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之輩》中的一員 章宇:我本無名,未來可期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的無名之輩,願不被生活妥協 ,願前程似錦。


此處應有背景音樂:《我本無名》 略略略………

開始寫這個標題覺得有點不妥,可是,未來的事​誰又知道呢?

很多人會問,章宇是誰?

隨著《無名之輩》走進大眾視野,豆瓣評分一路飆升,章宇這個30多歲的大男孩被越來越多的觀眾認識、瞭解、喜愛。

章宇,一個已經36歲卻仍然不出名的演技派

《無名之輩》中的一員 章宇:我本無名,未來可期

一個36歲的演技派

特意翻看章宇的微博,微博簡介是:一個偽大的,呈實的,奸牆的,睪傷的人。

43萬的粉絲,確實也並沒有很出名,但我心裡還是覺得他已經紅了,一個偉大的,誠實的,堅強的,高尚的人。

初次知道章宇這個名字,是在朋友說我有點像《我不是藥神》裡的“黃毛”之後,便去了解這個觀眾口中演技炸裂的“黃毛”。

翻看了他的兩千多條微博,確實是個很酷的人,喜歡寫詩,熱愛表達自己的看法,熱愛膠捲相機,熱愛路上的風景,你甚至看不出這是個明星,他活的毫不做作,也沒有包袱。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就是個社會閒散人士“。



這是一個有趣的靈魂。

有人對章宇的評價,“下一個黃渤”。回溯黃渤的成名史,說他是小人物,卻以雅痞的形象深入觀眾人心,說他是金馬影帝,缺擅長演小人物的悲歡離合,他是新一代喜劇之王。

在黃渤成為一名演員之前,曾遊走在多個身份之間,駐唱歌手、舞蹈教練、北漂藝人,甚至當過一段時間工廠老闆。當身邊駐唱的同伴一個個都紅起來的時候,一個個都有了自己光環的時候,只有他依然徘徊在演藝圈外,確實讓人恐慌。

2000年26歲黃渤最黑暗的時期,在其發小的推薦下,進了管虎《上車,走吧》劇組,這部片子榮獲了2001年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電視電影獎,黃渤第一次演戲就走上了紅毯。就這樣黃渤憑藉著一身淳厚的鄉土氣息進入了影視圈,導演管虎回憶說:“那會兒黃渤染著黃色的頭髮,活像個香港的二流子。

2006年,參演甯浩導演的黑色喜劇《瘋狂的石頭》,一夜走紅,那時他32歲。

2009年,憑藉《鬥牛》獲得第4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主角獎”,那時他35歲。

此後他的演藝人生彷彿開掛,一個被唱歌耽誤的演員,一個被演技成全的影帝。漸漸步入觀眾視野,被人們所喜愛。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出好戲。

黃渤的努力所有人都看到了,他的天賦大家也有目共睹,重點是他成功了。

每個人都在尋找機遇,黃渤顯然一開始不屬於那種一出道就被命運女神眷顧的幸運兒。他一個城市接一個城市地奔波,一個圈子接一個圈子地打拼。在苦苦尋找著屬於自己的那片天地。這份閱歷漸漸地成為他人生中的資本,當然,這是在若干年後他才意識到的。——楊瀾

相比之下,章宇的演藝之路略顯平淡,大學畢業後在話劇團待了3年,之後選擇北漂,從事電影行業,做過副導演,當起電影演員。可以說在18年以前,並沒有多少人知道章宇這個名字。

2017年出演胡波執導的劇情電影《大象席地而坐》中的混混於城,該電影之後也斬獲多個獎項。

2018年章宇出演文牧野執導,甯浩、徐崢共同監製的《我不是藥神》中的黃毛,入圍第5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今年他36歲。

之後《無名之輩》上映,越來越多的人認識章宇,確實2018註定對於他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

可以說,很多人是在《我不是藥神》中被“黃毛”圈粉,被這個在劇中沒有過多的臺詞、沒有過多的肢體動作的“黃毛”角色吸引,僅憑眼神就確認是個有演技有魅力的演員。

可是,黃渤就是黃渤,章宇就是章宇。別人的成功不可複製,他只會是我們眼中最好的章宇

很值得一提的是《瘋狂的石頭》這部甯浩執導的黑色幽默喜劇,300萬的低成本製作,一票顏值幾乎為零的演員陣容,卻可以在大片時代突圍,卻成為了06年國內電影業的最大黑馬,也就是這樣一批演員,撐起了十年後的華語影壇。



