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未來的國情會怎樣?

我還愛你w


目前蒙古國的前途晦暗不明

蒙古國對於中國人來說即熟悉,又陌生。今天很多國人提及這個北方領國,無不是扼腕嘆息。但是歷史已然是發生了,現在的國際秩是尊重每一個國家的主權和獨立,所以我們還是希望與鄰為伴,以鄰為善的。

自從1945年蒙古正式獨立之後,該國就處於蘇聯的控制之下。蘇聯政府將蒙古定位為一個原料產地,並沒有對蒙古進行工業化援助。再者以當時蒙古200多萬的人口而言,也不足支持發展重工業。因此直到蘇聯解體之前,蒙古依舊是一個傳統的農牧業國家。

到1992年,蒙古撤離擺脫了莫斯科的控制,改國號為“蒙古國”,開始了自主發展的道路。不過由於工業基礎實在太薄弱,蒙古的經濟一直難有起色。

出來混,跟對大哥很重要。俗話講:大樹底下好乘涼。在2000年後,中國經濟開始新一輪提速增長,而中國政府也加大了對基礎建設的投入。大量工程的興建使國內對鋼鐵的需求激增,這極大的帶動了國際大宗礦石產品的價格,澳大利亞和巴西都因此收益。而蒙古也藉著這東風開始了經濟騰飛。

蒙古國地域遼闊,面積156.65萬平方公里 ,僅僅比新疆略小一點。在蒙古遼闊的國土下面,蘊藏著是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於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大量中國資金開始進入蒙古,投資當地的礦場,採礦業的繁榮大幅拉動了蒙古國經濟。在2010年之後,蒙古國的GDP就開始以兩位數的速度高速增長,冠絕全球。

現在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皆是靠賣資源發家的,比如沙特、卡塔爾、阿聯酋等海灣諸國,這些國家都是憑藉著豐富的石油資源過上了巔峰生活。而蒙古政府同樣希望可以依仗豐富的礦產資源,讓本國一舉邁進高收入國家行列,成為第二個迪拜。

(蒙古國露天礦場)

不過理想總是跟現實有很大差距的,沙特等海灣國家所出口的資源是石油和天然氣,石油和天然氣即是工業原料,又是當今全球最重要的燃料能源,是今天世界各國的剛需資源,是一種硬通貨。即便是油價和天然氣價格漲跌不定,但無論是漲跌,這兩種資源是不愁銷路的,但是蒙古出口的礦石產品就不同了。

相比於石油和天然氣,鐵、銅、鋁這些金屬產品算不上剛需。比如發達國家對鋼材的需求就遠不如中國旺盛,因為大多數發達國家的國內基礎建設已經基本完成了,不會再有大的基建需求。而歐盟國家的房子主要是用木頭建造的,對鋼鐵的需求也不大。因此歐美國內的用鋼量並不多,鐵礦石進口量也不大。

而中國卻正在進行大規模進行基礎建設,需要消耗大量的鋼材,因此鐵礦石的進口量非常巨大。但基礎建設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總是會有結束的那天。隨著中國基建工程的減少,中國對大宗礦石產品的需求也大跌,這導致國際礦石產品價格暴跌,這直接暴擊了蒙古經濟。

蒙古是個內陸國,深居東亞大陸內部,沒有自己的出海口,蒙古周圍也只有中俄兩個鄰國。蒙古的對外交流躲過不中俄,而目前能帶動蒙古經濟發展的也只有中國。

可就在前幾年蒙古經濟風頭正勁之時,蒙古政府卻制定了許多政策法律,限制外國資本對本國礦場的投資,重挫了外國投資者對蒙古經濟的信心,這其中損失最大的就是中國投資者。並且無論政府還是民間,蒙古對華的態度都不友善,這讓中國對蒙古的投資慾望大減。

在2012後中國資本開始大量撤出蒙古,而由於近年來國際經濟的不景氣,日韓等國投資者也開始從蒙古抽身,讓蒙古的經濟和它冬季的天氣一樣的寒冷。


(在中國政府的提出的“一帶一路”中,蒙古的位置非常的邊緣化)

雖然蒙古很早就提出了“第三鄰國”戰略,希望通過加強與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合作,減少對中俄的依賴。但遠水解不了近渴,美國人也只是想利用蒙古獨特的地理位置,讓其成為插在中俄之間的一根楔子,對蒙古的經濟發展並無裨益。

所以如果蒙古不改變自己的外交策略,那麼蒙古的前景將是晦暗不明。

(蒙古南面是中國,北面是俄羅斯)


千佛山車神


蒙古國雖然沒有富起來,但國內的矛盾卻是與日俱增,很多人可能都有所耳聞,那就是蒙古國的女子寧願單身,也不願意嫁給本國的男子,當然,這話不是絕對說的,一些優質(不一定多金)還是不愁老婆的,一些優質多金的男子,甚至可以娶多個女子為妻。(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因為蒙古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實行一夫多妻制的國家,倒不是說蒙古國的女子太多,男人太少了,而是蒙古國的好多男人不僅窮,而且還懶,很多蒙古女子,寧願與蒙古男子發生一夜情,等到懷孕之後,便帶著孩子離開,獨自帶娃!

