熙,一個就是曹雪芹的叔父,曹頫當時曹家的掌舵人。而不膩怪雍正。為什麼這麼說呢?

康乾盛世,很多人都知道康熙在位的時候,確實政績不錯,出現了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但是在康熙晚年,全國貪腐橫行,表面上強大的大清帝國之下,卻是暗流湧動,貪腐之風已經不可收拾了。雍正接盤的時候,從中央到地方全國都在虧空。每年這些財政收入都去哪裡了?可想而知當時貪腐是有多嚴重,就連最富庶的江蘇也是虧空了數百萬兩,直隸更是達到了八百萬兩。

當時曹頫擔任的是江南製造,都知道在清代江南那是最富裕的地方,江南製造也算是當時最肥的差事了,每年從他手裡過去的銀子何止幾百萬兩啊。但是全國各地官員都在貪,所以當時的江南製造府也是年年虧空。

可以說如果康熙在繼續存在幾年的話,那麼大清帝國就要被這些蛀蟲給搞垮了,但是雍正上來了,就開始大刀闊斧的整治了。

當時雍正給全國各地府衙下了“分賠著賠之例!”,什麼意思?就是隻要出現虧空的衙門,自己補上,如果補補上,那就抄家補。

曹家在康熙年間還是很受康熙待見的,也算是一個寵臣了,當時來說按照曹家在江南的實力,補足這些虧空的銀兩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曹頫還以為是康熙呢,也就沒有當回事,以為只是雍正的下馬威。但是曹家偏偏就撞在了這個槍口上,於是雍正下令查抄曹家,曹家的家產全部抄沒。自此之後曹家也就是沒有任何的實力了,家道中落,一蹶不振。曹雪芹也就回了北京的老家,但是一生都是過得很貧苦,很多時候都是靠別人接濟過日子的。才寫出了《紅樓夢》也是當時社會的控訴吧。


小伍講歷史


曹寅的母親是康熙的乳母,雖然康熙不可能“有奶就是娘”,但大清這麼大,給一奶不同胞的“兄弟”曹寅家一點特殊照顧,有什麼難呢?

因此,江南織造曹家在康熙一朝顯赫一時。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其中曹家就接待了四次。

只是,顯赫歸顯赫,接待大清的皇帝陛下,不是大明朝的朱皇帝,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湯”就可以解決的。於是,曹家掉進了虧空的大窟窿。


康熙心知肚明,自然不會追究,只是讓曹寅儘快補上。可是曹寅到死也沒完成這個任務。

但是曹寅人死賬仍在,他的繼任者曹顒沒撐幾年就病死了。曹頫於康熙五十四年接任了江寧織造之職。

和前輩比,這個曹頫不僅能力水平差,還非常的沒有負責心,什麼事都不管。“遇事萎縮,織造事務交與管家丁漢臣料理”。

繼任皇帝雍正對曹家可沒有什麼私情可講,叫他限期賠補虧空。

被逼急的曹頫向雍正表態“務期於三年之內,清補全完”。雍正也知道虧空原因,不想一下子趕盡殺絕,給了他三年時間。

三年之期將至時,工作無能,無力彌補虧空的曹頫卻想耍小聰明,偷偷把家裡財產轉移。

這徹底惹毛了雍正,雍正六年,他下了這麼一道旨:

江寧織造曹頫,行為不端,織造款項虧空甚多。朕屢次施恩寬限,令其賠補。伊倘感激朕成全之恩,理應盡心效力,然伊不但不感恩圖報,反而將家中財物暗移他處,企圖隱蔽,有違朕恩,甚屬可惡!……

這道旨意中雍正為其明確指出抄家理由:虧空,並且轉移財產。

還有一個不明確的理由:“感激朕成全之恩,理應盡心效力,然伊不但不感恩圖報”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康熙皇帝照顧曹家,曹家盡心效力的是康熙皇帝。曹家對雍正不盡心盡力,雍正當然也就找理由抄了他們家,好為自己人騰位置啊。

不過雍正並沒有趕盡殺絕,將曹顒寡妻馬氏的嫁妝單獨劃出來,還給曹家留了祖屋17間半,幾個僕人。


這讓曹家到雍正末年的時候慢慢得到了一些恢復。不幸的是,乾隆三年,弘昌捲入弘皙案件遭重處,曹家作為弘昌包衣自然被牽連,第二次被抄。這次抄家完全摧毀了曹家,子弟零散而去,家族傾覆。

