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混凝土脫模劑應用解析

一、引言

混凝土脫模劑是混凝土澆築前塗抹在施工模板上,使模板與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層膜,將模板與混凝土表面隔離開,以使澆築後模板不致粘在混凝土表面,影響混凝土表面光潔度的一種物質。混凝土脫模劑又稱隔離劑。

由於裝備式建築可有效節約資源能源並減少建築施工對外界環境的影響,符合國家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近年來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隨著裝配式建築的發展,預製構件在工程中的應用也越來越普遍。市場日益成熟,工藝日益先進,客戶對預製構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預製構件的首要要求是對外觀質量的要求。因此,確保和提高混凝土構件的外觀質量,對預製混凝土工程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而混凝土脫模劑作為混凝土與模板之間的隔離劑,對預製構件的完整性和表面美觀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市面上的脫模劑種類繁多,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本文選取了市面上常用的幾種脫模劑與改性的油性脫模劑進行對比,以期能進一步改善混凝土的外觀質量。

二、脫模劑種類及脫模原理

市面上目前應用比較多的脫模劑,按照產品的主要成分,可以分為:皂類脫模劑、廢液類脫模劑、礦物油類脫模劑、乳化油類脫模劑、油漆類脫模劑、石蠟類脫模劑、合成樹脂類脫模劑、化學活性類脫模劑和有機高分子類脫模劑等。本文主要討論在預製構件廠中常用的五種脫模劑:色拉油、潤滑油、有機硅類、水性脫模劑及改性油性脫模劑。這幾種脫模劑的脫模原理主要為以下兩種:

(1)成膜隔離:脫模劑塗抹在模板表面後,形成一層膜,在混凝土與模板之間起隔離作用。

(2)潤滑隔離:脫模劑在模板與混凝土之間起潤滑隔離作用,減弱兩者之間的粘合力。

三、不同種類脫模劑的對比

3.1 色拉油類

色拉油屬於植物油,在混凝土和模板之間起潤滑隔離的作用。雖然色拉油塗抹後可在表面均勻分佈,但測試發現也容易在模板表面聚集,形成微小油滴狀,造成隔離潤滑效果不連續,影響脫模完整性;而色拉油本身的黃色也會影響混凝土表面顏色。

3.2 潤滑油類

潤滑油類的脫模劑,對於鋼模板可以起到保養的作用,但是在試驗中發現塗抹後潤滑油在模板表面容易出現流淌不均勻鋪展的現象,脫模後表面局部會出現黑色汙跡,同時會使混凝土中的氣泡難以排出。

3.3 有機硅類

質量好的有機硅類聚合物經過溶劑溶解後製備的脫模劑,便於塗抹,且可以均勻分佈於模板表面。但適合有機硅類的溶劑通常對環境和人體健康存在危害,因此在實際使用時更為複雜。同時有機硅有部分可以滲入混凝土表面,減弱隔離作用,會造成脫模不完整、剝離開模板出現毛面等現象。

3.4 水性脫模劑

水性脫模劑會在模板表面分散開,脫模劑中的水分會在空氣中蒸發,留下油性成分作為脫模的有效成分。市面上水性脫模劑的質量參差不齊,優質的水性脫模劑水分揮發比較慢,需等待揮發後在模板表面形成一層膜,有良好的脫模效果,反之如果沒有足夠長的時間成膜,會在混凝土表面留下花斑;而劣質水性脫模劑水分揮發後成膜不連續,拆模時容易造成黏膜現象。

3.5 改性油性脫模劑

普通劣質油性脫模劑往往不能在模板上均勻分佈,特別是模板表面不夠光滑的情況下,極易聚集在模板表面形成油坑,如圖1,或脫模後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出現色斑和氣孔,如圖2。

改性混凝土脫模劑應用解析

圖1 劣質油性脫模劑脫模後形成的油坑

改性混凝土脫模劑應用解析

圖2 劣質油性脫模劑脫模後形成的色斑和氣孔

改性油性脫模劑,是一種透明的即塗即用型脫模劑,只需塗抹薄薄一層就可在模板表面均勻鋪展開達到隔離潤滑的效果,可完整脫模。由於這種油性脫模劑粘度非常小,在模板上難以聚集成有滴狀,不會出現油斑影響氣泡排出。使用改性油性脫模劑,操作更為便捷,可顯著提高混凝土表面質量,使混凝土表面光滑、顏色均一併減少表面氣泡。

四、工程應用實例

為了測試對比改性油性脫模劑與水性脫模劑的脫模效果,在某預製構件廠地鐵管片的生產過程中,作者進行了試驗,將改性油性脫模劑與水性脫模劑進行了對比。構件廠水性脫模劑脫模後的混凝土表觀如圖3,改性油性脫模劑脫模後的混凝土表觀如圖4;脫模拼接面的表觀分別如圖5、圖6;脫模側面如圖7、圖8。

改性混凝土脫模劑應用解析

圖3 水性脫模劑脫模拱形底面

改性混凝土脫模劑應用解析

圖4 改性油性脫模劑脫模拱形底面

改性混凝土脫模劑應用解析

圖5 水性脫模劑脫模拼接面

改性混凝土脫模劑應用解析

圖6 改性油性脫模劑脫模拼接面

改性混凝土脫模劑應用解析

圖7 水性脫模劑脫模側面

改性混凝土脫模劑應用解析

圖8 改性油性脫模劑脫模側面

通過以上對比圖,可以發現使用水性脫模劑,容易出現有斑紋,吸潮不均一導致色差,且氣泡較多,無法完整徹底脫模,有掉角現象,需後期進行修補。而使用改性油性脫模劑表面更為光滑,顏色更加均一,拼接面可完整脫模,無需修補,也減少了表面氣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