在她們看來,與其白養著一個渣男,還不如自己過輕鬆愉快,當然,一個女子帶個娃總歸是不輕鬆的,於是蒙古國便適時通過了允許一夫多妻的法律,這種專門用來普惠女子的條款,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蒙古國的國情。


發展的動力不足,社會缺乏陽剛之氣,暮氣沉沉,整個社會缺乏活力和激情,人們的聰明才智不是用在如何發展和改善家庭狀況上,而是停留在了酗酒和好吃懶做上,以蒙古國廣闊的土地,養活為數不多的人口的確是綽綽有餘。

但要說發展,那可真就是難為蒙古國了,在一個女人撐起半邊天的社會里,男人卻成了累贅,不是說女人不該撐起半邊天,可另一半的天老踏著,另一半就是再能幹,它也不可能發展到多高明的境地。

蒙古國未來的國情其實並不難猜測,任何的未來都是以現在為起點的,現在很多的因自會結出未來的果,蒙古國在很長一段時間還是一個農牧業占主導地位的國家,不會有大的發展,唯一的變數在於蒙古國礦產資源的開發,作為一個農業國家,天然在國際經濟社會中的分配中不佔優勢!


歷史三日談


作為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蒙古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僅有三百多萬人,按理就是純靠畜牧業,放牧牛羊,應該也會成為一個比較富裕的國家。但蒙古的狀況卻不容樂觀,人均年收入也就兩萬人民幣,在貧窮線上下徘徊。

之前去俄羅斯路過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城市的繁榮程度可能還不如我們的三線城市,街上的當地蒙古人看起來也有點像我們九十年代末期的樣子。

蒙古人的排華政策確實是造成蒙古發展慢的重要原因,蒙古與中國直接接壤,按理說靠近過去四十年發展最為迅速的市場,蒙古應該也會被帶動起來,但特別是進入新千年後,蒙古幾乎對中國採取閉關鎖國政策,對中國人也不太友好。直接堵上了自己的一個大出口。

蒙古未來不放開這種半封閉狀況,恐怕還是要在這種相對落後很多的狀況之中徘徊許久,最終可能逐步回到農業社會。

你對蒙古最深的印象是什麼?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老李有刀


蒙古國存在就是一種天然的悲哀!從那一點都不可能成為大國或者強國,夾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二大軍事強國兩個鄰居中間,小心翼翼的生活!

政治上,受俄羅斯影響嚴重,看人家臉色行事,想開闢第三鄰居,輕鬆被中俄掐滅,海陸空都要從人家地盤過,悲劇是孃胎裡帶的,沒有逆天改命的機會的!

經濟上,靠賣資源和畜牧業勉強維持著經濟前行!前幾年靠中國能源需求出現過世人面前,中國停止採購,馬上歇菜!幾百萬的人口在兩個大國面前不抵一個城市的人口。重工業和輕工業底子太薄弱,處處受制於人!

文化上更不用說,作著冷兵器時代成吉思汗留下的美夢!遼闊的草原,雖然可以容納下一個個大夢,夢醒了還是難掩落籍的心情!

蒙古國終究只是兩個大國的緩衝區而已!政治經濟文化上都不可能完全獨立!(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不倒翁5903


蒙古國有未來?這個問題不禁讓人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關於蒙古,靜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曾多次分析。

雖然面積達157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內陸國,但是蒙古的人口只有區區300多萬;雖然蒙古和我國距離近在咫尺,但蒙古卻是世界上最仇華的國家之一;雖然100多年前的蒙古是我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今天的蒙古卻成了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積貧積弱的晚清,沙俄煽動蒙古獨立,從此蒙古在俄國的襁褓中不斷髮展,最終發展成更加積貧積弱的局面。

今天的蒙古,似乎比蘇聯時代更加孱弱,2017年全國GDP總量為114.88億美元(2017年),人均GDP為3735美元(2017年)。

而同期的我國最低人均GDP都達到了4343美元(甘肅省)。

這說明經過了100年的勵精圖治,蒙古在俄國的支持下,越來越邊緣化。

那麼蒙古的前景在哪裡?這個國家還有未來嗎?靜夜史認為:

前景是有的,不過會非常黯淡!