曹雪芹“生於繁華,終於淪落"。於是將滿腔的愁怨與悲憤,全部傾注到“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紅樓夢》之中。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曹雪芹的家世是非常顯赫的,沒錯就是《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和康熙的關係非常好,曹寅的母親是康熙的乳母,因此要是說起來的話康熙和他還是兄弟,兩個人是一起長大的,康熙對他很好,因為曹寅不會威脅到他,等到康熙登基之後,康熙讓曹寅去江南當織造官。

說白了曹寅就是替康熙去監控江南的局勢,瞭解歷史的都知道,康熙六下江南,其中有四次都是曹家接待的,如果有喜歡看《紅樓夢》的讀者應該知道,曹雪芹曾經也把這件事專門寫進了《紅樓夢》,曹家在江南的權勢是非常大的,可是到了曹雪芹父輩一代,曹家便不行了,要知道之前曹家可是動了不少織造署的官銀。

康熙在位的時候,他不想去管這件事,不說別的,他自己每次去江南,曹家就得花不少的錢,等到了雍正時代就不一樣了,雍正可不管這些,雍正在位的時候可是抄了不少人的家,曹家在經濟上有這麼大的虧空,雍正要他們補上,可是這筆錢遠遠超過了曹家的承受能力。其實這個問題在康熙時代便有了,只不過雍正時代才處理罷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歷史學家分析這是因為曹家參與了政治,據說是有這樣一件事,曹傢俬自鑄造了一個金獅子,這個是標誌著有奪權野心的東西,其實我個人倒覺得,曹家被抄家其實就是經濟問題,絕對和政治是沒有關係的。大家可以去看看曹家被抄之後,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慘,倒是他的親家很慘。

曹家被抄沒有連累他的親友,而且曹家還有人在這事過後繼續升遷,有幾人還被雍正所喜愛,也就是說抄家和政治是沒什麼關係的,假如說曹家真的有奪權野心,或者是想幹預朝政,那麼他曹家的人肯定無法繼續走仕途了,最起碼雍正不會在重用曹家人。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要說曹雪芹家被抄家,我們要先從曹雪芹一家的發家史開始說,這要上溯到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曹璽的夫人是康熙的奶媽,曹璽有個兒子叫曹寅,曹家本來是滿洲正白旗的包衣奴才,正白旗本是多爾袞掌管,多爾袞死了順治繼位,順治就把正白旗收回自己掌管。於是曹家就變成了皇家奴才。

康熙是一位不錯的君王,但是始終也是個人,所以很多和他比較親近的一些人,他能提拔都還是會給一個機會的,所以在康熙二十九年就先讓曹璽任職蘇州織造,後來又任江寧織造,後來曹璽死在了江寧織造任上,他的兒子曹寅在16歲進宮開始給皇帝服務,所以曹寅也非常受康熙的信任,於是在曹璽死後,康熙就讓曹寅接任江寧織造一職,後來也擔任過兩淮巡鹽御史一職。

康熙可以說非常的信任曹家,六次下江南,四次住在了曹家,但是也正是因為曹家四次給康熙接駕,給曹家埋下了被曹家的禍根,畢竟皇帝不是普通人,雖然康熙還算節儉,但是四次到曹家也給曹家造成了嚴重的負債,雖然當時朝廷也會撥點款,但是更本就不夠填補空缺,曹家除了花自己的錢,自然也花織造的錢,但是織造的錢是公款,花了得還啊,但是曹家根本賠不出來,康熙也知道曹家是怎麼欠的錢,所以也只是讓他儘快還上。

後來曹寅也死了,於是又讓曹寅之子曹顒接任織造一職,接著賠錢,曹顒死了康熙又讓曹雪芹的父親曹頫(也有說法是曹雪芹叔父)過繼給曹寅,接任織造一職接著賠錢,後來康熙死後,雍正登基,於是雍正又來接著要錢,這次他只給了曹頫三年時間賠完錢,但是曹頫也沒法三年把錢還完,於是他就想辦法轉移財產,但是後來東窗事發後,曹頫被革職抄家。所以曹家被抄家其實真的挺冤枉的。


玄坤


寫出煌煌鉅作《紅樓夢》的曹雪芹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提及曹雪芹家族的興衰應該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今天咱細細的聊聊曹家是如何從天堂掉入地獄的。先看一下讓曹家的重大轉折的一道聖旨:

然後在看一下曹雪芹祖上是如何成為“貴族”的,曹雪芹的曾祖父名為曹璽,曹璽的老婆是康熙皇帝的奶媽,正是由於這層關係,曹璽的兒子曹寅成為了幼時康熙帝的陪讀,自小就有特殊的同窗之誼,當康熙成為大清國的皇帝后,立刻授予了這位奶媽的兒子和自己的同學大權,讓他負責江南地區的鹽業和負責皇室的內務府“織造”之職,而且允許其後世子孫可以沿襲,這可都是富得流油的肥缺,所以曹家毫無意外的利用這些公職成為了大清鉅富的“貴族”。並當值此廣為達60多年之久,直到剛才提到聖旨才家族敗落。

(紅樓夢老太太中原型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母)

終其原因,是由於曹雪芹父親曹頫自作孽不可活,在新君雍正登基後,依舊不收斂,且行為不端,並且私挪公款造成了巨大的虧空,被發現後,沒有積極的端正態度補虧,反而悄悄的轉移財產,對於這樣的貪墨不要臉之人,雍正忍不可忍終於下達了那道聖旨,把曹雪芹家族全部抄家,財產全部收歸國有,從此曹家徹底的從錦衣玉食的“貴族”轉變成為“破落戶”,到了曹雪芹一代,只能蝸居在海淀郊外即為現在的北京植物園內的幾件磚房中靠寫書度日了。


老豬的碎碎念


為什麼雍正一上臺,就把曹雪芹家抄家了?

我們現在看到曹雪芹家被抄家可能覺得很可憐,但是曹雪芹家被抄家卻一點都不冤枉。這一點從《紅樓夢》裡賈家遭遇抄家,實屬罪有應得,可以看得出來。

一、曹雪芹家被抄家為什麼罪有應得?

曹雪芹幼年時期可以說是過了一段極度奢華的生活,可以想像大觀園裡的賈寶。曹家的權勢比《紅樓夢》裡的賈家還要大。


曹雪芹的曾祖母做過康熙的奶媽,祖父曹寅做過康熙的伴讀,做過御前侍衛。甚至曹家三代四人一共做了58年的江寧織造。可以說是極受康熙的寵信。


康熙曾經六下江南,而曹寅一共接駕四次。曹家哪來這麼多錢,除了貪汙腐敗,沒有別的辦法,造成了江寧製造的大筆虧空。甚至可能出現《紅樓夢》裡鳳姐放貸之類的事情。

二、雍正登基後,澄清政治、整頓吏治

雍正帝即位之後,因為國庫裡沒錢,再加上討伐異己,更加的造成了國庫虧空,所以雍正帝手頭有點緊。對康熙時期各地官府的虧空,嚴格清查,限三年之內補足,限期不還,肯定就是抄家滅族。

在康熙在位的時候,與康熙的執政策略有關,也可能是康熙顧念著恩情,再加上曹家的錢都是接待康熙花的,所以就沒有動手。現在雍正缺錢啦,沒辦法,曹家造成的大筆的虧空就在這個時候翻了出來。而曹家又沒有錢拿出來還債,所以只能是被抄家。

直到乾隆登基之後才寬免了曹家的虧空。

這也就造成了曹家的衰敗,和曹雪芹成年後的心酸的生活。但是沒有這一段經歷,也就沒有了宏編鉅著《紅樓夢》的誕生。

我是春秋百曉生,與大家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敬請期待!


春秋百曉生


在大文豪曹雪芹的一生裡,童年時家族慘遭雍正帝抄家的一幕,不但是其刻骨銘心的痛事,更是當時驚動大清朝上下的大案:不久前還風光掌舵江南的大清豪門曹家,就這麼分分鐘敗落了。

如此滅頂之災,要論直接原因,就是此時曹家的掌舵人,江寧織造曹頫惹的禍。

曹頫身份,至今爭議很大,有說是曹雪芹的生父,也有說是曹雪芹的叔父。但沒爭議的,卻是他蹩腳的能力。自從康熙五十四年擔任江寧織造起,工作水平就弱到盡人皆知。而比能力差更叫人氣的,卻是他的不負責。以兩淮巡鹽噶爾泰的吐槽說:“(曹頫)遇事萎縮,織造事務交與管家丁漢臣料理”。十足甩手掌櫃。

如此“甩手”表現,接的又是個看似肥差,卻常年虧空嚴重的崗位,工作自然糟到嚴重。以至於被忍夠了的雍正帝扔下嚴令,叫他限期賠補虧空。卻不料工作無能的曹頫,這時卻小聰明大爆發,竟偷偷把家裡財產轉移。可這點小聰明哪瞞得了雍正?這下闖下大禍,滅頂之災不出意外襲來——這樣一個沒能力沒責任心還滿肚子小聰明的員工,攤上極其負責的雍正帝,挨治當然鐵板釘釘。

