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體型問題,“海中大熊貓”遭了秧

相比之前講過的抹香鯨、大翅鯨、虎鯨等名氣比較大的鯨豚,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鯨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過它的名字,它就是

世界上最小的鯨類——“加灣鼠海豚”

不過這個可愛小傢伙的故事可能有點不那麼可愛,我們不妨抓緊時間,在它從這個世界上消失前認識一下它。

只因体型问题,“海中大熊猫”遭了秧

因為有個“黑眼圈”,加灣鼠海豚也被稱為“海中大熊貓”。圖片來自:yahoo.com

即將消失的最小鯨

2017年12月,一項旨在保護加灣鼠海豚的“最終行動”,在北美的加利福尼亞灣展開。這項行動由60多名科學家和潛水員參與、準備在當時僅剩的20多頭加灣鼠海豚中捕捉幾條,送到一個安全的保護區裡。

然而僅僅搞了幾天,整個行動就宣告失敗:捕獲的第一頭加灣鼠海豚受驚嚴重,出現了明顯的應激反應,只好立刻放回海中。捕到的第二頭,更是幾小時後就死掉了。風險這麼大,人們只好放棄“易地保護”的嘗試,讓所剩無幾的加灣鼠海豚聽天由命……

只因体型问题,“海中大熊猫”遭了秧

圖片來自:porpoise.org 攝影: VaquitaCPR

根據2018年的最新調查,加灣鼠海豚的數量又降至12頭,可以說滅絕已經進入倒計時。繼白鱀豚被宣佈“功能性滅絕”之後,我們這一代人在有生之年,或許還要目睹又一種鯨類從海洋中消失……

只因体型问题,“海中大熊猫”遭了秧

2017年時,在WWF官方網站上的數據顯示,加灣鼠海豚僅存30只。而2018年,這個數據被再次“刷新”了。圖片來自:wwf.de

應該說自從被發現以來,加灣鼠海豚就是分佈區域最小、數量最少的一種海洋鯨類。它們只生活在加利福尼亞灣北部(加利福尼亞灣不在美國加州,而在墨西哥)的一小片海域,直到1958年才被正式定名,當時數量也不過一兩千頭。

只因体型问题,“海中大熊猫”遭了秧

圖中的紅色區域就是加灣鼠海豚的分佈範圍。圖片來源:edgeofexistence.org

加利福尼亞灣是著名觀鯨聖地,灰鯨、大翅鯨等大塊頭鬚鯨經常來此育幼。而加灣鼠海豚並不與它們為伍,而是偏居海灣盡頭的北部一隅、靠近科羅拉多河三角洲的海域。

大概是生存資源有限,加灣鼠海豚演化成了現存最小的鯨類。成年個體不超過1.4米長、55公斤重,相當於一頭半大的豬,只有瓶鼻海豚體重的六分之一。

只因体型问题,“海中大熊猫”遭了秧

加灣鼠海豚的“黑眼圈”和“黑嘴唇”。圖片來源:tc.pbs.org

不過加州鼠海豚的體態短粗敦實,頗有力量感,因此又當地人稱為“小牛”。更醒目的是,它們的眼睛周圍像熊貓一樣有“黑眼圈”,嘴巴周圍也彷彿塗了黑色唇膏一般的黑,左右還各有一道深色條紋延伸到胸鰭。

只因体型问题,“海中大熊猫”遭了秧

圖片來自:livescience.com

名字叫鼠,也真的膽小如鼠

前面說的易地保護計劃失敗,某種程度上也是意料之中:研究人員早就發現,加灣鼠海豚性情羞怯,習慣躲避人類。而且它們所屬的鼠海豚家族,本身就比海豚要膽小得多。

鼠海豚與海豚僅一字之差,卻是不同的兩類小型鯨。海豚(以及虎鯨、偽虎鯨)屬於海豚科,而鼠海豚屬於鼠海豚科,這兩家早在1000萬年前就分開演化了。目前全世界共有7種鼠海豚,中國和東南亞沿海的江豚、以及中國特有的長江江豚就是其中兩種。