你要說蒙古沒有努力,那確實是不全面的。因為就在幾年前,蒙古曾經創造了非同尋常的經濟奇蹟。

08年的經濟危機沉重打擊了世界主要國家,但是蒙古卻逆勢而上,連續多年創造經濟兩位數增長的奇蹟,比如2011年蒙古經濟增長達到17.3%,位居全球首位;2012年更是達到了18%,讓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當時的經濟學家預言,蒙古將成為下一個迪拜。

不過正當蒙古向著美好的明天大跨步邁進時。2012年蒙古政府出臺了限制《外國投資法,對外商進入採礦、銀行等行業進行嚴格的限制。

中國很多投資血本無歸,這部法律基本就是針對我國。

蒙古的經濟奇蹟和中國的高速發展密不可分,在08年經濟危機衝擊世界各國時,我國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而我國對蒙古大規模的投資也是促進蒙古經濟騰飛的重要因素。

雖然蒙古資源豐富,但是長期以來受到蘇聯計劃經濟的影響,服從蘇聯發展的大局,蒙古的工業長期得不到發展,只能以手工業和畜牧業為主。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長期深陷休克療法泥潭,蒙古發展失去靠山,經濟形勢更加窘迫。

雖然蒙古也進行了類似俄羅斯的休克療法的改革,但是因為缺乏完整的工業體系,經濟發展長期低迷。

此時的蒙古資源豐富,卻長期掙扎在貧困線上,是典型的捧著金飯碗要飯。

在蘇聯解體後,沙文主義陰影不再,我國投資終於有機會進入蒙古,也逐漸成為蒙古最大的投資國。正是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蒙古也搭上了我國經濟的快車,經濟發展逐漸加速,豐富的資源成為蒙古發家致富的重要資本。

但是脫離了蘇聯桎梏的蒙古並不等於獲得了自由,除了我國加大對蒙古的投資,美國和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勢力也紛紛進入蒙古,而且國力稍微恢復的俄羅斯也在加快重返蒙古的步伐,這使得蒙古的國內形勢更加風雲變幻。

不過無論如何變換,蒙古國內對於我國的態度都是非常堅決的,那就是極端痛恨。雖然蒙古嚐到了跟隨我國經濟發展的甜頭,但是很明顯蒙古不懂得知恩圖報。除了出臺專門針對我國的法律,還將為數不多的武裝力量駐紮在中蒙邊境。

因為蘇聯長期的控制使得蒙古從內到外都和我國完全脫軌,蘇聯為防止蒙古倒向我國,對蒙古進行深刻而全面的仇華教育,這種影響持續至今,直接影響了蒙古的對外政策。

對於蒙古而言,只要不是中國,都是可以接受並歡迎的。比如蒙古可以和美國建立“第三鄰國的軍事同盟關係,可以大量接受日本的投資,也可以對俄羅斯完全開放邊境,就是不接納我國,而能帶蒙古起飛的只有我國。

因為我國和蒙古的地理距離最近,而且我國有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這是蒙古騰飛的重要基礎。而且最要命的是,蒙古被我國和俄羅斯包圍,資源即使不賣給我國,也需要從我國借道。俄羅斯雖然和蒙古關係親密,但是缺乏優良港口,且路途較遠,這使得蒙古賣資源發財的夢想難於登天。

所以蒙古陷入了作死的惡性循環中。此時的蒙古,不僅國內勢力不允許蒙古和我國合作,懼怕蒙古最終倒向我國。就連俄羅斯,美國,日本等勢力也不允許蒙古和我國建立良好的經貿合作關係。但是他們又不能給蒙古最需要的支持,所以蒙古依然長期貧困。

如今的蒙古,經濟發展早已進入負增長,政府債務居高不下,昔日引以為傲的經濟奇蹟已經成為一個經濟笑話。

而且更嚴重的是,由於蒙古在發展過程中的粗放式經營以及人口的大量增長,使得本來就脆弱的蒙古生態環境遭受到巨大破壞,今天的蒙古,沙漠化面積早已超過了國土面積的80%,而且這種沙化趨勢還在愈演愈烈。

未來的蒙古,因為國際形勢的風雲變幻,以及國內勢力的走馬輪換,其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因素仍然非常多,想要重新取得發展並不容易。

