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房屋建設中裂紋的成因與防治措施

【導讀】導致房屋建築裂縫形成的原因較多,而相應的裂縫控制措施也是各不相同,且房屋建築裂縫也對工程質量造成了重要影響。因此,對房屋建築裂縫形成的原因及控制措施進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探討了房屋建築裂縫的成因與防治措施,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定的參考。


乾貨!房屋建設中裂紋的成因與防治措施

一、房屋建築產生裂縫的成因

1、由於設計不當或者設計的不合理而產生的裂縫

在房屋建築工程的初期階段,設計人員通常要對混凝土的結構來進行合理配製。要求成型的混凝土是一種理想狀態,與實際施工操作脫節,混凝土的結構斷面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出現突變的情況,那麼應力就會全部集中在局部混凝土上,從而使混凝土出現裂縫。

2、混凝土澆築時,由於材料的質量問題而產生的裂縫

首先,混凝土在澆築過程中,由於配製使用的水的質量不符合標準,對於混凝土的整體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如其中含有大量的氯元素,在混凝土成型後,會對鋼筋造成很大程度的腐蝕,從而導致混凝土產生裂縫;其次,在配製過程中,砂石的比例也是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的原因。

3、塑性收縮造成的裂縫

由於天氣原因,混凝土的質量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在有大風或者高溫的氣候環境下,混凝土也非常容易出現裂縫。形成這種裂縫的原因主要是在環境較為惡劣的情況下,混凝土的表面過於乾燥,產生塑性收縮,從而導致混凝土的內部壓力增大。在應力分佈不均的情況下,混凝土的整體就會發生變形。

4、地基沉降造成裂縫

乾貨!房屋建設中裂紋的成因與防治措施

由於構件差異和地基差異所引發的剪應力超出承受的最大範圍而產生的裂縫現象,這是沉降裂縫的出現的主要原因。不同程度的地基沉降會造成程度不同的位移,加大上部結構所受的拉應力和剪應力致使應力持續集中,加劇沉降,一旦超出牆體承受範圍就會形成多種不同裂縫。

5、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施工縫

首先,在施工過程中,混凝土的澆築、初凝後的受力以及其他製作工序出現的失誤都會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其次,混凝土在模板的拆卸過程中,如果出現操作不當的情況,同樣也會造成混凝土裂縫的產生;最後,混凝土的保護層規格不符合標準或者鋼筋綁紮加工質量較差都會使混凝土內的鋼筋在澆築後產生變形或者位置發生變化,從而導致混凝土裂縫的產生。

6、在使用中出現的裂縫

在建築物的施工結束後,混凝土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也會出現裂縫,其主要有以下幾點影響因素。首先,承載的重量超過設計荷載或者人為對承載牆壁的破壞,都會對混凝土產生裂縫;其次,外部環境的長期侵蝕也會對混凝土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產生裂縫;最後,自然因素的影響也會使混凝土產生裂縫,如地震等因素。

乾貨!房屋建設中裂紋的成因與防治措施

二、裂縫防治的防治措施

1、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的選用要科學

(1)水泥品種選擇和水泥用量控制大體積鋼筋混凝土引起的裂縫,主要是控制水泥水化熱的大量積聚產生內部和表面的溫差。減少溫差的措施是選用中熱硅酸鹽水泥或低礦渣硅酸鹽水泥,在摻加泵送劑或粉煤灰時,也可選用礦渣硅酸鹽水泥。

(2)摻加摻合料。

2、改進施工工藝

(1)攪拌工藝採用一次投料的淨漿裹石或漿裹石工藝,可以有效地防莊水分聚集在水泥沙漿和石子的界面上,使硬化後界而過渡層結構緻密、粘結力增大,從而提高混凝土強度10%或節約水泥5%,並進一步減少水化熱和裂縫。

(2)振動工藝對已澆築的混凝土,在終凝前進行一次振動,可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石子、水平鋼筋下部產生的空隙和水分,提高粘結力和強度,並減少內部裂縫與氣孔,提高其抗裂性。

(3)注重養護工藝,嚴格控制大體積混凝土的內外溫差,確保混凝土質量,減少裂縫。養護是一個十分重要和關鍵的工序,必須切實做好。

3、優化泥漿配比方案

通過增加泥漿粘度的方法來維護鑽孔的穩定,具體為:回擴孔時泥漿的馬氏粘度值必須保證在45-55秒之間,泥漿比重應大於1.03,泥漿注入土中與粘土混合後產生的泥漿比重應大於1.10。

4、完善施工後期的成孔保護

對施工後期的成孔保護泥漿配置進行嚴格的把關與調配實驗。以導向孔施工泥漿為藍本降低固液混合比以及鈣質的含量,同時增加潤滑作用,使得定向鑽擴孔過程能夠順利的進行。

經過以上分析和探討後,我們對房屋建築工程中混凝土裂縫的成因和控制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不僅要清楚房屋建築裂縫產生的原因,同時對於房屋建築裂縫的控制也要做到最好,這樣才能保證房屋建築的質量,同時也能保證房屋建築施工的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