只因体型问题,“海中大熊猫”遭了秧

瀕危的長江江豚,也是一種鼠海豚。圖片來源:hubei.gov.cn

與海豚相比,鼠海豚都是“小胖子”,除了白腰鼠海豚能長到200多公斤,其餘幾種都只有1米多長、不到100公斤重。鼠海豚的吻部不像“典型”海豚那樣突出,而是頭部圓鈍(但也有幾種海豚是類似的圓腦袋)。它們的背鰭不如海豚那麼高聳,是低矮的三角形,江豚和長江江豚甚至沒有背鰭。另外,鼠海豚的牙齒呈扁平的鏟狀,而海豚的牙齒呈圓錐形。

只因体型问题,“海中大熊猫”遭了秧

海豚與鼠海豚的特徵差別。圖片來源:cansaswenson.com

小巧的鼠海豚主要捕食小型魚類、烏賊和浮游蝦類等,同時又是鯊魚、虎鯨的食物,甚至有人看到瓶鼻海豚把鼠海豚當玩具虐殺。

或許因為它們知道生活很危險,各種鼠海豚都非常機警而低調,很少結成浩浩蕩蕩的大群,也很少像海豚一樣在海面上跳躍玩耍。遇到人類船隻,它們一般也不會湊上來,而是悄悄遊走。

只因体型问题,“海中大熊猫”遭了秧

海面上的加灣鼠海豚 圖片來源:worldwildlife.org

由於鼠海豚害羞膽小的性格,在海豚被人類廣泛飼養、表演和做實驗的今天,人工飼養鼠海豚的成功例子卻少之又少。

對它們野外行為的觀察研究,至今也非常有限。哪怕在19、20世紀鼠海豚還有一定數量的時候,當地人也很少能見到一頭活的。迄今為止,還沒人拍到它們在水下的生活場景,而這個機會可能很快就不會再有了。

因為魚鰾,無奈躺槍

加灣鼠海豚的數量本來就不多,但在上世紀90年代還有500多頭,之後就開始飛速減少,直到今天的不可收拾。加灣一帶並沒有太多工業汙染,當地人也沒有吃鼠海豚肉的傳統。加灣鼠海豚的瀕危,主要是因為一種名叫“花膠”的補品,無辜躺槍。

只因体型问题,“海中大熊猫”遭了秧

花膠由石首魚的魚鰾乾製而成 圖片來源:mawhome.com

花膠又叫魚膠、魚肚,是魚鰾的乾製品,富含膠原蛋白。尤其是大黃魚、小黃魚等石首魚科魚類的魚鰾較大,在我國民間往往被視為滋補佳品。而傳統上最受推崇的魚膠,來自一種大型(體長可達2米)的石首魚——黃唇魚,稱為“金錢鰲魚膠”。

其實黃唇魚的魚鰾沒啥特殊成分,只是它們體型大、魚鰾也大,又有物以稀為貴的加成。在市場的狂熱需求下,中國沿海的黃唇魚近幾十年來早已數量銳減,難得一見,並被列為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只因体型问题,“海中大熊猫”遭了秧

圖中上面的是加灣石首魚,下面則是被一起捕獲的加灣鼠海豚。圖片來自:usnews.com

託全球化的“福”,太平洋彼岸的加利福尼亞灣,卻補上了這個市場空缺:

棲息在此的加灣石首魚,體型與黃唇魚相仿,同樣長著超大號魚鰾。儘管早在20世紀70年代,墨西哥政府就已禁止捕撈這種魚,但在暴利驅使下,當地漁民的非法捕撈仍然屢禁不止。在東亞市場上,加灣石首魚的魚鰾被稱為“大須金錢膠”,每斤能賣到數十萬元。

只因体型问题,“海中大熊猫”遭了秧

被刺網一起捕撈上來的鼠海豚和其他魚類 圖片來自:sciencemag.org

為捕獲碩大強壯的加灣石首魚,當地漁民撒下殺傷力極強的刺網,大魚一旦被纏住就難以掙脫。而體型與其相仿的加灣鼠海豚,對這種刺網幾乎無力抵抗,很容易中招。

於是,兩種獨特而壯觀的海洋動物——加灣石首魚和加灣鼠海豚,就這樣一起淪為極危物種,並即將走向萬劫不復。

只因体型问题,“海中大熊猫”遭了秧

相關文章

撰文 | 子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