而雖然蒙古對我國進行了嚴厲的抵制,導致其“草原神話走向破滅。但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上來看,一個半死不活的蒙古,更符合我國的國家利益。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這個北方的鄰國,世界前三大的內陸國之一,蒙古國曾經是世界新興國家市場的新星,然而這個領土很大、人口很少、經濟一度興盛的國家現在已經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危機之中。

(1)經濟前景:蒙古是和巴西、俄羅斯等國家一個性質的經濟體,該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已探明礦產80多種,連經濟騰飛和跌入谷底都是那麼的類似,在國際大宗商品超級週期內依靠初級礦場品出口賺的盆滿缽滿,而後隨著國際市場萎縮和價格下行,該國經濟又迅速崩盤,接近崩潰邊緣。蒙古的產業結構水平極其落後,還依賴農牧業和礦產出口等第一產業為主,而且該國沒有出海口,交通並不便利,截止2016年該國GDP僅為111億美元,人均GDP剛剛跨上中下等收入國家行列,可以說,該國如果不進行經濟結構改革與升級,未來的經濟前景還是很慘淡。


(2)地緣政治前景:該國自建國開始就與蘇聯分不開,政壇一直是蘇聯扶持的傀儡政權,蘇聯解體之後該國在地緣政治上失去了方向,夾在中俄兩個世界級大國中間無所適從,該國現在的地緣政治方向極其迷離,還是北約組織的觀察員國,中國是蒙古第一大貿易伙伴,蒙古卻長期敵視中國,該國在地緣政治上的發展應該學習哈薩克斯坦,否則也不會弄得自己裡外不是人。

可以說,這樣一個毗鄰大國中求生存的小國,如果不尋求自強和清晰定位自身的地緣政治選向,將來的發展還是註定慘淡下去。


西涼宣撫使


蒙古國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國家,國土面積排名世界第十九位,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內陸國。但他又夾在了中國和俄羅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這也讓蒙古國的地位非常被動,至於未來……?



眾所周知,清朝滅亡後,一部分蒙古封建地主和喇嘛在沙俄的蠱惑下成為了民族分裂分子。後來這些人直接倒向了蘇聯,其中蘇赫·巴托爾上臺後,極端仇視中國,並且帶領蒙古國成為了蘇聯的傀儡國。

在隨後的70年中,蒙古國號稱是蘇聯第十六個加盟共和國。國家所有的副職人員都變成了俄羅斯人,國家的文字也成為了俄文字母,也就是所謂的新蒙文。



90年代初,蘇聯這個龐然大物解體,蒙古國提出了“第三鄰國”的政策,即拋棄中國和俄羅斯,依靠著美國、日本和西歐國家抗衡中俄。但現實太殘酷了,蒙古國雖然面積不算小,但根本沒有任何出海口,而且它只有兩個鄰國。所以他只能在中俄之間生存求生。

俄羅斯作為資源大國,根本不缺資源,而且俄羅斯本身就是靠賣資源為生,所以蒙古國實際上和俄羅斯是競爭關係,俄羅斯自然也不會去幫助蒙古國消化任何資源。以此看來,也就只有我們中國能夠對伸出援手去幫助它了。




但由於各種歷史原因,蒙古非常排華。首先他們認為中國侵佔了他們的領土。即蒙古國獨立了,但內蒙卻被留在了中國人手中,因此他們認為自己的國家依然處在分裂當中。另外蘇聯對蒙古國多年的奴化教育,也改變了他們意識形態,使得他們既仇視中國人也仇視內蒙人。

在中國援助蒙古國經濟時,給蒙古投資開採煤礦油田,蒙古人非但不認為我們是去幫助他們,反而認為我們是去掠奪他們資源,爭搶他們的財產。



在這種排華的思想下,蒙古國甚至在2012年出臺了《限制外國投資法》,對外國人投資蒙古國礦產資源時,提出了極為苛刻的標準條件。這種歧視性的條件準則,也讓大量的外商選擇撤離了蒙古國,自然也成為了我們眼中端著金飯碗要飯的人。

2017年,蒙古國外貿易總額達到了105億美元,其中對我國的貿易總額為66.82億美元,佔比接近64%。而且在雙邊貿易之中,蒙古國對中國的出口額為52億美元,進口額為14億美元。保持了38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由此可以說,如果沒有中國的輸血,蒙古國的經濟早已經崩潰,如果蒙古國想要讓國人過上優越的生活,或者說蒙古國想要有更好的未來,那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向中國示好。