如果說,《我不是藥神》為章宇的演藝之路做好鋪墊,那麼《無名之輩》則讓他更進一步。

《無名之輩》同樣是一部略帶黑色幽默的喜劇電影,同樣是低成本電影製作,同樣一票沒有流量大咖的演員陣容,卻可以在強勢的口碑帶領下,實現了票房的逆襲。

韓寒導演表示:“它看似是喜劇,但遠遠不止是喜劇。”馮小剛導演則在微博分享稱看完電影非常感動:“人在困境中的那點人味,那絲暖意,正切合當下人們內心的情感需求,後生可畏!強烈推薦。”

無名之輩,英文翻譯的是 A Cool Fish,一個無恥之徒,一個個無名之輩。

“可以說是一條鹹魚,就像周星馳電影裡那種。它也有無恥之輩的意思。”導演饒曉志如是說。

豆瓣上的電影簡介是:

在一座山間小城中,一對低配劫匪、一個落魄的潑皮保安、一個身體殘疾卻性格彪悍的殘毒舌女以及一系列生活在社會不同軌跡上的小人物,在一個貌似平常的日子裡,因為一把丟失的老槍和一樁當天發生在城中的烏龍劫案,從而被陰差陽錯地擰到一起,發生的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誕喜劇。

他們都是無名之輩,各自為了生活奔波,與西南小城的每個普通人一樣,為了自己的目標努力的活著或死去,現實卻讓他們沒有話語權,即使在外人看來走投無路,但他們仍然百般努力的應對。

不得不提的是劇中 “胡廣生” 這個角色,章宇作為“胡廣生”的詮釋者,對這個角色的最多定義就是“一個純理想主義者的現實‘滅亡’”

胡廣生:堂吉訶德式的人物

章宇飾演的胡廣生是一位一直想出人頭地的年輕人,他就想幹一番“大事”,甚至這大事不在標尺以下,或者說它是逾越了法律的。為了想出名讓大家知曉,不惜通過搶劫這樣極端的方法來達到他的目的。

一身牛仔裝扮,破洞牛仔褲,裡面是一件黑色印有紅色圖案的T。胡廣生內心其實是有著自卑和極其不自信,儘管有人叫他哥,但也只是他人一句稱呼而已,他的內心是懦弱的。

或許是胡廣生內心缺乏力量,企圖通過外在表現所謂的力量感,裝作老大,就是這樣的人物內心特點,造型師想通過硬朗的牛仔面料去表達角色的外在力量需求,破洞的牛仔褲是想告訴觀眾角色的內心其實有著一些缺憾,從而造成角色內心性格上的缺失。比較個性的髮型,是吸引人的一種方式,展示給觀眾的是一個比較高調的人,骨子裡卻是一個害怕在人群中稍不留神就平凡的人。

胡廣生像拜倫在《唐璜》所寫的那樣,傲視一切,自信十足,甚至是一種“蜜汁自信”。同時,他又像堂吉訶德,湊巧的是,他有李海根(大頭)這樣的兄弟陪他鬧騰,充當了桑丘的角色。儘管計劃宏偉,他們倆終究年輕氣盛,依然是馬嘉祺口中的“憨皮”。這種理想與現實的不合,造成了荒誕,強烈的反差終致黑色幽默。

有人說,人生就是要不斷的和自己的平凡和解,這不是妥協,而是明白了。平凡的人生依然可以詩情畫意,江河浩蕩。

我們都是被生活戲弄的小人物,只要有路,依然努力的活著,努力的在塵埃裡開花。



我們的生活有這麼多的障礙,真他媽的有意思,這種邏輯就叫做黑色幽默。—王小波

從文學意義上講,黑色幽默起源於60年代的美國文學。“一種絕望的幽默,力圖引出人們的笑聲,作為人類對生活中明顯的無意義和荒謬的一種反響。”(《大英百科全書》)

儘管影片最後的字幕彩蛋交代了每個無名之輩的最終結局是皆大歡喜,但顯得有些雞肋,無名之輩也終究只會是無名之輩。每個人都似乎按照既定的命運走了下去,但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人生對於他們,有什麼變化。

誰又不是無名之輩,誰又不想出人頭地,可是命運就是這樣,有時把你推向深淵之前還會和你開一個玩笑。

每個看似滑稽小丑的無名之輩,都有著不為人知的悲喜與堅持,

章宇,一個我喜歡的演員。


最後以一首《凡人歌》結束,初心不改,未來可期。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

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閒


希望更多的人知道他,一個無名之輩的向死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