但比起曹頫這無能到作死的表現來,曹家遭難的根本原因,卻是為雍正登基時,大清朝一片爛攤的局面背鍋。

在康熙帝晚年的胡亂折騰下,表面強盛的大清王朝,早已到了貪腐嚴重的階段。雍正帝接班沒多久,更是被氣的直哆嗦,且不說官員們各個人浮於事,就連大清朝賬面上雄厚的財富,竟也都只是賬面數字。從中央到地方,處處全是虧空黑賬。

比如出名富庶的江蘇一省,就累計虧空了數百萬兩白銀,毗鄰北京的直隸,虧空高達八百萬。戶部也有二百九十多萬的虧空。至於曹頫任職的江南織造,這個大清朝的肥差,也早到了“織造款項虧空甚多”的地步。公平點說,這天文數字的虧空,當然不是曹頫一個人鬧下的,卻恰好攤到了他的頭上。

而這觸目驚心的虧空下,更是清王朝越演越烈的貪腐風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虧空?就是因為各級官員狠撈狠刮,把各項公款巧立名目刮進自家腰包,然後再層層甩鍋,甩給雍正帝的,也就成了這一堆淚奔的爛賬。於是初登基的雍正帝,也就使出了大招:分賠著賠之例!

以這個大招,所有的“虧空”部門,必須要限期償還拖欠的虧空。只要償還不上,就要抄家頂賬。而曹頫恰好撞在這個槍口上,以他的能力,追回虧空當然沒戲,以曹家的財富,償付虧空也不是不能,但滿腦袋小聰明的曹頫又哪肯願意,滿以為還是康熙年間,依然是想盡辦法糊弄,滿以為能糊弄過去,卻惹得雍正帝暴怒,先拿他開了刀。

於是,雍正六年正月,曹家的大難就此到來,全家被強制遷移到北京,曹家所有財產都被盡數抄沒,昔日的豪門家族,就此徹底敗落。

當然,在雍正年間的這場抄家風暴裡,曹家並非唯一倒黴的家族。單是雍正元年這一年,大清朝慘遭抄家的官員,數目就有數百之多。而且雍正做這事的風格,就是一抄到底。曹家落難之前,閔浙貪官王道成也慘遭抄家,雍正帝就曾專門批示:搜其宦囊,搜查其鄉資,無論虧空之有無,盡令吐出!只要能把雍正“惹”到抄家這步,就是這麼狠!曹家的一夜衰敗,也就毫不奇怪。

但雖說對曹雪芹來說,這件風波是個家族悲劇,但對於大清王朝來說,這確實是清王朝滿血續命的開始。康熙晚年時舉步維艱的清王朝,被雍正帝這一通大招,治得煥然一新,國力政風都重新強大。雍正帝對曹家的這一“抄”,不但為清王朝追回了國庫虧空,間接更為中國文學史做出卓越貢獻,催生了不朽的《紅樓夢》。確實,堪稱“意外貢獻”。


我們愛歷史


“歷來國庫虧空,要麼打百姓的主意,要麼打商人的主意."

"歷來造反的都是種田的人,沒聽說商人反了天的”。——《大明王朝1566》

曹雪芹的家其實就是紅樓夢裡的賈家,曹雪芹之所以會被雍正抄家其實是在歷史上屢見不鮮。曹雪芹的家被抄和後來和珅被抄家的道理如出一轍,借用《大明王朝1566》裡面兩句臺詞來說明。

康熙晚年,國庫已經虧空嚴重,土地兼併嚴重,稅負按照人頭收而不是按照地皮面積收,各級官員又有所謂的“火耗”——就是徵稅的時候產生的損耗而額外收的稅銀,這一部分是灰色收入,全部流入了各級官吏的私囊。雍正接手的時候,國庫虧空已經極其嚴重。為了增加稅收,減輕老百姓負擔,雍正規定“攤丁入畝,火耗歸公”。一方面增加稅收源頭,讓富人多交稅,讓窮人少交稅;另一方面,把這些不能拿到明面上的火耗銀子(鉅款)全部歸公。這麼一來,激起了各級官吏的抗拒,以種種理由不推行新政。

然而此時,西北、西藏又有戰事,國庫一時拿不出糧餉。要找一個有錢的開刀,又要找到合理合法的理由。於是,本來就已經腐化又有錢的曹家成了不二人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