我是越關


蒙古國作為國家,三種可能,每況愈下,日新月日,成績平平

其一,蒙古國每況愈下,這個倒不會,因為蒙古已經差不多就在很靠下的位置了,經濟總量和人均都一百名開外,實在是沒辦法再往下走了。而且畢竟蒙國領導層也有自己規劃,怎麼會任由經濟崩潰呢。

第二,那就日新月異?倒也不會,政策歸政策,但是自己也得有基礎,蒙國有啥?煤不少,鐵還行,其他的也還不少,畜牧業勉強可以算優勢行業,然後呢?單靠資源的哪個國家日新月日了?最多一時不錯而已。蒙古國欠缺東西太多了,人口太少,人才更少了,科技不行,資金也沒有,基礎設施也不行,就是建築原材料還豐富點,啥?沙子啊,蒙古沙漠可不少。不過,這玩意有啥用?所以,蒙古國斷然也不會日新月異。

第三,既然不會江河日下,也不會飛速進步,那真的就是隻有成績平平可言了。有資源,賣點是點,不會日子太壞,但是由於其他東西沒有,也好不了。不好不壞剛剛好。真要好的不得了,也會讓俄羅斯妒忌,暗中下套就免不了了。俄羅斯也是當它做緩衝,真要發展了,就衝了自己。第三鄰國交好美國已經讓俄羅斯不爽了,還讓你有大發展?做夢去吧~

當然,以上是作為國家,那不是國家了呢?如何不是國家呢?這個就請各位開腦洞了。


北玄武


一言以蔽之,蒙古是個沒什麼發展潛力的國家。世界上很少有自身邊境被兩大強國完全包圍的國家,而蒙古正是其中之一。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蒙古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和俄羅斯中西伯利亞地區之間,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屬於半乾旱區,同時緯度較高、氣候較為寒冷,僅從自然地理環境的角度就不難判斷該國實際上並不適合人居。

作為一個國土面積超過150萬平方千米的國家,該國人口竟然只有300萬多一點,僅相當於大城市人口的幾分之一,且超過45%的人口集中在首都烏蘭巴托,可見蒙古的人口稀疏程度有多高。

數量過少、密度過低的人口,導致蒙古無論發展哪方面的產業都缺乏足夠的勞動力資源以及規模足夠的國內市場,因此蒙古選擇以出口礦產資源為主的外貿型經濟。然而這種資源型經濟又嚴重受制於交通條件,這方面又偏偏是蒙古的弱項:在對外運輸方面,蒙古的外貿貨物如果出境就不得不途徑中國或俄羅斯領土,這會因關稅、檢疫等問題增加運輸成本;在國內運輸條件上,蒙古的基礎設施非常落後、公鐵路和民航設施不但數量稀缺而且質量低劣,這嚴重限制了運力的擴大。因此,受限於地緣條件和自然地理環境,蒙古無論是希望發展自身的產業體系還是吸引外部投資都非常困難,這樣一個國家能有多大發展潛力可想而知。


軍機圖


蒙古國曾在一段時間裡,被國際認為將會成為東方的迪拜。當然,這麼多年過去了,蒙古國雖然沒有成為下一個迪拜,但也保持了相對的穩定。

蒙古國是東亞第二大國,但同時也是東亞最低調的國家。長期以來,由於蒙古國整體發展較為滯後,以及與外國聯繫較少的因素,並沒有廣泛被人所關注。外界對蒙古國的認知,還大抵停留著草原大國的印象中。

儘管蒙古國各領域在世界上都不怎麼突出,但蒙古依然有比較大的發展潛力,尤其是四周盡靠兩個大國,兩個大國的發展態勢,都必然會為蒙古國提供大量的機遇。只要蒙古國能偶抓住這些機遇,蒙古國想不發展都難。

當然,同樣由於被兩個大國環繞的因素,蒙古國現在是世界上最穩定的國家之一。並且可以預見的是,這種穩定還將長期延續下去。而穩定,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源,在這一方面,蒙古國同樣可期。

不過,蒙古國同樣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軟實力方面,蒙古國面臨著產業單一、產業開發乏力、以及科教基礎薄弱等主要問題,而這些問題在短時間內也難以有更本性的改變。

此外,蒙古國的一些硬實力,比如人口的不足,以及地廣人稀的現狀,也是制約著蒙古國進一步發展的因素。且由於蒙古國男女人口失衡,女子過剩而男子相對較少等問題,蒙古國未來的人口量也難以大規模提升。而沒有人口的支撐,蒙古國龐大的資源,以及其他領域,都將難以有效的開發及推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